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T-EDGE文章详情页顶部

逻辑通畅奈何困难重重,究竟应当如何理解在线职业教育?

虽然在线职业教育凭借其极其强大的实用性收获了无数的用户,但在线职业的发展却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商业模式与发展方向,呈现出一片混乱的局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刘志刚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2517.6亿元,同比增长25.7%,预计未来3到5年市场规模增速保持在16%—24%之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一个人的学习可以说是越来越摆脱传统的学校、课堂和书本的束缚,给了任何人一个随时学习的机会。

虽然在线职业教育凭借其极其强大的实用性收获了无数的用户,但在线职业的发展却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商业模式与发展方向,呈现出一片混乱的局面。

在线职业教育模式之争:020还是B2C?

虽然在线教育十分火爆,然而同二手车领域一样,在线教育之间的模式之争,也是不绝于耳。就目前而言,互联网职业教育大体可以分O2O、B2C两种模式。

目前在线职业教育行业领域中B2C可以说是最主流的商业模式,也是目前最成熟的模式。这类平台提供的一般是综合性的技能教育平台,具有周期短、投入小、目的性强,用户的付费意愿高的特点。目前代表的网站有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沪江网等综合性在线教育平台,这些平台已经建立起了选课、交流、支付上课等一些列线上全流程教育闭环。

这一类平台最大优势就是全面,以网易云课堂为例,课程的设置涵盖了升学、职场、健康、理财、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任何年龄段的用户几乎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但这一模式下最大的问题就是专业性不够,因为像网易公开课、腾讯教育这类网站,自身并没有某一垂直行业的经验,再加上客户群体的庞杂,所以在课程的分类与专业性上远远不够,职业教育所需要的后续服务也远远跟不上其他垂直类平台,比如三节课等。所以对于那些励志想要在某一垂直细分领域进行深度学习的人来说,难免吸引力不够。

另一方面,B2C在线职业教育缺乏课后讨论与互动,只是单纯的教学授课模式,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闭环,所以在线职业教育B2C的课堂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真实的学习效果也很难得到评估。更多的是为一些积极上进者提供了一个窗口。

由于线下培训机构所需资金多、场地费用高、师资成本大等缺点,越来越多的线下培训机构开始引进在线教育的资源。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被称为O2O模式,它很好地弥补传统线下教育模式在师资有限、交通成本以及个性化等方面无法满足的瓶颈。

这样的O2O教学模式让原本处于线下的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利用智能技术工具进行线上授课、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且可以结合线下的资源来补充线上无法进行动作技能训练,实现一站式智能授课,形成完整学习闭环的模式,把教师从了解学生的复杂工作中解放出来,并且个性化教育所需要的发展性评价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实现。

但目前这一模式仍然较重,所涉及者大都拥有线下教室或者由线下机构转战线上平台,比如达内、北大青鸟等老牌教育培训机构。

逻辑通畅,为何困难重重?

在人们的认知中,只要一个行业存在明显的需求,只要拥有足够的资本和友好的政策,很多项目迅速就能够迅速涌现出一批大型企业。然而,在线职业教育是所有行业中的一朵奇葩。

尽管国家一直把职业教育挂在嘴边,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放松政策刺激,但行业始终没有多大动静。在互联网江湖看来,这样的问题更多是由于教育行业本身的周期性以及职业教育赛道的特点决定。

1.教育行业规模不经济

教育行业的规模不经济,地域分散性特征非常明显,能够辐射全国的教育企业几乎不存在,几乎每个地区都会有自己区域内具备一定品牌影响力的线下培训机构,职业教育也是如此。

地方性的职业教育学校,不仅和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与用人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更能比外来入局者更加了解当地的产业需求,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开设课程并安排就业。

互联网公司的特征是什么,?在笔者看来,至少有两点。一是获客边际成本为零,另一种是大数据,通过用户在互联网上留下的信息进行精准的分析。

从这一方面看,虽然被冠以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名号,但是随着互联网流量变得异常珍贵,整个行业的模式都变成了花钱获客,单获客成本甚至达到了数千元。这与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公司边际获客成本递减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从这个角度看,在线职业教育并不具互联网公司的基因,发展缓慢也就不足为奇。

在大数据的应用上,对于那些早就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视作营销“卖点”的职业教育机构而言,自然不缺对用户行为的洞察。但规模不经济状况的现状,使得这一黑科技变得黯淡无光。因为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大数据,首要的条件就是有足够多的样本。没有足够多的学生提供数据,再好的技术也无用武之地。

2.社会认可度与行业规范化亟待完善

对于那些系统化的职业培训机构来说,社会认可度并不高,职业教育虽然也算教育,但在大部分中国人的观念中,学一门说手艺压根就不能算得上教育,只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谋生手段。大部分人还是更加看重毕业后所获得一纸学历,更多的还是希望自己孩子能够进入国家所设计的人才选拔的机制中。而读技校对家长来说则是一件没办法的事情,这一点可以说是限制职业教育发展空间。

教育的本质是互相学习,“孟母三迁”指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由于基础的职业教育招来的都是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甚至年龄上还有很大差异的学生,因此学生的管理一直是这类职业教育机构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一部分职业教育机构来说,在招生时的尺度方面往往拿捏不好,如果想打出好的口碑,那么就必须设置必要的门槛,提高生源的质量,那么盈利就无法保证。如果保证盈利,招来的学生鱼龙混杂,就会进一步降低口碑。

从行业发展来看,虽然社会对新型技能人才需求却极度旺盛,但行业口碑一直不好。大部分想要培训职业教育的人,当初都是抱着要去“学习一门技术”的想法去的。然而对于一些新兴行业来说,比如产品经理、产品运营等岗位来说,不光拿的出手的老师资源稀缺,权威化、标准化的考试与教材同样稀缺。以至于很多时候,上着上着,就变成了同大学本科生一样的课堂,和学生们的想象差距比较大。

为什么新概念英语在中国的少儿培训界能够大行其道?在笔者看来,原因就是新概念英语做了明确的分级,学完第一级通过考试后,达到一个行业指定的标准才能够学第二级。正是这样“看得见”的学习效果让学员感到很充实,认为自己学到东西了,进步了,因此能够吸引学员进行复购。

很多在线职业教育是一个非标准的产品,尤其是如三节课、勺子课堂这样的非典型垂直行业平台,这就这导致很难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预期。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让大多数人满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不太热的课程来说,在线职业教育缺少一个权威标准化的教案与考试,因此结果也难以衡量,这就是不少人觉得自己什么也没学到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知道,教育是一套生态系统,是建一座城市,而不是建一栋大楼,从招生、标准化的教案与权威化的考试、实习、学生管理与职业规划都必须要纳入考量,而这对于刚刚诞生的在线职业教育来说是几乎是不能承受之重。

社交化、圈子化或是在线教育最大的改进空间

有很多人争论为什么教育行业不能产生一两个独角兽,或者认为行业CR4极低,存在着巨大机会。其实,在笔者看来,职业教育,尤其是在线职业教育根本就没有必要产生独角兽,并不是每个行业都需要大公司、大企业。

独角兽企业、大公司的特点是什么?是标准化、程序化经营,腾讯可以为数亿人提供一模一样的微信,阿里的淘宝、天猫同样可以为数百万商户提供同样的平台卖货。但教育行业不一样,教育行业的对象是改造人的思想、技能,而人与人的思想则是千人千面。所以,任何一个教育公司也不敢保证自己所提供的“培训课程”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喜好,即便是吹捧的神乎其神的“名师”,也会有很多学生不认同。

所以,在线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笔者看来,不应把在线职业教育赋予过高的期望与责任,它的任务更像是去读一本书,一本带有视频、音频与反馈的书。笔者接触过很多在线职业教育的用户,一个普遍的感受是,那些对于在线教育平台满意的人,他们最常说的就是在线教育给了自己一种向上的力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自律与丰富起来。

对于在线职业教育的用户来说,虽然很难带来一纸名校学历那样的实际、看得见的好处,但就笔者的观察来说,这些平台给了许多没有渴望接触新知识,观察新世界的一个希望。所以,越来越丰富在线教育,一方面能够使人充实自我,挖掘自身潜力;另一方面,还构建了自身与外部的联系,甚至还为他们自己建立起了一个精神上的支柱。

虽然在线职业教育并不应该承担大学教育、甚至是专业技能教育所承担的责任,出现什么所谓的大公司、大企业,但在用户体验的层面上看,仍然可以做的更好。

一方面,一定要结合线下。前面我们分析,在线教育更像是一种精神消费,健康消费,引人向上的一种消费,更大的意义普通人格局与眼界的开阔。所以,不妨沿着这样的思路,将线上职业教育打造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满足学员的情感与社交需求。

事实上,一个完成的教育生态,知识点的学习其实占比寥寥,更需要老师同学的陪伴。很多人都怀念上学时的日子,并不是因为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在学校能够认识许多朋友,在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有一种非常充实的感觉。所以大多数人都愿意为完整的教育生活付费,而不是为知识付费。

比如说开办一些线下的分享与交流会,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同时能够满足用户的社交与情感需求,给用户一种完整、充实的教育生活,以最大的程度复制学校里的生活,这样的话,即使大部分人没有学到什么,也会非常满足。

所以,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道路,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同时能够满足学员的社交与情感需求,给学员一种完整、充实的教育生活。

总之,在笔者看来,在线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对传统职业教育和体制内教育的补充,并不应该承担过多的责任,而是应该把他当成类似读书这样的精神型付费产品来看待。但从目前的商业模式上看,仍然有着很大的探索空间。

【科技自媒体刘志刚,订阅号:互联网江湖,微信号:13124791216】

本文系作者 互联网江湖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