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ES文章顶部

遏制明星天价片酬,或是推动电影工业化的第一步

烂片横行与明星片酬形成了巨大反差 ,电影市场需不需要遏制明星天价片酬?

8月26日,广电总局发布了《中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强调要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而其中关于明星天价片酬更多的是老调重弹,但在今天,人们似乎讨论的更加激烈。这是为什么呢?

电影市场的急功近利:烂片横行与明星片酬形成了巨大反差  

因为目前伴随着明星高片酬一并而来的是,“暑期档全是烂片“或者”国产烂片全球第一“的舆论批判纷至沓来。今年七、八两月有超过90部新片上映,但烂片几乎占到三分之二。65%以上的影片豆瓣评分都在5分以下。

而暑期档的电影中,《赏金猎人》、《致青春2》、《谋杀似水年华》、《夏乔》、《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我的新野蛮女友》、《致我们终将到来的爱情》、《盗墓笔记》等等小鲜肉明星支撑起来的粉丝电影又占据低评分的大头。

与去年暑期档相比,票房同比缩水31.3亿元。甚至有院线经理颇有怨言的表示,2016暑期档全是烂片,100部电影只看了一部。

因此今年上映的电影比往年都多,但实质上是观众无优质电影可看。因此广点电总局发布了通报要遏制天价片酬,也恰恰暗合了观众幽怨的心理。    

笔者此前曾指出,今时不同往日,当资本进入电影市场,导致电影开始是外行老板说了算,这些外行老板不懂电影规律,一味想着如何去迎合观众,低年龄观众喜欢哪些明星,我就用谁。目前来看,天价明星手握粉丝,而投资方也急功近利急于赚快钱,导致电影市场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行导演也开始进来,现在导演基本是没有门槛,演员、主持人还是作家都行,市场号召力最重要。

比如说考虑到当前许多观众还在青春期,思维见识还处于浅层次,欠缺品味鉴赏,看见喜爱的明星就会尖叫,于是青春片粉丝电影类型成了主流,所以当前许多电影里面,基本会看到各种小鲜肉身着时髦服饰,在屏幕上晃来晃去。

制片方与影视投资者一厢情愿的认为,主流观众喜爱看一线明星,认为小鲜肉明星能带来大量粉丝涌入影院,几乎就是票房的保证,因为有利可图,于是导致大银幕选演员的时候,开始注重粉丝与颜值而不看演技与作品。同时让“票房保底”这一现象频频出现。

保底发行虽然让发行与制片等产业链环节有分享到更多的收益可能性,但在资本过热的情况下,对烂片的大肆营销也不利于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票房保底更容易成为烂片的避风港。

这导致的结果是,现下小鲜肉明星动辄要价几千万,甚至有数据指出,一部电影当中,给明星的片酬占据了50%到80%。但与此同时,明星们的演技与专业匮乏以及烂片横行的现象与明星片酬形成了巨大反差。

中国电影要提升的环节,恰恰是被明星演员高片酬挤压的制作环节

这其实归根结底说明国内的影视产业还不成熟。因为在现代成熟的影视产业体系中,影视剧制作早就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流程与分工。

从演员到剧本到导演再到后期的制作、推广,明星演员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已,在美国好莱坞影视产业发达地区,演员片酬一般不超过整体制作成本的30%。

因为在制作成本一定的背景下,演员获得的片酬过高,就势必挤压其他环节的制作成本,最终将影响整个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效果。而且在好莱坞大片制作总体预算就高,工业化体系成熟,电影市场的定位是全球铺开,盘子足够大。

但中国恰恰反过来,影视创作的工业化进程中还处于初级阶段,定位国内市场,却把明星的片酬给到了50%到80%。要知道,大量热钱涌入从整体上推高了对影视产品的需求,影视票房在飞速增长,无论是电影特效制作与其他环节,都需要资本力量的扶持,这本来是电影产业迅速提升工业化环节的良好时机。

但国内现状是资本重快钱,认为小鲜肉明星有粉丝有颜值,这是来钱快的基础。但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力捧小鲜肉,使得小鲜肉明星漫天要价,制作方与投资人只能咽苦水,只能从编剧、布景、配音、或者特效等其他环节压缩经费,削减预算了。

但事实证明目前用小鲜肉带来了大量口碑与票房双低的作品,投资人亏损之外,或许能吸收点教训。而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来说,要提升的环节恰恰是因为明星高片酬压缩预算的环节,包括编剧与后期制作与真人CG技术、视觉特效这些环节。

资本过热推高明星片酬:内容生产机制被异化 ,电影工业化高水平演进过程被中断

我们看到,中国电影市场是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但在在制作成本的分配上还未形成合理的分配机制,重粉丝经济的“眼球效应”而轻技术制作的思维大行其道。

在影视剧制作和采购环节中,许多资本方与电视台参与其中推高明星片酬,这打破了常规的电影内容生产机制,因为电影产品需要流程上规范化来确保质量,本身国内的电影运作机制并不成熟,这样一来,反而使得电影工业化水平下降或停滞。

笔者此前曾多次提到电影市场的工业化。好莱坞的电影作品的一个重要能力就是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增加电影的技术含金量,包括高科技特效制作电脑合成影像(CGI),3D立体视觉、写实动画工艺和最尖端的动作捕捉技术,以及真人CG技术,数字特效技术的发展强化工业系统的运作或电影本身的工业化竞争力,继而提升生产效率与影视质量。

而国内明星粉丝电影注入的则是反工业化。在热钱快速涌入的时候,会打破一个行业之前的供求体系,在明星IP这个端口制造出过分旺盛的需求,将明星粉丝效应的价值推高,形成追涨。

这导致中国影视资本急于收回成本的愿望非常迫切,导致整个行业非常浮躁并产生泡沫,继而导致电影本身质量、特效技术与工业化体系等高水平发展模式的演进进程被中断。

诸多外行涌入:特效技术与电影内容生产质量等核心环节一直提升不上来

而电影特效与工业化制作,需要资金、人才、流程、沟通、设计、技术、编剧等各环节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粉丝电影带来的是另一个极端,即过分注重粉丝效应以及如何迎合低龄化青少年的偶像崇拜需求,导致许多外行涌入电影行业担任导演与制片人,而这部分导演水平与对电影工业化制作流程的理解并不过关。

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整个电影的工业的各个环节资金与流程分配不合理以及导致内容产出机制被异化,特效技术与电影内容生产质量等核心环节一直提升不上来。

说回特效,在好莱坞的体系中,电影开拍的前中后期,特效团队都要加入电影的创作中,而不是等影片后期合成才找特效公司制作,好莱坞的制作团队都有一个特效总监来把关统揽全局,视觉指导处于特效范畴的最高层,和导演讨论设计镜头与特效制作。

而在国内,许多外行导演对特效不感冒也不了解,有业内人士谈到,国内导演很少在前期筹备、拍摄时有意识地配合对特效的跟进。

很少有视觉指导人员与导演对等的沟通技术细节,导演也缺乏对于电影整体意境与创作的理解,很难准确描述想呈现的最终效果,结果是粗制滥造的五毛特效泛滥,更不用说要升级再造强大的电影内容,去迎战好莱坞。

但特效技术却是电影工业化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当前的观众对大屏幕观影的期待更多是特效与视觉大片,而不是来看一场小鲜肉带来的PPT电影与美颜广告片。

因此国内观众的既有观影习惯于观念改变也是今年暑期档不力的重要因素,中国观众去影院更青睐看大片的习惯正在形成,这导致许多小鲜肉的题材的肤浅青春片或者粗制滥造的恐怖片票房惨败。而这是好莱坞电影在国内市场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电影行业需发展出行业议价与新人扶持机制,打破明星在供需端的稀缺性,将资本注入到工业化环节

所以说,电影工业的繁荣,需要一个工业化升级的平衡计划体系,需要电影巨头从中充当杠杆作用来撬动整个产业链各端的工业潜力,但第一步从砍掉明显高片酬带来的负效应,通过资本注入加强电影特效与编剧、后期制作等工业化核心环节的竞争力,这或是有必要走的一步。

但显然,这不是行政指导或者给明星片酬划定红线所能完成的,它更需要行业机制的完善推动市场自身来调节。

因为漫天要价是由市场现状决定的,在资本热钱快速涌入的时候,会打破电影产业的供求体系,但最终可能还是需要被市场消化与调整,如果小鲜肉明星高片酬出来的电影基本是亏本的烂片,投资人钱袋受伤之后,自然能从其中学到他们应该学到的东西。

最近在电影市场有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就是,最近郭敬明称乐视影业发行部门未经自己同意,擅自将电影《爵迹》海报“郭敬明导演作品”的字样全部抹去,理由是很多人讨厌郭敬明,担心影响票房。

先不看事件本身,但我们看到,明星或导演的票房号召力,它不是由粉丝与小鲜肉的颜值带来的,而是由明星本身的优质作品带来的。

如果一个明星或者导演总是出产烂片,明星或导演的市场号召力与个人品牌会走低,那最终会降低粉丝与观众甚至出品或投资方对其个人作品的预期,甚至直接会导致电影本身票房走向相反的方向。

目前,暑期档大量烂片圈不到钱,这是一种正常电影逻辑与消费者走向理性的开始,当电影市场认识到明星只是电影生产的一个环节而不是票房的保证的时候,甚至认识到部分高产烂片,缺乏演技的小鲜肉明星会毁掉一部原本的好电影的时候,电影市场总有一天会回归理性。

而电影市场不再唯明星论,需要将明星在电影市场供需端的稀缺性属性打破,这需要电影市场发展出一种行业议价机制、片酬的分配机制以及新人扶持机制,让明星演员之间产生激烈的竞争格局,让片酬的议价权回到电影制作方。

这样,将被异化的电影内容生产机制拉回到正常的生产轨道,最终将资本注入到剧情、编剧、摄影、制作、特效、后期等工业化环节与标准化管理制度与内容生产环节,这或是推动中国电影逐步告别低工业化的粉丝电影模式走入到完整的、工业化的成熟电影体系的必要一步。

【钛媒体作者介绍:文/王新喜,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作者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

更多深度观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钛媒体(ID:taimeiti)

钛媒体微信二维码

本文系作者 王新喜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1 即便限制了明星片酬,国产片质量也不会短期内提高。 2 机制只是工具,你即便有一个好的工业机制,也改变不了低龄粉丝盲目追星的现象。 3 楼主推崇技术和特效,其实我觉得是次要的。特效好的烂片也挺多的。电影的核心还是故事。 4 改变当前电影创作环境,最好的办法是,是让烂片受创。换句话说,当前的烂片数量还可以更多一点,等到消费者看到这种类型的电影就烦,连八卦都懒得看了,好奇都没有了,这事儿就有可能好了。 5 总结,如果请明星就能有票房,我还花心思想剧本、制作和特效干嘛?只有明星不行了,才会倒逼电影公司想办法提升影片质量,或者提升特效制作能力。但这不仅是电影公司一家的事,消费者们什么时候能更理性和成熟,需要一个过程。

    回复 2016.09.01 · via pc
  • 除了大牛和冰冰,其他的有灵魂吗?

    回复 2016.09.01 · via android

快报

更多

17:27

中信、新湖、融创三家合作开发的“上海壹号院”开盘销售额达66亿元

17:08

中国宝武向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地震灾区捐赠1200万元

17:07

凯尔特亚洲合伙人Sky Yu:旺季是跨境物流的试金石,一旦失误就一落千丈

16:57

40万吨级超大型“海上油气工厂”上部模块完工交付

16:43

新人工智能模型可精确预测人体细胞基因表达

16:33

全国公安机关去年立案侦办环食药和知识产权领域刑事案件9.1万起

16:32

一汽解放:2024年货车及客车合计销量为25.11万辆,同比增长3.9%

16:31

上海莱士: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份取得专项贷款承诺函

16:30

聚灿光电:年产240万片红黄光外延片、芯片项目已投产

16:29

飞龙股份: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16:28

巨轮智能:机器人相关业务收入对公司短期业绩影响有限

16:05

三花智控: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16:00

深南电路:2024年前三季度光模块产品等需求在AI带动下有所增长

15:59

回乡300多元“住高星”,县城豪华酒店预订量翻番

15:58

*ST信通:公司股票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5:57

磷酸奥司他韦进口和国产有何区别?工信部详解

15:49

专家:抗流感药物是处方药,不建议自己使用

15:38

6连板粤宏远A:可能存在短期涨幅较大后下跌的风险

15:37

美银:美股下跌将迫使特朗普政府在关税问题上做出让步,2月或3月将是开始做多美债和中国股市的良好时机

15:36

*ST花王: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并继续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