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为走高端路线大打高价牌,OLED屏幕或成涨价噱头

从目前智能机几乎找不到太好的创新思路与营销噱头的情况下,OLED几乎就成为各厂商心照不宣一致看好的一盏指路明灯。手机要涨价走高端,上OLED屏幕应该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一个标配。

国产厂商可能在2017年或将遭遇比过去一年更为严苛的供应链考验,而这个考验将来自于OLED屏幕。苹果今年新一代iPhone可能采用有机发光二极体(OLED)面板,很显然,从苹果此前众多软硬件微创新引发手机厂商纷纷跟进来看,苹果此举或将引发诸多手机厂商尤其是国产厂商对OLED面板订单的争夺。

OLED资源短缺的问题将会进一步放大

但今年的OLED面板资源与产能不容乐观,一方面源自整个行业的OLED屏幕资源高度依赖三星。

IHS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三星以9970万片的出货量,垄断1.01亿片的AMOLED面板市场。消息透露三星电子已经独家获得了明年向苹果提供一亿块OLED有机屏的订单。

但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2017年要拿到三星的OLED面板颇有难度。

TrendForce 早前的研究表明,三星中小尺寸OLED面板处于供求失衡的状态中,最早拿货周期已经排到2017年下半年。

因为三星在OLED面板供应上首先要满足自身的出货和苹果的订单,而对国产手机厂商的限制不仅是产能的问题,也是出于竞争与压制的需要。可以看出,国内即便是华为等手机厂商都在面板供应链上缺乏掌控权。

台湾DigiTimes也指出,今年的OLED面板资源会非常短缺,除此之外,内存、LCD和光学传感器等也将会很紧张,原因是华为、OPPO、vivo等国产手机厂商出货量增大,从而造成需求上涨。

有数据指出,当前OLED手机占比达13% ,2017年看涨飙到25%。凯基证券旗下知名分析师郭明錤近日在一份报告中表示,2017 年的 OLED 面板出货量将会达到 5.5亿块,同比增长50%。

另外,随着很多中国手机厂商将产品线从中端向高端转移,资源短缺的问题将会进一步放大。从目前的趋势来看,OLED面板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因为在2016年,三星的Note7,小米5、华为Mate9 Pro、vivo的Xplay 5等手机都采用了三星的OLED面板。屏幕将成为整部手机中颇为稀缺的刚性资源。

国产手机集体涨价背后:OLED或成为涨价的一个营销噱头

随着新一代iPhone采用OLED,2017年,OLED可能会在市场风向的引导下成为高端旗舰的标配。

在纷纷跟进OLED屏幕的背后,众多国产手机开始走上了另一条路,涨价。从2016年的市场状况就能看到,华为、魅族、小米、vivo等多家手机厂商,都不同程度地调整了产品的售价。

智研咨询公布的2016年Q2数据就显示,中国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已经从2015年同期的1256.11元上涨到了2016年Q2的1714元。

市场调研机构GfK的监测数据显示:2016上半年,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在3000元—4000元价位段销量同比上涨高达70%。

华为终端CEO余承东早前表示2017年要控制规模,要以利润为中心。锤子科技罗永浩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时表示:“为了品质今年要做高端,所有千元机以下产品线全部砍掉,因为低端会拖产品质量。” 魅族在解释魅蓝Note5为何会涨价时,表示产品元器件价格不断上涨和汇率因素的影响。

从日前的多款国产手机厂商调整售价的情况来看,国产手机2017年已走入集体涨价的风口。

很显然,而当苹果三星高端旗舰都配备OLED的时候,不配备OLED屏幕的手机卖高价可能就显得很没底气,因此,OLED屏幕在这种市场热的情况下,很可能会沦为各大厂商名义上要走高端,但实则可能会是涨价的一个营销噱头。

国产手机涨价有着诸多的客观原因,一方面在于,2016年国产智能手机厂商销售势头虽然很好,但长期以来面临的问题是出货量高,但几乎没有利润。

另一方面,国产手机的主要零部件都是依赖进口,比如屏幕会买三星的、芯片会买美国高通,绝大多数手机摄像头是用索尼的等等。这些零件的购买价格是用美元结算的。

2017年初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上台,其在贸易保护与政策上的上不确定性或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有一定的影响,而当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呈小幅贬值趋势,而手机元器件大多以美元计价,美元贬值会导致元器件涨价,比如手机芯片在2016年下半年价格就在一路上涨,对于在元器件非常依赖进口的国产厂商而言,手机涨价可能是不得不走的一条路。

与此同时,由于苹果iPhone8可能全面导入双镜头设计、AMOLED屏幕以及无线充电,这导致2017年的AMOLED屏幕、高容量电池与摄像头等零部件成为供应链端零部件竞争的稀缺资源。

前面提到,面对苹果公司一年一亿块的海量需求,三星目前的产能可能没有办法应付在自身与苹果之外更多手机厂商的需求,加之AMOLED屏幕导致整机成本上升,包括iPhone8在内的高端旗舰手机价格上涨或成为必然。

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当前的手机市场越来越少听见小米的声音,性价比这三个字目前来看更像是一个过气的名词,各大厂商几乎都在想着跟这三个字脱离关系。

某种程度上,贴着“屌丝经济”的厂商很可能着意味着前景不妙,甚至步入到手机鄙视链的下游。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对于高逼格的追求,倒是迎合了各厂商要走高端路线寻求高利润的诉求。

OLED屏幕将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一个标配

那么高端路线怎么走其实各厂商也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战略思路。从目前智能机几乎找不到太好的创新思路与营销噱头的情况下,OLED几乎就成为各厂商心照不宣一致看好的一盏指路明灯。手机要涨价走高端,上OLED屏幕应该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一个标配。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OLED手机的普及也并不能代表当前本土手机厂商已经具体走高端的实力。

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移动OLED面板的出货量为1.01亿片,而三星以9970万片的出货量几乎垄断了这个行业。

我们看到,手机中的OLED屏幕占比上升,国内京东方、深天马、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以及国显光电等厂商为了防止三星的垄断趋势,也开始投身OLED屏幕研发。

市场研究机构IHS Markit于去年底报告中表示,去年第3季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已出货140万套智慧型手机用主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AMOLED),这是中国大陆厂商首次在单季出货超过100万套手机用AMOLED面板。

因此,中国本土的手机厂商事实上不应该一味追求出货量的比拼,而应该抓住机会对国内的OLED屏幕厂商注入资本与技术,抓住机会完善生产线,并且提升良品率和产能为已所用,具备与三星、夏普、LG、日本显示器等国际厂商竞争的实力,才能真正提升手机供应链创新的整体实力。而在这个基础上,国产手机才能提升在高端市场的议价能力与品牌影响力。

事实上,我们仍要质疑的是,OLED屏幕真的是用户的刚需还是厂商的刚需?因为我们可以感受的是,用户对于当前手机屏幕的体验痛点其实并不在于屏幕,而当前LCD手机屏幕并没有用户体验上急需改善的短板,毕竟,LCD 屏幕的广视角技术目前来说也是颇被业界认可,因此换屏幕其实并非用户的刚需。

尽管相对于传统的 LCD 屏幕技术,柔性 OLED 具有提供曲面设计、更耐摔、画质可能更好等优点。但OLED屏幕也存在价格过高、良品率偏低、易老化、颜色饱和度不理想等诸多问题。

况且,换一种屏幕材质如果就能称之为重大创新的话,那创新未免来的太容易了。因此,OLED屏幕在当前浮躁的市场氛围下,它更像一种配合手机涨价而生的营销噱头。

当屌丝经济成为过去,当情怀与粉丝经济不再奏效,当消费升级的趋势被厂商们一致的认为用户正在买越来越贵的东西,当贴着屌丝经济标签的厂商被大众逐渐遗弃,厂商们或不约而同为上OLED屏幕打起高价牌,但最终为这个营销噱头买单的,最终也只能是用户。

【钛媒体作者介绍:王新喜 ,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

王新喜

632篇资讯

粉丝

钛媒体、百度百家、腾讯、今日头条、虎嗅网等自媒体平台认证作者。2016年科技自媒体睿见之星。个人微信公众号:redianweiping

本文系作者 王新喜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 给小编加鸡腿🍗
  • 爱了爱了😁
  • 挺有深度的,不错
  • 紧跟时事,赞一个👍🏻👍🏻
  • 真不错,收藏了
  • 写的很不错,关注了
  • 都没有那么简单
  • 这么厉害的吗
  • 学到了学到了
  • 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啊
  • 行业发展都是有周期的
  • 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番风顺的
  • 说的好有道理😄
  • 内容值得人们反思
  • 数据还是很详细的
  • 内容很精彩,夸一夸
  • 又学到了很多知识
  • 内容很详细👍🏻
  • 小编辛苦了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15:02

最新QFII持仓曝光,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现身

14:08

下周(4月21日-27日)市场大事预告

13:51

2025中国互联网企业家座谈会在京召开

13:30

中国陆上单机容量最大风电机组吊装完成

13:05

三星延长工时,报道称SK海力士等考虑跟进,韩国政府:此举意在提高国际竞争力

12:57

南航回应暂停去哪儿网机票销售资格

12:48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在津成立9家子公司

12:47

本周34家上市公司公告披露回购增持再贷款相关情况,中国铝业控股股东取得不超18亿元增持专项贷款承诺函

12:42

20家A股上市公司本周披露并购重组最新公告,伊泰B股拟118亿元要约收购ST新潮51%股份

12:37

孙颖莎战胜队友蒯曼,夺得澳门乒乓世界杯女单冠军

12:00

4月20日新闻联播速览18条

11:20

云南出口咖啡单价大幅提高

11:19

239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17家净利同比预增上限超6倍

11:01

威士顿实控人离婚股份分割,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确保控制权稳定

10:59

美国能源部估算,重建完整稀土供应链需10年、3000亿美元投入

10:48

上交所下发监管工作函,督促ST新潮依规履行竞争要约收购相关信披义务

10:37

4月IPO零终止:年度撤回量大幅下滑61%,创近年新低

10:34

中办、国办:不准违法违规办理农村宅基地申请

10:30

“年轻人不会回到生产线上”,美进口商称加征关税将致经济崩溃

10:16

本周新增智谱、百诺医药等6家企业完成境内IPO辅导备案

115
106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