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详情顶部

纸质书将与电子书共存,并逐渐细分市场

纸质书有着电子书无法比拟的优点,电子书也有着纸质书所不能达到的优势并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正因如此,纸质图书与电子书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互补中共存,并逐渐细分。

(本文正在参与钛媒体最新竞拍话题【纸质书消亡的预言失效了吗?】的竞拍,如果持有不同见解,钛妹欢迎你来参与竞拍,观点PK,不服来战!)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尼葛洛庞帝,曾经在1996年写过《数字化生存》,他的地位跟凯文凯利有的一拼,确实很牛,以前预言过很多互联网的事情都实现了。大约在5年前,也就是2010年8月,他预言:纸质书将在五年内消亡。然而如今已经2016年1月,5年之期早已过去,纸质书却并没有如预言中那样消亡。

诚然,从媒介的属性来看,电子书阅读器所包含的内容量大、便携,且有很多内容免费,是比纸质书更好的载体,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纸质书,所以当电子书的标志性产品Kindle阅读器出现两年之后,尼葛洛庞帝会发出如此预言。但纸质书有着电子书无法比拟的优势:

对高质量内容的垄断

我是学传媒的,业内有个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有人说传统媒体将死,纸媒将死。现在看来,纸质书与电子书的问题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问题一样。传媒业界有个比较获赞同的回答,就是“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是内容为王。新媒体有他的渠道优势,传统媒体有他的内容优势,二者互相依靠,共同发展。”

如果媒介有一万条优势,没内容一切等于零。传统纸质书和传统媒体一样,对高质量内容有着绝对的把控力。我曾经为了省钱,在要买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参考书时想看看网上有没有电子版,结果几乎都找不到,只有京东、当当、亚马逊的购买纸质书的链接。

现在,出版社和一部分杂志报纸刊物,为了巩固自己的销量,同此前一些歌手出专辑,包括电影一样采取一种自我保护策略,延迟或不提供电子版(网友自发扫描实体书制作的PDF不算)。人需求的东西是内容,没内容一切等于零,而目前纯粹的电子书如Kindle因为内容并不丰富,受众群覆盖不到高质需求用户,或者换个说法满足不了高质用户的全部阅读需求。这也是电子书包括kindle发展不乐观的原因。

据统计机构IHS iSuppli的数据显示,从2012年开始,电子书阅读器的出货量开始下降,2012年电子书阅读器出货量比2011年下降36%,到2016年,整个市场的出货量仅仅为710万。而2011年,这个数字达到了2320万。

提供简单、纯粹的阅读体验

这个阅读体验要从多个方面说起,比如选择简单,不受载体干扰,印刷质量高等等。一本在售的纸质书,从作者开始写、到联系出版社、到正式出版、再到发售等等是一套完整的周期较长的步骤,每一步骤都会投入大量精力财力。阅读很大的作用是帮助人来提升自我,电子书获取不到更多纸质书高质量的内容,就发展无门槛的电子书内容来补足内容短板。

但一味求量忽略品质的电子书,是无法满足高质读者的。同时由于量多,读者需要寻找合适内容的时间也大大增加。一本纸质书的好坏,读者可以通过销售量、评价等得知,而电子书,不排除有水军廉价的刷评价、刷下载量的可能。

如之前所讲,纸质书的出版是套完整的过程,最终的出版物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排版正确,错别字少,印刷清晰的(盗版除外)。而电子书由于其可变动性,排版错误、错别字等问题比纸质书来的要多,而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阅读体验。

另外阅读需要安静的场景,用户在手机、平板上的电子书客户端阅读,很容易受电子产品功能的丰富性干扰。可能阅读着书就自然的切换到游戏、资讯、视频上,或者一条微信发来,自然而然的就聊起天来。同时,手机、平板之类的屏幕对人眼的伤害也是巨大的,不过诸如kindle之类的电纸书要好点。纸质书也存在这种被干扰的现状。但纸质书的干扰是外物,对于阅读本身还是安静的。

阅读纸质书是种“情怀”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我国也是最早使用纸作为传播媒介的国家之一,每个传统行业都有自己很深的底蕴,不可能随随便便消亡。纸质书这个行业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这么多朝代和社会的变革,一直都存在。古时就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法。闲时伴一缕茶香,读一卷书乃文人雅兴。

据统计,2014年实体书店图书零售市场一改前两年的负增长态势,实现了3.26%的正增长。目前,全球图书市场规模达到1510亿美元,我国图书市场规模全球排名第2,达到187亿美元,但我国电子书2013年的收入仅为38亿元人民币。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阅读习惯所致。大部分消费者认为,虽然通过手机、电子阅读器等产品阅读电子书更加便捷,十分利于填补碎片化时间,但翻动纸张更有读书的感觉和情怀。钟爱纸质书的人都有同一个原因——对纸质媒体的情怀,一本散发着油墨味道的书、精致的版面设计、指尖与页面摩擦的触感,这不仅仅是单纯的偏好,而是一种割舍不掉的情怀。捧一本书坐在桌前,慢慢品味,总觉得是一种享受,而电子书再先进也没有纸媒的质感。

对于那些文人学者、文字工作者来说,他们是将时间花在阅读上最多的读者,他们中相当一部分认为电子书只适合泛阅读,填补碎片化时间,好处是方便携带、获取琐碎的知识广泛廉价。事实上,手机阅读已经成为通勤路上继看视频、玩游戏之后第三种打发时间的选择,资讯类、网络文学更是占据了手机阅读的主要部分。这是在新媒介技术发展下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并且据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称,新媒体阅读早已呈现出浓厚的知识化倾向,新媒体阅读的知识性、深厚性、目的性不断增加。

有人喜欢在墨香中探索书的魅力,有人喜欢用智能化手段开启大脑。正因如此,纸质图书与电子书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互补中共存,并逐渐细分。短读看“屏”,长读看“纸”;休闲娱乐看“屏”,理性思考看“纸”;“担当涉猎”看“屏”,深入研究看“纸”……

本文系作者 赵苏砚-实习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中肯。不过实际上纸质书也是可以刷销量的,硬生生刷成畅销书的例子也很多。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受众普遍缺乏判断和思考能力的无力现状:人们愿意听从博学多识的意见领袖,却对到底哪些才是货真价实的领袖无从分辨。

    作者赞过
    回复 2016.01.23 · via ipad
  • 分析入理,碎片化时间适合用手机来看新闻,而阅读需要时间来沉淀。。。

    回复 2016.01.24 · via android
  • 喜闻乐见的结局

    回复 2016.02.05 · via android
  • 作者根本不懂电子书行业

    回复 2016.01.24 · via pc
  • 深度阅读还是要看纸书额

    回复 2016.01.24 · via android
  • 无聊

    回复 2016.01.23 · via android
  • 是这个荔

    回复 2016.01.23 · via android
1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