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T-EDGE文章详情页顶部

VR创业公司怎么更“撩钱”?四位VR业内投资人分享VR产业投资逻辑

投资人多于创业者,是这场虚拟现实峰会最奇怪的一点,其实不光是这次的大会,在整个VR领域,也都是资本过火产品不足,在国内技术落后至少12个月的情况下,VR内容创投是目前最火爆的。但是为何投资人都不看好硬件,而青睐关键技术?

钛媒体注:在今天举行的“全球创新大会虚拟现实峰会”会上,一批全球顶尖VR技术大咖与好莱坞顶级制作团队为大家分享了技术、内容等方面的知识,峰会上还有Adr1ft、PresenZ、Ceek VR、Crytek等4家VR科技公司的中国首秀。另外,HTC Vive、Binary VR、绘圣中国、诺亦腾、UCCVR、Ximmerse 、七鑫易维等数十家国内外公司参与展示。

中午的VR与商业远景论坛上,紫牛基金张泉灵与盛大总裁邱文友、Signia VC创始人Sunny Dhillon、UCCVR创始人符国新一起讨论了公司在VR投资领域的一些考虑。

盛大总裁邱文友首先指出投资方与创业者之间的博弈:很多投资方很少人有过足够长的VR体验,很多人对VR的体验和认识仅仅是花几分钟试一款产品,而很多创业公司取巧将VR的使用问题在15分钟以后显现出来。这与目前很多投资者困境一样,具体请看钛媒体报道:投资人看不懂、内行行骗、市场化“催熟”,VR已遍地虚火

现在整个VR产业链里,有四个方向可以投资:硬件、工具、内容、商业模式,作为投资者,哪个是他们看中的?

盛大在世界上投了十几家VR公司,但是其中90%在美国,剩下在以色列。在美国、以色列或者日本,比较多的公司是聚焦在关键技术,而国内比较多的投资机会是在内容,绝大部分是游戏。

邱文友认为,国内VR行业的发展并不充分。虽然盛大对VR投资的原则是尽量投整个的产业链,但在整个的产业链里头,硬件最容易变成红海,所以不太喜欢碰硬件HMD,Signia VC创始人Sunny Dhillon也同样表示硬件投入十分巨大,不太敢碰硬件。邱文友预测,国内HMD的厂商很快会面临着最惨烈的竞争,如果只是普通的HMD发起人是没有机会的,除非HMD的厂商可以变成一个平台,但是市场也无法容纳太多平台。

邱文友透露,自己比较喜欢投一些关键的技术,因为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做关键技术的团队有两个归宿:一是做好变成很大的公司,二是被大公司用很高的价格买走。

在内容方面,轻内容比较容易入手,盛大最近投的Space VR、VR主题公园,让观众体验VR,并且很容易去掌握这是什么,怎么玩,通过这样的方式刺激创新者与创业者。在VR内容平台方面,其整合过程风险会更高,因为现在平台间内容端的相融性都很差,每一家平台有自己不同的属性,开发者从一开始就需要选边站,然而目前各边站规模都很小。

UCCVR创始人符国新也指出,对创业者来说,技术是一个机会。任何一个产业开始的时候一定先有技术,包装以后成为硬件,有了硬件才有内容,有了内容之后才能汇聚成一个平台,头盔是第一代硬件,但是很多技术还没有整合到产品线上,比如国内周边系统发展很好,这方面机会也很多。

在VR内容投资领域,UCC主要看团队,其判断标准是:第一,有没有做重体验的基因;第二,所创内容的轻玩法,让消费者迅速理解怎么玩,VR内容第一批一定是轻体验;第三,是否流氓。

技术沉淀不够、人才断层是VR产业发展的桎梏,虽然美国在整体技术领先国内12-18个月时间,但是国内在应用方面有很多的人才,UCCVR也准备了6000万元基金扶植人才。所以国内的VR发展必须要找到国内本地化的特点,借助二级市场的资本推动一级市场,同时找到自己的特点和团队的特点,找到国内的机会。

紫牛基金目前投的三家VR公司中,两家在硅谷,一家为国内公司,其中两家是关于关键技术,一家关于内容。

张泉灵从自身经验给内容创业公司一些建议,她认为,VR内容团队的考量要从三方面:

  • 一是内容积累,有没有想清楚突破方向,从内容获取平台来说,单纯的VR内容平台成功率很小,国内很多流量大的视频平台会与之抢资源。
  • 第二,如果做商业产品,有没有商业本身的积累。目前国内做VR看房、VR教育的都是纯技术团队,但是纯技术做这种商业性内容十分困难,拿VR看房来说,如果没有经验积累,团队很容易变成B端的项目公司,而不是接通盈利链条的公司。
  • 第三,是否足够重视用户体验,比如眩晕这个VR的千年难题怎么解决。

她认为,即便是内容团队,也要随时关注在关键的技术点上到底有什么样的变化和新公司出来,当一个新技术成熟起来,所有的内容都会因此发生变化。

附:“全球创新大会虚拟现实峰会”VR与商业远景论坛中,盛大总裁邱文友、Signia VC创始人Sunny Dhillon、UCCVR创始人符国新、紫牛基金合伙人张泉灵对话全文,经钛媒体编辑:

张泉灵:我客串一下临时主持人,他们觉得我对这个事情比较拿手。我先来调查一下,在场的各位有多少是VR的项目创业者?请举手。有多少是对VR感兴趣的投资人,举手。有多少是对VR未来感兴趣的人,请举手。今天这个场面非常有意思,来的最多的是投资人,次多的是创业者。

  • 我们到底把钱花在哪里去,谁会获得更多投资人青睐,整个VR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否现在在投资界有分歧,我们来讨论一下。先请嘉宾介绍一下自己和自己机构与VR之间有什么关系。    

邱文友:大家好,我是盛大集团的邱文友。大家过去对盛大的理解,盛大是中国最早网游公司的其中之一,也是第一家网游公司到美国上市。大家可能也注意到在过去的两三年盛大集团经历了比较大的转型,从自己做互联网运营到现在全球投资前沿的科技,在前沿科技里面VR、AR是我们非常重视的一个项目。16年前陈天桥创办盛大集团的时候,那时候初衷就是希望找到一个方式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有两个世界可以在里面生活。甚至于可能在第二个世界里面肯定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第二个世界里面可能得到在现实世界里面所没有办法得到的满足或快乐、需求等等。所以他觉得这个网络游戏在16年前最接近这样的模式,它就进入了网游领域。二三十年,VR在技术上终于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过去以网游作为手段建立虚拟的世界受到很多限制,我们特别感到兴奋的是VR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虽然从我们的角度讲非常不成熟,现在的VR大概是第二章刚刚开始。第一章结束进入到第二个比较成熟的章,但是还是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有许多技术需要突破,有问题需要克服,有一个巨大创新的空间。我们现在作为全球的投资者,投资在VR,也是我们为什么觉得这个领域吸引人的地方。

Sunny Dhillon:大家早上好,我的名字叫Sunny Dhillon。我是Signia VC创始合伙人。我们公司是致力于给那些新建企业提供投资,我们的地点在加利福尼亚,现在处于VR时代,今天会讨论这个话题。从70年出现了VR,最早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好莱坞的电影,很多电影都使用了VR技术,后来游戏产业也开始使用了VR技术,并且使用了很长时间。现在我们看到VR技术的应用已经远远延伸出了游戏产业,比如说社交领域开始使用了这个技术,并且还有摄像技术、相机技术等等,以及4K技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已经能够使用了3D的摄像技术,进行全系摄影和动态的捕获,把这些融入到游戏当中,我们认为这是非常震动人心的。

我们会对每个公司投资300万美元左右,只要我们觉得这个公司值得投资,我们会帮助这个公司成长,为他们提供工具。我们觉得像HTC还有Google这些公司来说有非常好的未来和明天。对于人们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所以说需求在将来一定会增长,所以对于我们这样的投资公司来说,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实现风险跟收益平衡的一种方法。这样既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满足我们投资的需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说目前我们这个VR领域的使用人数可能还没有那么多,但是在未来一定会成为全新的产业。

符国新:我去年创办了UCCVR,四年前推动国内的手游市场的时候,当年手游在全国5亿人民币总产值,今年之后已经500多亿到600亿,整个过程中真的见证很多创业者。我发现美国整体技术领先国内18个月时间,但是国内在应用有很多的人才,不仅北京、上海、成都,你会发现在大城市开发者接触的怎么把现有的技术快速应用成跟面向消费者跟所谓的前景。我们希望在国内,在重点的指导下,包括有一个基金6000万,希望找到这些人才在整个过程中怎么重点扶植这些人才,在细分领域市场里面发挥他们的强项,同时给予我们自己的行业经验给予这些人才重点支持,让他们在细分领域做到他们的成就。所以希望今天跟大家分享,所有的创业者如果你们对这有兴趣,我们可以直接沟通。    

张泉灵:我来自紫牛基金,VR也是我们现在主要看的方向之一,我们目前投了跟VR的两个项目。主要来自方向,我们基本思考是戴上头盔之后进入虚拟的世界之后,我儿子有一个说法,老师让他造句,说伸手不见拇指,我儿子说戴上头盔深受部件拇指,人跟世界非常自然的交互方式是你的手,看到新鲜的东西想触摸它,想成为虚拟世界里面的角色,而不仅是你的眼睛。所以如果能够让使用者和你所在的VR世界里面能够进行更好的交互这样的技术,是我们目前主要投的方向之一。第二个当然是跟VR内容相关的,刚才还在跟邱先生聊,这一拨什么样的内容会先起来,我们基本的想法来自于我个人的体验,我真正觉得VR不再是一个想象,而是有可能让C端的用户。觉得震惊的是去年在HTC看到的。我自己是一个潜水者,而且自己见到过金沙,但是你知道当你在潜水的环境里面非常相似的情况底下,在一座船上面,看到一个30米的鲸鲨,冲你眨了一下眼,那种刺激非常惊人。跟我的感觉跟在海里看到鲸鲨的感觉差别没有那么大,没有那么假。我意识到让你去去不了的地方,体验没有机会体验的人而能获得超常的体验,我觉得是VR第一拨的内容。    

  • 我们说起VR,投资人好像比创业者来的多一些。我们问一个问题,大家说的VR、AR成为下一代的计算平台,这件事情真的成立吗?    

邱文友:我非常同意泉灵的看法,投资方有蛮大的共识。有基本的问题没有办法解决,我想大家很多人私底下聊说除非是像重度或有商业需求的使用者,很少人有过足够长的VR体验,很多人对VR的体验和认识仅仅是试一款产品,用五分钟到1十五分钟,那个东西我觉得不能真正很好定义VR。很多创业公司比较取巧的地方,恰恰VR的使用问题在15分钟以后显现出来,如果说VR行业要有一个非常健康的成长,我觉得这些问题必须要被解决。在还没有解决之前,我觉得它会自然而然对什么样的内容可以比较早期解决,什么内容让客户接受,什么样的内容到VR行业增长。刚才跟张泉灵姐聊了一下,我们自己觉得所谓的亲内容可能是比较入手的。我们现在做投资,大家知道以前盛大的背景,一开始找我们融资的公司90%以上是游戏公司。我称赞最多的游戏公司,我们投资了一家公司,它拍了一个VR内容,做了一个VR内容,最近大家报道出来我们投资了一家公司叫Space VR,将来用户可以真正到达外太空,而且这个内容是真正的实境,通过媒介把平常想象不到的可以接触,把实境呈现在生活里面。张泉灵姐说我们投资主题公园,VR主题公园商业模式大家没有想的很清楚,为什么这么早投资到VR的主题公园,我们可以观众体验VR,通过这样的方式刺激创新者、创业者,在VR产业链建构中做一些什么,商业的机会在哪里。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至于计算平台,我想符国新更适合回答。    

符国新:我认为VR和AR不是计算平台,如果说所有的头盔、处理系统还是基于PC和手机上的计算,现在VR解决技术突破的第一步,更多的是视觉体验。你可以发现到人体从真实世界走到虚拟世界,克服的点超过30多个,包括视觉、听觉、嗅觉,你现在看到所有的VR内容有讲的因素。计算平台基于Windows还有安卓的布局。更多的技术公司怎么从投资的角度,如果对技术感兴趣,可以看到说以前很多技术是几十年的技术,只不过整合到了新的领域,到VR和AR突破,把五十年的技术变成几百块钱的硬件普及下来,也解决了一个点。今天大家听到HTCvive的分享,开始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包括定位跟输入,将来从技术的角度这一点我特别看好,谷歌Cardboard现在做的本身就带着VR的系统,下个版本的手机基本上更新更高的头盔系统,更精准的陀螺仪,再加上简单的输入,基本上一个手机就可以做到陀螺仪定位跟输入,这个时候其实VR的普及速度应该远远快于现在的想象。

大家看到的硬件我认为也只不过是第一版本,如果看到更多的潮流,通常第一版本不是最完善,第二版本比第一版本好,第三版本比第二版本好。而且整个的行业技术趋势一定是在加速,不是减速。

  • 张泉灵:在你们的投资当中会投资硬件吗?当下的语境出现了HTC vive之后,在手机端现在华为、小米都虎视眈眈,显然苹果也有这样的计划,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投资硬件吗?如果会的话是什么样的?

Sunny Dhillon:我觉得硬件可能是非常难碰的,尤其是在早期创投的时候很难,因为他们需要很多的钱,需要很多的供应链,像苹果这样的公司才能够Hlod住。一旦谈到硬件,比如说有一些反馈包括有嗅觉和感觉,有可穿戴的设备不断的呈现出来,这非常有意思。但是因为现在花费太高人们没法用,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这些都很难用到。比较令人振奋的是作为软件的创新可以做到,尤其是下一代的智能手机,并不是说全息电影,我认为这不是人工智能,我们谈的是1.0版本,可能现在只在0.5版本,这个到1.5的时候才是VR。

张泉灵:在VR的产业链上,从最前面往后面排,比如说最前面硬件,在硬件的后面是所有的生产内容也好,生产下一代的产品也好,你所有的工具从引擎到各种各样的SDK,也包括各种交互的新技术,再往下有了上面两层之后,就可以产生内容。内容包括很多的方面,我们说到的游戏,说到线下的体验轻内容,教育类的内容等等各种未来商业类的内容。接下来还有最后一块,我们认为比如说在移动手机上呈现的商业模式它会在你VR的领域当中,在一个平行世界里面发生改变产生新的商业模式,这就变成了四个面。

  • 我特别好奇的是几位从投资的逻辑来说,你们现在更偏向于一二三四哪个层面,你们觉得这个时间点上哪个更有机会?硬件、工具、内容、商业。

邱文友:其实我们整个的投资逻辑很多的事情还看不清楚,我们对VR投资有一个原则尽量投整个的产业链,各种各样,HMD、主题公园,甚至VR的媒体都投了,基本上有这样的原则,但在整个的产业链里头,还是有比较喜欢和比较不太想去碰的,坦率地讲不太喜欢去碰硬件HMD,现在在国内有很多的HMD,我认为在很多的行业里头大家会发现最快变成红海的就是硬件,或者是狭义的讲VR的硬件。一般大家讲VR硬件时主要是HMD,如果以HMD来说我自己是比较悲观的。我觉得HMD的厂商很快会面临着最惨烈的竞争,除非HMD的厂商可以变成一个平台,如果只是普通的HMD发起人我认为是没有机会。现在做平台也是很大的挑战,现在几个大的品牌HTC Vive也好,每一家代表的都是潜在的平台,我认为这个市场可能没有办法容纳这么多的平台。

大家想一想15年前的手机市场,自称平台的挺多,甚至国内的企业都想创造一个所谓中国人自己手机的平台,后来经过15年左右的时间,整个的行业现在就是安卓跟IOlS,我自己觉得VR的路径也非常类似。在VR的平台整合路径过程中,我觉得风险会更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现在几个不同的平台各个方面相融性都是比较差,这边讲的相融性不是讲的最技术端的相融性,其实讲的是内容端的相融性。因为每一家平台有自己不同的属性。换句话来说开发者其实最痛苦的一开始就得选边站,问题在于每一边都很小,大家睁着眼睛看着2017年的圣诞季,我自己觉得2017年也不是那么乐观,我觉得这个行业的发展真得没有到那个地步。综合以上的原因,我自己不敢说,我投资的那家公司就一定有最好的机会可以变成胜出的平台。

Sunny Dhillon:我觉得可能不是这样的。2016年的圣诞季会非常的令人振奋,有很多的平台都会出来。我觉得我们看到的一些展示,这样的一些游戏都可以产生出来,价格会很低。昨天沟通会有3500万、4000万这样的一个产值,它会有很多很多的产值在今年圣诞期的时候会呈现出来,会有更多的游戏操作感,有这些设备,我们都可以来去选择,有两点,索尼完全掌握了客户的体验,他们的游戏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开发关系做的很好,他们与顶层的设计者建立了关系,他们可以推出游戏,已经很长时间了,所以设计这些游戏,我谈的主要就是我们现在也在做游戏,腾讯这些大平台都在做顶级的游戏。在西海岸我们也看到很多游戏制造商,他们花了很大价钱做游戏,做的非常好,就好像好莱坞大片一样。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体验,他们只做这个吗?如果他们看到有利可图才会这样做,做一个上市公司需要有短期的回报才可以,VR就可以让你得到这样的回报,我们之前谈到这一点。但是尽管这样,要拿到一个完全的游戏要关乎整个的产业,我们没有Vive,我们会是很多人的VR体验,做一个游戏需要大手笔的投入,在PS方面我们慢慢实现这样的一个过程。

符国新:大家谈到说四个层面,其实你看任何一个产业开始的时候一定先有技术,底层的技术怎么包装成成为硬件,有了硬件才有内容,当年iPhone出来之后才会有愤怒的小鸟。有了内容之后汇聚成一个平台,现在是刚刚开始。我们谈到视觉是一种技术,现在大家看到的头盔是第一代硬件,其实还有好多技术还没有整合到产品线上。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对创业者来说。从硬件本身,各式各样的硬件会出现,周边的系统反而做的很不错,我个人反而觉得国内做周边系统是很强,所以基于一个现有的头盔,可能大厂的头盔,国内的团队做周边的系统都是国内很大的机会点。任何全球的竞争氛围上做的好一定发挥自己最强的一面。

谈到内容,我们毕竟基金还是小,所以我们还是要专注到我们比较精的一个点,我看内容团队的时候看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谈到游戏,所谓的游戏性体验,看团队看三个因素,有没有做重体验的基因,真正VR的平台发挥的就是重体验,为什么VR跟手机、PC不一样,就是重体验点。第二,现在所有的内容是轻玩法,消费者刚刚戴上头盔,戴着一个硬件,很难让消费者理解怎么玩,怎么在内容里面反应,这是一个挑战。第一批内容出来一定是轻体验。第三,流氓。国内赚钱一定要流氓。从内容角度,我看的团队能做重体验、轻玩法、流氓。在细分领域做的很精致有存活的机会,像愤怒的小鸟团队做的不错。

谈到商业应用是另外一块,这是长线的投资,短线的话,团队养活自己大家会谈到B2B的市场,有一个简单的标准,能不能做到1/10,所谓1/10就是如果现在在现实中我们用的做法,能不能在新的平台里面做到1/10,1/10的成本和时间。如果大家通过新的平台做到1/10,你在这个领域出现颠覆性的做法,不管是旅游、教育,或者是各种各样的行业。一个团队在B2B做的好,产品、人的成本做到1/10,第二,在行业里面做的好,一定要累积一个人脉。

我们之前做过一个应用跟游戏大赛,收集了国内200多个团队的作品,可以看到国内的水平,其实国内的水平离海外还是有点距离,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文化,我们团队解散的解散,养老的养老,国内有断档,任何团队进来,如果不是投资者,给他钱和场地人也不够,在全球做的最好,假设级别算十分,国内团队不错,可能做出来也只不过六分七分。这个行业很多坑,哪个平台、关系,怎么发放,有很多坑。我们团队就有这样的价值,怎么从六分到十分,在全球细分行业有自己的立足点。这是内容布局。

再谈到平台。刚才张总也谈到任何团队过来谈平台,其实也是投资者的问题,做内容公司投资者说不值钱,平台公司投资者说之前,其实是双向的。很多团队自己知道做不了平台,很多团队说做平台认为估值更高。任何的平台公司起来一定是基于一个突破点,不是多点突破,除非你是腾讯,是大公司,一定是点对点的突破。当你做任何东西的时候,你的内容或者你的产品一定是在那个点上做到最精,今天看到HTC,为什么在全球放光?因为可以把捕捉的技术做到最精。如果大家做平台,首先你要把自己那个点怎么突破,破冰的过程很重要,想清楚其实还是有机会。

张泉灵:什么样的创业者我会给建议,说这条路走不同,从我的主观判断可能走不通。说到平台,像安卓或者是IOS底层平台,还有内容的获取平台。从内容获取平台来说,我觉得单纯说VR内容获取平台,你要做一点内容就变成平台的可能性极小。为什么?你们反过来想,现在所有的视频平台它们是瞎了吗?它们不瞎,它们没有这样的一个VR内容的愿景吗?他们已经有流量、用户的情况下,为什么把VR的内容让给你呢?是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你反过来想历史上都有机会,有门户的机会会出现豆瓣、知乎这样的东西,还是可能有垂直领域的机会。但是就要看单点突破上跟技术是一定道理,是否做到了会聚内容开发者吸引同质用户的可能性,这个事情基本上想清楚。简单说我是一个内容平台,我有一个做内容团队,这个事情相对困难。

第二,大家意识到也许有一部分教育的内容,有一部分房地产的内容,有一部分家装的内容,可能能挪到新VR平台上,给到原来手机上不能给到的体验。我要买的房子在18楼,站在阳台上外面是什么样的世界,每一层在加钱,到底买16楼还是18楼?VR似乎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还有异地买房,有可能买到海南,家里有一个人看过,买房是全家的决定,有的说给父母买的房子,让父母去海南看房子很困难,有VR可能出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和突破,这些都有可能性,但是现在做这些项目的人有很多是纯技术团队,我能做出这个东西来,我觉得对于我来说纯技术做这样商业性内容来说对我说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本质上从房地产也好是线上盈利,如果没有经验积累,这样的团队也很难下去手,很容易变成B端的项目公司,而不是接通盈利链条的公司。

另外我担心的是创造的内容是否足够重视用户体验。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见过一个德国公司,我觉得想法和方向是对的,用轻便的方式,大场景的定位没有准确的情况下,大量的情况还有累积错误的情况下,在更小的环境里完成更大的行走。做了一个感应的脚踏板,往前走像平行车一样,其实你是不动的,我可以在虚拟的博物馆里面前后上下,甚至可以飞起来。这个想法很好,但是我用了两分钟之后,我都有要呕吐的感觉,我不是一般人,因为我是经受过航天员旋转培训的人,我的初次体验跟航天员一样,我在这上面是这样的感觉,有多少人能用这样的设备,你有没有重视用户感受。这三件事情是我现在比较看重的,你做内容一定要告诉我是什么都做还是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你在方向上为什么你做而不是别人做,你有什么样的积累,你做体验馆、大型主题公园,但是你之前只做过游戏,这有很大差距。

你们一定要理解虚拟现实不是这两年有的技术,最早不是用在头盔里面,我可能是中国第一个做虚拟现实直播的主持人,它最早用在演播室里面。你们一定要理解团队原本做内容是什么样的基因,如果做大的主题场馆,你从来没有干过场馆,对大的设置没有概念,我是做小的手游,这是两回事。整个内容积累是什么,你有没有想清楚突破方向,第二,如果做商业产品,有没有商业本身的积累。第三,无论做什么,是否足够重视用户体验,这可能是我目前看VR团队非常关注的三个点。

  • 我们进入最后一个话题。我们想最后聊一下。因为今天有很多国内的开发者。我想作为全球投资目光的这些基金来说,应该如实给大家报告一下在美国和在中国看到的团队侧重点有什么不一样,质量有什么差别?

邱文友:我这么说,我觉得侧重点不太一样,我们投了十几家VR的公司,90%在美国,剩下在以色列。我觉得在美国、以色列也好,我们看到比较多的公司是聚焦在关键技术,日本的一些公司也聚焦在关键技术。我在国内看到比较多的投资机会,我觉得更多还是在内容,而且内容里面绝大部分是游戏,就像我讲在国内看到的比较多的基础技术,在内容这个领域我觉得做差异化内容的企业,我觉得在海外碰到的比较多。像Space VR有非常好的想法,比较差异化的这些内容,我觉得在国内比较少看到。

回过头来,我补充一下我不太喜欢投硬件。我非常喜欢投一些关键的技术。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投关键技术有一个好处,做的很大变成很大的公司,要么在关键的技术出来的时候被大公司用很高的价格买走。哪一些是关键的技术呢?我在这里不需要讲的太多,我认为在看什么技术是很需要的时候,大家是使用者,你从使用者角度看就好了。我去美国的时候带着团队,拜访一家公司,那家公司看好乐团的音乐会,主唱在前面上窜下跳,团队非常激动,语重心长说了一句话如果走近他多好,而不是在虚拟世界看着他跳,虽然够近但是不够近,因为没有办法走到他身边,看看他屁股够不够翘。我们下午去看一家公司,那家公司是做walk around的技术,它做出来的技术是能够让你看到他后面的背,当时我们的团队一个女孩说了一句话,她说我如果走道他身边亲他一嘴岂不是最完美的。我们一个月去了东京一家公司,是做触觉的,它如果做出来真的可以让你走到他旁边亲他,嘴唇有触电的感觉。我们把自己享受想要什么东西而没有什么东西的时候,我觉得那些东西被定义为关键的技术,就是被关注被投资的一个领域。

Sunny Dhillon:下面在关键技术这个方面,我觉得有些公司处理的挺好的,在短期我们可以做出良好的投资。与此同时,我们还能够增加客户的数量,比如说在那些仿真的活动之上,我们就能够为大家提供那些体验,比如看音乐会,比如像很多著名的歌星布兰妮等等,毫无疑问人们不只想在You Tube上看这这些视频,大家想体验,我不希望只是看视频,我想亲身体验,走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触碰想碰的东西。我真的非常期待未来中国的这些开发商们也能够真正用上这些技术,能够真正实现人类活动的这些捕捉。这样的话,我们就不需要穿着奇怪的衣服把接触板贴在我们身上,前面有摄像机,我们以非常廉价的方式能够体验到这一切,我觉得很令人振奋。新的iPhone7,我听说将会有两个摄像头,我们就能够在深度上实现更加进一步的捕捉。头戴设备实现虚拟现实,我们开一个生日聚会,有嘉宾到不了现场,通过这样的设备和技术获得最真实图像化的影响。最终我们甚至可能实现这些人之间的交互跟沟通。光想想这些点子我觉得非常振奋,这些方面是我们投资的重点。我认为那些能够降低延迟,能够改善渲染技术的是我投资的重点,这一点我们在将来会格外关注。

符国新:你会发现国内这一点上有点落后,美国很多年的沉淀,产业起来靠四个点,创新、想法、人才跟钱。一旦有了想法、人才、资本,任何都能落实。国内从创新角度,技术沉淀需要很多年的沉淀,不是说今天有一个想法就能找到这些人才。我跟国内开发者沟通的时候找到自己强硬的地方,先谈一下整个部分,如果我在美国创业,我做一款VR的游戏,1000万到1500万美金的估值刚出来的初创团队,他们基本上是这样的规模。美国如果做一款好的内容,其实可以拿到三百万到五百万美金的发行权,前期至少可以盘活一批游戏上面的机会,如果你的内容在VR上有特点,那真得是很大的机会。国内的VR厂家融资第一笔钱不大,必须要找到国内本地化的特点,不管是商业机会还是各种各样的形式,要找到国内的机会。

另外一块是看全球,国内在很多的领域上超越其他的国家还是在手机平台,因为确实是错过30多年的PC这一波。手机无论是全球的杀毒,移动的工具其实国内有机会。刚才跟泉灵姐聊到一个人在现实和虚拟有什么样的差异?你会发现当我们在现实用的工具,将来如果在VR变成一种平台,让我们去花时间在平台里面汇集,里面需要的工具也是一样有需求。国内的很多开发者不管是底层的IOS、安卓开发者或者是工具开发者都是开发者的机会,不要认为VR一进来就一定要做游戏,或者是拍部电影,或者是有好莱坞的资源拍部好的电影,找到自己的定位,看一下周边的朋友圈,看一下之前的人脉,到底能会聚什么样的人才?虽然国内的人才有点滞后,但是整体成长的速度比较快。这6个月下来国内的资本特别热,怎么样借助二级市场的资本推动一级市场,同时找到自己的特点和团队的特点,希望给一些灵感,在座的每一位在不同的细分领域找到自己的特长。

张泉灵:目前投的三家跟VR相关的公司,有两件跟你一样是关键技术上,一家是内容,一家在硅谷,两家在国内。他们有什么样的基本特点呢?我觉得他们都解决我儿子的基本需求。我儿子9岁,试戴过几次VR的头盔去看内容,提的意见基本如下,第一点伸手不见五指不好玩,HTC也开发了一个项目,可以从一个盒子里面捞起来,但是发现还是蛮困难的,不是天然的交互过程。如果把手放进去的话目前两种方式,一种是可以用深度相机去做谷歌的捕捉再回来,这就牵扯到你的团队能力到底能把准确率做到多高?你能够延时少到多少?人与自然的交互延时是非常少的。即便是一个内容团队,也要随时关注在关键的技术点上到底有什么样的变化和新公司出来,因为这跟内容产生直接相关。当一个新技术成熟起来,其实所有的内容都会因此发生变化,目前显然只是在整个的VR革命最前端,所有的技术都不能说已经以我为标准,以我为定位,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即便是内容的创造团队,也一定要对技术有足够的理解和认识。

不知道在座的有多少VR内容的创业者,有去关注过美国的GTC,你没有去关注就不知道GTC发布什么?真正去关注这个展会的话你就会知道整个的继续学习进展到什么样的程度?给视觉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当视觉发生变化的时候,可能未来VR跟AR领域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我觉得这个对于创业者来说非常关键,而不只是简单做一个360度的全景拍摄等等,我觉得不足以成为好的给大家震撼感的创业者,这是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感谢四位嘉宾今天非常精彩的分享,我们上午的会议到一段落了,也感谢现场所有参会的嘉宾,下午我们在1点半开始,谢谢!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