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砺石商业评论作者,作者|张军智
9月10日教师节这一天,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企业家之一马云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一代传奇功成身退,完美谢幕。能够在事业如日中天时,不贪恋名利,急流勇退,马云的做法和人生智慧得到了媒体和世人的广泛赞许,关于马云20年来的创业历程、名言语录、未来人生等等的报道也充斥网络。
不过在媒体普遍关注马云传奇经历、辉煌成就之时,笔者却想起马云创业历程中的那些艰难险阻,并且好奇马云是靠什么力量战胜那么多困难和挑战。网红作家冯唐在一本书中也提出了类似疑问:“少数人为什么能成事?为什么能持续成事?为什么能持续成大事?而多数人,手里一把好牌,为什么就总是出昏招,总是打不赢?”
笔者有个非常敬佩的撰稿人朋友,写过不少财经爆款作品,而且出稿非常稳定高效,着实令人钦佩。我把马云和冯唐的问题抛给他,他却一语点破。
他说,能成事的人大多有做事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不是玄虚的东西,而是做事的自信心以及心力的源泉,人做事就怕心力交瘁,但有方法论的人,即使面对从未经历的困难和挑战,也往往充满自信,并且能按照自己的方法最终取得成功。
我说你的方法论是什么?他说具体到写作上来说,其实就是不管写得好坏,都力求一气呵成,然后再慢慢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为了印证他的“方法论”之说,我们又探讨了些典型的人物案例,今天一并写出来,或许能给读者带来些许启发。
曾国藩的作战方法论——结硬寨,打呆杖
晚清名臣曾国藩据说是个“笨”人。有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说,曾国藩小时候在屋里背书,有个贼躲在房梁上,打算等他睡觉后偷点东西再脱身。结果曾国藩那篇文章颠来倒去直到后半夜也没背下来,最后贼实在忍受不了,跳下房梁,当着他的面背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这个故事或许有杜撰和戏说的成分,但曾国藩的“笨”有些事迹却是有据可查的,比如曾国藩考秀才,接连考了七次,直到23岁才以全县倒数第二名的成绩考中。而他后来的同僚,同样是中兴名臣的左宗棠,14岁就中秀才,而且是全县的第一名。他的得意门生李鸿章就认为他做事反应太慢,说他是“儒缓”。曾国藩也评价自己是“余性鲁钝”“秉质愚柔”。梁启超则说他“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但就是这样一个“笨”人,却在内忧外患的清朝末年,几乎凭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平灭了席卷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让风雨飘摇中的大清王朝又续命了几十年。一个天资愚钝的人,何以建立这样的不世伟业?
晚清文学家王闿运,写了一本书叫《湘军志》,主要讲的是曾国藩带湘军打仗的事。看完这本书你就会发现,虽然早期曾国藩极其勤奋与努力,而且充满热情与理想,但却几乎没有打过什么漂亮仗,反而是能征善战的太平军,让他吃了不少苦头,几度逼得他要自杀。
曾国藩幸运的是,他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克敌致胜方法——结硬寨,打呆仗。具体来说,就是湘军所到之处,首先就是修墙挖壕,比如营寨的墙要高八尺厚一尺,墙外再挖沟,壕沟深六尺,比一个人还要高,壕沟外是花篱,花篱要五尺,还要埋入土中两尺,花篱有两层或者三层。打仗时,湘军经常是挖几十里的深沟,而且不是挖一道,而是二、三、四、五、六道。由于太过于执着挖壕沟,湘军更像是个工程部队。
中国有句话讲,不争一城一池之得失,但湘军却相反,就这样修墙挖壕,一个一个城接着打。左宗棠抱怨曾国藩“兵机每苦钝智”,意思是由于迟钝,经常丧失战机。
曾国藩的战法看似非常“笨”,但实则非常高明,他了解自己,知道自己不是机敏之人,所以用结硬寨、打呆仗的方法,确保了湘军首先在战场中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在自己不犯错的基础上,消耗对手资源,坐等对手犯错。而反观太平军虽然获得了许多小战役的胜利,但最终却被曾国藩困死在了南京城。
曾国藩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方法论”很典型的例子。有了适合自己做事的方法,一个天生愚钝之人也能成就不世伟业。
段永平的商业方法论——本分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但在这些企业家中,谁能配得上“商业教父”这个称谓,或许段永平是最没有争议的一个。这不仅体现在他一手做出了小霸王和步步高两家家喻户晓的企业,还在于他培养和提携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家。
例如:网易的丁磊说,段永平是除他父母之外,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拼多多的黄峥说,对自己商业教育影响最大的人,是段永平;OPPO的陈明永、vivo的沈炜、小天才的金志江、一加的刘作虎,都将自己商业上的成功,归功于段永平商业思想的引领。
既能自己上马做实业,又能下马培养接班人,商业思想还能产生广泛影响,段永平“商业教父”的称谓,堪称名至实归。
段永平为什么这么厉害?探寻其商业成就的秘密,会经常看到他说一句话“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正确”。理论上来说,如果一个企业家总能选择做正确的事情,并且能把事情做正确,自然会立于不败之地。但什么事情是正确的事情?如何把事情做正确?何为正确与否的评判标准?这就不得不说,段永平做事的方法论:本分。
何谓本分?段永平在不同场合,通过不同的角度做过多次阐述,其基本思想是:做人、做事、做企业要“本本分分”,少一些投机取巧与歪门邪道。
段永平说:“所有的企业一些基本的原则都是相同的,比如保证产品的质量,比如守信用等,关键是能不能坚持。就拿信用来说,谁都知道应该遵守,但关键要看一旦要付出代价时能不能做到。举个简单的例子,向别人借了钱,还钱是应该的,这跟以后要不要再借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而有的企业不是这样,他们把讲信誉变成了一种手段,因为我还要跟你打交道,所以我就讲信誉;如果我以后不再跟你做生意了,就会找各种理由赖账,这就是不够本分。”
段永平创办小霸王时,当时行业有些品牌的返修率高达30%,但段永平却通过艰苦的努力,将小霸王的返修率控制在0.3%左右,而且在资金并不富裕的境况下,在全国建立了五个维修中心。给消费者提供过硬的质量产品和放心的售后服务,在段永平看来就是一个企业的“本分”。
OPPO公司2011年在由功能机向智能机换代转型之时,积压了大量的功能机库存,在资金链非常紧张的情况下,OPPO依然按照口头承诺照单全收了即将贬值的供应商物料,同时付出了3亿的代价给终端代理商进行调价补差,确保经销商不蒙受损失。在段永平的弟子陈明永看来,不坑合作伙伴,就是一个企业的“本分”。
步步高教育的金志江很早就看上了“小天才”商标,但出价到300万,商标持有人仍然不卖。2008年金融危机时,金志江委托第三方公司,只花了30万就买到手了。当商标真正过渡到步步高手上时,金志江却派人找到原来商标持有人,补给了对方270万,并告诉对方:“我们认为当年你的品牌值300万,现在也值300万。”很多人觉得金志江傻,但在他看来,这恰恰是步步高成功的秘诀:本分。
“本分”的做法,为步步高的发展营造了极佳的内外部环境,也促使了步步高裂变出了vivo、OPPO、小天才等等优秀的企业。段永平说,步步高能发展至今,与同时代很多“流星”一样的企业相比,关键在于他们很少犯错。而少犯错误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总能根据一件事是否属于“本分”的范畴进行抉择。
郁亮的方法论—细致的计划,精确的管理
万科创始人王石是一个非常挑剔的人,他脾气非常大,被员工称为“王老虎”。据说早年创业期间,办公室里传来的经常是他地动山摇的拍桌声和阵阵咆哮。而与员工交流时,他往往言辞激烈,让对方压抑的喘不过气来。有员工甚至与他说话时,会紧张到双腿颤抖。
但王石从来没有骂过一个人,而且极其欣赏他,在这个人36岁时,王石就将万科总经理的重任交给了他。他就是现在的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
2001年,36岁的郁亮开始正式主持万科工作,此时万科的地产业务营收是24.49亿,但不久之后郁亮却提出要用十年实现销售过千亿,这样大的目标让王石都忍不住跳起来告诫他不要太浮夸。但2010年,郁亮却带领万科提前完成了千亿销售目标,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住宅销售公司。此后几年更是接连实现了飞跃,在过去的2018年,万科的销售业绩是6069.5亿。
年轻的郁亮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了不起的成绩?他又有什么过人之处?
郁亮做事有个方法,就是细致的计划,精确的管理。他喜欢“阿波罗登月计划”,“人类登月这么伟大的事情也是一个计划,是计划就可以分解实现”。在郁亮看来,再难的事情,其实都可以分成很多细项的小事,然后一点点实现,没有想象那么难。
靠着这个方法,郁亮完成了很多令人震惊的事情,比如带领万科突破千亿,比如登珠峰、比如跑马拉松。
郁亮从小不爱运动,为了登珠峰,他决定开始节食、减肥、再长跑、还组织了个菜鸟登山队。三个月的时间,郁亮减掉了25斤,一年后,郁亮各项体检指标开始正常,体能突飞猛进。
此后,他登顶了5000米级的四姑娘山大峰、6000米级的启孜峰、7000米级的慕士塔格峰。2013年,郁亮开始准备挑战珠峰。
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他仔细研究了历年来攀登珠峰的遇难者遇难经历,寻找原因,研究对策,并做了充分的准备:先是体能的训练储备,确保登顶的实力;对每一个包裹做精细的标签,因为高山缺氧,人容易犯傻分不清;为了在条件差的敞篷中,心里安稳,得以更好休息,他带上了床单、枕套;为了防止手指冻伤,多加上了一双手套……
2013年5月17日,经过三年计划、层层分解、精心准备、严格的管理,郁亮和队友历时8小时成功登顶珠峰。
在郁亮登上珠峰之前几年,也有一些中国企业家尝试攀登珠峰,但一部分却因体力不支、冻伤等原因,中途折返。郁亮登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16具登山者的遗体,一名队友还突发脑水肿,被迫放弃。
拍摄回来的视频中,刚刚去世一小时的遇难者,穿着鲜亮的登山服就倒在白雪中。但他却显得“很容易”,他没受伤、没减重、甚至没晒黑。
这一切都源于他对风险细致的计划和精确的管理。他说:“死亡不过是一个概率问题,概率管理得好,就不会死。”
从珠峰回来5个月后,郁亮在北京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马拉松,成绩是足以令常人骄傲的3小时44分。此后,49岁的他又在上海创造了3小时18分的个人最好成绩。而就在三年前,郁亮刚开始跑步时,800米就心慌、膝盖疼、感觉完全受不了。
“我相信,一切事情只要做好充分的计划和准备,然后一步步去做,就一定能成。”郁亮说。
结语
大多数人的人生似乎都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就是不管有多么远大的理想,有多么渴求上进的决心,也不管多么勤奋努力,多么热血和激情,但面对事业中的困难和挑战,因为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在心力和体力耗尽之时,最终被这些挑战和困难,虐得体无完肤,进而对自己和未来丧失信心。
因为兴趣和工作的原因,我研究过不少优秀的企业家,了解他们成功道路上碰到的挑战和困难。我想我们普通人遇到的挑战与困难与他们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为什么他们能克服一个个看似不可能战胜的困难,成就一番伟业,而我们大多数人却连更小的困难也不能克服?
在笔者与自己朋友探讨之后,我们相信“想卓越”与“卓越”之间,隔着一扇门就是方法论。
其实不仅那些优秀的企业家有自己的方法论,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生活工作中,那些比较优秀的人也都有自己做事的“方法论”,因为有了方法论,即使面对挑战和困难,他们也会心里有“底”,从容自信,并且按照自己的方法,掌控做事的节奏,最终取得成功的结果。而缺少方法论的人,通常面对挑战与困难的时候则会表现地焦躁慌乱,结果也只能一败涂地。成功往往难以复制,但成功者做事的“方法论”,却值得我们很多人学习和借鉴。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马云的提前退休,实属无奈之举!
应该是比较无奈,不然会被打下去,或者面临牢狱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