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晚间,美团点评公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业绩:集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1%达191.7亿元人民币,餐饮外卖、到店及酒旅两大主体业务继续保持增长。
美团点评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摘要:
美团点评一季度收入为191.73亿元,同比增长70.1%,市场预期182.54亿元,上一季度为198.03亿元;一季度经营亏损13.03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10.39亿元,去年同期经调整亏损净额9.8亿元。
美团点评第一季度总交易金额增长27.9%达1384亿元,活跃商家达580万,年度交易用户达4.1亿,较去年同期增长8600万,平均每位交易用户每年交易笔数较上年同期增长至24.8笔。
分业务板块来看,餐饮外卖业务营收75.6亿元,同比增长38.6%;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营收46.4亿元,同比增长15.1%;新业务及其他营收16.4亿元,同比增长22.4%。
本季度,美团的C、B两端的数据也更进一步:年度交易用户突破4.1亿,在商户侧入驻美团的活跃商家同比增长27.3%达580万。
2018年,在经过一系列边界扩张后,美团成功上市,但也埋下了亏损的隐患。尤其是出行业务,成为拖累美团业绩的主要原因。整个2018年美团在排除优先股等特殊会计处理后,经调整的亏损净额仍有85.2亿元。
因此,盈利与增长的平衡成为美团在2019年的重点。
2019年开年后,我们能明显感觉到美团的收缩与调整,包括关闭低线城市的小象生鲜、重组摩拜海外业务,选择聚合模式攻略网约车市场,并试水社区小型超市等等。财报也显示,美团整体财务表现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经调整EBITDA首次转为正值,为4.59亿。
而按照最新的市值计算,美团已经成为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仅次于阿里巴巴、腾讯。
整体而言,美团的业绩正逐步趋好,但要想缩短与阿里、腾讯的脚步,美团仍然需要做的更多。
财务状况进一步改善,市值仅次于腾讯、阿里
经过前一日的震荡,在财报发布的第二天,美团的股价低开高走,最终报收于61港元,而美团的市值也重新回到了3500亿港币,成功超过网易、京东、百度,仅次于阿里、腾讯两大巨头。
毫无疑问,市场的信心源于美团在过去一个季度的业绩表现。
在2019年第一季度,美团的交易用户和活跃商家、总交易金额数都获得了稳步增长,利润表现也优于过去几个季度。
根据美团今年一季度财报,美团总交易金额增长27.9%达1384亿元,年度交易用户达4.1亿,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8600万,平均每位交易用户每年交易笔数较上年同期增长至24.8笔,美团将其归功于多品类服务所带来的优势。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总收入为192亿元人民币,相比2018年同期的113亿元同比增长70.1%。同时,2019年第一季度经营亏损13亿元,同比增长24%;经调整EBITDA为4.589亿元,转为正值。
对这意味着经过多个季度的调整,美团的财务状况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尤其在经调整亏损净额占比上,本季度为负5.4%,同比去年一季度为负8.7%,而截止2018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为负9.4%。经调整亏损净额10.39亿元,环比2018年第四季度的13亿元亏损则有所收窄,同比增长6%。
对此,在随后的分析师会议上,美团点评CEO王兴就表示,尽管全国范围内仍然保持着非常大的运营规模和精准的市场营销,但为了应对市场竞争,优化了营销支出的使用,以透过很小的投入就可以获得市场份额,并且同时提高运营表现,进一步减少亏损。
实际上,外界一直在担心美团与阿里系的竞争而引发的补贴问题。对此,王兴在财报分析师会议上透露,美团在中国各线城市的外卖服务中都处于领先地位,而更为重要的是公司的用户和商户质量都高于竞争对手,在营收和利润率方面都有体现。
他表示,并不担心对手使用补贴吸引对价格比较敏感的用户,并称这种方式也是不可持续的,“一旦这些市场活动结束,订单就会消失,那些居住在低线城市,对价格比较敏感的用户会花更多时间在家做饭,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北京上海这些城市的居民不同”。
王兴认为,向消费者和商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保持高的运营效率才是保持市场领先的正确做法。他表示,美团保持着规模和结构优势,公司有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这些优势,尽管也会提供补贴,但是都是经过投资回报方面的计算。
“吃”依旧是大头,到店、酒旅仍需突破
在各项业务表现上,美团依旧表现了不错的增长势头。外卖的营收贡献从去年同期的62.6%下降到55.8%,营收结构更加健康,但酒旅业务的增幅有所放缓。
其中,餐饮外卖尽管受第一季度的季节性因素影响,同比营收略有下降但仍实现107.1亿元的收入;交易金额达到了756亿人民币,交易笔数同比增长35.8%实现16.6亿笔,年活跃商家数为580万。根据Trustdata在《2019 年Q1移动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美团外卖商家版APP平均每个商家的日均启动次数达到8.9次。
从分项销售成本上看,作为目的拉动美团增长的主要动力,外卖的业绩也继续改善。财报显示,外卖业务靠65%的销售成本,贡献了55.8%的营收;远好于去年同期要依赖80%以上的成本才能达到60%的营收。
而在变现率上,外卖业务也从12.9%上升到14.2%,毛利率上的提升也比较明显,从去年同期的7.6%上升到14.4%。
在分析师会议上,美团点评CFO陈少晖也透露,公司的用户留存率和购买频率都比较稳定,使用美团点评平台时间越长的用户,购买频率越高,平均每单金额也越高。据他介绍,从2015年至今,公司的用户留存率维持在60%,每年外卖点单数量为45次,购买习惯没有因为城市和年份的不同而不同。
在到店及酒旅方面,由于在商家渗透、服务品类拓展、产品供应优化及运营效率等方面的优化,美团到店及酒旅实现营收44.9亿元,同比增长43.2%;总交易金额由去年同期的403亿元增长15.1%至Q1的464亿元,同时变现率由7.8%升至9.7%;营收贡献从去年同期的31.38亿增长到2019年Q1的44.92亿元;毛利率仍然高达88.3%。
美团还是继续保持着在国内酒店预订业务的领先地位,国内酒店间夜量由2018年一季度的6060万增长29.8%至2019年同期的7860万。美团将其归功于高端酒店进一步增加,及平均间夜价同比稳步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财报中美团透露将继续加强酒店预订与其他到店服务之间的协同作用。通过对饭店、婚宴场地、水疗中心及其他的交叉销售预定,帮助酒店进一步实现非住宿服务的收入来源。
而美团酒旅的竞品携程也发布了财报,第一季度的营收总计76.3亿元。其中住宿预订营收为30亿元,交通票务营收为34亿元,旅游度假营收为10亿元,商旅管理业务营收2.3亿元。
而对比携程的旅游业务结构,美团酒旅仍然存在不少的调整空间。
出行业务补贴大幅削减,新业务挑战依旧
去年10月,美团宣布了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以吃为中心,组建用户平台,到店、到家事业群,新业务快驴事业部、小象事业部,成立LBS平台。从这次战略调整中可以看出,美团对新业务寄予厚望,但因拓展新业务的而引发的亏损问题一直困扰着美团。这中间,美团出行业务一直是亏损的大头。
从刚刚发布的财报来看,经过一系列调整,以出行、零售为代表的新业务的业绩也得到了改善。
财报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美团新业务及其他分部继续保持增长,新业务及其他当季实现交易金额164亿元,营业收入39.8亿元,毛利率为负11.1%,环比上升12.2%。
显然,美团在聚焦“Food+Platform”之后,对此前扩张动作的开始不断修正。其中,逐步改变过去单一的补贴模式,是其目前应对亏损的主要手段。
由于投资摩拜单车,以及与滴滴在网约车与外卖业务上的补贴大战,美团在2018年的亏损被放大。不过,在最近几个季度,美团通过对运营的优化,逐步收窄共享单车的亏损,并大幅缩减了对网约车服务的补贴,已经有效改善了新业务及其他分部的利润率。
在网约车业务上4月下旬,美团打车正式在上海、南京启用全新的“聚合模式”,用户可以在美团一键呼叫多个不同平台的车辆,进一步提高用户满意度并增强用户粘性。目前,该模式已经在全国17个城市上线,2019年还将推广至更多城市。
此外,财报还透露,由于认为海外单车业务无法为平台带来足够的战略协同作用,并证明其成本合理,摩拜多个海外市场的重组也在按计划进行。
而王兴也表示,将摩拜整合到平台并发挥其协同作用,还需要时间,未来美团App将是唯一使用摩拜的平台。
另外,在生鲜零售领域,美团在财报中透露,对于自营模式的小象生鲜,由于回报低于预期,基于对投入回报的复盘和分配资源的考虑,小象生鲜于第一季度关闭了低线城市的小象生鲜超市,目前专注于北京两家门店的运营提升。除了平台模式的美团闪购业务,集团还同时开展了美团买菜业务(社区小店)的试点计划。
据陈少晖透露,美团会通过业务模式把本地的零售商和本地的需求进行对接,包括当地超市和便利店。针对非餐饮业务计划,其重点是要提高营业效率,减少亏损。另外他还表示,美团会努力去探索本地交通服务与新零售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团近期积极拓展的社区小店领域竞争十分激烈。目前,已经有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在入局,而此前曾大力推广的顺丰优选则折戟而归,如何面对这些玩家的竞争,将会是未来美团的一大考验。
而阿里的饿了么与口碑组合仍会继续在本地生活市场冲击美团的领先地位。在网约车业务拥抱聚合模式后,美团打车与滴滴、高德之间火花也会成为外界关注的重点。
钛媒体认为,美团能否在这一轮扩张与试错中缩短与阿里、腾讯第一集团的差距,还需要时间去检验。(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高梦阳,编辑/赵宇航)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