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继安卓操作系统、无人驾驶汽车、智能眼镜之后,“不务正业”的谷歌公司在新西兰成功试飞了能提供wifi网络的热气球。根据测试结果来看,谷歌热气球提供的wifi网络速度优于3G网络,由此引发了“谷歌再一次改变互联网”的热议。
雄心勃勃的谷歌表示,最终打算发射数千个热气球至平流层,为全球48亿无网络人口提供服务。如果成功,各国将省下架设光纤电缆的昂贵费用,这可大幅增加非洲和东南亚的网络人口,填补网络服务的盲区,还可以帮助受灾断网地区恢复网络。
俗话说前景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谷歌虽然拥有全球顶级的科技研发能力,但热气球项目的成功与否除了技术,也会涉及市场、法律、隐私等诸多因素。
谷歌热气球将会面临现有市场的排斥
再好的计划要被市场认可,才能发展起来。事实上,在谷歌热气球计划之前,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具备了网络接入能力,而且大部分的国家都有成熟的企业来运作。谷歌要想在固有的市场发展热气球wifi上网,要面临美国的AT&T、中国的三大运营商等企业的竞争,就要打破现有的格局,显然利益既得者会用一切办法来狙击谷歌。所以,谷歌热气球最终可能只会在情报收集、通信抢险、山区上网等特种情况下应用。
各国法律监管永远是难迈的槛
虽然“热气球网络”发射的无线信号所经过的频谱无需授权,但各国允许热气球在空中飞行吗?首先来看中国的规定,由于动力滑翔伞、热气球、飞艇等属于飞行器,这些飞行器极有可能会影响飞机等飞行航线,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任何单位必须先向空管局申报经批准后才能飞行,否则属于非法飞行。同样,谷歌热气球要想飞临其他国家出于安全问题(试想,假如允许谷歌气球飞入某国,会不会被恐怖分子利用捆绑炸弹或者探测器之类的玩意),也会面临一系列法律监管。
隐私问题是否会导致公众抵制
上不了网很可怕,但上网被监控更可怕。几年前谷歌地球频频因为出现裸女之类的图片被指责,近日“棱镜”事件更让谷歌、苹果、微软等公司的信任值降到历史新低。虽然谷歌信誓旦旦宣称不会在热气球上按照摄像头之类的设备,但是否安装其他测绘或者监测类的工具和软件就不得而知。退一步讲,即使完全没有安装,敏感的用户也会担心隐私的泄露问题,从而谨慎的对待谷歌热气球计划。
假如现在斯诺登突然跳出来说“谷歌热气球计划是美国政府棱镜计划的一个步骤”那么,谷歌这个计划瞬间就可以宣布--黄了。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用脚指头也知道谷歌这个气球没谱,还是弄自动汽车之类的吧,即使是google glass也会有政策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