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周五下午,办公室里的同事们都沉浸在一起黑老板的狂欢之中,当然,他们并不是当面黑,而是在一款匿名社交应用——秘密上。这一切始于某个同事在这款应用上看到了一句来自“朋友的朋友”的黑老板的话,他看到之后大笑一声然后将手机传给了身边的同事,这位同事看后的第一反应当然是下载应用,于是秘密就这样在我们这个小圈子里爆发了。
“X总其实别的都不错,除了对员工抠门。”,“X总最牛逼的地方在于让你心甘情愿地加班还没有加班费。”诸如此类的消息像病毒一样在同事之间扩散。似乎每个人都对黑老板这件事达成了共识,消息一条接着一条,它们充满了恶意、善意(很少)、流言、蜚语、傲慢、偏见,没有人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他们只是心安理得地享受这种释放情绪的感觉。这种情景就像所有人聚在一个广场中开针对一个人的批斗大会,但所有参与批斗的人都戴着面具。
秘密七宗罪
中国哲学常常为“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问题争论不休,暂时放下这个问题不表,我们应该承认几乎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恶,大多数时候人们都会隐藏心中的恶,但当处于某种特殊环境的时候,这种恶则会彻底释放, 妮可·基德曼主演的电影《狗镇》曾将这一点演绎得淋漓尽致。
秘密为人性恶之花的释放创造了一个环境,每个人在不需对自己的言论负责的情况下尽情展示着自己的另一面。微信的LOGO是绿底白图像,而秘密的LOGO则是白底黑图像,在微信上人们展示着自己的贞洁、节制、慷慨、勤奋、耐心、宽容和谦虚,而在秘密上,黑色的图像则引诱人们释放出自己的色欲、贪食、贪婪、懒惰、暴怒、妒忌和傲慢。打开秘密刷一下你会发现这里充斥着满满的负能量,而你通常会在这种负能量中得到休闲和快感。
人类古老的恶行——七宗罪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这是人性的另一面。秘密短时间内引爆社交圈的原因在于它让人们毫无忌惮地将自己的人性的另一面——恶释放出来,它的成功是因为满足了人性。
社交还是媒体?强关系还是弱关系?
秘密官方介绍是一款“匿名版的朋友圈”,用户在上面发布的信息显示一般来自3个渠道,分别是朋友圈,朋友的朋友和地理位置。朋友圈无疑是一种强关系,朋友的朋友则不一定,而显示为地理位置的信息则完全是一种弱关系。
如果按照官方的定位“匿名版的朋友圈”,秘密上呈现的本来应该全部都是朋友的信息(一度联系),这无疑是社交平台——只是它是匿名的社交平台。但实际并非如此,朋友的朋友(二度联系)你不一定认识,这是一种弱社交(相对于微信的强社交),而显示为来自地理位置的信息则完全是因为这些信息获得了大量的赞或评论(里面有不少内容只是个虚假的段子),这很像微博上一条转发几万的微博偶然被你看到,这实际上是一种媒体平台的表现。
因此秘密其实并非如其官方所说是“匿名版的朋友圈”,而是一个社交平台和媒体平台的杂交,它的用户之间也不一定是认识的朋友,而是强关系和弱关系的杂交。你可以这么定位秘密,它是一款介于社交和媒体之间的应用,它的用户介于强关系和弱关系之间。从这点来看,秘密其实并不是一款社交类应用。
秘密能走多远?
秘密是一款短时间内引爆的应用,一夜爆红的应用我们见过很多,比如疯狂猜图,比如魔漫相机,但这些应用大多数并没有持续成长为一个长期占领手机屏幕的应用。打开你的手机,你会发现能够长期占领你手机屏幕的应用总可以归类为几种:社交、工具、媒体、游戏。而秘密是什么?刚才说了,它是一个四不像应用。
如果你一定要给它归类,那首先你可以回答一个问题:你刷秘密的第一动机是为了看上面的八卦、爆料、真心话还是去寻找你的朋友?恐怕没有人的动机是后者,因为后者不是秘密,是微信。因此这款介于社交和媒体之间的应用,其实更偏重于媒体。
清明节假期期间,我打开了微信应该有上百次,打开微博有几十次,打开新闻和地图类应用有十几次,打开秘密不到5次(其中至少3次是我为了写这篇文章打开的),我打开秘密正是在闲的无聊时想看看上面的内容,在这期间这些内容没有一条来自朋友圈,全部是来自朋友的朋友和显示为地理位置的信息,这意味着这些信息大部分是我根本不关心的,我最关心的信息是来自朋友圈——我所认识的朋友的信息,因此它对我基本没有粘性。
作为一个弱社交强媒体的应用,它的媒体性当然至关重要,如果能够持续看到那些黑暗的信息,也许你也不会很快离开,但问题在于这样的内容能持续多久呢?黑老板?连黑2天也就没东西可黑了吧?爆料朋友?你天天有料可爆吗?说别人坏话?说几次就够了吧,天天说你不上班吗?约炮?不好意思,你都不知道你约到的是同性还是异性。什么?正能量的东西?正能量的东西你不去微博、微信说让别人赞你来这说不是浪费吗?
因此,秘密上的东西你可能一开始觉得好玩,久而久之就觉得没劲了。身边不少朋友都跟我说卸载了秘密的事,大部分原因就是“就那些东西,无非不伦、出轨、自撸、不得,没劲儿”。秘密如今还在我的手机上,我会再观察一段时间,但它已经进入了被卸载的倒计时。
潘多拉曾出于好奇打开了魔盒,魔盒释放出来的罪恶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对于恶的好奇和释放是人的本性,秘密之火爆正源于此,但是恶终究不会无限蔓延,因为潘多拉魔盒中有希望存在。
【作者微信公众账号:xunkong2005,个人微信号:xunkong2009】
(关注更多钛媒体作者观点,参与钛媒体微信互动(微信搜索“钛媒体”或“taimeiti”))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我想说,如果张小龙,为微信朋友圈旁边,新增一个匿名朋友圈,那秘密可以收场了。 但是,这么下做的东西,腾讯为了公司形象,应该不会做。
潘多拉曾出于好奇打开了魔盒,魔盒释放出来的罪恶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对于恶的好奇和释放是人的本性,秘密之火爆正源于此,但是恶终究不会无限蔓延,因为潘多拉魔盒中有希望存在。 很赞同这句话放在秘密这个应用上
潘多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