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T-EDGE文章详情页顶部

一款重产品轻社交的运动健康APP,如何在全球做到2000万用户?

动动想要帮助用户实现的是和 Fitbit 同样的场景,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去做。相比Fitbit未来要做的事情,动动的优势在于不需要130美元购买智能设备,几乎是零门槛。

(本文来自钛媒体特色栏目“创业者说”)

【宋长乐/钛媒编辑】近两年,互联网的发展催生并革新着传统医疗的思维模式,激励着互联网医疗行业各垂直领域的快速发展,健康管理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渐渐深入我们的生活,但目前看来通过智能设备和数据分析帮助人们管理健康仍属初级阶段,待挖掘的空间依然巨大。

最近钛媒体走访的一家创业公司,正在依托一款名叫“动动”的APP,试图搭上健康管理这股风,想要在运动健康领域深度挖掘用户需求,以运动的方式干预、改善每个人的健康。

重产品轻社交,只因社交玩不过年轻人

与国内大多数创业公司相比,动动显得有些低调,没有宣扬的市场推广,极少的媒体曝光。但就是这样一支低调的团队,如今在全球拥有激活用户2000万(海外占据60%、国内占了40%),App Store 健康管理类做到了北美排名前 5、国内排名前 3。

“重产品轻社交”是动动创始人刘越传达给钛媒体的第一印象,刘越认为这也正是动动团队一直在做的事情。在刘越的设想中,动动的用户群是需要调节生活节奏以及肥胖、慢性病等亚健康人群。打开这款APP,用户可以设置运动目标,记录每天步行、跑步等数据,系统会根据运动时间和里程绘制相应的运动曲线图,帮助用户分析自己的运动情况。

动动还同时支持读取苹果健康里的数据,它也是首批适配 Apple Watch 的APP之一。而在群组里,你可以与其他用户交流运动心得,同时寻找有相同目标的人。不过经过钛媒编辑的体验,发现群组栏目里用户活跃度很高,不知是否超出动动团队的初衷?问及为何轻于社交,刘越的回答很简单:做社交,玩不过年轻人。

动动有一点特别的地方,它是从海外扩展到内地市场。早在2012年,动动APP就在北美上线,当时叫“Pacer”,上线之初这款产品是收费的,进入国内市场之后才更名“动动”。

刘越告诉钛媒体,动动团队创立之初就把目标瞄向了全球市场,之所以回到国内一方面是因为运动健康是行业趋势,其次是国内大多数人没有养成运动的习惯。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潜在的因素是国内用户基数大且项目启动成本相比国外低很多。

智能穿戴设备乱象丛生,不考虑直接接入

但是,全球范围内主打运动健康类的设备和APP不在少数,动动凭如何面对市场竞争对手的挤压?刘越告诉钛媒体:

“和大多数运动健康APP一样,动动也担当着教育整个健康行业的任务,是需要各方配合,不断迭代、更新的事情。而动动做的是健康数据层面的解读、教练这一层面的工作,更深度更垂直。”

在刘越看来,整个移动健康市场应该是各司其职的。以苹果为例,发布 HealthKit 平台提供的是一个框架和管道,扮演的是操作系统层面的产品角色,在苹果的体系中,用户可以接入硬件,配合软件针对不同的用户场景自由活动。

刘越也认识到如今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的乱象,所以不考虑智能设备在动动的直接接入,而是通过苹果 HealthKit 、Android Wear等平台来读取数据,他认为统一智能设备是操作系统层面应该做的事情。不过,在移动健康领域,苹果在建立开放生态体系的同时,也在进行一个防守,去年苹果就在自家的在线商店和零售店中停止销售Fitbit 类产品,可能的原因是 Fitbit 没有加入苹果 HealthKit 健康平台。

认同 Fitbit 成功的同时,颇有压力

事实上,成立于 2007年的 Fitbit 可以称作是可穿戴领域的鼻祖,自2009年推出第一款设备以来,在2010到2014年间获得了246%爆炸性的年增长率,2014年的营业利润达到了1.58亿美元。今年5月 Fitbit 提交了公开募股的S-1文件意欲冲击 IPO,资本市场对其估值高达50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Fitbit 收入中有超过20%的份额是来自全球市场,这也难怪苹果会对其进行阻截。

面对以Fitbit 为首的智能设备在全球的的扩张,刘越在认同 Fitbit 成功的同时承认颇有压力,但刘越也认为这恰恰是一个机会:

1、从 Fitbit 的招股书来看,其收入99%来自旗下硬件产品,Fitbit 设备和软件平台在用户保留上有严重问题,用户留存度有限;

2、Fitbit 的威胁还来自Apple、Google、Jawbone、Misfit同行业的竞争,以及包括动动在内的健康管理类APP。

以上两点说明,在未来市场可穿戴设备数量趋于饱和之时,Fitbit 真正发力的是在软件层面以及增值服务的收入。刘越告诉钛媒体:

“动动想要帮助用户实现的是和 Fitbit 同样的场景,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去做。相比Fitbit未来要做的事情,动动的优势在于不需要130美元购买智能设备,几乎是零门槛。”

除此之外,研究证明有44%的用户会在购买可穿戴设备后会弃用这些设备,有三分之一的用户在购买六个月之后停止了使用,也就是说 Fitbit 的用户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转化为动动的用户。事实上,凭借79元低价来搅局的小米手环也是同样的思维,它是以目前市场可穿戴设备十分之一的价格来占领市场。

不看重融资,逼着自己去赚钱

谈及资本市场对移动医疗市场的热钱涌入,刘越表示不太重视融资情况,够用就好。他还告诉钛媒体,回国后发现国内都以融资为荣,国外创业者融了一笔钱之后就逼着自己去赚钱,国外更不信所谓的“画大饼”,只相信真实的用户量、活跃度等数字。他还告诫国内创业者,与其单纯的追求融资,推一个虚假的用户量,倒不如静下心来做产品,产品做好了,才能真正有底气。

在与钛媒体交谈的过程中,刘越还提到一位美国人 Michael Caldwell,他是动动团队创始团队人员之一,曾在 Groupon 就职参与过百团大战,刘越把 Michael Caldwell 称之为团队的“核武器”,因为他有着美国人对数字独有敏感度,每个阶段都在依靠数据去推动整个团队前进,有着强烈的目的性。

Michael Caldwell 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下个月我们达不到设定目标的用户量或活跃度,就散伙”。可到现在 Michael Caldwell 都没有实现散伙的“愿望”,依然在国内外为产品的事情频繁的奔波。

刘越透露今年动动的目标是实现3000万激活用户,下一步将接入类似微软小冰、Cortana等语音助手给用户提供个性化指导,未来则会引入行业专家。至于盈利模式,未来方向主要聚焦于用户的APP内购以及定制化增值服务。

在刘越看来,互联网医疗当下的变革是把现有医疗资源互联网化,聚焦在如何分配医生资源、高效的利用医生时间,这是阿里在做的事情,但并未触及除医生之外的增量市场,只有让患者管理自己的健康,并且慢慢形成一种生活习惯,到那时移动健康管理的黄金时期或许才能真正到来。(本文首发钛媒体

本文系作者 宋长乐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国外产品成功的雏形是思维与趋势、国内是利益和可“操作度”

    置顶
    回复 2015.06.02 · via iphone
  • 类似软件很多了,再不出头就白做了!

    置顶
    回复 2015.06.02 · via ipad
  • 不是所有国外的都好

    回复 2015.06.07 · via android
  • 有价值就有市场

    回复 2015.06.02 · via android
  • 国内运动健康越来越热,能够看到健康管理的不多,动动我用过,体验非常好,赞开发者!

    回复 2015.06.02 · via pc
  • 不错

    回复 2015.06.02 · via iphone
  • 够精致

    回复 2015.06.02 · via android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7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