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报道称,谷歌已经暂停了Project Ara模块手机项目,以期进一步压缩硬件业务,而此举标志着谷歌在硬件领域的方向转变。
该公司曾在今年5月的开发者大会上宣布了一系列Project Ara合作伙伴,并表示将在今年秋天推出开发者版,但令业内没有想到的是,仅4个月后,这个项目又停摆了。
那么问题来了,曾经被业内看好,历经辗转(多次停摆,多次重启)的Project Ara模块手机项目缘何迟迟未能在市场中开花结果?
这里不妨先看看谷歌Project Ara从何而来。
从国外媒体之前在对谷歌Project Ara深入采访后透露,Project Ara的想法和根基来自于其并购来的一家以色列创新公司Modu手机的专利加上Phonebloks网站创始人Dave Hakkens在YouTube的一段模块化手机的视频。
尽管可能Project Ara的立项远非这么简单,但至少从其目前Project Ara的实际进展及对外宣称的理念看,上述背景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遗憾的是,在2008年就尝试模块化的Modu手机早以失败告终,而Phonebloks在最初的火爆之后,也日渐冷清。究其原因,有业内分析认为,手机产业的高度集成化在使得相关部件成本大幅降低的同时,也加大了手机以模块化组装的门槛。
需要提醒的是,这些还只是发生在8年前的2008年,而手机产业发展今天,随着功能的不断增强,其部件集成化的程度更高(相对抬高了模块化组装的难度),成本也更为低廉(降低了模块化手机的成本优势)。
提及成本,自然牵扯到合作伙伴(部件厂商)的支持,由于与成本相关所需定制化模块(部件)的出货量是厂商(包括谷歌自己)难以预估的。
部件厂商很难在这种模式中确定自己的盈亏平衡点。这就决定了部件厂商的参与和支持度不会很高,至少与目前整机品牌的智能手机厂商相比。毕竟这些厂商智能手机所需各模块的量是确定的,至于说最终整机卖得好坏、赚赔和部件厂商没有任何关系。
也就是说与整机厂商合作,部件厂商的利益有所保证,比与谷歌Project Ara合作的风险要小得多。
而对于整机厂商而言,由于目前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多数厂商最终比拼的是成本,而按照自身产品规划(有一定出货量的支持)自然在配件厂商那里可以拿到最优惠的价格,进而反映到市场中的价格竞争及自身的盈利能力中。
相比之下,无确定数量保证(各个部件的需求量会有很大差异)的Project Ara模块手机模式并不利于厂商参与竞争或者说不适合当下智能手机产业的竞争方式。
如果说上述是从产业链的厂商端看,Project Ara难以获得支持的话,从用户端看,虽然部分用户可以找到适合于自己需求的配件模块,但由于谷歌确定了事关Project Ara智能手机外观设计的骨架,让智能手机作为消费电子产品,用户在外观(所谓的颜值)的选余地大大降低,造成Project Ara模块化手机外观的同质化。
要知道智能手机外观在用户的选择决定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智能手机硬件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外观设计或许才是决定用户购机的主要动力之一,而这再次暴露出Project Ara模块手机与市场和用户需求的背离。
此外,由于模块化,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的周期自然会延长,但作为时尚消费类产品,用户不希望自己的智能手机使用过长的时间,至少从目前看,用户更换手机的周期应该在12—18个月之间,这也是为何苹果基本上要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去更新的自己的iPhone。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Project Ara这种模块化更新延长用户使用智能手机周期的作法也未必会受到相关厂商的欢迎。毕竟从不同模块厂商的角度,希望用户越快更新它们的手机模块越好,因为新的产品的利润要比旧的产品利润高。
还有一点不同忽略的是,定制化会导致用户对于各模块各代产品需求的差异,这可能会导致不同代模块之间的适配和兼容性问题,而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如何确定是哪家供应商产品的问题和责任?用户应该去找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此次Project Ara项目的停摆极有可能是模块化手机商业模式的终结。
虽然说当初谷歌Project Ara项目的理想很丰满,但到了市场中,无论是在产业链的合作伙伴还是最终的用户端,呈现出的均是骨感(障碍重重)。而这种骨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Project Ara项目的频繁停摆和重启而最终消失。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大动干戈好
说好的牛逼呢
用PC来举例,以前PC有CPU和协处理器,周边芯片有南桥北桥,外设有数字和模拟,不同搭配玩法奇多。后来协处理器集成了,内存控制器集成了,南北桥也集成了,后来连显卡和声卡都集成了,这时如果你还要玩自己组装,那多半是有点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