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任正非华为BG年度大会讲话的几点冷思考

在智能手机市场一直对标苹果和三星的华为,为何任正非不许BG再提对标苹果和三星及杜绝无价值的盲目创新,反而要向OV学习呢?任正非究竟看到了华为手机的什么?

日前,华为管理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篇名为《任总在消费者BG年度大会上的讲话》的文章在业内广为流传并引发诸多评论。其中“再说灭三星、苹果1次罚100元和向OV(OPPO和vivo)学习及杜绝无价值的盲目创新”的言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问题来了,在智能手机市场一直对标苹果和三星的华为,为何任正非不许BG再提对标苹果和三星及杜绝无价值的盲目创新,反而要向OV学习呢?任正非究竟看到了华为手机的什么?

说来也巧,就在《任总在消费者BG年度大会上的讲话》被曝光的同时,市场统计机构Statista发布了2016年全球主流智能手机厂商发布的手机款数,加上之前诸多机构和厂商对于2016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营收和利润等相关的发布,让我们看到了任正非对于风头正劲的华为BG所属的主要手机业务的担心和期望的根据。

据Statista发布的2016年全球主流智能手机厂商发布的手机款数看,华为去年总计发布了22款手机,其一直对标的三星和苹果分别为31款和3款;出货量紧随其后的OPPO和vivo分别为9款和13款。

此时,我们结合IDC发布的上述厂商2016年全年的手机出货量,我们可以简单计算出每款手机(单品)的平均销量。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计算出的结果仅是相对客观的结果,毕竟去年销售的手机中,可能也有少部分不是去年发布的手机款,但去年的款数应该占多数。

以此计算,我们得出华为去年单款手机的年销量平均为633万左右(年出货量1.393亿部/22款);三星平均为1004万部左右(年出货量3.114亿部/31款);苹果平均为7180万部左右(年出货量2.154亿部/3款);OPPO平均为1104万部左右(年出货量9940万部/9款);vivo平均为595万部左右(年出货量7730万部/13款)。

如果说整体出货量是衡量手机厂商的规模,那么单品出货量应该是衡量规模之下的竞争效率(包括高端和中低端),以此看,华为手机在去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前5大厂商中,仅排在第四位,其竞争效率与vivo处在同一个量级,不仅不及OPPO和三星,与苹果的差距更大。

而如果以单品销量千万部作为门槛的话,华为手机的单品销量仅是这个门槛的2/3左右,更加令人担忧。这也不得不让我们质疑,始终以创新著称的华为,在去年智能手机市场第三位置的获得究竟是靠创新还是“机海战术”?至少在前5大厂商中,华为靠“机海战术”驱动的特征最为明显。

接下来我们再看任正非最为关心的华为BG业务的利润。结合厂商自己和第三方机构的统计,华为BG去年的利润为138亿元人民币;三星移动利润约为640亿人民币;苹果利润为(仅包括iPhone硬件销售)约为2856亿人民币;OV的利润均为100亿人民币左右。

再结合IDC对于2016年这几家厂商的年出货量,我们可以简单计算出各家每部手机的利润(绝对不是精确的数字,仅供参考),苹果单部手机的利润约为1300元(2856亿元/2.154亿部);三星约为205元(640亿元/3.114亿部);OPPO约为100元(100亿元/9940万部);vivo约为129元(100亿元/7730万部);华为约为99元(139亿元/1.393亿部)。

不难看出,华为手机的单机利润在全球前5大智能手机厂商中垫底,充其量是与OV处在同一级别(均在百元人民币左右),但不要忘记,华为手机的出货量是OPPO的1.4倍和vivo的1.8倍,这意味着,华为手机业务的利润率不仅不及OV,与苹果和三星的差距更大。

看了上述简单的数据分析背后,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华为在智能手机业务上的表现并不及其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那般光鲜?

熟悉华为BG业务的业内知道,这两年,华为BG在不同的场合一直在对标苹果和三星,甚至放出了超越苹果和三星的时间表,而2015年出货量和业绩的增长(例如利润),加之苹果和三星创新乏力的论调一直不绝于耳,这种主客观条件的叠加,似乎让华为BG超越苹果和三星指日可待。

但谁都清楚(包括华为自己),所谓的超越首先是出货量的超越,即规模上要首先超越,而正是这种片面认为产业超越的标准,似乎让华为BG忽视了对于产业竞争效率和利润指标的追求,且随着出货量的增长,颇有剑走偏锋的趋势。

我们对于上述过去一年的简单分析无疑证明了这点。那么这个时候,如果华为BG依然强调对标苹果和三星,极有可能在这条充满误区或者说片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这个意义上,任正非提出“再说灭三星、苹果1次罚100元”,即不要在刻意强调对标苹果和三星可谓恰逢其时。

其实不提竞争效率和利润,仅从规模的取得上,华为均是在创新和营销资源大规模投入的基础上取得的,尤其是在创新方面。

不知业内知否注意,华为BG在各种场合总是以华为的创新示人,例如华为的研发投入每年都在增长,2017年预计超过100亿美元,2016年全球研发投入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华为名列第8约92亿美元,已超过苹果等。在BG的手机技术的应用上这种创新的投入似乎也得到了显现。

例如手机业内第一个Touch ID、与徕卡合作的手机“双摄”、荣耀首先采用的AI技术等,甚至有传闻称,华为BG要开发自己手机的语音助手(类似于亚马逊的Alex),但随之而来的这种“走马灯”式的创新究竟给华为BG在手机产业中的竞争带来了多大的价值?或者说这种价值是否像“海绵里的水”那样被华为“挤”得很干净(充分转换成商业价值)?

从我们上述的分析,很难说主打创新牌的华为BG将创新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如果不是,华为BG是否陷入了一种为创新而创新的“唯创新”论的怪圈中?或者如任正非所言,变成了无价值的盲目创新?

如果真是这样,创新可能会成为华为BG的负担,甚至为此过早耗尽自己创新的价值和红利,但为了创新之名,华为又会不断地投入,进而可能陷入因为创新导致的非良性循环,即创新成本不断加大,但其相应的回报率并未相应增长。

也许正基于此,任正非在讲话中提出华为BG是否可以将高端机的创新延伸应用到中、低端机上,其实就是我们业内所言的创新的复用或者复刻价值(充分发挥创新价值的一种方法)。

从上述我们分析的华为单品出货量排名垫底看,其可能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创新价值的复用上,毕竟所谓的高端机,除了苹果之外,其余厂商的中、低端机依旧在手机出货量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为了中低端机重新创新或者不创新均不可取,那么如何提升中低端手机的竞争力?除了任正非提出的创新的复用外,华为BG可能还需要再思考。

提及创新的价值,我们不得不提及OV,其中OPPO独创的手机闪充技术,直到今天依然被市场和用户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所传颂,尽管今天无论是芯片还是手机厂商类似的快充技术有的早已经超过了OPPO,显然,OPPO将创新的价值(包括营销)发挥到了极致。

反观华为,尽管屡屡推出业内某个第一,但却没有树立一个其创新如OPPO闪充技术类似可以真正在市场和用户心目中长久立足的创新技术和创新形象(创新价值的一种体现)。

但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华为在创新上的投入非OPPO可比。这恐怕也是任正非提出华为BG应向OV学习的原因之一吧。当然这其中也有营销的原因和差距。就像任正非所言,华为BG在经营模式上也需要创新,即允许“一国一策”,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要创新不同国家的经营模式。

先不说任正非的“一国一策”,单就中国市场而言,华为与OV之间肯定存在着差距。例如在营销点的选择上,华为虽然也是重金投入,但效果显然不如OV。比如在三四线市场,人们对于所谓的创新全无概念和不懈理解的时候,一向以创新示人的华为就没有必要将过多的精力和资源聚焦和浪费在创新上,往往一个雅俗共赏的营销,其带来的商业价值可能会超越巨大投入的创新。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任正非在华为消费者BG年度大会上的讲话,暴露出看似强大的华为手机业务依然存在着创新价值、竞争效率和营销等方面与友商相比的差距,且亟待提高,而如果不能及时意识到这种差距和予以改进,在前有苹果和三星,后有OV的双重夹击下,华为手机业务极有可能陷入高不成,低不就,原地踏步,甚至退步的尴尬处境。

本文系作者 孙永杰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 给小编加鸡腿🍗
  • 爱了爱了😁
  • 挺有深度的,不错
  • 紧跟时事,赞一个👍🏻👍🏻
  • 真不错,收藏了
  • 写的很不错,关注了
  • 都没有那么简单
  • 这么厉害的吗
  • 学到了学到了
  • 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啊
  • 行业发展都是有周期的
  • 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番风顺的
  • 说的好有道理😄
  • 内容值得人们反思
  • 数据还是很详细的
  • 内容很精彩,夸一夸
  • 又学到了很多知识
  • 内容很详细👍🏻
  • 小编辛苦了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写的很好

    回复 2017.03.30 · via android

快报

更多

08:01

上期所调整黄金期货品种相关合约交易手续费,AU2507合约交易手续费调整为20元/手

08:00

科技部等七部门: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07:56

李家超与科威特直接投资促进局会面

07:49

中国结算启动一季度异常账户核查,关注异常账户是否存在配资嫌疑

07:49

科技部等七部门:健全债券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支持机制,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

07:44

科技部等七部门: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对于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

07:42

科技部等七部门:选择在部分商业银行和试点城市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将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比例提高到80%、贷款期限延长到10年

07:42

科技部等七部门:优化国有创业投资考核评价机制

07:40

科技部等七部门:健全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开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实物分配股票试点

07:39

科技部等七部门: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07:37

科技部等七部门: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扩大到18个城市所在省份

07:34

Burberry拟进行组织架构变革,计划全球裁员1700人

07:33

外交部:中方对美芬太尼反制仍然有效

07:33

爱彼迎宣布“爱彼迎服务”正式上线,面向全球推出私人厨师、美甲等十大类别服务

07:30

港股比亚迪股份尾盘持续拉升涨幅达5%

07:29

机构:到2029年,用于AI工作负载的云计算资源比例将达到50%

07:23

预告: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将于6月10日在安徽合肥举办

07:20

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合计1.32万亿,东方财富成交额居首

07:17

国债期货收盘全线收跌

07:17

南向资金净买入超50亿港元

249
1
22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