随着小米CEO雷军的一句“Are You Ok”,印度手机市场再次让中国手机厂商充满想象。目前全球第三大手机市场、较低的准入市场门槛、类似中国手机市场的用户需求等,让中国手机厂商纷纷将印度作为自己走向海外市场的第一步和新的掘金地。事实真的如表面看起来这般简单吗?印度市场究竟是中国手机企业的机会还是陷阱?
在此我们不妨先看看我们的厂商为何要去印度市场。对此有关媒体和相关评论已经很多,不再赘述。我们想说的是,中国手机厂商之一所以走向印度市场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以量致胜的商业模式遇到了瓶颈,进一步解释就是我们的所谓“性价比走量”策略已经到了临界点。当然这个临界点会依照厂商实力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什么临界点?对于部分厂商盈亏或者更亏的临界点。
当然我们并非否认“性价比走量”(俗称薄利多销)模式的可行性和现阶段对于中国手机企业的适用性。但从中国手机市场目前的格局看,我们怀疑中国手机厂商是否达到了“薄利多销”的规模。
首先,据HIS Technology的最新统计,今年的第一季度,中国厂商中,除了小米、华为外,其他厂商的市场份额均在个位数,呈现高度的碎片化或长尾特点。这意味着中国手机厂商绝大部分未达到“薄利多销”的规模要求,即便是小米和华为,虽然市场份额达到了两位数,但出货量中也多以中低端手机为主。例如小米之所以在第一季度位居中国智能手机之首,主要得益于其千元以下红米系列手机的出货。
其次从此前TrendForce 研究报告显示的2015年第一季全球智能手机出货2.91亿台,同比下跌9.2%,主要是受到中国手机市场内需疲软的影响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给予相关厂商走量的空间正在缩小,对于中国厂商来说,要想继续保持量的增长,惟有进一步下拉手机的价格,但如前面所述,中国手机厂商市场份额的长尾,加之多数厂商已经达到或越过了临界点,要再想从量上寻求进一步的突破将面临亏损或亏损扩大的风险。
实际上在这轮临界点到来之时,不要说二三线品牌的国内手机厂商,就连昔日以实力著称的“中华酷联”,已有两家败下阵来,那就是联想和中兴(前5名之中已不见踪影)。可见中国手机厂商“走量”的模式已经触底。所以稍有实力的厂商走向海外市场(例如印度)既有主动的一面,更有无奈的成分。
在了解了上述中国手机厂商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和增长方式之后,再来分析和判断近期国内手机厂商纷纷进军印度市场究竟是机会还是陷阱相对就简单明了许多。即中国厂商在印度市场的临界点在哪里?影响这个临界点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提及印度手机市场的“临界点”我们不妨以具体的手机为例来说明更加直观。作为印度当地第一大手机品牌Micromax,其最近发布的一款手机yureka搭载了高通Snapdragon615芯片、2G内存、16G存储、500万前置摄像头和1300万后置摄像头,基本与小米4I相同,只是屏幕上有区别,yureka是720P的5.5寸屏幕,而小米4I是1080P的5寸屏,但yureka只要约882元人民币,而小米4I售价1272元人民币,华为荣耀6plus在印度的售价更是高达2649元人民币。由此可见,Micromax相比中国手机厂商之前在中国市场创造和自身能够承受的“临界点”要低得多。
但就像之前所述,这些中国手机厂商早已在中国市场突破了自身可以承受和拉动市场增长的“临界点”,这也他们希望拓展印度手机市场的原因之一,不幸的是,印度手机市场的“临界点”比中国市场还要低,这意味着进入印度市场的中国厂商要么大幅降价原有手机产品,要么单独卡开发更低价的智能手机以让自己重新进入印度市场的“临界点”,之内才有可能在量上有所增长,并与印度厂商竞争。但无论哪种方法,对于已经达到或者突破“临界点”,再次进入一个新的“临界点”的中国手机厂商来说都是严峻的挑战,那就是营收和利润的进一步承压。
其实不仅是营收和利润,就算我们的厂商进入印度市场的“临界点”之内,其竞争的激烈程度也远超中国市场。据据市调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统计,2015年第一季度,印度手机市场排名第一的是三星,市占率为27.8%,印度本土厂商Micromax市占率15.3%的紧随其后,而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厂商也是印度本土厂商Intex和Lava,市场率分别为9.4%和5.4%。中国手机厂商中只有联想进入到前5,市占率为5.2%。需要说明的是,联想之所以在印度市场市占率上升之快,主要得益于之前并购来的摩托罗拉移动。如果去除摩托罗拉移动的话,单联想自己品牌手机的市占率不足1%。
由此可以看出,近乎于零起步的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市场不仅面临三星这个宿敌的竞争,还有印度本土厂商的狙击。而零起步又意味着在印度市场,中国手机厂商无论在品牌、渠道、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重新投入,这对于本就突破“临界点”而不得寻求符合新的印度市场“临界点”的中国企业又是额外增添的压力。
在此也许有人会称,三星算什么,在中国市场中国手机厂商不是将其从曾经第一的位置拉下马了吗?没错,但我们付出的代价是曾经的“中华酷联”已经解体,至少其中的三家且不说营收和利润,但在出货量上就被挤出了前5,中国厂商所占市场份额高度碎片化,且多数厂商过早进入了市场的“临界点”。而新的“临界点”的到来会让诸多国内手机企业在营收和利润的获得上更加艰难。以此推断印度手机市场,且不说“临界点”低于我们目前中国市场,单从目前的市场份额和非本土化的劣势,就足够进入印度市场的中国企业付出沉重的代价。
当然还会有人认为,印度市场空间巨大,中国手机有“性价比”的优势。表面看确实如此,目前的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销量仍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印度的平均工资为每月仅为295美元(仅折合人民币1620元)。这就决定了像大多数印度手机用户认为为100美元是最合适的价格,更有人仅愿意仅支付20美元至30美元(折合人民币125元至187元)购买手机,而在实际市场中,大部分在印度出售的智能手机售价在6700卢比(折合人民币约688元)。
由此不难看出,这个所谓空间巨大的市场是只有在比中国市场“临界点”更低的“临界点”上对于中国的手机厂商才有实际的价值,同样所谓的“性价比”也只能是对于处在同一个“临界点”中的市场和用户才有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由于印度市场对于中国相关手机企业的“临界点”相较于中国市场更低,在造成中国手机厂商进军印度的初衷与实际结果可能相悖之外(即从一个不堪重负的‘临界点’今年入到了一个雪上加霜的更低的‘临界点’),进而可能付出更高昂的代价(营收和利润)。重要的是,印度市场更低的“临界点”决定了这个手机市场不可能是是以创新和价值拉动的市场,对于刺激和提升中国手机相关企业的创新能力没有任何裨益。由此看,印度市场对于中国手机厂商来说是陷阱的几率要远大于机会。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别人不敢玩,我们冲上去
相同配置的手机在印度价格可能更低, 去印度那拼低价?
对于商人来说 富贵险中求
看好前景
有市场就有竞争,贸易无非一个你情我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