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顶部

巨兽谷歌的新战争:打造AI世界的安卓?

市值已经高达6432亿美元的谷歌高处不胜寒,它以AI置换全身血液循环系统只是第一步,这家公司下一步希望成为AI通用世界的主宰者。

2011年,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去世之前,忠告时年38岁的拉里·佩奇,谷歌想要做的太多了。佩奇反驳:“是你做得还不够多。如果我们只是在做以前做的事情,不尝试新的东西,我会有一种犯罪感。”

谷歌大脑(Google Brain)总负责人、谷歌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人物Jeff Dean在今年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确认了这一说法。他说,谷歌对未来的探索是彻底、全面的,“每一块砖头我们都要翻开来看一下”。

当别的公司在追逐热点时,谷歌的目标是消灭盲点。

不过,佩奇也承认,从某个角度来说,乔布斯是对的:他只能管理那么多业务,而有太多的事情会在这个过程中出现问题。

为了支撑谷歌这个市值已经接近6500亿美元的巨兽继续快速奔跑,尽量避免摔跤,2015年8月,佩奇宣布成立一家名为“Alphabet”的控股公司,Alphabet成为谷歌的控股母公司,原“Google”公司只负责搜索业务、安卓、YouTube以及其他几个业务。

与谷歌平行的还有一系列按照业务线独立出来的全资小公司,这些公司业务前沿,创新力度颇大,最有名的是无人驾驶。

这场架构重组持续了两年之久。今年9月,谷歌提交给美国监管部门的一份文件显示,Alphabet创建了一家名为XXVI Holdings的控股公司,将Alphabet及其所有公司纳入其中。除此之外,谷歌本身也将变成一家有限责任公司,Alphabet认为这样更适合它作为子公司的身份。

谷歌官方表示,此举表明他们从2015年开始的重组终于完成了。

重组的目标在于为巨兽减负,提升活力。佩奇在宣布重组决定之时曾称,要谨防谷歌变成一个循规蹈矩、安于守成的公司。“你需要让自己有一些不安分,以继续保持与行业挂钩。”

Alphabet意义独特。Alpha表示一个投资组合相对于大盘指数在给定时间内的性能优势,bet 意为赌注,连起来解释就是——新公司成立和组织调整,是一次回报高于大盘的主动式下注。

谷歌手里的筹码是AI。这两年间,谷歌同时调整了技术和业务战略方向,从“Mobile First”战略,全面转向了“AI First”。

Jeff Dean告诉《财经》记者,AI对于谷歌来说,不是一个业务,也不是一个目标,而是重塑谷歌生态的血液循环系统,谷歌的每一个产品业务都将基于AI。

他认为,谷歌在未来仍将是一个能够保持高增长的公司,这取决于两点:一是谷歌有全世界最多最优秀的人才;二是能继续创造出让全世界数以十亿以上的人群使用的产品。

轻装上阵

当一家公司主导了整个市场时,它就必须开始寻找新的成长点了。谷歌为期三年的架构重组也正基于此

2015年8月10日,Google宣布重组为Alphabet并采用新的运营架构;同年10月2日,Google宣布从2015年四季度起,Alphabet的财报分为Google和其他业务两部分。

Alphabet业务结构的特殊之处在于,这家控股公司本来就是在Google的基础上诞生,从2015年二季度开始改变架构至今,Google占据了Alphabet整体营收中的大头,占比始终保持在99%之上(除了2016年第四季度这一数字为98.995%)。与Google并列的是那些“疯狂”的创新业务。

Google的业务收入又分为三个部分—— Google自己带来的广告收入、Google合作伙伴的广告收入,及其他收入。2017年二季度的财报数据显示,三者对应的份额为71.52%、16.49%、11.99%。也就是说,广告收入占据了整个Google营收的近88%。

这也是为何外界一直批评谷歌“实际上是一家广告公司”的根本原因。

宣布重组之后,谷歌市值直接飙升了250亿美元,Alphabet的整体财务情况也良性发展,尤其是营收方面。2017年二季度营收达到26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这个数字优于华尔街乐观估计的256亿美元。

一些长期跟踪Alphabet市场表现的投资者和分析师表示,Alphabet已经是体量庞大的超级大象,却竟然还能保持两位数的营收增长,保持狂奔状态,实在太可怕了。

从资本角度看,成立Alphabet好处是明显的。此前,分析师对谷歌采用传统的大型公司估值方式,根据整体的收入、利润、成长性以及每股盈余来计算估值,这种方式对现阶段的谷歌投资布局创新业务相当不利。在早期,这些业务不仅不能给谷歌带来收入,还带来巨大成本,稀释利润。

目前被独立出来的子公司包括了研究如何延长人类寿命的子公司Calico;高速光纤网络Access & Energy;智能健康公司Life Science;2014年32亿美元收购的智能家居公司Nest,谷歌眼镜也被划到该部门;谷歌研发核心部门X实验室,此前谷歌诸多新业务都来自于此,包括Wing无人机、无人车以及谷歌眼镜,另外还包括谷歌风投业务GV与Capital等。

这些高风险的疯狂项目如果总是需要在Google的框架下进行,就会受到投资者和华尔街的制约, 是极不自由的。

采用新的架构之后,分析师可以采用另一种通常用在多元化控股公司上的SOP(Sum Of Parts)估值法,这种估值的好处是,可以用各子公司的估值之和来计算控股公司的总体价值,引导投资者关注创新业务。

但从业务的角度来说,谷歌称,是为了能够让其他“疯狂”的业务有更好的成长空间。

控股公司控制下的各个企业,在法律上都是各自独立的经济实体,它们同控股公司在经济责任上是完全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连带责任。因此,控股公司中各企业的风险责任不会相互转嫁。

此外,这种松散的业务架构本质上是独立各业务线,明确责任,让各公司运作更加透明,每个子公司的成本和业务成绩一目了然。鼓励创新,优胜劣汰。

谷歌前高管李开复当时公开评论此事,认为谷歌的此次重组主要是为了回应华尔街批评公司不专注不透明(投资健康、长寿、汽车领域),提供各个子公司运营数据,第二个则是降低Google之外领域负面影响主营业务(如汽车业务导致的亏损、诉讼等),第三个是Google品牌用于互联网业务,别的方面业务应有别的品牌,以及有更多内部升迁机会。

Alphabet的CEO是佩奇,董事会主席为 Sergey Brin,他们主要职责是为下面的子公司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外加分配整个集团的资源以及对每个子公司Excutive团队的绩效评估等。

至此,谷歌公司至少在组织架构上完成了松绑,所有对于人类未来的探索都被移到了Alphabet公司之下,与Google之间形成了一条平行向前,但支流交叉繁茂的共生生态。

打造AI世界的安卓?

无论是要做大1%的创新业务,还是继续保持99%业务继续成长,谷歌都需要找到全新的成长点,谷歌将下一个成长点放在了AI上

Jeff Dean向《财经》记者强调,AI将不会是一个业务或者手段,它更是一种能力。

他说,在谷歌,不要把AI看作是孤立的研发人员做的一件事情,它贯穿了谷歌所有部门和公司。

谷歌目前所有产品里面都有了人工智能的影子。

Google搜索业务是整个Google乃至Alphabet的收入来源。这些年来,谷歌在持续利用AI重塑搜索业务。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StatCounter Global Stats今年8月的统计数据显示,谷歌搜索占据了搜索市场91.65%,排名第二的微软Bing仅占2.5%。

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Smart Insights的数据显示,近年来移动端的搜索量正迅速增长,且已经超过了桌面端。来自移动设备的搜索量也在2015年超过桌面浏览器。

与移动搜索量向移动端转变密切相关的是不断扩大的移动端在线广告市场。这直接关系谷歌的钱袋子。去年10月开始,谷歌就开始将搜索业务向移动端倾斜,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升级移动搜索的功能和用户体验。

被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彻底改变的 Google产品还有很多,包括YouTube、地图、Android、Chrome浏览器等。

在营收目前仅占Alphabet 1%的创新业务领域,AI则是这些业务的基因。

AI将成为血液,贯穿谷歌全身的每一个毛细血管。

谷歌强调AI产品化,包括谷歌翻译在内的十多款Google产品和服务已经用AI算法重写。谷歌随之推出“AI first”战略,目的在于除了改造谷歌全身循环系统,并用AI改造世界。

有关“改造世界”这件事情,谷歌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到过这件事情:全世界超过85%智能手机搭载的安卓操作系统,彻底改变了人们使用移动终端的方式。

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谷歌将公司内部开发和采用的机器学习技术整理到了一起,命名为TensorFlow。这是一套包括很多常用深度学习技术、功能和范例的框架,被Google几乎所有产品采用。

包括Jeff Dean在内的多位谷歌受访者向《财经》记者表示,谷歌要把TensorFlow打造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安卓”。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这个说法成立;从技术角度来说,TensorFlow是一套开源学习框架,类似java,而安卓则是一套开源操作系统。

TensorFlow前身为谷歌第一代深度学习系统DistBelief。但DistBelief仅是一个谷歌内部系统,与谷歌内部的基础架构联系紧密,而且仅仅专注于神经网络算法。经过一番改造,2015年11月,谷歌推出开源深度学习平台TensorFlow(单机版)。

2017年2月,谷歌在美国加州举办首届TensorFlow开发者峰会,并发布TensorFlow 1.0版本。新版本在建立和训练神经网络方面,速度要比第一代系统快5倍,能支持多种硬件平台,甚至能在手机上部署。

TensorFlow好比赋予AI能力的乐高积木,外部开发者和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取不同的积木,搭建成自己想要的AI产品。

目前,在世界上最大的开源软件社区Github上,谷歌TensorFlow受开发者欢迎程度和代码活跃程度遥遥领先于其他开源AI平台,全球各地开发人员每周上传的代码超过上万行。一位TensorFlow开发者对《财经》记者说,对于开源软件来说,这是生命力的体现。

AI初创公司杉数科技高级副总裁勒雅告诉《财经》记者,与其他开源深度学习平台相比,TensorFlow优点是社区强大,功能齐全,通用性和架构设计好,易于部署,适合大规模产品。

但TensorFlow也处于起步期,杉数科技资深技术人员邓琪告诉《财经》记者,因为追求通用性,TensorFlow在灵活性和速度、接口设计等一系列性能指标上不如其他一些平台,这给其他开源平台留下发展机会。

杉数科技是一家AI公司,在前期考察权衡之后,最终转向基于Python语言自行开发了机器学习和数值优化平台。严格意义上说,它不属于TensorFlow阵营。

勒雅说,谷歌在TensorFlow上野心很大,开源TensorFlow绝不只是将源代码贴出来就算了事,而是要吸引、带领全世界的开发人员对TensorFlow进行不断更新,使之成为最大的深度学习平台,成为全球AI开发平台的事实性标准。

如果能够做到这点,全世界AI产品将继续流淌谷歌的血液,并将潜在的财富源源不断引流至谷歌,就如今天绝大多数智能手机中搭载着谷歌安卓操作系统一样。

Jeff Dean说,人工智能虽然无法直接给谷歌带来收入,但是其他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谷歌业务所搭载的广告收入可以反过来补贴研发的投入。

谷歌因此对TensorFlow社区投入很大,宣传力度也大。相比之下,一些出自学术机构或个人之手的开源深度学习平台虽然在某些地方可能优于TensorFlow,但很难保证后期有持续的人力物力去投入。

多位行业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谷歌开源AI平台也是明智之举,AI产业还处于发展早期,仅凭谷歌一己之力难以带动产业,作为平台厂商当务之急是做大生态。

谷歌开源TensorFlow也促使其他大公司开源自己的深度学习平台,AI行业的准入门槛因而大为降低,因为谁都可以将它的源代码拿过来研究和使用,为大批创新AI应用的诞生提供了基础。例如,本土AI创业公司出门问问正使用TensorFlow去训练语音助手。

MIT斯隆管理学院的教授Michael A. Cusumano此前评价,即便TensorFlow开源平台本身不赚钱,但如果它能获得成功,也将成为谷歌的赚钱机器。

“未来各行各业都需要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来帮助它们发展商业,但这个世界上真正有能力雇佣机器学习科学家的公司非常少,可能只有几千家。”Jeff Dean对《财经》记者说,“谷歌的意义也在于此。”

勒雅则解释说,如果要使用TensorFlow更高级的功能,最好能结合使用谷歌的公有云(不免费)。AI需要强大的计算力,谷歌云为能提供更强大的计算力,研制了AI专用芯片TPU。谷歌实际为AI应用开发者提供了从芯片到云到深度学习平台到周边软件一全套的工具与服务。

当然,谷歌云目前没有进中国,中国的AI公司几无可能跨境使用谷歌云,因为数据传至境外有可能违反最新出炉的《网络安全法》。这给百度、腾讯、阿里发展自己的AI平台和云服务留下了一个缓冲地带。

谷歌一直希望将TensorFlow打造成AI时代的安卓系统。

出门问问是一家提供语音助手产品与服务的AI创业公司,其创始人兼CEO李志飞告诉《财经》记者,谷歌安卓的成功经验有三点:一是定义了一个标准,大家都按照这个标准去开发应用;二是有活跃的社群,开发者在社群里互相解答难题,分享开发经验,甚至都不需要谷歌官方的帮助;三是有丰富的上下游产业链支持,上游有各种手机适配,下游有大量的应用开发者,而且开发者也能赚到钱。

TensorFlow同样在往这个方向上走。相比安卓,TensorFlow在努力成为事实标准,社群建设程度也还可以,但上下游产业链还不丰富。更重要的是,其他科技巨头和科研机构也在力争这个领域的机会,如微软有DMTK、Facebook有Torchnet、百度有Paddle,等等。

近日,微软集团与Facebook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共同建立开放式神经网络交流(ONNX)格式,AI应用将能在双方的开源平台上自由切换。多位行业人士表示,这是两家联手防止谷歌一家独大的体现。

李志飞认为,短期内各个开源AI平台都有机会,但长期来看,平台级的产品不会超过两三家,除了谷歌,亚马逊和微软也有机会,因为两者均有强大的公有云,而AI离不开强大的计算能力。勒雅则认为,胜出的一定是那些易于学习和使用的深度学习平台。

至于中国AI公司,李志飞认为,将来会有大量AI应用诞生,但是近期很难产生世界级的,能与谷歌争锋的深度学习平台厂商。

谷歌的目标不仅是将AI变成谷歌体系所有产品的基因,更大的野心在于塑造一个“通用型人工智能”新秩序,谷歌则是这个秩序的主导者。Jeff Dean预测,通用型人工智能世界的塑造可能需要15年时间。

新架构下的创新路径

此前十数余年,谷歌擅长面向单个消费者的创新产品,但要深入到行业,发展行业用户,谷歌需要更多改变

Lily Peng是谷歌产品经理,她看起来很年轻,却已是一对双胞胎的母亲。同时她也是一名医学科学家,她的团队在谷歌内部的任务是将深度学习的技术与医学相结合。

谷歌内部有很多像Lily这样的跨界人才,为了确保技术能够落地在不同的细分行业里,同时具备技术能力和行业经验的人才必不可少。

Lily的团队最开始与印度的医院进行合作。在印度,不少医院发现很多糖尿病患者会引发视网膜病变,而由于缺少受过专业训练的眼科医生,无法高效地对患者眼底图像进行解读。

Lily的团队对印度的一些医生进行了算法培训,其中包含了图像识别技术,来帮助医生解读患者的眼底图像。“我们的算法结果与专业的眼科医生得出的结果几乎没有差别。”她对《财经》记者说。

这一技术的落地基于Tensorflow平台,通过TensorFlow平台算法组合,他们不仅能帮助进行眼底检查,还能对癌症进行图像检查。

作为一个女性员工,Lily能感受到公司对她的支持。“谷歌给了我六个月的产假,”Lily告诉《财经》记者,“充分休整之后,我又迅速地融入团队。”

在加入谷歌之前,Lily曾在一家创业公司就职。在谷歌,她并不需要像一个普通的产品经理那样,考虑产品赚钱的问题。“我们只需要作为一个研究人员,专心研发医学解决方案即可。”

谷歌有一个被外界争相模仿的传统——为了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每个员工都有20%的自由时间可以关注任何你感兴趣的领域。2004年,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在谷歌的IPO招股书上强调了这个著名的管理哲学,“我们鼓励员工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利用20%的时间来做任何他们认为对谷歌有益的事情。”

这确实为谷歌的创新带来了价值。谷歌法国巴黎部门两位工程师利用谷歌 “20%时间”,将纸板作为主材料,花费六个月时间开发了一款VR头显。2014年6月,谷歌对外推出这款头显,命名为“Cardboard”,而这款头显成为了不少手机VR公司竞相模仿的鼻祖。

甚至在VR行业中,这已经成为一种VR头显的主要类别——低成本的手机VR盒子统称为Cardboard。

需要厘清的一个事实是,并非所有的谷歌员工都认同“20%时间”规则。

雅虎CEO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曾经是谷歌的一名高管,她加入雅虎之后,不少员工都询问她是否也要在雅虎推行这样的政策。“我觉得很好笑,”Marissa Mayer在雅虎的员工大会上说道,“那20%的时间意味着,你将要花费120%的时间在工作上。”

2015年,根据谷歌内部统计,仅有10%的员工在使用这20%的时间,并且在所研究的项目真正有成果之前,公司不允许员工的本职工作受到任何影响。

当没有好点子的时候,更多人选择尽全力完成100%的本职工作。

当Lily被《财经》记者问到是如何使用自己的20%时间时,她的回答是:“我对现在的工作已经是100%的热情了,我不会再用20%的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谷歌员工核心精力聚焦在本职工作。被利用的“20%”创新能力又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甄选的,保证了创新的精度和成功率。

一位谷歌中国员工对《财经》记者说,Alphabet架构搭建之后,每个子公司的目标更加明确,这种责任和目标被更加清晰传达到个人,对有意开发“20%”时间的个人来说,这是一件好事。

谷歌人力运营部前高级副总裁Laszlo Bock,也是《重新定义团队:谷歌如何工作》一书的作者,他在这本书中写道:“在某种程度上,20%时间的理念比它的现实更重要,它在正常的公司管理之外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最有才华和创造力的人来说。”

人们认为,苹果是用来仰望的,而谷歌是可以复制的。苹果产品与艺术的成功结合,让苹果和乔布斯站在了众多科技公司仰望的制高点。但谷歌不同,谷歌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以及公司战略等,都不是秘密,也没有乔布斯式的天才又极端的艺术天分。

确实也有不少公司都在模仿谷歌。去年4月,百度也宣布重组,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通过内部邮件宣布,百度成立“百度搜索公司”,由搜索业务群组(SSG)、移动服务事业群组(MSG)、糯米事业部组成,2015年2月,百度调整为移动服务事业群组(MSG)、搜索业务群组(SSG)及新兴业务群组(EBG)。2015年12月,百度再次宣布组建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

这样的重组模式与谷歌大同小异,将成熟业务与创新业务分开,聚焦核心业务的同时,又能保证创新。

但Jeff Dean向《财经》记者强调,谷歌的探索是全面的。与时俱进的业务架构需要配合清晰明确的战略目标。但现今世界,“大部分的公司都选择了跟着热点走,这能让公司在短时间内获得快速的业务增长,但无法真正引领潮流”。

DeepMind下沉

如果没有成立新架构,DeepMind这样的科学家公司可能会一直只做“火箭燃料”的角色,但现在DeepMind打算开始往外走

“如果说谷歌是火箭,DeepMind就是燃料。”DeepMind创始人杰米斯·哈萨比斯对《财经》记者说。

下一阶段,谷歌以AI立世,DeepMind这样的子公司对于谷歌AI战略的意义是深远重大的。

这家公司一开始只是一家位于英国伦敦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方向是开发通用自我学习算法。2011年,哈萨比斯在埃隆·马斯克等人的投资下,成立了DeepMind。2014年,谷歌以4亿英镑(约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该公司,当时这家公司只有50名员工。

谷歌人工智能围棋应用“AlphaGo”在2016年打败韩国棋手李世石,就拜DeepMind所赐。不过,少有人知道这个团队在谷歌内部目前的位置,尤其是AlphaGo之后,这个科学家公司又将何去何从?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先了解作为世界上最值钱的公司之一,DeepMind为何在多个橄榄枝之间选择了谷歌。

万维网创办人博纳斯·李称哈萨比斯为“地球上最聪明的人”。他小时候就是神童,并在十几岁时就开始思考神经网络与计算机的结合。而哈萨比斯认为自己是“为了人工智能而生”。

但运营公司与在大学里做学术研究不同,保证公司有足够的资金发展下去是首要的重点。即使是天才的哈萨比斯也觉得分身乏力,三年后,他选择将公司卖给谷歌。

当时,除了谷歌,Facebook也有收购这家公司的意愿,但哈萨比斯认为,佩奇对人工智能有120分的热情,而扎克伯格缺乏刨根问底的劲儿,与人沟通才是最终目标。哈萨比斯认为,他跟佩奇更加气味相投。

谷歌的广告业务为公司带来巨额收入,DeepMind这样的研究团队有充足的发展自由度。

谷歌收购DeepMind时,在计算机基础建设和工程基础设施方面已经有超过十年的经验,2016年初,哈萨比斯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提到,由于谷歌的支持,他们可以同时并行100万次实验,研究内容得以大大增加,研究速度也大大提升。

借助DeepMind,谷歌迅速增强了深度学习算法能力,这是谷歌收购技术公司的逻辑所在。但两家公司基因不同,哈萨比斯对《财经》记者说,“谷歌是以工程师为导向的模式,而DeepMind是以科学家为导向。”他强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DeepMind的科学家团队定位不会改变。

同时,DeepMind迅速成为谷歌这套新生态体系的主动脉血管。DeepMind已经开始利用现有自己的AI研发成果为谷歌解决实际问题。

2016年7月,DeepMind发文宣布,利用深度学习算法,DeepMind已经成功帮助谷歌数据中心的冷却系统节约用电40%。冷却系统是大型工业设备的必需配套装备,包括冷水机组、泵、冷却水塔等,可以维持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正常运行。

哈萨比斯表示:“谷歌在数据中心设备上用的电太多了,几个百分点都意味着每年几百万美元,节约电力的算法每分钟都在给公司省一大笔钱。”

而该算法的开发团队仅有负责人Mustafa Suleyman、研发工程师Rich Evans、数据中心工程师Jim Gao等五六人,耗时仅两三个月。

DeepMind的部分研发项目已经可以用于能源基础设施的管理、医疗系统和洁净水源的改进等方面,它也开始从中获得收益。

哈萨比斯对《财经》记者说,下一阶段,DeepMind整个团队75%的精力用于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另外的25%精力放在应用上。

DeepMind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穆斯塔法主导了公司技术的商业化,他认为这是一种平衡。“我们手里有很多实验室里的新技术,都是宝贵的资源,而这些技术的商用不仅能造福社会,一家公司也必须有可持续的商业利润来源。”他告诉《财经》记者。

据他介绍,目前DeepMind由两个团队组成,哈萨比斯负责研发团队,而他负责技术应用业务。技术应用团队又再分为三个组,一个组服务谷歌的产业和谷歌的其他业务部门;第二个是医疗组,已经与英国的国家医疗健康局合作;第三个组是能源组,目前还在启动阶段。

“这样的分组是为了方便与不同领域的专家更好地合作。”他说。

DeepMind也已开始进军医疗市场并从中盈利。2015年11月,它与英国伦敦皇家自由医院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合同,任务是处理170万名患者的医疗记录。

这符合谷歌组织变身的目的。母公司Alphabet创立后,整个企业资产负债表开始分账计算,业务被独立出来,明确了职责和成绩,提升创新效率。

一位资本市场分析人士向《财经》记者分析评价,如果一直在之前的架构中,DeepMind对谷歌的技术输血价值难以清晰衡量,DeepMind也很难有一个明确的长期的、符合谷歌战略的研究目标。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资深科学家和强大的计算能力对AI业务的开展固然重要,但DeepMind走出去,获取真实环境数据同样重要,这些深入到行业的数据,比如医疗,恰恰是谷歌缺失的数据源。作为一家搜索、社交基因的互联网公司,谷歌手中的巨量数据,多是开放社交属性类数据。

Alphabet旗下拥有众多创新类子公司,它们有的以技术见长,有的以业务创新为主,但在下一个阶段,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下沉到行业,继续挖掘数据金矿,分析、运用,并产生价值。

另一个全球人工智能顶尖公司的一位中国区高层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目前在社交平台等开放环境流动的数据量只占总数据量的20%,80%数据深藏在各行各业围墙之内,它们“金光闪闪,有待挖掘”。

哈萨比斯多次向《财经》记者强调,某种程度上说,DeepMind运营独立于谷歌,“就像两家平行的公司一样”。

下一个黄金时代?

谷歌今天依然没有停下脚步,它的黄金时代也并未结束,仍然带来巨大想象空间

谷歌200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当时这家公司刚刚成立六年,估值高得令人咋舌,达到230亿美元,市盈率为80倍。

不过,谷歌上市当年就实现27亿美元的营收,利润为2.86亿美元。13年后,市值已经6432亿美元,营收903亿美元,利润195亿美元,市值增长了27倍。

在全球市场上,目前进入“5000亿美元高级俱乐部”的科技公司只有苹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微软,科技公司Facebook近期也有望加入这个行列。

十余年来,谷歌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年年出乎外界意料。2011年,就有华尔街风险投资家警告,谷歌的“黄金时代”可能已成为历史,换句话说,谷歌很可能将走“下坡路”。

当年,谷歌已经上市七年,营收超过379亿美元,年增长超过29%,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长速度,外界都认为这家公司的业务发展已达到峰值。

质疑者认为,谷歌当时的收入过于依赖搜索广告,当时正在兴起的社交网站也有可能分流谷歌的流量和广告主。但这一切并没有发生——2012年,谷歌的总收入居然超过了50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2%。

此后数年,谷歌营收和利润始终保持快速增长。到了2016年,谷歌营收达到903亿美元,利润195亿美元。

眼下,谷歌不是唯一一家重视AI的公司,其他的科技巨头和一些传统企业一直在投入资金开发机器人学习和AI功能。比如亚马逊、Facebook、微软、IBM和OpenAI。

在今年2月提交给美国证监会的2016年度报告中,谷歌母公司Alphabet提到,当下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苹果、Netflix和Hulu,同时重点指出了在一些新的业务,比如消费硬件制造、企业云计算和数字助理上所面临的竞争风险。

在谷歌最想做大的云服务领域,谷歌强劲的竞争对手是亚马逊和微软。谷歌的云计算业务在高管Diane Greene的领导下,希望变成了一个真正面向大型企业消费者的服务。去年,Alphabet在年报中也提到了云业务,但是聚焦在企业还是新的提法。

第三方研究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谷歌云计算服务今年一季度收入大约在7亿美元左右,相比领头羊亚马逊的36亿美元差距还很大。不过,二季度,谷歌云服务大合同(50万美元以上的订单)数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同期包含了云服务业务收入的“非广告收入”增长了50%,达到30亿美元(广告收入227亿美元),这说明谷歌云服务业务增长很快。

不过,对于目前的谷歌来说,云计算营收占比实在太小,而且利润率也很低,对谷歌整体营收和股价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谷歌云此前一直为自身业务所用,“AI First”战略之后,提出了以“TensorFlow、TPU和云”三剑客去争抢外部的目标,这就不得不令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侧目了。

在谷歌的核心现金流业务之一,Youtube的竞争对手是Facebook、Netflix、Amazon和Hulu。今年6月底,Youtube宣布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15亿,这个数字已经十分可怕,相对于中国的微信接近9亿的用户总数优势十分明显。但它最强劲的竞争对手Facebook活跃用户已经超过20亿。

社交网站的竞争核心已经从用户规模转移到了付费视频,Youtube今年来已经为此在技术和付费订阅模式上做了不少改进。

不过,付费业务是所有视频社交网站需要跨越的一个山头,谷歌管理层目前对这个业务抱“谨慎的乐观态度”。

Alphabet架构重整之后,除Google之外的其他业务收入均不会单独列出,不过,根据华尔街投行分析,2016年Youtube的收入大约在100亿美元左右,而且增长速度很快。他们预估Youtube的营收未来几年内很有可能达到300亿美元以上,它将成为谷歌营收达到 1500 亿美元的关键因素。

在数字助手服务领域,谷歌设定的竞争对手是苹果、亚马逊、Facebook和微软。

去年,谷歌发布了数字助理Google Assistant,这是一个基于语音的信息服务。谷歌希望能将Google Assistant嵌入到尽可能多的设备上。这与苹果的Siri、亚马逊的Alexa和微软的Cortana构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Facebook也有类似的服务Messenger。

在设计、制造和销售消费电子产品领域,谷歌定位的竞争对手包括了苹果、亚马逊在内的多个巨头公司。

硬件从来都是谷歌的短板,尽管从2016年来,谷歌已经把制造一系列新硬件产品提上日程,不过,AI的本质是服务,硬件只是服务的载体,最好的人工智能服务会变得成为“隐形”的服务、云端的服务,而硬件也会微缩化,从这点上看,谷歌在这个领域暂时不会有太大的突破。

需要强调的是,谷歌以上领域要继续增长,均以AI为核心动力。谷歌在AI领域的技术积累优势已经无需质疑,但能否将AI在谷歌这个大盘子内最高效盘活并尽快产生良性的全身血液循环,是谷歌能否继续高歌猛进的关键因素。

战略既定,诸多事项有待发力。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谷歌高层人士均表示,和其他公司竞争更多人才是谷歌在下一轮商业和技术竞争中的一个核心指标,尤其在其他条件基本相似的情况下。

Jeff Dean对《财经》记者说,谷歌目前对所需人才的定义有三种,一类是那些能真正理解并运用人工智能工具的技术工程师;其次,是各行各业的专业跨界人才,如精通医学和技术的技术专家;最重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和商业头脑的人才,能有效地将人工智能技术更广泛地应用到各个行业的人才。

这和谷歌在过去十数年专注引进计算机高精尖人才的路数已经完全不同,也与谷歌下一阶段希望以行业为突破口,进入企业级市场的全新目标契合。

不过,这也是亚马逊、苹果同样看到的机会。谁能率先建立起一套成规模气候的人才机制,谁就有可能率先突破这个领域。

谷歌过去的故事和今天的进击告诉我们,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谷歌成立之初以搜索引擎挑战者入局,时至今日,当初的被挑战者雅虎早已淡出市场,几乎与它同时成立的百度虽然也布局了AI技术,希望在下一阶段成为一个“AI All In”的公司,但时至今日仍然是一个以搜索引擎为主要面目出现的公司,两家公司市值相差将近8倍,AI技术上的布局更不在一个量级。

谷歌和百度在这十余年间的浮沉进退折射了一家科技公司在多次技术迭代浪潮中的路径选择重要性,以及一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商业立世准则。但谷歌的未来之路也并非坦途,毕竟其它选手也在以不同的角度切入未来人工智能世界。(本文作者 谢丽容 刘以秦 周源/文 谢丽容/编辑,首刊于2017年9月25日出版的《财经》杂志)

本文系作者 谢丽容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文章详情页右侧banner

快报

更多

21:34

淡水河谷和比亚迪将评估矿业公司车队的电气化

21:33

一汽丰田拟将销售公司搬迁至天津

21:32

波司登: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增加17.8%

21:32

四家支付机构更名,公司名称添加“支付”字样

21:31

上海市长龚正调研宝山区:打造中国首选的邮轮旅游目的地和世界邮轮旅游重要枢纽

21:20

香山股份:公司控股股东拟变更为均胜电子

21:09

菲律宾央行行长:菲律宾比索兑美元有跌至新低的可能性

21:03

市场监管总局对河北、江苏、江西查处整治制售假冒伪劣羽绒制品问题实行挂牌督办

21:02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下跌5.96%

21:01

国内期货夜盘开盘涨跌不一,沪锌跌超2%

21:00

北京发布今年第六轮拟供宅地清单,海淀朱房两项目起始价均超70亿

20:56

岳阳林纸:除收购湖南骏泰新材料100%股权暨关联交易事项外,不存在筹划涉及本公司等重大事项

20:55

新开户佣金率降至“万一”,券商费率价格战硝烟四起

20:54

微软Xbox:因法院命令,推迟安卓版Xbox应用购买游戏等新功能

20:45

五粮液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预案:拟10派25.76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00亿元

20:41

vivo发布S20系列手机,售价2299元起

20:32

澳大利亚参议院通过法案,禁止16岁以下人群使用社交媒体

20:31

一汽富维:控股股东拟2500万元至5000万元增持公司股份

20:30

应对气候变化,全球首个海洋碳中和国际标准提案项目正式启动

20:24

SolarEdge将关闭能源存储部门并裁员约500人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