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布JT²(资管科技平台)近一年之后,京东数科在资管科技业务线上迈出了最大一步。
3月31日,京东数科宣布收购专注于固定收益领域的金融科技公司——海益科技,以充实JT²智管有方在银行间交易和衍生品交易的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海益科技成立于2012年3月,是一家专注中国固定收益领域的金融科技公司,在固定收益,金融衍生品的资金资产管理,风险管理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系统服务经验,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认定的系统接入开发机构、中债信息产品授权服务商。 现已向海通证券、申万宏源等券商为主的30多家金融机构客户提供科技服务。
早在2018年,京东数科对海益科技进行了战略投资。京东数科副总裁、资管事业部资管科技总经理徐叶润向钛媒体表示,海益并入京东之后,海益这个团队重点承担FICC业务(即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业务)领域解决方案系统产品的研发,海益在业务场景的积累将充实京东数科资管科技平台JT在FICC领域投资交易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包括解析计算等专业能力。
同时,海益将与JT ²深度融合,结合JT ²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重点发力智能投研、一体化风控和智能量化交易等业务方向。
收购海益,填补券商版图
为何将此前已投资的公司纳入公司体系之中,京东数科的这一选择与其资管科技业务的战略布局密切相关。在此之前,其资管科技业务的拳头产品JT²的主要切入点为银行、基金等行业,而对券商行业极少涉足。
要知道,券商是整个投资领域里相当活跃的群体,在固定收益领域同样如此。他们创新意识非常活跃,业务灵活多变。因此,对于it服务商提出的要求就是既要懂得业务,同时更快地响应业务的变化。
海益科技的主打领域正是券商行业。
海益信息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葛宏宇向钛媒体表示,海益目前的产品已经覆盖了固定收益领域全业务品种,产品解决方案已形成跨市场,多品种,前中后台一体化的面向FICC投资交易领域涵盖自营投资和资管,投顾业务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FICC领域市场规模巨大,海益目前在其中只占小份额,市场尚未形成垄断格局,目前的友商分布在不同领域,如数据服务,投资交易,衍生品,风险管理领域等各有优势突出的服务商。
葛宏宇向钛媒体举了案例:以海通证券为例,海益从2012年为海通自营业务部门提供固定收益的投资交易管理服务,几年下来,已陆续将服务扩展到海通的固定收益的自营,投顾,财富管理中心,资金管理中心,财务,风控等部门。
覆盖了海通的固定收益银行间和交易所业务,衍生品业务,资金业务,资管和投顾业务,为上述业务提供了投资交易管理,风险管理,投后管理和投资组合管理服务,实现了固定收益投资业务和资金业务的统一风控、统一合规、统一流动性管理、统一数据管理等核心业务服务。
对于申万宏源而言,海益为申万宏源资管提供了固收信评投研一体化建设项目,系统功能涵盖信用风险管理,投研分析、绩效管理,以及投顾业务等,为资管事业部的分类分级决策及精细化管理提供系统支撑。通过信评投研一体化项目建设,帮助客户有效的建立了固收内评体系。
“资管科技是金融科技下半场的关键”
2019年7月,京东数科CEO陈生强提出了“金融科技下半场”的概念——金融机构将不局限于上半场对互联网流量的追逐,而是要实现从纯线上到线上线下相融合,从弱金融到强金融的转变。
陈生强彼时表示,资管科技是金融科技下半场中非常核心的一部分。资管新规之后,打破刚兑、净值化管理成为趋势,资管行业过去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资管机构需要重新定位,全面提升五大能力:寻找优质资产的能力、产品设计能力、投研能力、风险定价能力和敏捷交易能力。
资产管理是一个市场规模高达160万亿的行业,而且还在不断加速增长。据预测,到2022年,我国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将达到252万亿元。与支付和信贷相比,资产管理是一个链条更长、复杂性更高的市场,也更加关乎金融行业全局。
但是长期以来,金融科技在资管领域的渗透并不深入。一方面是因为资管本身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另一方面在于,资管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它不仅需要单体的、垂直的服务,还需要多头的、网络化的服务,并且所有的服务几乎都需要线上线下融合。
这样的行业特性,便决定了资管机构对于第三方管理系统的要求极为苛刻。
在徐叶润看来,资管数字化发展的下一步,是打造平台,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科技公司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辅助资管机构,在产品设计、资产配置、绩效考核、智能投顾方面提供一站式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因此,京东数科的JT2致力于提供贯穿资产管理全价值链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其涉及的解决方案包括多个维度:产品设计、销售交易、智能研究、组合管理、资产评价与风险评估,基本涵盖资管行业的全链条业务。
徐叶润表示,“京东在资管科技领域不会寻求垄断地位。希望建立一个生态和平台,在其中有更多的参与方加入,可以让更多的参与方包括金融科技公司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有一个公正公平的竞争架构,而不是靠着垄断地位取得市场的主导。”
(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 | 蔡鹏程)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