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撞击气囊起爆两次?详解东风雷诺车上的黑科技

对乘客安全的照顾,不光是气囊和安全带,这里面的学问其实有点大。


东风雷诺武汉工厂

东风雷诺武汉工厂


通过两次引爆安全气囊,可以将安全气囊对主驾人员的伤害降低到最低。特别是那些身材娇小的驾驶员,因为座椅靠前,更需要特别保护。

在东风雷诺武汉工厂的测试场中,工程师这样告诉钛媒体。我们的经验常识中,车里的安全气囊越多越安全,然而安全气囊对于人体的伤害却值得注意,不少安全事故中,因为气囊打开,弹伤驾驶员的例子不少。

安全气囊和安全带点爆试验

东风雷诺在现场对科雷傲车身上的主驾驶安全气囊双级点爆功能进行了演示。

我们知道驾驶员的身材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其实很不一样。那么比较瘦小的驾驶员,特别是女性,为了坐姿合适,往往会把座椅调整的比较靠前。这时胸口距离方向盘的距离就比较近,如果遇到碰撞事故,气囊炸开,冲击力比较大,就可能会弹伤驾驶员。
现场演示安全气囊二级引爆试验

现场演示安全气囊二级引爆试验

东风雷诺的安全气囊双级点爆功能则是在气囊里面,放置了两个点爆炸药。当碰撞发生,先引爆第一个,让气囊打开,然后在5-10毫秒的时间内,再次引爆第二个炸药,但威力会小很多,这样安全气囊可以给驾驶员以缓冲,防止受伤。

但如果驾驶员身材高大,座椅调节位置相对靠后,则发生碰撞时,因为和安全气囊的距离足够大,那么安全气囊就会一次性引爆,并不需要分两次。同样道理,副驾驶位置的乘客因为和副驾的安全气囊的位置也是足够大,也只需要一次引爆安全气囊就够了。
东风雷诺科雷傲安全气囊展示

东风雷诺科雷傲安全气囊展示

其实,只是从这么一个安全气囊的引爆细节上,就可以感受到东风雷诺对于乘客安全的重视程度。

再好的安全气囊,也需要安全带的束缚来配合。东风雷诺另外还有一个驾驶席安全带双向预紧功能。有一些德系车中会采用安全带预紧功能,但东风雷诺这个则要高级的很多。

它在普通安全带肩部预紧基础上增加了腰部织带的预紧器,在碰撞发生时从肩部和髋部同时收紧安全带,将人牢牢固定在座椅上。而只有肩膀单向预紧的安全带,发生碰撞时,人的固定就没有双向固定那么牢靠了。车祸中,因为安全带勒断乘客肋骨的情况也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东风雷诺在碰撞发生时,冲击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会将安全带稍微松开一个小小的间隙,给乘客更多缓冲,以免发生对身体的伤害。

后防撞梁静态挤压试验

后防撞梁静态挤压测试

在试验现场,钛媒体参观了东风雷诺汽车的后防撞梁静态挤压试验,在压力测试实验中,科雷嘉采用1500MPa热成型钢的后防撞梁,其屈服峰值高达16,000N,而现场展示的其他国产竞品后防撞梁,达到5000-3000N后,就停滞不前了。说明东风雷诺在选材用料上充分保障了用户安全。

汽车品牌太多,选雷诺用户需要一个理由

现在中国汽车用户可选的品牌和车型太多了,从豪华品牌BBA到合资里面的德系、日系。法系里面还分雪铁龙和雷诺。让用户去关注到某一个品牌,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是需要品牌自身要有一个可以吸引到用户的兴趣点。

显然东风雷诺是把安全作为了今后的主打宣传点。国产科雷嘉和全新一代科雷傲均以合资SUV车型名列前茅的成绩(57.6分与58.1分),摘得C-NCAP五星安全评级,而雷诺本身也是第一个拿到欧洲E-NCAP五星安全评级的车企,在售的全新一代家族22款车型均获得E-NCAP五星最高安全评级。

东风雷诺制造质量部部长助理李嘉耀先生

东风雷诺制造质量部部长助理李嘉耀先生告诉钛媒体:“东风雷诺从工业化阶段开始,从树脂、冲压、焊装、涂装、总装以及交付的全流程上打造五星品质保障,使科雷嘉和科雷傲取得了傲人佳绩,赢得了用户的口碑和市场的认可。”

随着2016年东风雷诺武汉工厂的建立,对应的本土化工作都在进行中,2019年东风雷诺会上一款SUV和一款电动车,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而市场的销量最终还要看用户是否认同雷诺品牌的价值为此买单。(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项欧)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 给小编加鸡腿🍗
  • 爱了爱了😁
  • 挺有深度的,不错
  • 紧跟时事,赞一个👍🏻👍🏻
  • 真不错,收藏了
  • 写的很不错,关注了
  • 都没有那么简单
  • 这么厉害的吗
  • 学到了学到了
  • 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啊
  • 行业发展都是有周期的
  • 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番风顺的
  • 说的好有道理😄
  • 内容值得人们反思
  • 数据还是很详细的
  • 内容很精彩,夸一夸
  • 又学到了很多知识
  • 内容很详细👍🏻
  • 小编辛苦了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14:39

广东沙尘天气预计至4月17日结束

14:12

陈雨菲女单夺冠、刘圣书/谭宁女双夺冠,亚锦赛国羽双金收官

13:45

北京轨道交通已全线恢复正常运营

13:05

国医名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创始人蔡瑞康逝世

12:56

孟加拉国将大型工业用户的天然气价格提高33%

12:21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周道许:解决培育耐心资本问题,政策工具要从直接输血向间接赋能转变

12:18

4月13日新闻联播速览23条

12:12

下周(4月14日-20日)市场大事预告

12:04

两部门:推动乡村地名信息服务与寄递物流下乡、农村电商、普惠金融等深度融合

12:01

俄总统新闻秘书:普京与特朗普会晤准备尚未就绪

11:33

中航光电:大宗原材料尤其是黄金价格上涨对公司经营成本影响可控

11:09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豁免部分产品的“对等关税”答记者问

10:57

印度药企负责人:美国若对药品加征关税,成本将最终转给美国民众

10:51

上市公司掀起回购增持分红热潮,“护盘”资金上限超千亿

10:51

财信证券:当前A股市净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中长期配置价值显著

10:37

汉威科技:取得人形机器人5亿订单为不实信息

10:18

中信建投:短期内美债利率中枢或上移,宽幅震荡

09:46

3月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同比下降约60个基点

09:45

中欧双方团队就电动车谈判开始接触

09:43

鄂霍次克海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360千米

219
20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