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路是「问」出來的

创业就在找客户、市场里存在的问题,找更好的方法去解决它,然后再找一个把这方法变现的方式的一种过程,或者说,创业就是不断在找更好的题目、更好的答案的循环。

这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无论在家庭、学校或是多数企业里面,基本上都是在鼓励「服从者」的。所以他们训练你老师怎么说你就怎么做,没事不要多问,跟大家一样就好。

但出来创业,根据定义,就是要颠覆既有的窠臼。既然要颠覆,服从就不是该有的态度,因此创业者必须要换当一个「改变者」。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二十多年的棒子萝卜下来,服从早已深深烙印在你的脊髓反射里面。所以你必须有意识的反抗它,才能把自己重新训练成一个真的跳脱框框的人。

If you don’t ask, you don’t get…

其中最基本的,也是我观察到最多创业者无法完全克服的,就是「问」。

创业就在找客户、市场里存在的问题,找更好的方法去解决它,然后再找一个把这方法变现的方式的一种过程,或者说,创业就是不断在找更好的题目、更好的答案的循环。

这中间绝大多数的信息,并不会凭空出现,相反的,它们往往已经存在某个人身上,等待你去挖掘出来。而你的圆锹,就是「问」。问出对的人是谁,你就离答案更近一步,用对的问题去问对的人,你就会得到你要的答案。不断重复这个步骤,你就能慢慢收集到你需要的拼图碎片。

根据定义,这个过程必定是繁杂而没有效率的,毕竟你要的答案如果那么容易找到,也不会到现在都还没有人发现。它也势必是非常令人沮丧的,多数的时候,你得到的都会是「不行」、「没有」、「不知道」、「没办法」,甚至错得离谱的答案。我想多数创业者是被这两个东西打败算了,我还是回去多写两行程序,至少计算机不会跟我说「No!

这正是我在说的,上半辈子接受的「服从者」训练所留下来的后遗症,它让我们直觉的把「No」与「Bad」划上等号。但事实上,这些 No 并不是 Bad 的意思,相反的,它们是你得到 Yes 之前,必须要逐步削去的 Wrong Answers

我是这样看的,对一个服从者而言,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管理者想要的那个答案,所以只有那个答案有价值,其他的东西都是垃圾。但对于一个改变者而言,一个问题有 1 万种答案,而每个答案都在等着你去验证它对谁好,对谁不好。每得到一个响应,无论它是 Yes or No,你就多了解了这个人一些,也多了解了这个答案一些。

如果不问,你永远都只有 1 万个未知的可能,一旦你开始问了,你才能够真的往前推进。无论如何,不问,你完全没有收获,越问,你得到的越多。

If you don’t ask, you don’t get. If you ask, you win either way. So start asking, today!

林之晨

232篇资讯

粉丝

也名Mr.Jamie,appWorks 之初創投合夥人,Android爱好者。Jamie 現居住於台北,育有一子,平常的興趣是打籃球、高爾夫球、電影和閱讀。

本文系作者 林之晨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 给小编加鸡腿🍗
  • 爱了爱了😁
  • 挺有深度的,不错
  • 紧跟时事,赞一个👍🏻👍🏻
  • 真不错,收藏了
  • 写的很不错,关注了
  • 都没有那么简单
  • 这么厉害的吗
  • 学到了学到了
  • 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啊
  • 行业发展都是有周期的
  • 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番风顺的
  • 说的好有道理😄
  • 内容值得人们反思
  • 数据还是很详细的
  • 内容很精彩,夸一夸
  • 又学到了很多知识
  • 内容很详细👍🏻
  • 小编辛苦了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求知需要保持好奇心,探索需要勇气和智慧,创业成功则需要一点运气

    回复 2013.05.29 · via pc
  • 1 求知 2 探索 3 创业

    回复 2013.05.29 · via pc
44
2
38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