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无秘创始人林承仁:Secret死于产品差,而非“负能量”

无秘CEO林承仁认为,Secret产品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品做失败了,“一年多时间,他们并没有怎么进化过整个产品。其实Secret有很多机会,有几个需求是很强的,它都没有抓到。”

钛媒体注:4月的最后一天,美国匿名社交应用Secret宣布关闭,创始人大卫·比特洛(David Byttow)对媒体承认创业失败。Secret之死在中国业内引发了剧烈讨论,很多人都提出一个质疑,“美国秘密都死了,中国秘密之死还会远吗?”钛媒体作者也有作文《从社交应用 Secret 关闭,谈谈发展匿名社交模式有多困难》。

消息公布后几天内,有着中国版“秘密”之称的,深圳“无秘”团队和其创始人林承仁,也接连收到无数媒体采访邀约,很多人最直接的关心是“无秘如今过的怎么样”。林承仁延续了一贯的低调,除了CEO的身份外,他自称是公司“头号”产品经理,目前阶段的重心几乎放在了产品上。

5月5日晚间,林承仁接受钛媒体独家专访,首次公开评价Secret的关闭,以及对匿名社交产品未来的判断。在他看来Secret死掉的根源是“产品没有做好”和过早国际化,那么未来匿名社交要怎么做?

我在我的婚礼上和两个男人跳了舞,一个是我嫁的男人,另一个是我想嫁的男人。

这是一条秘密,原本由匿名社交产品Whisper的用户在应用内发布。Whisper创始人迈克尔·海沃德访问中国时带来了一副由Whisper生成的内容摘录编辑而成的扑克牌,这句话被印在了里面。

请用户发布一条不可告人秘密,而不是你“希望晒给朋友们”的任何内容,这是匿名社交类应用的通用逻辑。于是,对匿名社交应用的态度分成了两派,创业者和拥护者们认为“符合人性需求”,而排斥者们的头号理由是此类应用UGC的内容中,人身攻击、暴力色情、谣言及虚假信息等不良内容完全不可控。

在林承仁看来,对于Secret关闭,“媒体有一个最大的误解,Secret最终失败是因为这种应用内传播的负能量太多......事实并非如此。”正如开头这一条,足够隐秘、耐人寻味却并不一定代表负能量。那又是什么导致了Secret的失败?

你认为Secret为什么失败?

“失败的原因太多了”,林承仁对钛媒体说,“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根本没有把产品都没做好。” Secret宣布关闭前林承仁一直在使用其产品,基于他个人对Secret产品的观察以及一部分移动数据,Secret失败核心的原因在两个方面:

第一,产品的迭代速度非常非常慢。

林承仁评价称,“Secret产品做了一整年,Secret推出了多少有价值的功能?显然他们并没有怎么进化过整个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其实Secret有很多的机会的,有几个需求是很强的,它都没有抓到。”

无秘在去年6月推出了用户间的私信功能,而Secret美国版直到8月18号才做了私信功能;在无秘的安卓版本发了一段时间以后Secret中国才发布了安卓版本。在林承仁看来“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团队执行速度很慢,这直接导致了Secret这款产品并未能及时满足用户逐渐生长的新需求。

此外,在产品功能的细节上Secret本身就有自相矛盾之处。林承仁举了一个例子,比如Secret和无秘产品都提供了一个功能:附近的秘密。那么“来自附近的秘密”是否可以被用户评论?Secret选择了可以,但问题来了,基于通讯录和朋友圈范围限定,用户通过“关系+地点”,很可能这两个维度就锁定了发表“附近的秘密”的用户的真实身份——这显然和匿名社交的属性是矛盾的。

第二,急于国际化。

据林承仁回忆,Secret进入中国前看到了无秘前身“秘密”的火爆,于是开始着手启动扩展中国市场。

2014年2月份上线后,Secret在美国并没有引爆,最初只是在硅谷的小圈子里有一定的口碑传播。当Secret创始人大卫·比特洛听说中国出现了一款火爆的产品“秘密”(无秘的最初版本产品名称),决意进军中国市场。林承仁回忆称,大卫·比特洛曾经在了解到无秘的产品后尝试联系无秘团队,请他放弃做自己的产品、考虑来负责运营Secret中国版。林并未接受要约,也没有跟比特洛直接对话和接触。

后来的故事是,Secret中国版命名为“秘密”,同林承仁团队的“秘密”在产品命名上发生了法律上的纠纷;同一时间的“秘密”模仿者们的iOS产品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了“举报”——这让Secret中国团队惹上了嫌疑,在其海外扩张的路上“专心搞对手”。而要命的是,急于扩张的Secret中国,产品根基并没有打好。

未来,“老二非死不可”

匿名社交类应用在国内是真正的一夜蹿红。早在去年11月,同样是匿名社交类应用Whisper就在中国上线了中文版“耳语”。3月,Whisper曾获得光速、红杉、腾讯等在内的几大本土投资人参与的新一轮融资。在几乎同一时间,“无秘”团队的第一版产品“秘密”在苹果app store上线(后因版权纠纷更名为“无秘”)。无秘的第一个版本已经被很多用户淡忘,但在当时被看作是Secret的中国“抄袭”者——上线时间是先于Secret中国版(中文名为“秘密”)的。

在此之后,匿名社交类应用几乎“井喷”。据360公司去年发布的一份国内移动应用分发报告,2014年第二季度,仅3个月时间内就有20余款匿名社交软件上线。但经历了一年时间,这其中大多数应用都已经停止更新,僵尸一片。

林承仁依然坚持,如果产品上做不到第一,社交类应用很难存活,“老二也很难。” 竞争激烈,在林承仁看来最难的一件事在于“如何打磨一款像微信一样的产品”。半年以来他和团队一直专注在产品的更新,停掉了一切渠道方面的推广。

一年前,林承仁和他的团队很幸运的赶上了风口,开发出第一版产品只花了两、三周时间。林承仁对钛媒体透露,一年多时间里无秘已经陆续迭代过27个版本,目前无秘的用户已达到千万级别。林承仁对社交产品的想法一直在不断的更新,

“在走这段路的过程,你会不断的去做出假设、判断和预测,然后你再根据这些假设去开发新的功能,逐一去验证。对的就继续实现,验证不对的只好推翻,这是唯一的一条路。”

他还告诉钛媒体,他不太相信有任何人可以在开始就可以预判好所有的需求,“我不对这样的故事买账”。过去的几个月中,他和团队一直专注于产品,验证出推出了名群聊圈子两个新核心功能(可移步阅读钛媒体对“群聊”功能的报道);砍掉了一个重大功能“附近的人”。

圈子功能的加入表明无秘已经不局限在“朋友圈”,希望拓展更多的封闭社区。无秘新版中,用户可以自主选择一个“圈子”,圈子包括公司和学校,每个用户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不能随便更改;在发布秘密的时候就可以选择是发到朋友圈还是仅仅发到“公司的圈子”。这个功能正在经历用户的验证。(本文首发钛媒体)

本文系作者 慢养有益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的确是产品差

    回复 2015.05.08 · via pc
  • 服务做不好就走向失败了。

    回复 2015.05.06 · via pc

快报

更多

22:11

近30家企业参与,储能行业将召开防止内卷式竞争闭门研讨会

22:10

北京市大兴区挂牌两宗地块,起始价23.2亿元

21:56

深圳个人养老金定存利率:大型商业银行在2%左右,养老保险产品综合收益可到3.9%

21:47

全国首个“低空+高铁”跨城联运场景在杭州投运

21:28

通义千问发布业界首个开源多模态推理模型QVQ-72B-Preview

21: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全文公布:销售不动产税率为百分之九

21:19

*ST卓朗:收到上交所拟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事先告知书

21:18

理想汽车会做人形机器人吗?李想:100%会做,但不是现在

21:07

万安科技:实控人拟减持不超3%股份

21:06

专家解读专项债券管理新政:可减少在途时间,避免“资金等项目”

21:05

岭南股份:可转债偿付方案正加快制定,并尽量调动多方资源推进催收工作

21:02

韩国加密资产市场迅猛发展,日均交易额逼近股市

21:01

国内期货夜盘开盘涨跌不一,玻璃跌近1%

20:59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

20:55

王毅同日本外相岩屋毅会谈

20:52

外国投资者疯狂逃离韩国股市,韩国实体经济受政局动荡冲击

20:49

日本航天机构称“埃普西隆S”火箭上月试验中出现燃烧压力异常

20:46

上海:明年经济目标指标要尽早下达,政策要尽早储备出台

20:42

盐湖股份:国家开发银行累计减持2%公司股份,减持计划实施完毕

20:42

港股今年IPO融资超830亿港元,预计重返全球第四

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