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的钱有多好赚?
一款只有四位员工日常维护的APP,收入方式极其单一:向充值的粉丝提供多个微博小号,但就这么简单的业务却让这款APP半年里获得了800多万的收入。
6月10日,据新京报报道,帮助蔡徐坤制造一亿微博转发量的幕后推手“星援”APP被查封,主犯蔡某某因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已被丰台检察院批捕。
据报道,该APP于2018年7月上线,公司四位员工均是一名女歌星的粉丝,通过粉丝群相识。其中,23岁的蔡某某负责软件开发和程序的编写,起初他制作这个APP是为了给喜欢的“爱豆”应援。其余三名员工分别负责软件前端、人事财务、辅助打理公司事务。
星援APP上线时间正值所谓”偶像元年“起始点,随着使用的粉丝越来越多,蔡某某产生了利用软件非法牟利的想法。他选择了饭圈最常见的操作——轮博,为了让偶像的数据更“拿得出手”,粉丝会用多个账号或借助某个APP来对偶像及他代言的品牌微博进行多次转发。
如何将粉丝间的攀比风气激发出最大?蔡某某在APP内制作了“明星热度排行榜”,按照明星的流量进行排名,爱豆排名靠后的粉丝自然会更加努力轮博,花钱买营销号这种当冤大头的钱粉丝都敢花,充值注册多个微博小号自然不在话下。
不得不说,粉丝才最了解粉丝。
钛媒体之前写过所谓的“饭圈文化”,当流量与带货能力成为品牌商唯一的考核标准时,粉丝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不止星援APP,近两年来也出现了众多更加垂直细分、且更了解饭圈规则与粉丝心理的APP与社区:专注于为粉丝提供国内外集资应援渠道的Owhat、实时推送报道偶像平台动态信息的超级星饭团、被用于反黑、词条净化等功能的魔饭生。
同时,越来越多的品牌商也开始煽动粉丝竞争,利用“销售数据来解锁代言福利”这种方式进行营销。除了购买力,平台上的某些榜单为了交出一份漂亮的数据单,会对粉圈砸钱购买数据等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
面对品牌商、平台与粉圈所制造的数据假象,虽然一些粉丝已经厌倦了这样的恶性竞争,但她们还是会打起精神为偶像努力,“没办法,每家都在刷数据啊,都在比谁家刷的多,我们家的小孩都已经那么努力了,我不能让他在任何方面低人一等。”
身经百战的粉丝是最了解流量明星的商业打法的人。她们熟练掌握流量偶像的打法,知道如何将时间、金钱以及人力转换成流量,对日常行为进行分类并成立专攻某一方面的小组,且粉丝鼓励大家给偶像刷数据时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流量时代,数据当道”。
为自己爱豆拼出一片“出圈”的天空尚能理解,但在这种大部分路人都不知道的榜单中,粉丝都能拼个你死我活,意义何在?
新京报报道中提到,粉丝会从组长或者经纪公司领取“刷量”任务。任务量完成后,粉丝可以通过线上活动进行抽奖,获得一些奖励:签名照片、演唱会灯牌、气球、荧光棒等礼品。
整个过程中,经纪公司和“饭圈大大”在收割粉丝经济红利中已经达成了一致,他们掌握着饭圈的信源与话语权,心智尚未成熟坚定的粉丝,在由“饭圈大大”驱动的饭圈中只能随波逐流。
而粉丝追的不只是星,更多的是由追星小姐妹的陪伴感、助推爱豆拿下资源的成就感、身处群体的自我认可等组成的饭圈。被身边粉丝的尖叫蒙住双耳,她们很难再听到外界的声音。
微博用户@ieaber 说出过粉圈让她感到不适的原因:
现在饭圈的组织形态是宗教。偶像/神不直接和信众沟通,通过神职人员(粉头/站姐/各类自媒体主持人)和信众沟通。神职人员获得了对这个宗教的绝对解释权,制定了规则,要求大家自发维护这个宗教的正统性。于是神谕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主教和下面的神父怎么解读。
此时普通粉丝不仅不是甲方,还是绝对底层,除了用爱发电之外,唯一获得的是身在一个群体里的自我认可,简称抱团的温暖。
另一方面,粉圈早已不在乎路人的眼光,她们清楚路人不会为她们爱豆带来太多帮助。不需出圈,她们只需要向品牌证明自己这个圈子的行动力和购买力。
钛媒体之前采访过TFBOYS粉丝,她们表示丝毫不在意路人的眼光:“我觉得很多人都陷入了一个误区,以为我们控评是给路人们看的,其实我们并不在乎路人的眼光,控评是给品牌商这种金主爸爸们看的。”
在这个过程中,偶像的曝光度也成了粉丝成就感最大的来源。
国内偶像曝光渠道的缺失,音乐行业发展缓慢,粉丝向产品服务付费还未开发成熟等原因也导致很难用作品证明自己的爱豆,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各种排行榜上的成绩来刷存在感。
内地偶像过去都通过影视或品牌买单这种To B方式来进行变现,这也导致偶像的成功实际建立在了人设与流量之上,才有了我们开头看到的一幕。
如果说过去,娱乐圈对虚假的流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娱乐工业的上下游其实都开始反思这种虚假流量了——毕竟,虚假流量背后,只是虚假的繁荣。(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小黄鸡)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