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个月前,腾讯迎来自己的20岁生日,也宣布了一系列战略升级的举措,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连接人、连接数字内容、连接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更适合未来趋势的社交、内容与技术的融合,推动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升级。
伴随战略升级,腾讯公司的组织架构在时隔6年后也配合进行了调整,原有七大事业群(BG)重组整合,在保留原有的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之外;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随后,腾讯又成立技术委员会,目标是内部分布式开源协同,加强基础研发,打造腾讯特色的技术中台,提高公司的技术资源利用效率。
2019年5月腾讯在昆明召开全球数字生态大会,这个会议的前身是腾讯的全球合作伙伴大会、腾讯云+未来峰会、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合二为一,也是腾讯目前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大会。承载了向产业互联网升级任务的CSIG成为了这个大会的主角,强烈地向外释放腾讯为了适应产业互联网的竞争态势,正在进行的猛烈的整合和升级的信号。
云计算市场是向产业互联网升级的必争之地,腾讯进入这个市场的时间晚于亚马逊、阿里云,但好消息是,这个市场依然在高速发展,同时用户的需求也在不停的变化。
调研机构Canalys的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突破800亿美元,达到804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46.5%。而在国内,国家和地方层面持续出台的政策,则继续在刺激行业的快速发展。2018年7月,国家出台了《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和《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2020年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的目标;在地方层面上,共计19个省市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企业“上云”的发展目标。
而根据IDC公布的最新数据,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物理机出货量下跌0.7%,全球市场物理机销量下跌5.1%。这背后是云计算市场持续强劲增长,平均增幅达40%,企业全面向云转移,新旧IT交替拐点出现。之前行业内“上不上云”的讨论已经终止,取而代之的是“上云干什么”的问题,这也给市场里的玩家们带来更明确也更复杂的挑战。
对比全球云计算市场的变化,在AWS明确了云计算市场边界之后,转型后的微软凭借自己在客户端强大的历史积累,以及发达的渠道肌肉,拉动云计算业务高速成长,成为云计算市场异军突起的力量。
微软的打法给了CSIG总裁汤道生很多启发,因为腾讯和微软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强大的客户端和生态体系,也都不是云计算市场最早的玩家。
在昆明的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和随后的贵州数博会上,钛媒体编辑先后两次深入采访汤道生,在长达将近3个小时的采访中,他反复提到的是两个词——需求、生态。在他看来,云计算的竞争,正在从底层架构向需求端迅速转移,用户需要的是跳过复杂技术架构的解决方案,直接能够解决他们的业务问题。而围绕着这个思路,云计算的竞争手段以及云计算厂商本身,都要做巨大的升级。而对于大家都在谈论的产业互联网,他认为最大的机会来自于产业链的打通,这其实也源于腾讯的连接基因,但是“每个行业打通的方式不一样,产业结构不一样,我们遇到的困难是每一个行业,它其实都是用到这些技术,但各自有自己的的困难,要有自己的方案。”
相对于两年前和他关于腾讯云战略略有发散的沟通,现在的CSIG手握两大利器,一个是积累多年的互联网技术,构建在云上的通讯、AI、安全与大数据等核心能力,结合腾讯丰富的内容资源与业务场景,形成强大的平台资源与服务;另一个是C2B战略,基于微信小程序、支付、扫码等服务终端用户的能力,极大降低了企业连接用户的门槛,打通线上与线下的两个世界,从而提高经营效率。两大利器在云-端之间形成了很强的互动效应。
采访中,他也回答了很多尖锐的问题,例如腾讯内部部门——例如CSIG和TEG、微信的关系是否有进一步整合的计划,以及内部数据打通和文化变革的挑战。
根据Gartner的数据,在 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和IUS(基础架构公用事业服务)市场,腾讯云2018年的市场份额已经在全球上升到第七名,亚太区也上升到第四名。同时,美国市场研究机构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报告显示,2018年腾讯云在亚太地区增速第一。以下内容为钛媒体与汤道生的采访实录,有删节。
云计算市场自上而下的打法
- 客户要的是结果,而不是架构。
- C2B是很多用户强烈的需求。
- 腾讯要用一张面孔去面对客户。
- 腾讯云计算战略的抓手是什么?
- 小程序的成熟,对云计算的影响有多大?
- 产业互联网时代,销售的最高阶段是什么样的?
钛媒体:在CSIG这几个月,你都做了哪些事儿?
汤道生:分两方面吧,对外跟对内。对外更多去拜访客户,去了解每个行业客户的需求。其实不仅仅是我在做这个事儿,我们团队甚至包括Pony、Martin都花蛮多的时间去支持产业互联网的战略。
另外,也有部分是花了一些时间跟专家去交流,不断打磨我们对于产业互联网的理解跟思路。
对内也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在930之前我们有做一些优化,到后来CSIG的成立,有更多To B的团队整合到一个大的事业群。这种整合不能像弗兰肯斯坦这一种科学怪人凑在一起,所以我们也做了一些流程优化,做了一些组织分工的调整。
比如我们一直听到比较多的客户反馈他们希望腾讯用一个团队去服务他们。所以我们做了很多内部的调整,主要是针对每一个行业,有一个固定的团队作为窗口。
钛媒体:除了这种one face的需求,还有没有其它让你印象比较深刻的来自行业的需求呢?
汤道生:大家对于C2B的这个概念还是非常认可,尤其是腾讯做产业互联网,跟原来消费互联网的那些触达点都是有关联的。我们很多客户比如零售、出行服务、汽车、金融,都面向他们的用户群体,所以讲C2B概念的时候,他们都非常感兴趣——怎么去帮助线下场景跟线上的用户更好连接起来,更好管理用户,从前期去引客、触达、服务,到整个用户生命周期管理,客户都需要一些工具。例如,员工跟客户频繁交流的场景,比如智慧零售,企业微信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去帮助店员跟顾客在微信的环境里去保持更频繁的交流,把线上线下的体验打通。
钛媒体:谈到C2B,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客户其实希望有一个能够跨越整个技术架构的打包方案,直接完成上云背后的真正业务目标?因为原来我们谈的都是架构,从数据库、PaaS、SaaS一点一点上来,但最后也还要到怎么把东西做好、卖出去,更好地跟自己的消费者互动。现在腾讯是希望去直接把这样一个结果给用户,可以这么理解吗?
汤道生:对,对于客户来讲,技术是手段,最终还是要增收降本,解决经营与管理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理解客户的需要,帮他们解决问题或者帮他们在数字化转型上能够更高效地去创新、更好地服务他们的用户。
钛媒体:你觉得要达到这个目的,现在CSIG目前为止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汤道生:刚才提到对外和对内,我也尝试用这两个角度去讲我们需要提升的地方。对外我觉得还是生态的建设,合作伙伴的生态是对To B业务特别重要的。腾讯要服务于这么多不同的行业,又不是一个人力密集的团队,要去服务每个客户,跟行业里面的合作伙伴保持非常紧密的合作,这是特别重要的。
对内我感受蛮深的是To B的业务其实流程非常复杂,比To C要复杂很多,涉及到的客户数量非常多,但是它不像C的用户使用产品的方式是一样的,例如大家用微信的方式其实是非常类似的。To B的用户不一样,每个合同总有不一样的地方,需求到交付,最终涉及到很多不同系统的结合,怎么去更好地集成——计费也好,或者财务流程,甚至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采购,都跟ToC业务差别非常大。所以内部我们花不少精力去搭建了一套管理系统,在公司里面我们得到了非常多团队的支持,财务、采购团队在很多的环节都非常积极地去跟我们一起打磨新的To B流程所需要的一些模块。
钛媒体:现在这种云端的互动,端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强。腾讯CSIG我觉得也是这个趋势的受益者。而且端的定义也在改变——原来SaaS、APP是端,但是小程序的出现又带来了新的一些变化。你怎么看小程序跟未来云计算的关系,小程序将来对CISG包括对整个云计算来说会有多大的拉动作用?
汤道生:这个毫无疑问是非常互补的。小程序与app都是跟云交换数据、跟用户交互的移动端。小程序的便捷性,在线下场景很容易通过微信扫码就能找到,往往比非高频的独立app活跃度更高。腾讯云针对微信小程序研发提供了很多工具与模版,比如小程序云开发可以让程序员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建设起个性化的小程序。
钛媒体:对我的理解就是云会变得越来越重,端就变得越来越轻,这样反而是会有更大的作用力。可以这么理解吗?
汤道生:大量数据最终需要存储,那肯定是在云,分析大量数据需要的计算能力通常也在云,但怎么把价值最终服务回消费者,这是在端。所以这两个角色是要互动的,而且你要了解用户的行为,为用户提供价值和良好的体验你需要有端的切入,所以这两端肯定是互动的,而小程序的普及让各行各业连接用户的门槛大大降低了。
过去大家还比较多去建立自己的APP,但是对于低频的使用场景来说,APP太重,而且不好找,也不容易分享、不容易传播。小程序对于这种使用频率比较低的场景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而且用户的习惯,比如说打开微信扫码,已经非常普遍,就是说大家的使用习惯已经建立了。所以怎么用最有效、最短路径让用户把线上线下的场景结合,其实是通过微信扫码后,服务商就可以把线上跟线下的资源结合在一起,过去这两个世界是割裂的。
我们做智慧零售,其中一个最有效的实践,是帮客户把这两个世界打通了,像沃尔玛原来也不知道线下店有多少月活跃客户,更没办法在线上服务他们到家与拉回到店,但今天通过微信扫码购,就能把线上与线下场景联动起来,提高每家店的销售额。
以前这些零售商在线上跟其他中心化平台的合作,其实那些用户都不是他们的,往往被平台所隔离,每次触达老客户也要花更多的营销费用。但在微信小程序的环境下,这是去中心化的,用户都是他们的可运营和管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也是腾讯希望通过小程序这个载体,把这种能力返回给品牌服务商。
钛媒体:小程序跟云的结合,未来会不会对中国的SaaS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中国的SaaS一直做的不如美国好,我也在想,可能我们的土壤不太一样——在中国,微信其实才是具有主宰性意义的操作系统,它解决了很多问题,尤其是从开发到安装的生态,微信已经做了很多基础工作。这样来看,小程序可能才真正是中国SaaS的一个解决方案,我不知道这个事你怎么看?
汤道生:云与端的发展是并行的,从PC互联网时代,网站与web服务的高速发展也是因为有了html标准与浏览器的普及。今天小程序的发展,无疑也带动了云与SaaS的发展。不过,很多客户与合作伙伴,他们既有自己的app,也会有小程序,这两类我们都非常欢迎的。
对于企业来说,任何SaaS服务还是要满足业务经营与管理的需要,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构建企业的内部流程,或者让供应链供应商更快响应市场需求,又或者协调与管控经销商的销售。其实,ToB业务都要经过很多年的耕耘,企业决策本来就很复杂,付费客户都是一个个积累,美国很多ToB企业也是经过20-30年的发展,跨越多次技术换代。在国内我们也看到不少有潜力的SaaS服务厂商,加上企业对在云端获取服务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相信未来中国也会有发展蓬勃的SaaS市场。
不过,中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单位价格或毛利率可能没有美国高。一些国内厂商为了能够持续融资,亏钱抢客户也要保持增长;国内很多ToB服务的商业模式仍然以一次性项目付费为主,订阅模式还需要时间普及,所以国内SaaS市场可能要更长时间才变得成熟。
钛媒体:其实我特别想和你聊一聊云计算的竞争到底有没有另外一条路。原来大家基本上走的都是AWS的道路,从底层一点一点向上扩展,但微软的出现,好像云计算也可能有另外一条路,可以从上面一点一点往下走。
汤道生:是的。
钛媒体:我觉得腾讯很多的东西逻辑结构其实跟微软很像,都有非常强大的端,相对来说底层弱一点。
汤道生:首先底层弱一点这句话我不认同的,绝对不认同。虽然云的技术栈是又深又广,的确需要很多技术人才与时间来建设与完善,但我对腾讯技术团队的能力是充满信心的,我们有钻研技术的追求,看到问题就去解决,功能缺失就去补齐呗。如果底层技术不行,怎么可能支持十几亿用户每天安心使用腾讯的服务?过去我们比较关心怎么做好海量服务,但今天技术人员有很多开源工具可用,更关心如何把这些工具用好,对研发环境的易用性有更高要求,所以我们也在加强这方面的建设,比如成立技术委员会,其中一项工作就是要完善技术工具,改善研发环境,提高技术人员的效率。
钛媒体:回到上面的问题,我个人感觉云计算市场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原来大家都是从底往上,一层一层从IaaS一层一层弄上来,做PaaS,然后SaaS,一点一点搭起来。但这种一层一层垒上来的架构,其实还需要用户做很多的工作,因为云的运营维护成本其实还是非常高的。对很多企业来说,上云以后并不是变得轻松。而客户其实需要的是一个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所以我认为,从需求端往下一点一点做,可能是一个新的思路,主要是看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汤道生:其实云的运维成本相对自建数据中心的成本还是比较低,很多客户在计算自建的成本时,往往忽略capex的资金成本与对现金流的影响,还有养更多人维护的管理成本。另外,迁移老系统上云也有成本,大部分企业IT不会简单为了上云而去动老系统。他们更关心上云能解决什么问题,满足什么业务需求,新项目与新系统更容易在云上构建。
为了能更有效地服务客户,CSIG的服务体系是按行业来组织,确保行业团队能深度了解客户的痛点与需求。我们会基于腾讯的平台技术,并引入合作伙伴在不同领域的SaaS或PaaS,整合成行业解决方案。这种打法往往更容易得到客户的认可,也让合作伙伴更积极地加入腾讯的产业生态。
钛媒体:对,它缺一个抓手,上次咱们在聊的时候你也谈了很多类似的话题,其实腾讯一直在从需求方面去解决,但缺一个一把抓的抓手,就是感觉都很零碎——去解决视频的问题,解决音乐的问题,解决游戏的什么问题,但它的确缺一个总的抓手和包装,小程序是不是这样一个答案呢?
汤道生:基于微信支付、公众号与小程序等服务,协助各行业连接用户,我们内部叫C2B,绝对是产业互联网重要的抓手。起码在我所交流过的客户中,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提升用户体验,如何提升销售额,或者降本增效。
这几年我们ToB业务发展也比较迅速,其实也是得益于我们不只是在讲底层云的概念,而是更多的从客户的需求去出发——如果他们要提高员工协作的效率,我们去给他企业微信;如果他们要私域流量做用户触达,我们去给他小程序,并把线下用户带到线上来。
我们今天也不会只讲云了,我们讲的是产业互联网一系列的技术,包括安全、AI,还有多个技术中台与数据中台。我们也不仅仅提供公有云服务,我们还有一些银行的客户在使用我们私有云的产品。我们给客户搭建专有的环境,用我们云的DevOps管理工具,在容器上灵活部署,同时简化企业内研发流程,把研发和运营集成在一起,这些原来在互联网服务的管理理念,其实也是通过私有云的产品带到很多企业去。
钛媒体:之前阿里云在谈被集成,然后一些厂商在谈要做新的集成商,感觉整个云计算的生态正在发生一些可能我们意识不到的很大的变化。昨天晚上我们组织了一个工业互联网之夜的闭门沙龙,我问了嘉宾一个问题——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你们是怎么卖东西的?和传统IT时代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嘉宾总结的挺好,他说第一阶段是卖技术,第二个阶段卖方案,第三个阶段,要进入卖理念。我觉得腾讯现在有点进入到卖理念的阶段,你有没有同感?
汤道生:我认同第一步是卖技术,然后到卖方案,但我不觉得第三个阶段卖理念就能成功过去有很多行业的智能化、IT化主要是针对企业是内部流程做功夫,但新的机会可能在于把行业上下游打通,甚至包括跨行业的连接,从终端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去反推。
比如在汽车销售领域,原来主机厂商跟最终车主离挺远的,需要经过经销商的网络。而且销售人员的行为也不可控,用户体验非常参差。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我们推出了智慧4S店的产品,既要确保用户有更好的服务体验,也要提高销售人员的效率。未来通过车联网服务,主机厂跟车主可以保持长期连接,抓住在用车生命周期中生活与金融的需求,扩展他们的商业模式。
所以我觉得第三阶段的机会应该是把产业打通,每个行业的产业结构不一样,打通的方式也不一样。虽然大家都在用云与端、AI与数据来构建自己的方案,也许外面听到的都是同一个概念,但概念是不解决问题的,怎么使用这些技术来解决行业痛点才是关键。
怎么定义产业互联网的成功
- 腾讯云在金融领域做对了什么?
- 微众银行对于CSIG和产业互联网的作用。
- 识别出行业的痛点,是不是产业互联网成功的一个关键?
钛媒体:这几年腾讯云在金融行业拓展特别成功,刚才也正好谈到,你觉得是因为做对了哪些事情?
汤道生:金融行业也在面临许多变化,我们做的都是针对金融行业市场所需要的。比如在线银行、在线保险的出现,他们没有历史包袱,需要以更低的成本、扩展性更好的互联网技术,搭建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服务模式。最早的在微众银行的搭建,还有第一个在香港使用合规专有云服务的券商富途都是腾讯云的客户。刚才提到私有云专有云的能力,就是我们服务金融行业客户的主要模式。
除了云服务外,我们也有很多工具能够帮助到他们,其中金融机构使用特别多的是我们的数据安全产品灵鲲,通过腾讯的大数据模型,可以很有效把正常用户与欺诈用户区别开。在资本交易市场,很多交易员其实在QQ群里报价撮合交易,我们也联同合作伙伴一起提供金融合规的辅助交易工具Qtrade。
钛媒体:样板是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因为毕竟有微众银行……金融行业是最保守的行业,微众银行的案例极大地降低了获取客户信任的门槛。
汤道生:这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也发现国内的金融机构其实对转型、或创新的意愿还是很强的,我们跟大行接触下来,也会感受到很多想法。其实在我们服务的金融客户里,海外的金融机构是最保守的。
钛媒体:刚才谈到了行业客户,在这里大家普遍的体验就是行业经验和行业专家的积累是个难题。还是回到金融行业,我觉得微众的存在,提供了这两方面的价值:
1、提供了样板。
2、让腾讯在金融行业里有了非常真实的、持续的积累,就像微软说自己是吃狗食长大的,这样的行业Insight就非常容易打动客户。是不是这样?
汤道生:微众的确是很好的样板。
在帮助微众搭建系统的过程中,我们也更清楚金融机构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与架构,更了解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并锻炼出服务金融机构的能力,包括满足金融合规与安全的要求。到我们后来去服务其他金融机构的时候,我觉得我们的团队有更好的准备,也更能理解这些金融机构所关心的点。
钛媒体:这其实也是我最近在考虑的一个问题。其实整个数字化转型,包括产业互联网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形成了一些新的物种。盒马的出现,让大家感觉新零售原来是这个样子,微众也是一样,大家一看未来的银行应该是这个样子。
原来的甲方、乙方的关系下,乙方要投入很多,但其实还是拿不到真正行业的know-how。例如你考虑了一个4S店的智慧门店问题,但车厂考虑的却是几百家4S店规模化的管理。而未来整个甲方、乙方的关系可能要重新去做一些界定,怎样共同去打造新物种,怎样真正拿到行业里的know-how?我觉得未来数字化转型,包括产业互联网,最核心的一点是你怎样拿到这个行业真正的转型know-how,知道这个行业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金融这个事真的是很值得去剖析,至少腾讯在这里知道了未来这个行业是怎么样,但其它行业我觉得可能还是在摸索的状态。
汤道生:除了微众这个例子外,还有几个行业,经过一段时间跟多个客户的深度碰撞与思考,我觉得还是有比较清晰的切入点,比如零售、教育、医疗健康与出行。
前面也提到在零售行业已经有比较多的成功案例,商超如永辉与沃尔玛都利用了小程序与扫码购连接线上线下用户,改善顾客体验,提升每家店的经营效率。
产业互联网的新机会很可能在跨界创新,哪怕是某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估计也不敢说完全掌握了数字化转型的全部knowhow与资源,或者已经搞明白行业的未来。其实很多客户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就是希望可以跨界碰撞来探索新模式,跟传统意义上甲方定义项目乙方按要求实现还有点不同。我们也会很明确跟客户讲,客户才是行业专家,腾讯团队会积极学习行业现状与了解他们的需求,但我们也会跟客户提不同想法与变革需求,可能会打破原来的流程与工作方式,创新总会给团队带来点不适应,甚至要管理风险。如果一切来得太顺利太舒服,很可能还没有摸到创新的大门。
钛媒体:我们在衡量一个产业互联网阶段性成功的一个标志,是不是就能够一起在这个行业里打造出几个标杆性的企业出来?现在看起来,零售可能有一点点出现了,金融反而是现在跑的最快的,大家知道往哪个方向去努力。像其它的行业,比如汽车、教育,目前都还没有一个新的样板、标杆出来?
汤道生:腾讯在智慧出行与智慧教育领域发展也很快,也有一些行业样板。
在出行领域,我们跟汽车流通协会也有一年下来的合作与交流,借此我们比以前更了解汽车厂商与经销商的痛点与需求。这一年,我们先后与宝马、奔驰、奥迪、广汽、长安、一汽、吉利、东风、菲亚特克莱斯勒、现代等17家车企展开车联网的合作,超过45款车型正在落地,其他合作还包括智慧4S店、出行服务技术的搭建,还有支撑自动驾驶研发的仿真系统与云服务。腾讯科恩安全实验室更为多家汽车厂商提供针对性的安全咨询服务。
我个人就比较关心教育这个领域,这次大会我们也发布了腾讯教育,把腾讯里多个教育产品整合到一个品牌下。腾讯智慧教育也服务了学校、机构、老师与学生多方面的需要。我们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服务了全国超过15000多所的中小学与幼儿园,覆盖超过2100万师生与家长,实现校园内教学、管理、环境与安全等场景的数字化升级。同时我们也参与了不少高校的新工科建设,提供实用性高的小程序研发与网络安全的课程,并建设基于云的研发实验环境。在公有云上,我们也为许多在线教育机构提供云服务、在线视频与辅助教学的AI,比如VIPkid、猿辅导与新东方在线都是我们的标杆客户。很多教育机构也会用到我们的营销与客服产品-腾讯企点,让营销人员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QQ群等社交方式管理传播,然后筛选与服务客户。还可以管理销售人员的电话外呼提高转化率。
我们在智慧医疗上也有不少想法,老百姓在健康医疗服务上有很多痛点,我们也在一步步针对不同场景做连接的工作,比如通过微信支付与在线医保卡让市民在医院挂号与缴费更方便,利用AI技术辅助医生做疾病早筛,在微信内提供经过专家审核的、高质量的医疗知识与资讯,利用小程序引导与提醒患者的按时服药与检查等。
钛媒体:我为什么觉得微众银行是个特别好的例子呢?因为它变得很具像,让很多基于金融未来的思考和设想,都可以在微众银行看到,大家能够感觉到跟原来的金融服务完全不一样。但是教育和汽车还没有到这一步。
汤道生:那可能是因为微众银行所提供的是消费者信贷,普罗大众就能在微信上直接感受到它提供的服务,而现代金融本来就是数字化服务。
可是,一款汽车从设计到生产往往要好几年,腾讯所提供的车联网技术从联合研发到上线就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我们需要一款一款去联合研发,当前能感受到这些新技术的用户就不多,车主更换汽车的周期一般5年以上,所以新技术普及也要很长时间。而且我们给汽车厂商所提供的云服务或仿真系统,消费者是感受不到的,这是ToB服务天然的属性。
虽然我们在教育领域也有不少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但就算在使用我们服务的老师与学生,也未必知道那些屏幕上的视频服务、那些管理与批改作业的工具、那些摄像头的人脸识别技术是腾讯所提供的。大部分ToB服务都是融入到场景去,用户没有感知是正常的,试问有多少人知道他们手机里的芯片很多都是由台积电制造的?
钛媒体:可是我现在觉得产业互联网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怎么样识别出这个行业里面最大的痛点,因为很多痛点我们可能自己都意识不到。比如对教育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的不满,但是我们也很难准确说出来我们到底真正不满的东西是什么。
金融的变革给我的很大启发就是,原来在余额宝出现之前,我们常年的工资都是趴在活期上,懒得去动,觉得这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余额宝出来之后,才知道原来还可以这么方便的理财。所以我说的标杆,并不是要出现一个巨大的机构,而是终于解决了哪个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痛点,教育我们可能还没有找到那个点。例如我女儿就在尝试用AI识别知识点的教学模式,我觉得就是很不错的模式。
汤道生:其实我觉得教育与学习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相连但不同。
教育服务的基本模式可以说几百年来没有特别大的变化,非常依赖人与人互动,老师把知识通过讲课传递给学生,科技进步主要改善了授课的工具与承载知识的媒介,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达到更广泛传播。可是教学效果评估的方式仍然很依赖各种考试与题目,往往是为了对学生们做排序,解决资源分配的问题,并非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得更好。
真正要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与效果,需要把学习过程与评估融合在一起,针对每个知识点或技能做及时评估,然后给予适当的学习步骤,这是高度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实际上很难在传统一老师对多学生的授课方式实现。这种高度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要应用到普惠教育上,也只有把学习过程全面数字化,学生通过数字化工具来学习。不过,这还不能解决学生学习意愿的问题。有些人说学习是反人性的,因此怎么让学习工具变得更人性化,未来在学习工具的设计上应该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也许还可以借鉴游戏设计的理念,甚至直接在游戏里植入教育内容,达到学习的效果。前几天我跟腾讯游戏的副总裁聊起,他说他对世界地理有很有深刻印象与兴趣,估计是从当年玩《大航海时代》开始。
腾讯和CSIG如何适应产业互联网的变化
- CISG是不是一个内部集成商和咨询商的角色?
- QQ和微信的数据是否应该打通?
- 腾讯是否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组织架构调整?
- 赛马文化和产品经理文化是否能适应产业互联网的竞争?
钛媒体:CSIG的角色,不管是对内对外来讲,我觉得更像一个咨询公司的状态。倒不是说像原来像埃森哲、IBM这样,用技术的界面去面对最终用户,更多是觉得CSIG变成了一个从需求角度,去协调、集成资源工具的状态,因为其实很多底层的技术在TEG,QQ和微信的端也不在这边。
汤道生:我不会刻意把CSIG团队限定在某一个角色上。
在每个客户面前,我们会充分了解他们在数字化升级的具体需求,然后给予专业的意见与建议,某种程度有一点咨询的角色在里面。但我们还会负责整体项目实施,联同合作伙伴一起交付项目与服务客户。同时,我们也跟很多行业资深的咨询公司有深度的合作,他们既有多年服务某些客户的经验,也能以中立的角色得到客户的信任,对腾讯技术做客观的评估,所以行业咨询公司都是我们合作伙伴生态的一部分。
另外,我不认为,也不希望CSIG只是集成商。在我们组织架构中,大部分是技术产品研发团队与行业解决方案团队。我们跟许多行业ISV与SI都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在公司里,CSIG是面向行业客户的综合云服务窗口,而且大部分的ToB、ToG云产品与解决方案都是由CSIG团队所研发与销售的。可是,CSIG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公司里也有很多产品技术部门积累了独特的技术能力,并很积极开放给企业客户使用,这些产品也一样会在腾讯云服务中体现,比如企业微信与蓝鲸都是很好的例子。
在基础设施领域,TEG负责了部分基础IaaS与PaaS能力,同时支持着内部与外部的客户;CSIG团队在该基础上建设很多客户需要的管理工具,并完善产品来支持不同行业对基础设施的不同需求。CSIG与TEG是最紧密的合作伙伴,很多基础产品都是共同研发,可以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腾讯有很多非常有价值的业务生态,比如微信支付与小程序。CSIG跟微信多个团队合作非常紧密,在平台上的合作伙伴生态是我们可以去充分挖掘与服务的。他们也需要云服务与提供技术支持的合作伙伴,共同服务不同行业的需要,有很多合作共赢的机会。
钛媒体:之前的采访也谈到了腾讯的赛马文化,针对to C市场,这种管理模式其实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在to B的领域,更需要顶层设计的思路。在CSIG,这两种文化将来要怎么切换?
汤道生:我相信这是一个管理问题。协作肯定是主旋律。客户需要完整的解决方案,当中不同产品肯定要协作联动起来。但在不同条件下,客户也需要有不同的产品选择。今天我们也一样有多个AI相关的合作伙伴,也有自己的AI相关的产品,但AI的应用是非常多场景的,每个场景我们会根据客户不同的需要引进最合适的方案。激励都是一样的,行业团队一定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最优先。
我相信以开放的心态去建立合作伙伴生态是ToB业务的核心打法,行业解决方案里既有腾讯的平台产品,也有很多合作伙伴的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架构,我相信没有企业希望被封闭的体系所捆绑。
钛媒体:市场上现在还有一个很大的声音,就对腾讯的各个BG之间的数据互通,有需求,也有担心,腾讯内部是怎么看的?
汤道生: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最终还是要尊重用户的需要。我之前也说过,把QQ跟微信的数据打通有意义吗?没意义,甚至用户都不想。一个用户在某个场景下使用QQ,他未必就想这个数据体现在微信的使用体验中。我们高度重视用户隐私,这是很核心的价值观,所以我们不会盲目的去把产品数据打通,
钛媒体:不会为了打通而打通。但比如说一些行业,在一个特定场景下面,比如说汽车厂商它可能需要用到一些微信的相关的数据,如果是这样的问题会怎么解决?
汤道生: 首先是用好微信所提供的开放平台能力,经过用户主动同意的数据授权,平台是支持的。另外,我们在云上也有一些经过脱敏处理的数据服务,比如基于位置信息的热力图服务,也有服务金融机构反欺诈的数据安全产品灵鲲,和协助电商网站识别薅羊毛党的数据安全产品天御。我们高度重视微信与QQ用户数据隐私,在支持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同时,会谨慎结合客户的数据来挖掘价值。
钛媒体:腾讯现在要向产业互联网转型,我个人觉得组织结构的变革还没有到位,好多还是有点不清晰,比如说像车载微信这个事情,其实它就是在一个边界上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大家是怎么来协调和合作的,怎么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未来有没有可能各个BG进一步的去融合调整,比如我就一直觉得像TEG和CSIG未来就应该变成一个大的BG,腾讯自己也应该变成CSIG的一个大客户。
汤道生:我觉得这是从BG角度狭窄的看法,产业互联网是腾讯公司整体的战略,光靠CSIG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充分发挥腾讯所有业务的资源与力量,就必须鼓励BG间有健康的合作氛围。在To B业务发展中,CSIG得到了每个BG多方面的支持,调动起广泛的有形与无形的资源,达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我们珍惜每次得到的帮助,也尊重每一个合作伙伴的需要,内部也好外部也好。
说到车载微信,毕竟还是微信在车厢内的一个终端,它必须保持微信整体设计的理念。微信产品团队在ToC服务领域还是非常专业,他们不仅仅考虑用户的通讯需求,更在意用户的驾驶安全,还要考虑车厢内有多个乘客时如何保护隐私,他们不会为了从车企赢单去做妥协,时刻保持对用户的关注与尊重。我觉得这种内部的合作,大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其实是更好地服务用户。我不会为了To B业务而伤害用户,这是腾讯不能接受的。我们做的所有的事都是要让企业跟消费者都能够得到利益,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共赢。
钛媒体:我们跟很多的CIO交流,我问他们对腾讯文化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大家谈的更多的就是产品经理文化。你觉得产品经理这种文化对服务To B的客户来说,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
汤道生:优势是产品经理关注的都是用户需求,产品经理重要的工作是充分了解用户的真实的需求,并能够识别伪需求,有效地做设计取舍,才能给客户打造好用易用的产品。我觉得to B也是在做同样的事情,你必须要充分理解客户的需要,我觉得还是回到价值要比概念重要,这是我觉得腾讯不管做to C to B都会捍卫的一个价值观。
区别会在于,比如说To C我们因为要做标准品去服务所有人,所以对于一些周边需求有时候可能需要做取舍,小龙以前也在外面有提过,每天有多少个人给他出主意叫他怎么去做。To C的业务是一个产品的设计者去把握,是产品去决定的,但在ToB领域不是这么回事。在To B领域,尤其服务大企业,客户各自有独特的内部流程,往往要整合来自于不同服务商的产品,所以我们To B的产品都需要建立可被集成、可定制的API能力,允许他们打造个性化的最终方案。这是to B to C产品经理在理念上差异比较大的地方。
钛媒体:最后一个问题,正好你也谈到中台,大家也都非常关注。未来中台会用什么样的界面去面对最终用户?
汤道生:我所理解的中台是在云上,对接着负责与用户交互的前台,承载着业务单元的逻辑,提供着相对完整与模块化的技术服务,因此会有一些API,让前台可以调动这些逻辑服务。有些技术中台通用性比较高,比如通讯中台与AI中台,可以服务于多个行业与多个场景,作为不同行业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也有一些数据中台,他们带着比较强的行业属性,比如金融客户特别关心识别欺诈类账户,这类中台需要有数据的沉淀。
大家对中台的理解其实差异蛮大,也没有人去给出权威的定义,也许我所理解的中台有点像某类PaaS服务…
钛媒体:可能应该是介于PaaS和SaaS之间的一个。
汤道生:也许吧,其实边界也有点模糊。
(本文首发钛媒体)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天上飘来几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