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影像栏目《在线》,每周二出品,力图准确记录互联网创业大潮中那些个体:初生牛犊的创业新贵、名利场上的资本明星、聚光灯下的高官巨贾、籍籍无名的程序员、运营、极客、地推、快递员、讲师……他们的瞬间,都值得被记住。】
【图文、视频版权为钛媒体所有,未经钛媒体授权禁止转载、使用,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发布会,是企业最直接的对外沟通方式之一。在中国的互联网和创投领域,每天有多少分享会、沙龙、峰会、大会、发布会?好像没有相关统计,但其实最直观的统计就在行业人士的微信朋友圈里,每每重要发布会召开,会场照片和评论“刷屏”就成为常态。
为什么要去泡会场,哪怕是花钱买门票也要去?为了看大咖?换名片?听干货?拍PPT?扫微信?撩妹子?不管目的如何,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一旦决定在场,所有人都进入一个“寻找”的状态——找机会,找钱,找想法或者找轻松。
会场就是名利场,它围绕着财富、名望、权力、智力在运行;会议也是一个纽带,它链接着来自各个角落的人和想法。钛媒体影像《在线》第29期,钛媒体摄影记者扫遍不少于10场发布会,见证了不同的会场,看见了当下中国的“精英”和“草根”们,一场场发布会折射出一个当下的中国。
【图文、视频版权为钛媒体所有,未经钛媒体授权禁止转载、使用,否则追究法律责】
2016年6月15日,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升级发布会,追光灯下,演讲者的影子投射到LED屏上。
一场聚焦医疗行业创投的活动,投资人熊晓鸽在进入会场前接受媒体采访。
一名有创业想法的观众抢到了跟熊晓鸽对话的机会。这名观众说自己是医生,想做医疗机器人来帮助医生接诊病人,“我的想法很成熟,制作方法也很成熟,只是还缺几个软件工程师把它开发出来”,短短两分钟的“路演”时间,他非常激动,也两度引起现场哄笑。几个问题下来,熊晓鸽并没有对他表示更多兴趣:“你可以弄,但我肯定不会投你。”
演讲结束,熊晓鸽准备离开会场,还没走到会场门口,就已经被人团团围住:递名片的、要名片的、要电话的、开口介绍项目的。在会场几个安保人员的保护下,熊晓鸽才得以离开。
没有堵到熊晓鸽,这名想做医疗机器人的观众很快去打印了几份自己的创业计划书,向离开会场的其他投资人发放。
一场分享结束后,演讲嘉宾被人围住要求加微信,他的名片发完了,于是拿出最后一张给大家扫,上面有他的微信二维码。
除了上台演讲,会场外也是创业公司推广自己的重要地点。某个会场外,一家公司的地推扮成外星人向路过的人“求扫码关注”,并向大家送出抽奖机会。
一家音乐内容公司在LiveHouse愚公移山召开产品升级发布会。发布结束后媒体记者在乐手休息区等待采访。互联网公司对传播的需求,使得媒体记者是每个发布会、峰会、开放日......必到的角色。
2016年5月25日,重庆,一场云集了国内外创业公司、政府官员的“创新大会”开始不到两个小时,台下一角观众已经稀稀拉拉。
2016年5月17日,某众创空间举行的一次关于程序员招聘的小型分享会上,一名演讲者向观众介绍自己在程序员社群运营上的经验。
北京,一场有马化腾、王兴、姚劲波等“大佬”出席的互联网峰会,央视在会议现场录制《对话》。在这样的场合,“大佬”们说了什么,往往都能在网上引起“一片热议”。
录制结束后,活动执行方迅速搬走舞台上的椅子,并为下一场分论坛的分享做布置。
马化腾等人离开后,一名观众来到第一排座位寻找马化腾的座位,他发现了一张疑似马化腾留下的稿纸,“这得收藏,说不定能发现什么玄机”,他还收藏了现场其他几位嘉宾写过的稿纸,“要回去研究一下”。
北京,国贸三期B2的垃圾房,一个互联网行业会议结束后,保洁从现场收来了与会者留下的大量纸袋、礼物,“里面有书,但我也看不懂,没用。待会儿就有回收废品的来拉”。
钛媒体影像专栏「在线」
力图准确记录互联网创业潮中那些在线的个体
影像是准确的,但影像并不是全部的事实
影像是自由的,但影像也是陷阱
这个「在线」的时代,我们等你来一起发现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最后一个细节特别好。纸袋真是随处丢…
最后一张图里 盒子里的书是什么?
m
苍老师好赞
促促的方法,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