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上网问题正越发受到政府关注。
近日,由国家网信办起草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获得披露。该条例亮点颇多,比如智能手机在出厂时预装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可能将成为法律法规的明文要求;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欺凌,构成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0到8点打网游。
预装上网保护软件
《条例(送审稿)》要求,公共上网场所应安装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智能终端设备在出厂时或销售前,应当安装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或者为安装保护软件提供便利并进行显著提示。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占网民比例不断提高。调查显示,有90.1%的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然而,其在网络空间的正常活动尚没有得到应有保护,受到暴力、色情、凶杀、恐怖等网络信息危害严重,大量不适宜未成年人接触的信息充斥网络。数据显示,七成以上的未成年人犯罪是因网络而起。
网络欺凌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未成年人的欺凌事件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该条例规定,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欺凌,构成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具体而言,任何组织和个人在网络空间展示可能诱导未成年人实施暴力、欺凌、自杀、自残、性接触、流浪、乞讨等不良行为等信息之前,须以显著方式提示。
此外,送审稿也提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威胁、侮辱、攻击、伤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学校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发现网络欺凌的,负有救助义务。
通过虐待、胁迫等手段从事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活动,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欺凌,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游戏时间将受限
关于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问题,该送审稿也做了相关规定。
具体来说,送审稿要求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其接触的游戏或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连续使用游戏的时间和单日累计使用游戏的时间,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的0:00至8:00期间使用网络游戏服务。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不让未成年人进网吧”的规定要能完全实现。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要想实现起码要先实名制 实名制都还没做到的说
第一反应惨了以后玩不了游戏了,再仔细想想,妈蛋我今年21岁都上大学3年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怎么也管不到我身上。
这个政策实行起来会有很大的阻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个人认为应该加强的是基础教育上的建设而不是一味的封锁与否定。
虽然实施起来有点“异想天开”,但是出发点无疑是很好的。 其实主要是网游市场太乱了,整个网络对未成年来说都是不好的,消极东西太多了,很容易就让小孩子“三观不正”的。 这很难治,毕竟现在互联网上就是太多的“劣币驱逐良币”。 环境差,未成年人自控更差,都没办法,我们不是老师又不是校长,也不能给你们一巴掌,长篇大论又听不进去。。。
父母會報警嗎還不如想想怎麼治理霧霾
放屁!
问题是在虚拟世界中如何识别玩家是否未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