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T-EDGE文章详情页顶部

你意想不到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底层秘密

《哪吒》是IP+年轻向的胜利?

文|上海赢视界影业 赵锋

《哪吒之魔童降世》动画电影大火,市面上各种分析文章纷纷出炉,从各个角度分析其成功之道。客观上讲,大部分观点都是对的,但几个关键要素分析的缺失,使得这些文章包括出品方易巧和刘伟两位亲自撰写的文章依然不能全面深刻揭示《哪吒》爆红及动画电影创作的底层秘密 。

有人可能怀疑,还能有其他什么秘密?不都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么?

在论述前,先抛出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1)《哪吒》真的是年轻向动画电影的胜利?

2)精神内核真的是片方宣传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

3)有人思考过哪吒电影里蕴含的集体潜意识的共鸣么? 这个集体潜意识又是什么?

4)国漫春天真的到了?IP+年轻向真的是中国动画电影的救命稻草?

……

这几个关键问题不探究清楚,在某种程度上,会歪曲我们对动画电影的理解,探索之路会更漫长,甚至,还会让众多业内人士产生错误的认知;

当然,理论探讨是枯燥的,但真理越辩越明晰,如果以下分析能起到一定的认知提升或能引发专业人士思考及讨论的功效,那对于探索中的动画电影行业就是很有意义的,这也是在无数《哪吒》影片评论文章后,另写此文章的初衷。

年轻向的胜利?必然还是偶然?

2018年4月,作者曾在麻辣娱投发表过“破解合家欢动画创作的底层密码”,这样论述当下国内动画电影种类划分的:年轻向,亲子向,合家欢,这些都是动画电影市场阶段性发展的概念和产物。当民众集体意识及编剧创作能力都到了一定层次,作为原创动画电影,从市场回报和创作起点角度,天然会力求做到适合更多更广的观众喜好,犹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到了一定高度,再循环回归到一的状态—恰如欧美大部分动画电影天然就是合家欢或全年龄段。

回到具体的 《哪吒》电影项目,至今,估计仍有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这是IP+年轻向的胜利,毕竟出品方宣发不是一直主打“年轻向”吗?。而事实上,这是很片面的认知。

如果你细细观察,无论是猫眼等平台上的观众结构数据,还是白天去影院实地现场观察观众群体,你都会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家庭观众---成人带小孩的组合,而且孩子们都看得晶晶有味。这种错位很有趣,我也相信光线之前肯定考虑过—既想赢得年轻人心,又能赢得孩子的喜欢甚至父母们,中年人的喜欢。

原本这个问题是非常非常难处理的,因为需要设计出立体多维的精神内核和层层递进的意境以覆盖更广的人群,让他们喜欢和共鸣。凭借当下一般编剧的创作能力水平,几乎肯定很难做到的,除非有精彩熠熠的高维灵感。但巧合的是哪吒这个人设的特殊性,造成此片的天然讨巧:哪吒非凡人,虽仅是3岁小孩,但用年轻人的语境和行为丝毫不显得违和,而且光线为了年轻向的定位,还刻意有两处让他发狂时,变成年轻人模样的本体。 这个有趣的特质,让本片天然自带了合家欢属性。如不信,你换个其他普通小孩试试,看看违和不违和?

至于父母及中年人,有的感动于父子关系亲情,也有的为其隐藏的精神内核所打动:儿时的不被理解不被认同的记忆和之前的遗憾或伤痛过往早已慢慢遗忘,而电影犹如打开时空之门,重现了过往的类似场景,激发出他们潜意识层的深层共鸣(后面一章会详细论述)。

如此影响力,高达40亿票房的动画电影已成全民狂欢,这完全是全年龄段的胜利啊。

不否认主创们的主观努力和控盘能力,而是这类有趣的“偶然性“已不是第一次发生。

当年《大圣归来》的出品方及投资人基本都是被“落寞大叔逆袭”的故事而感动,从众筹开始到市场宣发都是发力主打合家欢,但未曾想到超过七成票房来自年轻粉,在B站彻底引爆。其本质其实也正是全年龄段。 顺便提一句,这种错位看似偶然,背后又隐藏着必然。

尽管如此,对《哪吒》来说,可以完全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依靠主创团队主观努力,精心布局,操盘控制的成功。

有必要讨论一下被诸多投资人及动画人认为是救命稻草的的IP+年轻向动画电影类型。

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全职高手》动画大电影刚上映,很遗憾,个人真的不是很看好这类IP+纯年轻向的类型,在以往的文章中也有论述。而这两年,上映的类似影片中,前有《大护法》,后有《风雨咒》纷纷落败(要不是特殊运气,《白蛇传》都得栽)。为什么会有此类原因呢?

首先,很多IP往往是长篇小说或漫画,压缩成一部90分钟电影,难度不言而喻,会不会引发资深粉丝的抗议还是次要的问题;

其次,热血,玄幻,武侠这些年轻向故事本身受众就单一,但价值观体系和精神内核相对单一平面,难以覆盖和激发圈层外的人群共鸣 ;而转换电影的时间如果跨度大,再加上大部分年轻热血类的作品本身生命力也未必强,受众却在不断成长,欣赏口味迁移性可能也加大。而最重要的,其原先传达的精神和价值观因为时代变迁,很有可能脱离于主流体系了。

再者,改编电影剧本的人和原文作者往往不是同一个人,要想完整传承或超越原著的精神要义很难很难。这叫“能量衰减定律“。

而实际上,此类作品改成网剧网大效果可能更好,甚至破次元壁也会带来好的效应。我去年的文章也强调过,IP+纯年轻向从来都不是中国动画电影救命稻草,但倒是可以成为业内人士起步摸索,逐步迈向全年龄段的探索路径。 只是,当投资人集体把“IP+年轻向”视为安全投资标准时候,就显得很搞笑了,而且还间接在扼杀创新力。同时,也暴露出真正合家欢/全年龄段动画电影剧本创作的极高难度和动画行业的集体窘境。

精神内核真的是“打破成见,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个问题更有意思,咋一看,不就是宣发时年轻向中二气质的影片么 ?精神内核难道有错?

毕竟精神内核一定是高度精练和统一的,是影片灵魂。

在具体谈这个大话题前,有必要澄清一下部分动画影视人的几个常见误区。

误把精神内核与情感内核甚至情绪混为一谈

情感与情绪都是多样化的,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在现代心理学中,把情绪看作是因五感刺激而产生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而相联系的心理活动;它是浅层次的;而把情感看作是与社会性的需要满足与否而相联系的心理活动,它是相对深层次的,与社会性,人的意识有关。

二者都是受众主观感受,也相互依赖关联。具体到观影上,是受众观看影片,因其中人物或场景或对白或故事本身及其精神内核,与这些不同背景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受众自身个体及其认知,意识与潜意识(包括个体和集体的意识潜意识)发生的情绪化学反应以及深层次的心理冲击或共鸣。

实际上,没有情感内核这一词,因为情感是多样化的,是观影后的主观感受。而精神内核是高度统一的,是影片客观自带的属性。优秀的影片精神内核一定是立体多维的。能感染不同年龄,背景的观众,激发他们不同的情感。

误把精神内核与价值观混淆

价值观是对客观事物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用于区别好坏,是非及其重要性的心理倾向体系,是人的动机和行为模式的统帅。

一部优秀的影片必须有符合时代标准的价值观及价值观体系, 如果可以,这种价值观体系应该也是立体多维的,即包括人与自己内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乃至人与宇宙的关系……并可以层层递进。

哪吒作为优秀影片,正是建立在完整流畅的故事叙事性及符合新时代价值观体系的构建这几大基础之上的,层层递进,各种爽点痛点痒点都有,且精准符合现代人的认知和多样化心理需求。

以上两个问题还算容易理解。回归到正题,对于很多观众而言,“精神内核的局部化演绎导致的真正精神内核的片面化扁平化的误判“,这个问题才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

出品方主打年轻向,喊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口号,但如果仔细体会影片,你会发现真正隐藏的精神内核并非如此,这只是一种更容易被年轻人理解和接受的真正精神内核的外化演绎(针对不同背景和年龄的人,也可以演绎出其它不同的精神共鸣“面“或共鸣“点“,比如,出品方就有意识的在宣发海报上使用了诸多与影片内核相关的很“燃“的激情词语), 试想,如果没有更高维的精神内核,这种“抗命不信命“的中二气质的影片又能如何赢得那么多中年人的心?

那隐藏的精神内核到底是什么?

我们可以从哪吒和敖丙这两个主角在剧情中的各种演绎中逐层提炼:那就是 “突破生命中各种限制,努力活出真正的自我” ,它是高于“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个维度表达的,也高于“打破偏见,做自己的英雄“ 的,是真正立体多维的,统率下面的诸多种类精神演绎的表达--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因为其生命体验不同,都可以对照在自己内心演绎出对应的感悟点和共鸣面。 如果从年轻人,从命运抗争这个视角,它即可演化成‘“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样的稍显扁平化,却更显热血的中二精神演绎。

而对于更多的中年人包括部分年轻人,每个人从小时候到真正成人的阶段,都会有被误解,被不认同,甚至被心灵伤害的事件,那时候我们无力改变,过往的伤痛或遗憾也已然慢慢遗忘,同时,我们也慢慢地为了适应父母及周围人的“期望”,适应这个社会的”期望”,内心深处的喜欢和热爱悄然被粉碎和磨灭,最终活成了那个被期望的“社会人”。

如今我们有了改变的能力,却又好像难以改变。然而通过电影打开的时空之门,激活了我们曾经的记忆,释放了被压抑多年的情感。我想,这也是部分中年人包括部分年轻人深刻共鸣此片的重要原因吧。只是因为那是潜意识层的更深层的共鸣,有的人可能仍处于道不明说不清的状态,仅觉得好像是有点那么个意思。

“立体多维的精神内核,成为真正全年龄段动画电影“,这才是《哪吒之魔童降世》此片最牛逼的地方,也体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 当然,单在这个层面,我觉得更应该归功于哪吒本身这个IP及其原有的”为自由为自我而抗争“的精神。

额外提一句,真正的合家欢/全年龄段从来都是高票房,哪怕没有IP加持,也会凭立体/多维的精神内核针对不同人群对应上不同的共鸣面及层层递进的艺术意境圈住各类粉,凭口碑而成。《疯狂动物城》《神偷奶爸》《寻梦环游记》均是如此

故事即营销

很多人羡慕《哪吒》的宣发能力,铺天盖地的文章引爆网络,其实,本质原因还是根源于其故事能力。

这个问题不难解释,如同现在市面上流行的产品品牌重构爆品打造的方法和套路一样,打造者在重构产品和品牌时,就已经考虑到自带话题和流量传播的属性了,也即我们常说的产品即营销—由产品和品牌引发出各类话题内容,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和自发传播。

这也是饺子导演非常成功的地方之一——在成功赋予新时代价值观体系的前提下,《哪吒》故事中自带各类传播内容,多种与现代社会生活,传统文化和哲学相链接的话题元素层出不穷,而且高度融合并统一在剧情中,不显凌乱和混杂:父母亲情/CP友情,儿童教育,心理学,命运抗争,新国漫美学,自我成长,关于善恶,阴阳哲学等等,每一个类别都可以洋洋洒洒写出很多分析文章来;

由此,对于宣发方,很容易在剧情中提取各类营销点去有意识引导和引爆,而对于不同类型观众,一旦哪个点触动他或为他所用,就很可能忍不住推荐或洋洋洒洒写出各种体会,成为“自来水”。这恰恰是所有电影宣发梦寐以求的。

故事永远是宣发的“根“,好的故事天然蕴含诸多热点话题元素,宣发做的仅仅是“水道渠成“ 和”引导和放大“。故事不好,指望宣发拉动,在如今观众越来越理性和聪明的市场环境下,注定会是一场空想。

合一的境界

优秀的电影及电影创作何尝又不是见天地 见众生 见自我的循环?

一方面,需要创作者(导演和编剧)全情投入,在作品中注入自身的生命体验和生命力(能量),达到“人”与“物”的合一,犹如武侠小说中的“人剑合一“的境界。

另一方面,电影的本质是“ 集体意识和潜意识的搜集器,放大器,分发器”(作者首创的概念),作为商业片,必须摆脱小我,走向大我乃至无我,变成社会集体意识的表达;意识层次越高越好,覆盖的民众也越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更应该是“天”“地”“人”“物”的“四合一“。

我们很多的动画电影编剧或制片人包括一些多年实拍电影的从业者,对集体意识,集体潜意识这些词搞不明白,这其实是很要命的。

而这一点,全情投入的饺子做到了,接近倾家荡产的郭帆做到了,我想,这可能就是光线的易巧总所说的“穷+变态”的诠释。

中国动画电影的春天来了?

大圣,哪吒,这是古代神话中两个最有人格张力,最离经叛道的人物,编剧和导演继承了其弘大世界观和人物的鲜明特质,在新时代背景下赋予多维度的现代价值观体系,再加上流畅的故事,各种爽点痒点注入,最终成就了爆品。

问题是,这样的成功可以复制吗?

首先,我们不妨尝试分析下《大圣归来2》《哪吒2》的可能性。

大圣故事选择了“没落英雄重新崛起”,哪吒故事选择了 “抗无形的天命” ,这些矛盾冲突都是可以被国人乃至当下政治意识所接受的,但后面续集呢?还能跟谁对抗抗争?

其次,即便是《哪吒》,饺子团队已经做了大量的改编和设定,出品方也做了大量人为的努力和宣发控制,但它依然有背后重要的偶然因素(上面论述过,相对于人为努力部分),而这些“巧合”恰恰是全年龄段动画电影最最难人为设置的地方。

一部影片大卖,一样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作品、时机、档期、宣发等等,无一不能缺。这些因素,有些是人为的,有些非人力所控制的。。甚至更高层面还有我们细思极恐的东西。而要完成一部真正合家欢/全年龄段的完全原创的动画电影剧本故事,单纯依靠当下传统的编剧方式是不大可能实现的(不排除精彩熠熠的高维灵感创作),仅仅是立体多维的精神内核的设定,就拦住了90%的动画编剧和导演。因此真正合家欢/全年龄段依然是可遇不可求。而指望IP+纯年轻向让电影作品大卖也大概率是个奢望;单纯依靠 TV动画多年打磨IP,继而打造亲子向的动画电影,这条路又显得有些漫长。

但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电影迎来了新(心)时代,更高维度,这是个“净化“的时代,无论是观众的集体意识层次,还是从业人员的创作追求和创作水平,都在快速提升;一批批真正热爱电影,以内容为王,注重影片内在精神和观众心灵共鸣效应的影视新生力量加入进来并快速成长。未来几年,动画电影的爆款依然会时不时涌现,继而逐渐成为常态。

我们一直都在路上……

本文系作者 麻辣娱投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