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快讯 | 9月19日消息:2019华为全联接大会在上海进行中。华为云CTO张宇昕在会上发布演讲,系统阐述华为云多元新架构。
据了解,华为云已在政府、互联网、汽车、金融、基因等10余个行业实现突破。截至目前,华为云已上线180+个云服务,以及HCSO、HPC、物联网、游戏、金融等180+解决方案。标杆项目500+个。
新一代基础设施的三大特征:多元、极速、“端、边、云”协同
据统计,到2025年,全球联网的设备达到1000亿,90%的计算和92%的数据将承载在云数据中心,因此,更多样化的应用会汇聚在云上,更多样化的算力会产生在云上。与此同时,人类正在进入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 AI带来大量智能化应用,5G技术的大带宽,低时延,催生了“视频化万物”。Cloud2.0时代,大企业为应对业务实时性和安全性,逐渐将业务延伸到边缘,中小企业则要求更多一站式服务,以及协同办公能力。毫无疑问,云+AI+5G+IoT 技术的融合,将给各行各业带来全新的裂变。
这些裂变将带来更多样化的应用诉求,需要更多样化的算力支撑,从而催生云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张宇昕表示,新一代的云基础设施只有具备如下3大能力特征,才能更好的应对新裂变所带来的多样化应用诉求:
第一,多元:包含多样算力、多形粒度、多维加速、多级调度四个维度。 多样算力,本质是把基于X86的一元算力,分解到不同的体系结构之上,让多样化的应用负载在合适的算力上承载,实现多样计算,从而降低成本,实现效率提升;多形粒度,提供不同粒度封装算力,提供多形态计算架构,包括Severless/云容器/ECS/BMS等,满足客户在不同量级算力应用及部署要求;多维加速,通过软硬件协调架构系统,实现算力0损失的多维加速,释放极致性能;多级调度,针对客户多样应用场景,在云端提供多级平台,实现端-边-云的三级算力灵活调度。
华为云基于自研的“华为鲲鹏处理器”和“昇腾处理器”,提供全栈的华为云鲲鹏云服务和昇腾云服务,在新时代,将成为企业创新的最佳算力选择,提供多元架构云服务,为智能世界加速。
第二,极速:“丰富的算力+高效的处理速度”是用户对云基础设施提出的永恒追求。华为云全新的软硬件架构系统,全系列的鲲鹏算力云服务,ALL-Flash全栈存储技术,低时延、易连接、广覆盖的网络能力能力,新一代基于云原生(Cloud Native)设计的兼容多模型多协议的分布式数据库TaurusDB和GeminiDB与新一代全场景智能数据湖,将为用户提供极速的算力、存储、网络、数据库服务,助力用户业务敏捷创新,满足用户高算力、低时延、敏捷部署的三大主流业务诉求。
第三,端、边、云协同:根据华为GIV(全球产业愿景)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联接的设备数将达1000亿,云、AI、 5G、IoT的融合应用正在塑造一个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世界。作为数据处理中心的云端,将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这时,边缘计算应运而生,将极大减轻云端压力,而且,还能更快速地对用户端进行响应,对于提升用户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华为云智能边缘服务2.0,在原有性能基础上,全面提升了全场景、开放能力、协同架构、灵活部署这四方面能力,帮助用户更加从容应对新时代的业务变革。
发布多款云服务:IoT、协同办公、一站式DevOps平台以及全新混合云解决方案
同时,华为云发布多款云服务,包括IoT、协同办公、全新混合云解决方案,同时还发布“华为云ROMA生态计划”,构建云生态。
全栈OceanConnect IoT服务:5G智能时代,华为IoT战略升级,致力于做大联接,成为万物互联的使能者与AIoT时代的客户首选。华为云开放多年积累物联网联接能力,以云服务的方式,发布16款边-管-云全栈OceanConnect IoT服务,打造极致体验的全栈全场景物联网云服务,聚合产业生态,使能客户商业成功。
企业专属的智能工作空间WeLink:以四大联接和安全、智能、开放三大优势,助力企业无边界协同。
新一代的全生命周期应用服务平台:一站式全流程安全可信的DevOps平台——华为云DevCloud,集华为30年研发实践、前沿研发理念、先进研发工具为一体,使应用的迭代周期从过去的数月迭代一次变成一天迭代多次。
华为云Stack混合云解决方案8.0:华为云HCS8.0跨越“管理混合”进入“业务混合”阶段,提供IaaS、PaaS跨越的统一编排,实现多云协同,并具备无缝同步、多场景协同、多样算力、双核IT、平滑迁移等特点,加速用户体验拥抱下一代混合云。
华为云ROMA生态计划:为了打破时间、空间鸿沟,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能力构建与开放的难题,峰会期间,华为云还发布了“ROMA生态计划”,与伙伴一道共同解决商业拓展难、业务融入难、能力复用难等问题,为客户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服务。同时,通过联接能力,帮助伙伴快速、简单、高效的构建并管理应用,与伙伴共赢。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