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环难堪大用,逃不过玩具“宿命”

可惜,从一开始智能手环就不被看好,至少BAT没有将重心注入,其他的中小玩家们试图以此为据点,玩出一个大市场的野心也逐渐消弭。最初的手环产品,被拓上了玩具的烙印,现在来看,即使一年后,它们陆续推出了二代甚至三代产品,依然逃不出玩具的“宿命”。

二三线城市的“潮流者”们开始享用一线城市已经流落的“盛宴”,被北上广深的“潮流者”们抛弃的智能手环反而在二三线城市爆发了“初潮”,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使得用上了继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个“新兴”的工具,恩,联网的工具。

智能手机被当做是用户的控制中心,但智能手机也是有着它的界限的,比如对人体内部身体的挖掘,跑步、睡眠、心跳等数据的挖掘,手机是不可能贴身放置的,所以它无法检测到这些信息。智能手环算是最早的智能手机硬件的衍生品,另一个衍生品是互联网电视,作为衍生品,它一开始就“不走寻常路”,不和智能手机正面冲突,主打的功能是健康、睡眠、提醒等,当然对于智能手环厂商们来说,它们则对智能手环贴上了“贴身”、“贴心”、“伴侣”等标签,一开始打的就是创新的牌子,它们是创新的产品。

可惜,从一开始智能手环就不被看好,至少BAT没有将重心注入,其他的中小玩家们试图以此为据点,玩出一个大市场的野心也逐渐消弭。最初的手环产品,被拓上了玩具的烙印,现在来看,即使一年后,它们陆续推出了二代甚至三代产品,依然逃不出玩具的“宿命”。

拉低了价格,拉不高价值

智能手环始于2013年,当时的价格基本上都在500元以上,79元的小米手环面世后,一举拉低了整个智能手环产品的价格,装逼范儿的智能手环产品被拉下“神坛”,bong的价格则由当初的599元,直接降低到99元,尔后,市场上的手环产品价格也是以小米的价格为模板。

不得不说的是,虽然小米手环质量一如既往的“屌丝”,但低廉的价格,让不少伪极客们都有机会一窥智能手环产品的契机,毕竟两三千元的智能手环产品并不便宜,大部分二三线城市用户所使用的智能手机价格也不过是这个价,再花高价去购买一个手环产品,太“奢侈”。

小米官方公布的数据是,手环产品销量在600万,而其他如bong、华为手环等销量是要低于小米的。某电商网站上显示智能手环的搜索结果达到1.5万个,除去品牌重叠的,大约有2000多款产品,从整个市场总量来看,肯定不超过2000万台。

再来看看手环产品的功能和作用,其主要集中在记录用户的日步行数量、睡眠时间,电话提醒,闹钟提醒等功能上,当然,其他的也会有一两个功能上的差异,但主要还是这几个。去年我曾问过知名自媒体人郝志伟,为何他会佩戴手环产品,他就提到,是为了记录运动记录的(今年没看到他再佩戴过)。

小米手环一代、bong一代、华为Talk Band B1产品,都是有着些许瑕疵的,这些瑕疵包括蓝牙连接不稳定,数据记录不准确等。现在的几大手环厂商,基本上都推出了二代产品,细节上做了诸多优化,功能上也做了细微的创新,但对于用户来说,并没有大的价值提升,无非是数据记录方面准确性提升了,我这里说的价值提升指的是,突破性的创新功能并没有出现。

用户79元买来的手环产品,和玩具无异,对于一线城市的用户来说,他人好奇的局面已经过去了,而对于用户自身来说,仅仅记录步行数据是不够的,即使融入了社交元素,让附近的人和亲朋好友都能够在这个数据池里相互比拼,但比拼的价值在哪里呢?用户知道今天走了5000步,明天走了10000步,只有最基本的数据记录,能提供多大的价值呢?用户需要做哪些调整呢?或者说对于用户的身体健康状况来说,这些“死亡”的数据,不能拥有任何更改的机会,没有任何提示。

低价格的背后是需要有高价值的链条连接的,否则仅仅只是低价买一个玩具,又有什么用呢?互联网遵循的“用户为王”定律,在手环产品上的体现是,有心无力,它们无力创造出能够为用户提供高价值的功能,所以,低价策略只能让一批玩具流向市场,所谓的除手机外的移动终端,多像一个笑话。

“友商”的致命冲击

手环也有“友商”吗?是小米手环和华为手环?NO,现在来看,手环产品的“友商”是手机和智能手表。手环产品最重要的功能是记录用户的运动数据,而现在的情况是,不少智能手机产品都有这一功能,微信运用就能够记录用户的日步行数据,其他也有不少第三方APP也提供记录用户运用数据的功能,手环最大的效用直接被PK。

另一个友商是“智能手表”。记得去年在某硬件厂商大会上,有不少厂商就推出了带有屏幕功能的手环产品,从外观上看,更像是手表产品。而苹果等智能手表产品与手环产品的功能非常类似,苹果的手表产品还和手机相互打通,已经有不少应用支持苹果的手表产品。反观国内的智能手环产品,太过于鸡肋,至于手机来电功能提醒,更像是自己生生造出的伪需求,用户完全可以通过手机来知道来电提醒,何必再通过手环来知道呢?也许用户的手机不方便是么,恩,手环戴起来也不方便,因为所有的数据手机,都需要用户24小时佩戴它,一旦用户不使用它,那么所有的数据是无法被记录的,一旦数据出现断层,数据就是不完整的。

手环产品自身是依赖于手机的,诸多功能上,因为屏幕的限制,其必须能够有一个手机终端,但既然是手机终端,手机也完全可以自己来做这些功能。来自手机的逆袭,是智能手环产品所想不到的,毕竟,要知道“虎毒不食子”,更何况手环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和手机进行竞争。

可以预见的是,一方面由于自身价值无法提升,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功能的重叠,智能手表产品的不断完善,手环产品好不容易打出的一点儿市场,将会被逐渐蚕食。

手环的价值

智能手环是否一无是处呢?明显不是!2014年智能手机在国内的出货量达到峰值,自2013年后,这种快速增长的趋势就在逐渐下降,软件层面,已经被BAT们大肆占领,而硬件层面,各大厂商还在激烈的竞争着,手环产品在国内已经推出,国内肯定是要“山寨”的,所以不少创业者瞄准了这块市场,功能上则直接模仿国外的产品,同时也是最热门的功能——健康。

手环的价值之一是,硬件方面最先为广大用户提供记录的工具,同时普及用户通过互联网工具记录数据的习惯。DT时代,很多看似无用的数据,是需要被记录的,比如用户的阅读习惯,用户的步行数据,心跳数据,体重、身高等,都有了被记录的机会。手环产品算是第一个在硬件领域提供给用户记录的硬件,手环之后,不断有产品开始记录用户自身的各项数据,如血压计、体重秤等如雨后春笋般推出,功能上和手环如出一辙,只不过其提供的是垂直领域的数据记录。而对于广大用户来说,虽然其得到的是玩具的体验,但用户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对自身身体状况进行记录,健康预防方面,也算是一大提升。

第二个价值在于过渡。手机和软件之间的连接,并不是非常顺畅,手机虽然能够随身携带,但无非贴肌肤而存在,也就是说它终究还是无法24小时伴随着用户的,单靠软件是无法实现巨大价值的。手环产品则恰巧出现在了这中间,通过手机,让用户联网,这就是它的过渡桥梁作用。即使未来被某产品替代,手环的过渡价值无可替代,毕竟用户是不可能一下子就突然接受某新鲜事物的,手环产品反而替用户增长了“智商”。

“死亡”的看似无用的数据,逐渐被记录起来,手环的价值功不可没,可惜其无法为用户提供更深层次的价值,一旦市场上有更酷的产品替代其功能,手环的玩具“宿命”便无法逃脱。厂商们的二代、三代产品问题,没有“石破天惊”的声音,一旦二三线城市的用户都玩腻了,手环的市场还剩多少呢?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软件红利早就过去了,而硬件红利这两年也逐渐被厂商自身所掏空,像PC时代的大价值产物终难再现。去年戴手环是时髦,今年戴手环则像二货,明年呢,手环还有明年吗?

【文/郭静,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ID:guojingdequanzi)用心做一个互联网领域的原创狗。我是国内最大的自媒体联盟WeMedia联盟成员】

本文系作者 郭静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 给小编加鸡腿🍗
  • 爱了爱了😁
  • 挺有深度的,不错
  • 紧跟时事,赞一个👍🏻👍🏻
  • 真不错,收藏了
  • 写的很不错,关注了
  • 都没有那么简单
  • 这么厉害的吗
  • 学到了学到了
  • 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啊
  • 行业发展都是有周期的
  • 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番风顺的
  • 说的好有道理😄
  • 内容值得人们反思
  • 数据还是很详细的
  • 内容很精彩,夸一夸
  • 又学到了很多知识
  • 内容很详细👍🏻
  • 小编辛苦了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太单一,又不是稀缺功能

    回复 2015.06.29 · via android
  • 文章的疑问是好的,但是,作者看问题也局限性了,人和世界的交汇点是什么?是手机吗?如果是的话,这是科技界的悲哀,前二十年,我们创造了手机,连接了这个世界,但是我想,后二十年,我们要消灭手机,让人和世界的链接更加顺畅无缝。也许有点的人,无法理解,仔细想一想就好了,我们在外出吃饭消费,仍然需要现金和手机,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加简单点,靠我们的生物标示,指纹,面部识别,生物ID直接解决?从这个角度,以手环为代表的智能穿戴,是这个过程的探索者。我相信,后二十年,必然是以智能穿戴为代表,以面部识别,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为后援的,解体手机这虚拟和实体世界唯一链接桥梁的过程,不信? 你看…

    回复 2015.06.29 · via iphone
  • 实用性有限

    回复 2015.06.29 · via android
  • 便宜点也行,至少有购买的欲望,就当尝试了。

    回复 2015.06.29 · via android
  • 我觉得便宜还是正确的道路,

    回复 2015.06.29 · via android
  • 智能手环除了记录运动睡眠没有其他更创新的功能 之后也没有新添加的功能 最多就是个鸡肋罢了

    回复 2015.06.29 · via android

快报

更多

08:39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武藤容治

08:38

美的彻底清仓小米,合计套现近20亿元

08:26

中国商飞公司向老挝航空公司交付首架C909飞机

08:24

邮储银行:拟向财政部、中国移动集团和中国船舶集团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1300亿元

08:21

西子洁能: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06%,拟每10股派2元

08:20

交通银行:拟向财政部、中国烟草及双维投资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1200亿元

08:17

中国银行:与财政部签署1650亿元股份认购协议

08:14

建设银行:拟向财政部定增募资不超过1050亿元

08:06

青岛啤酒:2024年净利润43.45亿元,同比增长1.81%

08:06

中国石油:2024年净利润1646.76亿元,同比增长2%

08:05

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2.0正式发布

08:04

日本第11轮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结束,共排放约7800吨

08:04

ST天邦:2024年实现净利润14.59亿元,申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

07:56

卓胜微: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64.20%,拟每10股派1.02元

07:48

海信视像:2024年净利润22.46亿元,同比增长7.17%

07:47

华大九天:拟收购芯和半导体100%股份,股票明起复牌

07:40

恒瑞医药:2024年归母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增长47.28%

07:38

海源复材:公司控制权拟发生变更,明起股票复牌

07:37

预告:国家发改委将于3月31日召开发布会,介绍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有关情况

07:36

缅甸强震已致1700人死亡

102
8
11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