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钛媒体特色栏目“投资者说”)
钛媒体注:虽说创业维艰,但也丝毫阻碍不了创业热潮的步伐,无论是互联网金融、智能硬件、移动医疗等领域,纷纷引来大量资本入驻,这也导致媒体曝光的投融资新闻铺天盖地(见钛媒体一周投融资栏目)。创业项目拿到融资自然是好事,那么,要公开消息、传达给媒体的话,怎样才是合适的方式?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投资经理汪天凡此次支招创业者:怎样才是报融资新闻的正确姿势?
创业者,如果您要报融资估值新闻,首先理性的目标可以有以下五个方面:
1. 不被笑话。
2. 对公司运营商务有帮助,比如很多传统行业老板很看重合作企业的资质或者投资人背景。
3. 对公司内部士气有帮助,比如现有团队需要一个能够向在其他公司同仁或者家人证明自己的说法。
4. 对公司吸纳人才有帮助,让潜在招聘对象觉得这家公司很有实力,很有潜力,很有魅力。
5. 减缓竞争或者震慑对手,让对手觉得这个行业格局已定,没法做了,甚至自乱阵脚。
因此发(投融资)文章的基本操作上,要做到以下四点:
1. 前后文上下篇匹配,比如不能这次文章里对于上次估值描述和上次文章里不同。
2. 和投资机构能力匹配,比如明显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小基金却领投了一亿美金。
3. 和运营数据匹配,比如明显只有小几万用户,却要号称数千万美金级天使投资。
4. 与同行规模匹配,比如大家感觉明显用户量差不多的对手相比,融资数额差别太大。
当然以上都是极端举例。具体来说,创业者在公布融资消息这件事上有以下五点值得思考:
一思:说估值,还不如强调融资额
因为只有真正投下去的钱,才是对外部和内部都有震慑作用,估值只是虚胖,手里握有的武器才是关键。同样的道理,这笔钱,才是VC真正押下来的赌注,才代表着投资机构有多看好,因为做败了,VC亏的就是这些钱,做好了那都是后话了。说的极端点,我投你一元钱,占你十亿分之一,你就独角兽了,但是如果投了10亿美金占40%股份,不管怎样,手里握有这些银子,怎么也把市场给搅动了。
二思:估值说得高,对于吸引人才来讲,不一定有帮助
这个和买股票一样,大家买的是涨,不是贵。茅台就算再贵,不涨还是没用。真正的人才,看的是公司的成长力,而不是现在有多值钱。如果我要加入一个新创公司,我当然是希望加入一家期权价值有增值空间的公司。因此,假如估值很高,除非能够给出价值绝对值较高的股份,要不然很难吸引新人才。
三思:融资新闻多,说明缺钱,可能也是难做的表现
一家公司,如果一直要融钱,其实会导致老股东一直要被稀释,尽管估值涨了,但不一定有资本效率。极端情况,假如同样是A轮300万美金占20%,小明公司最后做到100亿美金,但是一路融资输血,但是A轮投资人被稀释的只剩下1%,相比小红公司做到10亿美金,A轮投资人还剩20%。前者是价值1亿美金,后者是价值2亿美金。对于投资人,假如同样时间,同样退出和流动性,后者回报率更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一路融资输血的项目,其实不是在一个很好做的领域。
四思:估值如果真的很高,可能下一轮会很吃力
一家公司,如果这轮估值很高,那么他的下轮融资压力会非常高,这种例子其实很多了。尤其是短期内烧钱和业务拓展并没有实现预期业绩,甚至为了对付竞争对手,下轮需要融更多的钱,但是业绩不支撑,那就只好flat round了,估值杠在那里,各方预期都会很扭曲。
五思:估值如果真的很高,那么也会变向拉高对手的期待和估值
如果竞争对手业绩不差,看到同行的高估值新闻,原本他们并不是要融那么多,但是出于竞争和妒忌的压力,就会想要也融那么多,到最后,就算他们不一定能融到那么多钱,但是肯定不会比之前的预期低,这样反而加剧了市场的烧钱竞争。因此,对于某些低门槛容易红海的行业,闷声发大财太重要了。
总而言之,总有一天会上市的,到时候,大家都查的到,当年吹的牛逼,就算当年知乎大牛和自媒体们没来喷,在敲钟的那一刻,也会响起。因此,盲目炫富,其实还不如炫腹,夏天到了,练练腹肌,秀秀八块,说不定营销效果更好。这是一个技术口活,欢迎一起探讨。
【本文作者系BAI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投资经理 汪天凡;邮箱:will.wang@bertelsmann.com】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