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专栏作者Srinivasan 曾断言:人类正在移民到云端。
Srinivasan认为,人类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式的服务模式,最突出的表现是,原子世界的很多事物已经比特化,而面对无法比特化的事物,人类也有他们的对付办法——用比特的方式对待原子事物。
细数我们周遭比特化的事物,诸如图书、电影、音乐,如今已经造就了无数伟大的公司,而那些无法比特化的事物,最近几年也诞生了无数潜力无穷的创业公司,他们坚持用比特化的方式(或曰互联网思维)去改造这些产业,并令传统的从业者感到恐惧,一如airbnb颠覆酒店行业或者uber对出租车行业的革命。airbnb日前融资4.5亿,估值达到100亿美元,足以显示资本市场对于这类公司的良好预期。
Lumoid也是这一类公司,由Aarthi Ramamurthy创立于硅谷。他们所要改变的事情看起来更困难——你大可不必购买新的数码设备,租用就可以。尽管这个做法并不新鲜,但通过互联网的力量——海量信息的匹配以及巨大的长尾效应,可以有效的实现效益最大化。
目前Lumoid推出的租用服务包括相机和镜头配件。消费者购买这些产品,少则几百美元多则数千美元。消费者使用Lumoid的话,每天收取8——18美元。Lumoid的做法更类似于云的理念——设备即服务。随着互联网服务尤其是云服务的普及,用户使用什么设备或者谁的设备访问服务已经变得无足轻重。对用户来说,你最终要得到的是服务,而设备的存在感应该是越少越好。对摄影爱好者而言,拍一张照片远比照顾一台相机更有意义。
Lumoid的目标绝不仅仅局限在相机租赁。就像亚马逊最早以书籍作为主阵地,进而延伸成为万货商店一样。Lumoid也计划向更多的领域扩展,包括可穿戴设备、游戏机、3D打印机等等。目前来看,这些设备有一些共性:价格昂贵,比如单反和3D打印机;使用率不高,或者只有特定使用场景,比如游戏机或者可穿戴设备。而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这样的价格适中,使用率高的设备还不是Lumoid近期所能覆盖的。
短时间内,人们还无法完全适应租赁设备使用。但事实上,当一个人拥有三台或三台以上的设备时(比如你有笔记本、平板、手机),他对设备的控制能力会大幅下降,设备的使用价值也大打折扣。如果我们并非为了使用设备而购买,那租赁这些设备,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心理角度都非常合适。当然,如果你是数码设备的收藏者并且不差钱,那么购买它们会让你心里更满足。
从所有权到使用权,是互联网时代带给人类最大的心智模式转变。凯文凯利在《技术元素》里曾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我将不再“拥有”任何音乐、书籍、电影。相反,支付了订阅费或税款,我就能通过在线服务器获取所有的音乐、书籍、电影的直接使用权。”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用iTunes购买音乐,在kindle商店下载图书,使用视频网站观看电影电视剧。如果音乐、书籍、电影可以实现比特化生存,那么数码设备为什么不可以呢?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我想问,云端的数据是你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