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懂懂笔记
有一个梗:小蓝涨完摩拜涨,摩拜涨完哈罗涨,哈罗涨完……(ofo:都别看我);还有一个梗:单车涨完充电宝涨,充电宝涨完雨伞涨,共享经济涨涨涨……
对于近期“共享涨价”的趋势,有人说是地主要开始割韭菜,有人说是商业价值回归。其实背后的道理很简单,但凡是创业To VC的项目,早晚还是要回归生意的本质。
补贴,是在放水养鱼,我们不游进来,平台怎么拿着数据去向投资人交代?如今,部分共享单车的计价方式已经变成了4元一小时,很可能其他诸如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和雨伞等等都要涨声一片了。都时候,我们用还是不用?
无独有偶,一周前深圳一家运营共享充电宝项目的创业企业,也宣布要上调部分区域租借充电宝的费用,涨幅超过了50%。其运营总监张懋告诉懂懂笔记,尽管每天租借充电宝的用户很多,但每小时0.5元的租金费用,已经远远不足以支撑公司团队的日常运营开销开支,只能涨价。“公司成立后的过去两年时间,基本上都是依靠融资的方式维持生存。”
或许,不少境遇相同的共享创业项目,也可能在短期内逐步上调服务、租金价格,以维持一定的利润收益。毕竟总是赔钱赚吆喝,也不是个事呀!
当大量“共享产物”通过补贴、吸睛、奖励的方式,以低价吸引并培养了用户使用习惯之后,一涨了之似乎成了必然。那么,消费者会不会买账呢?那些融资资金即将或已消耗殆尽的共享企业们,除了涨价、提租以外,是否还有别的续命模式?
无投资续命,共享难存活
“都说有些共享是伪需求,只能靠融资续命,导致企业陷入不盈利的死循环。”
在广州一家共享雨伞企业担任运营经理的李韵腾,并不否认这样的观点。他告诉懂懂笔记,实际上大部分共享企业,都是生于融资、死于融资。
他所供职的这家公司也面临生死劫。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1日,高管层决定将共享雨伞免押免费(1天内免费使用)的使用规则,调整为免押付费,租借费用每天1元起。
“最近华南地区强对流天气不断,用户使用共享雨伞的频率有所增加。”李韵腾表示,一连数日的下雨天,使得租借雨伞的用户量激增,也稍稍缓解了公司年初至今的“财困”。
据他介绍,公司创立至今两年,加上天使轮一共获得了三轮融资,约在1000万元左右。“当初创始人也是脑门一热,就涉足共享领域了,所有后期的运营开支都是来自融资。”大量资本热钱涌入共享行业,让公司和不少同行一样,并没有去仔细思考、验证盈利的模式。李韵腾告诉懂懂笔记,由于共享项目的“硬件”需要线下维养,公司每月人员工资、维护、运营等支出加在一起高达数十万元,融资几乎已经消耗殆尽。
目前,这家企业光是广、深地区的线下维养投入,便占了整体支出的80%,每天都有大量的硬件、设备(雨伞、雨伞挂架、GPS芯片等)需要维修、替换。
“很多伞架、雨伞被损坏,有些伞都露着骨架了,这些都需要更换。”他无奈地表示,共享项目中硬件的损坏率高,是大部分企业最头疼的问题。毁坏共享设备的,有一些是有竞争关系的友商,也有传统行业的同行,如售卖雨伞的小商贩等等。
“我们过去有融资支撑,感觉压力不是很大,但是去年底断了粮才发现入不敷出了。”目前在珠三角多个城市经营某共享充电宝项目的胡奎,对此感同身受,“硬件重资产需要大投入,但是缺乏良好的利润来源。”
刚刚宣布充电宝租金“涨租”的胡奎表示,“融资烧完,开支太大撑不住了。”这家生于共享热时代的初创企业,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便已将上千万融资消耗殆尽。
“投广告、发红包、给补贴、投设备、发工资等等都需要钱。”胡奎告诉懂懂笔记,当初用一份PPT就轻松融资几百万,他一直不认为做共享项目会有压力。然而,当融资大量消耗之后,他和管理团队才发现,共享充电宝硬件的日常保养更换以及设备维护所需的密集劳动力,是一个无底洞,也是一个烧钱的死循环,靠补贴换来的营收更是让盈利遥遥无期。
“公司除了掌握近160多万条用户信息之外,目前只能说是穷的叮当响。”位于深圳水贝的某共享珠宝企业联创股东刘丹(化名)告诉懂懂笔记,他的企业创立两年来,已经将两轮共计500万元的融资消耗殆尽。
女性用户对于共享珠宝的租金价格十分敏感,他们去年底提高30%日租金价格后,使用共享珠宝机柜租借首饰的用户明显少了近六成。这使得公司不得不再次调低价格,恢复红包、补贴的措施,另行寻找融资可能。
重资产运作,过度依赖融资,缺乏成熟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这些问题导致部分有市场需求的共享项目,在融资消耗殆尽之后陷入了财困,不得已只能依靠“涨价”维持生存。
那么,共享经济讲究“得流量、得用户者得天下”。这些却攥着几百万、几千万用户数据的共享项目,为何不考虑通过用户、流量去变现?
广告转化差,卖信息风险大
“说起流量、用户变现,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
李韵腾告诉懂懂笔记,华南地区市面上的共享雨伞企业最火爆时少说也有几十家。但几乎都是通过在租借机柜、APP、小程序上投放广告的方式盈利。最初,投放广告的方式的确备受商家青睐。
“但后来客户发现广告的转化效果,不是那么好,质疑声就出现了。”他指出,共享雨伞的机柜(伞架)大多设置在商场、楼宇的首层和公交站附近。相比起电梯、公交车等场景,用户会更关注电梯和站台广告,而雨伞机柜差了不少。
除非下雨天,在借伞同时用户才会“勉强”观看五秒钟广告内容。而这对于很多品牌商家而言,是十分不“划算”的,这也导致机柜广告长期叫不起价格。
“即便是用户每天都需要使用到共享雨伞,也不见得会仔细看广告吧,包括我们的快递柜也是有人用没人看。”提及广告变现的话题,在深圳地区加盟了近百台品牌置物柜、快递柜的创业者许育翔,像是打开了话匣子般,大吐苦水。
他告诉懂懂笔记,相比共享雨伞,共享快递柜几乎是用户每日的“必需品”,而招商的品牌商也统一在机柜屏幕、柜身上投放了广告内容,以增加企业、加盟商的收入。
“一是无法强制看广告,二是人家心思不在这里,跳过屏幕广告的用户几乎占了100%。”这样的结果,导致广告效果不佳,备受投放广告的金主诟病。许育翔团队曾在巡查过程中与用户沟通过,超过95%用户表示对机柜(屏幕)广告内容无丝毫印象。
这些状况和数据让团队在招募广告主投放时缺了不少底气,而长期无法盈利,也致使共享快递柜招商(品牌)方下发了收费通知。将原来的免费保存,改为免费18小时,超时要收取一定费用。
“我们曾尝试过,精准共享用户信息给一些需要的商业伙伴。”一位曾在深圳福田、南山试水过共享健身房的项目负责人告诉懂懂笔记,鉴于共享健身房与传统健身房、美容美发行业,拥有相同的消费群,因此团队曾将用户信息,脱敏后有偿共享给了类似相关的行业。
结果,这一举动却引来不少用户的质疑,并导致相关部门的“约谈”。同时,越来越多懂得保护隐私信息的用户,也多使用“小号”注册、使用、关联共享APP应用,有的手机号(微信)注册之后连开机都不开。
“这样的用户信息,自身价值不会很高。”在这位负责人看来,企业即便掌握了大量的类似的用户信息,也难以通过共享、出售等等方式进行盈利变现,而且这种方式既不合法也不合规。
那么,流量广告、用户信息变现的方式行不通,那些曾经琢磨将押金用于投资的路子行得通吗?
押金“算盘”难打,依靠涨价救急
“很多金融项目,投资回报率都是负的,怎么投资,现在谁又敢去做?”
在前海某写字楼内,COO李睿(化名)和其他高管团队成员正在处理善后工作,因为公司月底就要搬离这座大厦,为维持了仅一年多的共享汽车项目画上句号。
他向懂懂笔记展示了公司最初的融资计划书,表示项目一开始的盈利模式,并不是借电动汽车低廉的运营(出租)费用,赚取用户的租金,而是通过押金去投资、理财,从而实现盈利。
“一开始用车并不是信用授权的,用户需要交2000元押金。”李睿表示,千元押金相比起同行而言并不高,但随用户群体增加,押金的数额也十分可观,如果有1万名注册用户,意味着押金池里有两千万资金沉淀。
他解释前两年不少共享出行项目,也都是奔着将用户押金做投资增值生意来的,例如与银证机构、理财机构合作,投资一些金融、创业项目。但怎奈投资环境不景气,大量互金项目暴雷,导致很多投资的回报率低下或泡汤。
李睿透露,据他所知不仅自己的公司遭遇了这种情况,圈内把押金用于投资领域差点“爆仓”的还有好几家。例如在广州成立的一家共享篮球项目,去年就曾将押金投入到互金项目,结果亏了十几万元。
好在没有遭遇用户的挤兑,团队在时间内筹措了资金把这个押金窟窿补上了;另一家在粤东地区很有名气的共享滑板车项目,2018年初在一家机构推介下,将押金池资金(每位用户200元押金)全部投资了虚拟货币。结果近百万元押金非但没能拿到所谓的高投资回报,反倒遭遇发币机构“跑路”。最后创始人只能通过转让股权的方式获得了新的资金,填补亏损空缺并避免了一场危机。
“车身广告不行,出售信息违法,押金投资失利……思来想去只有提高租用价格,才能让企业活下去。”对此,上述人士在交流时也无奈表示,尽管用户对于共享经济的价格很敏感,但为了生存还是要在价格上做一些提升。
路边的共享单车、路上的共享汽车、篮球场边的共享篮球、车站前的共享雨伞......可以说,这些共享产物不完全是伪需求,却因为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可持续盈利模式,只好涨价或者离场。
从众多共享单车、共享汽车退押金难,再到一座座堆积如山的共享单车“坟墓”,我们身边的共享经济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洗牌和淘汰期。几年前在资本推动下头脑一热便草率进场的共享项目,如今经历资本退潮、共享退烧之后,唯一能盈利的方式,或许也就只能将服务、租用费用一涨再涨。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你交出去的押金退不回来,又遭遇了平台涨价,这个共享项目你用还是不用?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最后一个问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