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当然很有用,而且其效果也越来越容易被衡量

“有形的公关状态”越来越多的可以被评估衡量,而“无形的公关状态”则是“有形的公关状态“的积累结果,公关是一个长期沟通、影响受众的过程。

前段时间,上海交通大学魏武辉老师和GE通用电气大中华区品牌传播总监李国威先生在微信平台发起了辩论,“公关到底重要么”,二人就此话题的观点引起公关传播业内很大的反响(详见钛媒体文章《https://www.tmtpost.com/1655427.html》)。

除了这二位主角,微信公关总监Zoe Chou(周博云)也发文探讨了“公关的无形和无为”,她提出,“公关的无形状态是公关的最高境界”,并将发布会、产品解读、新闻稿等“有形的公关状态”归集为枯燥的范畴。

个人对此不敢苟同,“公关的无形状态是公关的最高境界”的说法,像是聊以安慰——“公关的作用很NB但是就不知道怎么把这事儿说的很具体”。

如果说传统公关的核心是“媒体,沟通”(Media Communications),笔者认为现代公关的核心则应该是“受众,参与”(Audience Engagement),之所以业界有对“公关无用”话题的争论,主要是因为“有形的公关状态”缺少了对传播效果的衡量。

Image source:Traditional PR is dead, long live traditional PR!

传统的公关方式如发布会、新闻稿等作为“有形的公关状态”的主体之一,传统公关只衡量“输出”(output)和结果(outcome),以发稿量、媒体覆盖或受众到达作为传播输出目标(output),以发稿版面的大小、字数的多少、链接的数量来衡量结果(outcome),而对效果(Effects)的衡量缺少量化办法,或至少业界没有一个完美公正的体系或指标得以衡量。

影响力:交易和情感层面

在以受众(Audience)为核心的现代公关,受众对公关状态输出后的”参与度”(Engagement)的价值,其实是可以作为“影响”效果量化衡量并呈现的。就企业内容传播来说,如目标受众对内容的阅读、转发、评论和互动,根据渠道、阅读设备来定位读者的身份、区域、阅读时间、阅读场景、以及阅读习惯等,来分析对品牌感兴趣的用户特性,内容喜好,以此来衡量内容输出是否有效对目标受众产生了号召其行动(Call to action)的影响,这里的行动就包括“交易”和“情感”层面的变化。

李国威先生曾在美通社的活动上提到,公关应当围绕“关联度”建立传播策略,明确市场趋势与用户需求,明确企业优势及转型方向,与目标客户产生利益与情感的关联,这里的关联度也就是传播的相关性。

Image source:Traditional PR is dead, long live traditional PR!

其实无论是广告、市场、公关还是营销,都是“品牌”职能的子集,都是实现品牌目的的沟通手段,最终需要实现的总体目标还是品牌,即让消费者对产品、服务和品牌的价值产生关注和认知,通过有策略的沟通和活动促进对话交流,建立关联度,最终实现“认可”(情感)的过程,达成购买说服(交易)。最终的目的是对终端受众(客户/消费者)“交易”和“情感”的影响。

相比广告、市场等其它传播手段,公关侧重于沟通,但在当前的传播环境下,公关的沟通范围早已超越了“媒体关系”的界限,不仅仅只是通过“媒体”之口告诉消费者“它有多好”,现代公关以“受众,参与”为核心的今天,公关沟通的对象更是直接面向整个品牌的受众群体,与他们在各个渠道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对话,更多影响的是“情感”层面的认可与理解

公关的情感沟通过程:“关注”——“认知”——“认可”

“有形的公关状态”难以衡量的原因,从根本上还在于企业对于公关目标的定位,很赞同魏武辉老师的观点“公关的目标不是说服(求同意),而是沟通(求理解)。”,而随着新传播技术对媒体趋势、媒介形态发展的影响,公关在企业品牌传播中的职能被衍化到更广的范围,尤其在社交媒体中,品牌传播的各项职能界限变得更加模糊。

李国威先生在文章中提到四点:公关沦为打杂的地位,不能都怪司令官,要从公关人自己身上找原因。 公关一定要有战略高度。 公关一定要为企业带来实效。 公关一定要强势。

但是问题来了,公关腰杆硬起来需要用实效说话,如果“有形的公关状态”不能有效的评估“输出”(output)和“效果”(effect),那么“无形的公关状态是公关最高境界”的自我安慰意义,远远大于公关所贡献的实际价值。作为一个需要“花钱”的部门,如果不能讲清楚花出去的钱为企业带来的实效在哪里,很难在企业中上升到一个特别重要的战略高度,也无法 “强势”得起来。

美通社在2011年起在全球范围内将笔者所在部门“媒体关系部”(Media Relations)改为了“受众拓展部”(Audience Development),其变化的核心也在于在新的传播环境下,企业新闻稿传播的范围不仅仅止步于媒体,止于记者,而应该直接传递给更广阔的消费者和客户,与其在各种渠道发生直接关系,产生直接互动和关联

以往被大多数人看作“正式”或“枯燥无味”的新闻稿,在新媒体传播语境下也已经有了很多创新的形态,新闻稿的内容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5W1H或倒金字塔型的模版化格式,如亚马逊在发布Kindle新产品时发布的Twitter体新闻稿,雪佛兰科鲁兹上市发布的Emoji表情新闻稿,包括一些上市公司的财报开始使用设计精美、更加具有可读性的信息图、H5页面来作为新闻稿内容传播的主要形式,都收获了引爆传播链条的关注效果。

在美通社服务的企业客户之中,还有很多企业在新闻稿发布的传播思路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惑,包括传播的受众定位、内容形式、传播渠道等等。随着技术的发展,新闻稿作为“有形公关”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效果也变得越来越可以量化衡量,通过美通社发布到全球的新闻稿,通过新闻稿发布可视化反馈报告(Visibility Report)等平台和技术,可以帮助客户综合呈现除“链接数“以外的发布效果,其中就包括媒体记者和对新闻稿有兴趣的读者,在各个传播渠道中对稿件内容的参与和互动。

用“RESULTS”模型衡量内容传播效果

RESULTS内容传播效果衡量模型

美通社此前也曾提出企业内容传播的“RESULTS”衡量模型,这个模型基于美通社多年来在企业传播领域的经验,以及对客户反馈及需求的理解。与其他传播业界已有的衡量方式不同,RESULTS模型更侧重于从内容传播的角度来衡量效果,即从内容传播的Reach(到达)、Engage(互动)、Sociability(社交)、Usability(易用)、Longevity(长尾)、Transaction(交易)、Sentiment(情感)七个维度来衡量

美通社在今年1月针对1500名记者调查发布的《2016数字化传播环境对记者工作习惯与公关媒体关系的影响》白皮书提到,“有价值的新闻性事件”、“资深的行业观点”、“有趣的故事角度”,是企业新闻稿最受记者欢迎的三大内容要素。

好的故事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获得更好的曝光,重要是站在读者感兴趣的角度,与目标受众产生“利益”与“情感”的关联。如2016年1月份的一篇标题为“种出来的钻石”或将引发中国钻石消费新趋势”的新闻稿为例,这篇新闻稿被推荐给了在移动端上关注时尚话题的35万名用户手机的第一屏,有7.3万人被这个故事吸引,点击阅读了这篇新闻,300多人分享给了好友,400多人收藏了这篇文章。

从到达(Reach)——受众参与(Engage) ——社交分享(Social) ——搜索长尾(Longevity)——销售的拉动(Transaction)——消费者情感的影响(Sentiment),我们可以看到好的新闻故事的发布效果越来越立体,公关内容对企业品牌和实效的促进越来越清晰可衡量。

最后想起广告营销界的那个最有名的天问“哥德巴赫猜想”:

“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遗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费了。”

现在的技术已经可以追踪到完整的消费者行为,从品牌认知、消费特性、转化率形成一系列的评估追踪,广告的传播效果越来越多的可以通过数字化来衡量。更有甚,消费者线上线下什么时间到店购物,停留多长时间、购物喜好、消费频次、出手额度等,通过各种“技术”就可以窃取到消费者的一些隐私,在针对性的对其推送促销广告。当然,破解广告界的”哥德巴赫猜想“315晚会应立首功。

GE通用电气的讲故事策略“GE创想志”

在不远的未来,即使没有各种繁琐的KPI的“推动”,随着传播形态和技术的发展,“有形的公关状态”也越来越多的可以被评估衡量,而“无形的公关状态”则是“有形的公关状态“的积累结果,公关是一个长期沟通、影响受众的过程,你可能无法一下子说服一个人立刻接受你,但是可以通过长期的沟通和影响(如互联网的“粉丝经济”、“情怀”营销、谷歌阿尔法狗和GE的讲故事策略等等)让一个人去逐渐地了解和理解你,这也是“无形的公关状态”其一的价值所在。

“最后的最后,公关需要尊重,因为真的很苦逼,想着CEO的事,拿着打杂的工资。”

其实这事儿吧也可以这么想,都说公关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凡是成功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在被认可之前也都一直比较苦逼。无论是从0到1,还是从1到100,只要明确目标定位方向,围绕“关联度”建立传播策略,公关一直都会在产品和品牌的传播之中发挥重要的沟通价值,任何工作的意义最重要的不仅仅是得到认可,而是为企业创造可衡量的价值。这就是命。

【钛媒体作者:刘晓林,美通社中国区Audience Development团队负责人,负责美通社在中国大陆地区媒体关系网络的拓展、新媒体策略、国内发布业务的产品开发与运营。】

本文系作者 全球TMT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总得看,效用在不断变化

    回复 2016.04.10 · via android
  • 受教了…

    回复 2016.04.08 · via iphone
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