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裁员的FT是报业公认的“付费墙”(数字媒体收费模式)先驱,但事实证明,所谓转型无法保证业务持续,其苦苦挣扎也充分反映了新媒体经济的一个基本问题:缺乏能够支撑严肃新闻报道的可持续业务模式。
钛媒体注:两天前,英国《金融时报》总编辑莱昂内尔·巴伯(Lionel Barber)宣布裁员25人,原因是该报将把部分印刷版资源投向数字领域,即采编部门缩编35人,同时为新媒体部门增加10个新职位。而全部的裁员均基于员工自愿离职。
《金融时报》现有大约600个编辑职位,而这一轮裁员意在对报社的采编部门进行重组,明显倾向于对新媒体业务的侧重。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巴伯认为《金融时报》面临的形势十分不乐观,“在当今的环境中,老牌企业正在逐渐被谷歌、LinkedIn和Twitter等新秀颠覆。我们的竞争对手正在利用聚合、个性化和社交媒体等技术改革新闻行业。”目前,《金融时报》手机端流量的统计已占到其全部数字流量的25%。
《金融时报》再次削减编辑团队成本,它果真撑不下去了吗?用传统收入来支撑的新媒体业务还有多顽强?而彭博新闻社的布隆伯格先生早已对《金融时报》的新媒体业务觊觎已久,去年11月媒体披露了彭博意欲竞购,布隆伯格曾对他的同事坦言“这是我唯一想买下来的报纸”(详见钛媒体2012年11月的跟踪报道《彭博社凭什么还能大口吃肉》。)最终会否面临出售的命运?
针对裁员一事,硅谷观察家(Silicon Valley Watcher)网站的创始人汤姆·福斯基撰文分析称,新兴媒体对纸媒的破坏力超出想象,而传统纸媒转型所做的新媒体尝试为何也屡屡失败,这是给所有严肃新闻提供者都提出的难题。
汤姆曾在《金融时报》旧金山分社工作直至2004年离开,而他首次为其撰稿可以追溯至1985年,这位前时报元老如何评价新媒体业务对传统纸媒的冲击呢?钛媒体编译文章如下,小标题为钛媒体编辑所加:
【孙荣江/钛媒译者】《金融时报》(以下简称FT)近日宣布裁员35人,同时为新媒体业务增加10个职位以推动“新闻业务向网络化业务的转型”。莱昂内尔·巴伯在发给员工的一封邮件中宣布了这一消息。巴伯在邮件中写道:
……我们必须坚守历经考验的新闻实践:基于多方来源的深度原创报道、发掘独家新闻的犀利眼光。但是我们也必须要承认,互联网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也提供了一个更为丰富的传递和分享信息的平台。我们正走向一条新闻业务向网络化业务的转型之路。
巴伦没有解释“网络化业务”具体指的是什么,以及FT未来打算如何发展这项业务。他首先强调“提供数字化平台服务是首要的”,但也表示印刷版业务“仍然是广告收入的核心来源”。
颠覆性技术的发展破坏了报业的传统模式,也将进一步摧毁报业集团的发展道路——即便他们曾经深入硅谷,也意识到了颠覆变革的来临,也最终难逃此劫。这就是FT以及其他类似的传统纸媒所面临的挑战,尽管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花了大力气试水“在线新闻业务”,但最终也没能为其带来足以支撑严肃新闻报道的收入。
FT是报业公认的独创“付费墙”制度(即付费订阅模式)的先驱,同时也以通过不定期的裁员来控制成本而闻名,而事实证明,这些模式都无法保证其业务持续发展,另辟蹊径也许是不得已的选择。
对以专业性著称、主要针对高端读者群体的FT都陷入了麻烦,那么,对于其他报业集团就更加不可避免。自2013年开始,更多报业裁员、重组乃至停刊的新闻将会不绝于耳。
硅谷非严肃新闻媒体的竞争力量
FT前面是一条艰辛的道路。巴伯在电子邮件所提到的仅有的竞争者都是“新生力量”—Google、LinkedIn和Twitter。
LinkedIn也许看起来不像个竞争者,但其在编辑原创内容上不遗余力,并且拥有一个庞大的专业人员关系网,这其中很多都是《金融时报》的读者。虽然这些竞争者和FT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但由于其主要依赖UGC模式的用户自创内容和他们四处搜集的材料,因此采编成本非常低。
FT采编费用太高了,以至于无法与此类的媒体公司竞争。
FT的全球新闻办事处网络覆盖纽约、旧金山和东京这样的主要城市,他们派出大批驻外记者执行为期数年的采访任务,随之同行还有他们的家人,公司要负责租房、子女教育以及往返路费等开支。而过去,FT能够通过报纸和杂志获得大量可观的广告收入,这些费用完全不成问题。
但目前网络新闻市场如此繁荣,《金融时报》记者采写内容的价值已经大幅降低了。
“亨氏 57”多样化商业模式可行吗?
巴伯先生面临的挑战实在是很大:他必须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模式,使其主要依赖来自新媒体业务的收入即可生存下去。而就目前主要依赖在线广告和“付费墙”盈利的模式来看,新媒体业务的收入不会太多。
传媒集团必须要尝试一下“亨氏57”模式了(Heinz 57是美国亨氏公司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广告语 “57 Varieties”的简称,已引申指由很多不同部分组成的事物)——我所称的这一业务模式,即媒体集团必须开发种类繁多的收入模式,因为仅靠广告是撑不住的。订阅、会议活动、特别营销项目、应用程序、付费墙、消费勘察(lead generation)、员工招聘、会员定制等各种模式都需要——当然有很多需要经营的内容。
新媒体在线广告价值缩水
因为有Google这样的竞争者存在,新媒体在线广告的价值已经遭遇严重缩水。
Google的内容生产成本和分销成本都比较低,这意味着它能以非常低的价格销售广告,而依然能赚取厚利。
FT以及其他任何传统媒体公司,都无法与能够在如此低的广告利润率下茁壮成长的硅谷媒体公司竞争。
新媒体复制传统采编高投入模式不可持续
如果FT无法寻找到广告之外的重要收入来源,使用再多的技术或任何方式重组编辑部,未来的局面都不会发生重大改变。而这些外部的收入来源必须要相对稳定,免于受到颠覆性技术的影响。
我还是相信FT最终能够找到一条正确的路,开发出新的收入来源,并重新开始成长。也许必然需要痛下决心对新闻分支机构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在编辑程式斩草除根式的文化变革,这一点有望实现。
今年是FT成立125周年,金融时报品牌的黄金价值也主要是因为其杰出的编辑声誉。它还能不能生存到庆祝成立130周年的时候?还会创作出同样高水准的新闻作品吗?
FT方面在经营层面的苦苦挣扎,充分反映了新媒体经济的一个基本问题:缺乏能够支撑严肃新闻报道的可持续业务模式。
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如网络媒体的崛起造成了目前的格局。巴伯已经在邮件中说过,“作为一个媒体社群,这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尽管智者无数,然而目前还没有足够好的解决方案。”
对于媒体,现行商业模式的成功基本上是遵循了在采编内容上“大规模、低投入”的特点。而FT的小规模连同对采编内容的高投入——这完全背离了当今时代的经济现实。
FT想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快速规模扩张、跑赢恶化的收入状况是行不通的。它需要一个合适的“伙伴”来帮助其扩大到一定的规模,用以匹配其在内容编辑上的高成本。
FT的母公司培生集团多次表示,不会出售旗下的报纸业务。但是,严酷的生意现实也常常能说服最固执的董事会改变他们的主意。■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