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现在没有在休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做投资。”在创头条(Startup-Partner.com)记者的朋友圈中,一句很讽刺的话道出了风投当前的困境。
从生鲜电商青年菜君曝被投资机构临时“跳票”、摩根斯坦利裁员1012名员工,到朱啸虎喊话TS毁约率达30%等,都引起了创投圈的一阵惶恐。
事实上,不仅创业公司纷纷倒闭,连一些弱小的VC机构,也开始步创业公司的后尘,偃旗息鼓。
冷
众所周知,VC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是一种用独特方式来促进新公司进行私募融资的合伙模式:有限合伙人(LP)在投资由VC公司普通合伙人(GP)创建的VC基金时,必须耐心等待最高10-12年的时间才能收回他们的资金,并希望获得丰厚的利润。
也正是这种利润让投资者趋之若鹜,而且近两年本土基金凭借其回报周期短、投资速度快等优势,碾压外来投资机构的气势也出来了,比如:滴滴早期投资人王刚4年前投了七十万,现在赚了几万倍;徐小平投聚美优品18万变3亿,而且至今还有8.8%股份未退出;再比如,陌陌、映客、锤子的投资人郑刚,仅陌陌不到3年就获得了75倍回报,为自己赚下了一支基金的钱等等。
但新闻里追捧的永远只是个案,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据 Spoke Intelligence 和 VB Profiles 年初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229家独角兽公司,75%未完成退出。2014、2015年的区间特别明显,其中的泡沫让2016年的局势异常紧张。
华尔街也表示,2016 年是美国 IPO 市场最差开局之一。而且 CalPERS(译者注:加州退休基金)还注意到,“风险投资是他们私募资产品类中表现最糟糕的”。这家全国最大的公共退休基金表示,过去五年从风险投资机构处收到的回报率是7%,而过去十年才5.6%。甚至2015年美国首次出现了退出额低于投资额。
当然,在中国也可以说是“差到了极致”,资本寒冬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90后创业项目(包括IDG90后创业者基金的项目)、电商项目、社交项目,简直是各种项目“花式死”,也让投资机构陷入困境,大家迫切希望独角兽的出现。
可是,整个2016年,除了直播和共享单车,其他行业看不到一丝暖意。而直播和共享单车领域是不是能够出现独角兽,也不好说。直播应用从数量上的一夜激增到数据频繁被爆造假再到政策管制,一波三折;共享单车方面,ofo因今年获得四笔融资引起热议,但其命题是不是成立,还有待考证。
前几日洪泰基金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投融资事件是2015年同期的35%,融资金额是2015年同期的25%。”再加上人民币基金的退出时间大概在3-5年,美元基金更长,而更多的项目实际上都捱不到2年那么久,就成了炮灰。青黄不接的现状,很容易套牢投资机构手里的钱。
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称,“赛富、永宣都在亏损”,就连红杉资本都开始公开为两只中国基金至多募资14.5亿美元资金了(请注意是“公开”,对于一家实力如此雄厚的基金来说,实属罕见),悲观气氛继续蔓延。
在寒冬洗牌的过程中,老牌的天使基金因为实力和阅历,还比较好的把握了节奏。他们有条件慢慢挑选甚至那些最优质的项目投资,也有转型重点投后期或PE的投资机构做的风生水起,比如创新工场、米仓资本。
最终,“寒冬”冻伤的更多的是新成立的早期天使投资,这些为了拥抱创投大潮而诞生的新VC,一出生就迎来冬天,面临的挑战也是致命的。
据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数据统计》显示,上半年天使、VC和PE机构共募集909支可投资中国大陆的基金,基金数量上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一半。这降下去的一半很可能都是新的天使基金。
所以,很多之前默默无闻的投资机构后来销声匿迹的事情也就不惊讶了。而留下来的,大部分都做这两件事:逃、杀。逃,是躲避投资、保留观望;杀,是还在尝试、铩羽转型(和倒掉还是有差别的)。目测,“洗牌的尴尬”又来了。
逃
先说说“逃”的,这半年来压着观望不投的大有人在,撕毁TS的也不在少数。这不算狡诈,只能说是一种缓兵之计。毕竟谁也不愿意吃亏。
先说说“跳票”的投资机构,大多创业者在遭遇跳票的时候,都是哑巴吃黄连,因为担心影响融资而不愿意透露太多,但毁约率比朱啸虎透露的30%只高不低。所以只能聊聊青年菜君了。公开资料显示,青年菜君(已关闭)的B轮投资方分别是:联创策源、中国平安(平安创新投)以及真格基金。当然个中曲折我们不得而知,却是可以挖挖这三家投资机构的投资情况。
比如,联创策源。据IT桔子显示,联创策源2005年成立,历史投资111起,集中在2014年投资43个项目,2015年投了27个,但2016年到目前为止只投了7个(当然,IT桔子数据毕竟不准确,只能做一个参考)。除了投资数量大幅度递减外,这些年所投项目在死亡名单中出现的也很多,频繁出事儿的也不少。比如,药给力、青年菜君、超级课程表、凡客诚品等。
真格基金就恕我不数了(嗯,真数不过来)。中国平安(平安创新投)也是近几年比较新的投资机构,2009年成立到2012年间只投了复大医疗(复大肿瘤医院)和一号店,集中投资是在2012年到2016年间,共投了94个项目,其中也包括今年很“动荡”的明星衣橱、华尔街见闻、药给力、青年菜君等。所以综上,再加上今年电商平台整体的不景气,青年菜君弃掉,也就可以理解。
至于处于观望的新天使基金,也不在少数。从笔者统计的公开资料(不含投资机构未披露部分)中,可以看到甚至一些声势比较大的新基金都在2016年明显减慢了自己的步伐,稳重求进,静待寒冬过去。
杀
而说到“杀”,是不是垂死挣扎还不好说,还要看后期效果,只是隐约感觉“洗牌的尴尬”又来了。
这其实是继“全民PE”、“全民FA”尴尬境遇后的“全民VC”的尴尬,受经济环境以及资本寒冬的影响,淘汰掉一些专业知识能力不过关、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型投资机构是肯定的。毕竟,对三分之二的VC公司来说,他们的第一支基金也是他们的最后一支基金。
正如 Haiti Tyabji 和 Vijay Sathe(Hatim Tyabji是Verifone的董事长兼CEO,现任Bytemobile的执行董事长和硅谷著名VC公司Benchmark Capital的巡回大使。Vijay Sathe则在克莱蒙研究大学德鲁克和伊藤雅俊管理学院任职管理学教授)二人在合著的文章中所说:
我们研究了2917家美国VC公司和这些公司在1970年到2006年间发行的6206支基金的信息。研究表明,VC从业经历有限的GP成立的公司不太可能比那些已经在VC界有一番作为的GP成立的公司更成功。而第一支基金没有成功的公司也不太可能去进行第二支基金的募资。数据库里三分之二(66.4%)的VC公司仅发行过一支基金。
“吃公家”的美元基金尚且,更何况“吃百家饭”的人民币基金。所以说白了,在中国做基金和创业一样,项目投不好,下一支基金同样难以募到。
而且,实际上由于投资周期、国内外整体经济局势等原因,在2006年、2012年时PE/VC都面临过“大调整”。2012年末,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领域内的一些主流研究机构更是发布过研究报告,声称:“在2013年,国内90%的PE投资机构会面临倒闭或转型的危机”。而当时的VC/PE主要选择了两条路,一是通过各种途径变强大;二是走精细化、专业化、独立化路线,比如达晨创投。
到了2016年,除了求稳将投资阶段从主投天使阶段的项目调整到中后期或者PE外。这里还有些新案例可以聊聊。
比如原本在杭州比较有影响力的帮实资本。曾是一家以早期股权投资为主的基金管理公司,目前管理着五只人民币天使投资基金,年投资规模1亿元。创始人合伙人董源也被浙商杂志评选为2015年杭州十大天使投资人之一。而实际上,目前的帮实资本已经完成了整体转型,从投资转到创投服务,全力在推“爱融创服(ir.cn)”,定位是“一家创新型的创业服务平台,专注于为广大中小创新型企业提供一站式的优质贴心服务,致力于构建权威的小微企业价值发现平台”。
不知其投资基因做互联网项目会不会肌理不合。只是目前来看,创业服务平台的路也不好走,毕竟今年陆陆续续也扎堆出了一大堆创业服务项目,“全民创业服务”扎堆儿而不出独角兽,也让这一步前途未知。
【钛媒体作者介绍:文/琥珀,微信:weimic,联系请戳:chenhongwei@startup-partner.com】
更多新鲜资讯,关注钛媒体微信号:钛媒体(ID:taimeiti)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不知道这一次的寒冬要多久才能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