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4月19日,钛媒体“点亮你的移动未来”系列沙龙首场线下活动开幕。本周气温最低的春日,沙龙现场让自媒体、移动媒体未来等话题持续升温。围绕“移动端的媒体机会”这一话题,来自媒体圈的资深评论人、自媒体创始人、传统媒体人以及移动互联创业者将纷纷发表观点,寻求思维碰撞。(现场图文直播,请关注钛媒体官方微博微博:@钛媒体)
沙龙其他演讲嘉宾精华实录可点击:
演讲嘉宾(一)谢文:《所谓自媒体或APP型媒体都是“逃避性自慰”》(链接:https://www.tmtpost.com/31223.html)
演讲嘉宾(三)陈序:《移动时代,传统媒体仍可以“再农业”》(链接:https://www.tmtpost.com/31273.html)
钛媒体“移动端的媒体未来”沙龙第一位演讲嘉宾谢文“所谓自媒体或APP型媒体都是逃避性自慰”言论一出,自媒体《逻辑思维》的主讲罗振宇立刻抛出了针锋相对的观。作为优酷网热播栏目《罗辑思维》的名嘴,同时又是微信自媒体《罗辑思维》的经营者,自然深有体会。在演讲中,无PPT侃侃而谈,妙语连珠,以下为罗振宇演讲精华摘录:
1、在移动媒体时代,什么时候内容不为王了,不靠广告挣钱了,媒体就有救了。
2、互联网是一把剪刀,是一个粉碎机,到最后这个世界碎片到最后的时候,我认为它会止步于人的概念。互联网就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它除去了一切可能的组织化方式,除去了一切强制性的绑定关系,形成了互联网世界的基本模型。
3、互联网公司宣称自己找到(以广告为基础的)盈利模式的时候,这家公司离死不远了,基本陷入了自我的逻辑怪圈。广告模式不是带来价值越多越挣钱,而恰恰是带来越多的钱,就越毁灭原来的价值。
4、所有的广告都是邪门歪道,所谓移动媒体时代广告不成立,不是因为屏幕小,是因为所有的相邻关系都在被拆碎。
罗振宇认为,自媒体圈子可以分为三拨人:
第一个模型是潘石屹模型,在产业链上自己生长出媒体。
第二个是媒体人自建产业链,如李开复的创新工厂模式。
第三个是像《罗辑思维》这样的自媒体。罗振宇称之为“等包养模型”,他说,“我现在建好了一个媒体体验,卖给谁不知道,那就是等着人来包养。”
未来的媒体产业,很可能就是“小而美”的(钛媒体荣幸躺枪),“程苓峰挣几万就对了,所以在罗辑思维的微信平台上,所有给罗辑思维提意见的,一律撵走。”内容创造者的控制能力更强,反馈更及时。
同时,他还总结了自己的自媒体成功经验:在未来体验经济下,新传媒经济,当一切产业皆是传媒的,而一切传媒必将是产业的时候,罗辑思维之所以能成,不是因为我想成,而是因为你们想罗辑思维成。
以下为罗振宇的演讲全文:
我今天就讲两个传统媒体向移动端媒要推翻两座大山,整个逻辑就通,否则就不通。这两座大山一个我称之为叫内容为王,把这个破掉。第二,什么时候内容不为王了,不靠广告挣钱了,媒体就有救了。谢文老师老搞世界终结主义,你解决不了的我来解决。
我同意谢文老师有一个概念,传统媒体做新媒体绝无出路,不会有任何例外,原因是什么?我就来解释这个问题。就因为它是一个组织体在做事,我们先回到互联网的深处,谢文老师那个抽象太理想了,抽象到理工男的水平,我只能站在文科男的水平来抽象互联网。
互联网是一把剪刀,是一个粉碎机,都让此前所有带着大陆思维想问题的人,突然之间醒来,在大陆时代,他们关心的是我边境有多长,我囤了多少粮草,身边有多少妹子,想的是这个。但是当他一旦到了群岛,只站在一个孤岛上的时候,发现他囤积的东西越多,死的越快,因为这个时候你有多少变得不重要,有多少人愿意跟你往来才变得重要。所以大陆时代是帝国时代,而群岛时代多少要学学新加坡,跟你联络的人越多,愿意到你这儿补给、修船、上岸、娱乐这才是重要的。这是最基本的差别,几乎所有的商业版图都面临变化。
刚才谢文老师一直在讲碎片,我都同意,不过这个碎片不会一直碎到是信息的程度。其实你刚刚也在讲这个问题,到最后这个世界碎片到最后的时候,我认为它会止步于一个概念—人。这是在尝试自媒体所有逻辑的一个出发点,我们坚信所有的媒体和世界、版图和传播,最终的粉碎化解体止步到人和人的联合,成为这个世界基本的途径。我在程苓峰的屁股之前,我说什么是互联网?到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里去找,互联网就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它除去了一切可能的组织化方式,除去了一切强制性的绑定关系,形成了互联网世界的基本模型。最终它就没有任何强制吗?没有任何绑定?纯然的自由吗?我们终其一生是看不到了,但它确实是在往那个方向走。
都是年轻人,我认为谢文老师也很年轻,既然逮到了人类发展的机会,为什么我不做机会里的事情,这是我看这个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回到刚才我下的那两个判断。为什么广告模式肯定不对?因为广告模式它一定是基于某种强制性相邻关系。对传统媒体,你看我头版报道,一不小心扫到中缝的广告,对电视台来讲,你看我的电视剧,我正一和道一的广告,遥控器按我没我看,给你来一个羊羊羊,恒源祥,这是强制性关系。基本上互联网公司宣称自己找到盈利模式的时候,这家公司离死不远了,基本陷入了自我的逻辑怪圈。你会发现人类在商业世界里发明了广告,其实是运气。因为广告的模式和其他的商业模式最大的一点不同,就所有的商业都是我创造客户的体验越好,带来的价值越多,我越挣钱。而广告模式不是,广告模式不是带来价值越多越挣钱,而恰恰是带来越多的钱,就越毁灭原来的价值。我举个例子,我原来当记者的时候,我采访了迅雷的老板,说你商业模式找到了吗?不算找到了。我说你不是有广告了吗?广告不算商业模式。很简单,他说我做下载的,我下载到底是越快越好,还是越慢越好,如果把下载作越来越慢,广告客户停留时间越短,就不挣钱。努力方向和盈利能力正好相反。
所以所有的广告都是邪门歪道,所谓移动媒体时代广告不成立,不是因为屏幕小,是因为所有的相邻关系都在被拆碎。比如说优酷互联网广告起来了,视频广告如何如何,其实很简单的一个浏览器插件。强制性地相邻关系在代码世界里是根本就不存在的,我原来还试图替江南春的分众传媒辩护一下,写字楼的屏还真是跑不掉,上楼必须要经过你这里,不得不得看一眼,从建国门到永安里一定要经过赛特。我后来看到所有上电梯的小朋友都看手机的时候,连最后一个可能会形成强制性的相邻关系,你会发现它也将最终解体。所以广告模型是根本就不成立的,在移动互联端的世界,随着世界越来越碎片化,所以过去的这种媒体都在靠广告。如果是这样形成的话,没有任何机会。
下面我们说另外一句话,为什么内容为王也不重要?其实这个妄念十几年前纽约时报就在讲,不管互联网发展到哪一天,只要纽约时报都能存在,不管是纸本的,还是互联网的,都得看,这个道理看得铮铮铁骨,听着非常有道理。但是他们忘了一点,互联网时代,尤其是体验过传媒经济的人,经济、商业和交易的真正目的才开始显现。在传统的实体经济里面,我们理解的商业,其实都是半个商业。因为所有交易的特点,都是价值,我们当时学会讲一句话,有价值必有价格。只要你为客户创造价值,就一定可以兑换为价格。可是这个道理是半个道理,真正整个道理是这样的,有价值,并且有稀缺性,才有价格。
即使在传统社会,我们讲对人类生存最有价值的物资是什么?空气,而空气为什么不能卖钱呢?因为不具备稀缺性,它太多了,所以它就不值钱。只有既有价值,又有稀缺性的东西才能兑换为价格。在互联网时代这个东西又出现了,那个东西试图靠收费失败的传统媒体,真正问题不是你的信息没有价值,不是。也不是中国互联网用户没有好的付费习惯,也不是。说实话我有时候不去付费,付费动作本身太麻烦了,根本不是钱的事,真正稀缺的是什么?已经是我的注意力,而不是你的内容。你给我看,我看就是给你面子。
其实在媒介的诞生史上,一直以来它的价值区间就在变化,我们回到当年发明印刷器的时候,在这之前书是没有版权的概念。因为最值钱的,最稀缺的是生产书的劳动力,那个时候订书匠是很值钱的。但是当印刷机出现的时候,这个不值钱了,而稀缺呈现出在内容环节,所以这个时候就出现了版权、作家的荣誉等等。在互联网时代你会很快发现这个也不值钱了,因为内容有的是,不管是有价值的、没价值的,不重要,因为太多了。
只要发生交易,我们一直在关心自媒体和未来媒体的商业模式,所谓商业模式我要找个可交易的点,交易的点在哪里会出现?一定是在稀缺性这个点上会出现,未来的稀缺性会建立在哪里?绝对不会建立在那里。所谓的内容为王为什么说它错?就错在这里。我个人给出的答案是魅力人格体。你说人就说人,为什么非要搞一个词出来呢?不是指的纯粹的魅力,可能是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具体的人,比如说杨幂,比如说习近平都可以。它也可以是一个组合,比如说天天兄弟、快乐家族、羽泉,可以是一个组合。甚至还可以不是一个人,比如说蜡笔小新等等。在这三种共同的特征就是有价值、有魅力,魅力比价值还重要的一个可感知的人格形象。这可能是未来整个价值链上稀缺性的营造点。可以从影视剧、好莱坞大片里看得出来,一半的成本支出是明星的片酬,国内电视剧市场这个数字还不止,应该是60%以上的投资是一号男和二号男的成本片酬。为什么呢?是价值链分配给他们的。
道理很简单,你要看电视剧,全中国一年生产好几千部,看电影全球一年生产好几千部,光印度宝莱坞生产的,我估计一天24小时看都看不完。必须获得稀缺性的识别,这个识别明星可以带给你,冯小刚拍的电影一年就一部,姜文几年都没有一部。解决了稀缺性的问题,所以人家值钱,就这个道理。这是我讲的内容和人格体之间的关系。
其实从博客时代我们已经看出来这个迹象,就是内容越来越不孤立地存在,你喊一声你感冒了,大家说你死不死,不高兴的事说出来大家高兴高兴,你不是杨幂,你不是徐静蕾。未来世界的传播,内容更严重地和人格体绑定,这是未来传播的一个规律。正是在这两个否定的基础上,广告不靠谱、内容不靠谱,所以自媒体出现了。
我现在做的这个逻辑思维是一个野心还比较大的实验,不是说挣多少钱,恰恰没想挣多少钱,但想把几条路走通,第一中国特色体制外的媒体能不能走通,第二换一种渠道的博弈,看能不能把这个双方博弈的两个支点都找到。第三就是挣到能养活这个团队的钱,同时推进的是三场实验。
回答三个问题,自媒体怎么挣钱?怎么形成价值?讲一个比方吧,我认为传统媒体是所谓的大河模式。就这条河流从哪儿发源?从三江源一直到途径每一条河道,一直到入海口,路径没有清晰,组织体系是谁?靠什么盈利、发行多少,非常清晰一条大河。而自媒体不是大河模式,它是雪山模式。一座山我们干自媒体的人,只管在山顶下雪,堆堆,越多越好。至于春暖花开之后,这些雪水是顺着几条河流,具体什么路径,中间改不改道,总而言之一定下山。所以很多人都在说自媒体,你说自媒体就是程苓峰吗?还是罗振宇吗?自媒体根本不是我,我们在自媒体上已经落后到第三拨了。
自媒体真正的三拨人。第一拨人是潘石屹流。第二拨人是罗永浩流。第三拨人才是我们这逻辑思维流。这三拨人什么关系呢?第一拨叫产业链自己生长出自媒体,就产业链的媒体化。潘石屹就是SOHO现在中国的媒体,这是我录播客的摄像机,这是我写博客的地方。他自己就是自己表演的舞台,他自己去自建媒体,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过去的广告模型下,传统媒体和产业链之间的合作是一种横向合作,我称之为叫买欢关系,一次性给完拉倒,是一夜情之间的关系。媒体在这儿,生产残余注意力,是注意力残值卖给产业链,形成这种横向协作关系。未来在体验经济下,一切产业本质都是媒体的时候,所有产业链都必须生长出自己的媒体性。
我老举一个例子,我第一次到欧洲、法国去玩,在巴黎突然司机一脚刹车,下车下车买香水,我说买什么香水?说买香奈儿5号,说这个东西不得了,玛莉莲梦露说过,香奈儿5号是女人的第一件衣服,而送人香水我需要一句话,这句话我找到了,于是我就下去买,至于这个香水我是不关心的,它好不好用,味道喜不喜欢?一概不重要,重要的是送礼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顶在前头。女孩子只要知道,我就能送得出去,未来的体验经济下,产业链必须有自己的媒体性,如果理解不了这个,你就不能理解苹果现象、小米现象和现在的锤子现象,这个不用我深说。这个就是未来产业链的价值。
我说的第一个模型是潘石屹模型,在产业链上自己生长出媒体。这个看得体多了,苹果就是整个一个大的预演,一个人能给产业链带来多大家知。第二个是媒体人自建产业链,李开复除了自己一身的名气,你可以像罗永浩那样开英语学校,就做手机,其实罗永浩做什么都无所谓,他就是做文化衫也能卖出钱。
逻辑思维我们这第三条模型是什么?我称之为叫“等包养模型”,我现在建好了一个媒体体验,卖给谁不知道,那就是等着人来包养,现在处于李师师的训练期,先懂琴棋书画,至于哪位恩客来把我宠信了,不知道。但这件事情一定会发生,其实理解互联网时代,也不要想的那么神奇。工业时代恰恰是人类的一个变态,它持续了200年左右的时间,依靠打造组织,依靠来压迫人性,形成了工业时代特定的繁衍。但互联网提供了一种降低交易成本的机会和手段,让人类可以重新回到超强组织化时代之前的那个时代。我的逻辑思维就是抛弃大众思维的方式,就是村口一老头每天下午两点准点讲故事,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听就来听。至于挣不挣钱不见得,至于我靠什么挣钱,可能性太大。我随便说,比如说我可以收会员费,走老路了吧。错了,我所有值钱的全部都免费,我的会员费,比如说一年收你200块钱,是干什么?是你可以骂我。我所有内容都是免费的,我马上上线APP,这期说得不好,你加入会员才有资格说,我推出这样的会员,打嘴巴,5块钱打一次,拿皮鞭抽12,放抽水马桶里冲走20,你要是想表扬我,讲得不错,点根烟5块,喝杯咖啡20。不是过去把价值截流,说白了,我卖的是游戏道具。
动感地带积分你总有吧,换。信用卡积分你总有吧,换。所以传统媒体的思维只懂羊毛出在羊身上,羊一群羊,天天拔羊毛。我的模式很简单,我在山坡上放一群羊,天天到林子后头拔狼的毛。
说这么多最后我想说一点,唯一我不太同意谢文老师的判断,我认为未来的媒体产业,很可能就是小而美的。程苓峰挣几万就对了,所以我天天在我的微信平台上,所有给我提意见的,一律撵走。道理在哪里?有那么一个故事,叫九尾猫的传说,一只猫修炼九条尾巴就成仙了,就这第九条尾巴最难,难在哪儿呢?你帮人办一件好事,长一条新尾巴,脱一条旧尾巴。有一天遇到一个年轻人,帮他一个忙,猫就问这个少年,说你提个建议吧,提个愿望吧,我满足你,我好长条尾巴出来。那少年说你跟我回家吧,待两天,我想想提个什么要求,两天之后这个少年跟这个猫说,我希望你长出第九条尾巴。那好了,猫成仙了,长出了第九条尾巴。
什么道理?传统社会当中,不知道各位发现一个现象没有?就是所有为你服务的商家都有可能让你去恨他。就像QQ、腾讯为多少人提供了多少伟大的服务,可是3Q大站,有几个是不骂它的。我们理论上都知道所有的富人之所以富,只要不是富二代,他有钱是因为他给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服务,这钱财是他应得的。可是我们都在恨富人。为什么?就是因为工业社会把功能和情感分开了。而在未来体验经济下,新传媒经济,当一切产业皆是传媒的,而一些传媒必将是产业的时候,我之所以能成,不是因为我想成,而是因为你们想我成。你们不是觉得凭什么我交200块钱会员费,让罗胖子挣钱,而是你觉得他们不容易,只有当我把这个境界练到了,只有当我聚拢了一批这样的人,不管是一万、两万,还是十万,只要我找到他们,我就成了。第九条尾巴我就练成了,这可能和此前整个传媒不一样的逻辑。它形成的商业模式,很可能不是大而强,而长久,它可能就是很小的,我只服务几万人。
可能是很美的,不追求那种广大的服务性,我可能有缺欠,性格上的毛病,但只要大家认同。也可能不会很久,50岁不到的时候我就退休了,这有什么关系,本来就是一个群岛时代。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 [3] 钛媒体,罗振宇:我如何守着《罗辑思维》“等包养”,http://www.tmtpost.com/31244.html [...]
说的好像很高深呀
罗振宇老师年轻了很多啊
@黑桐谷歌
真的很受启发
哈哈哈等包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