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断货”浪潮信息背后:真的只是虚惊一场吗?

有人认为浪潮信息作为全球第三、国内最大的服务器厂商,如此强大,英特尔根本不可能“断货”(断了自己的财路)。但事情并非看起来这般简单。

英特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孙永杰

近日,全球第三、国内最大的服务器厂商,被二级市场称为““高科技白马股”的浪潮信息被英特尔“断货”的消息在市场和业内激起了不小的涟漪。

首先是市场,当7月1日英特尔确认临时暂停向浪潮供货,浪潮信息的股价在当日午后便急速跳水,并迅速被砸至跌停板,收盘下跌4.75%至37.32元人民币。后经英特尔和浪潮信息证实,此举仅是英特尔需要根据美国相关法律对供应链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因而不得不临时性暂停对此客户的供货。这次临时性暂停预计两周以内,届时将恢复对此客户的供货

不过,次日浪潮信息股价还是跌至36.98元,成交量38.34亿元,相比于7月1日的70.21亿元超高交易量减少一半。尽管只是“虚惊“一场,但市场依然未能从中缓过神来。可见英特尔对于浪潮信息的意义。

再看业内,有的认为是虚惊一场,不足以挂齿;有的则认为浪潮信息作为全球第三、国内最大的服务器厂商,如此强大,英特尔根本不可能“断货”(断了自己的财路)。但事情并非看起来这般简单。

浪潮信息:“以价换量”,大而不强

作为目前全球第三、国内最大的服务器厂商,浪潮信息无疑是中国服务器厂商,甚至是服务器产业的代表。但稍加观察就会发现,浪潮信息无论是决定命运的上游供应链,还是下游的客户均存在短板,并直接决定了浪潮信息的“大而不强”。

首先,通过此次英特尔“断货”浪潮的虚惊,暴露出浪潮信息供应商高度集中在欧美厂商的重大隐患,而严重依赖英特尔的供应,更显现出其软肋。

据浪潮信息年报统计,仅在去年,浪潮信息前五大供应商的合计采购比重超过60%,累计超过291亿元人民币。而作为其最大供应商,英特尔2017年—2019年向浪潮信息的供货金额,从73.2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178.96亿元人民币,占比高达37.53%;英伟达则是其第二大供应商,供货额达37亿元人民币,再有就是希捷、三星等硬盘及内存供应商。 这使得浪潮信息在面对上游供应链厂商时时几乎没有任何的议价能力。

再看浪潮信息的客户,相对比较集中,其中大多是强势的互联网企业以及政府相关企业。其中互联网企业占到浪潮信息整体收入的65%,阿里云、百度云、腾讯云等云服务商九成以上都是浪潮信息的客户,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针对占据其营收65%的互联网企业,浪潮信息多采用JDM(Join Design Manufacture)联合开发模式,这使得其研发和供货周期必须大幅缩短,但同时,这类客户在招投标采购时会重点考虑结算周期,并且要求的账款期限一般较长,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浪潮信息的这些客户,表面上看其带来了市场份额和营收,但在盈利方面帮助甚微,甚至有业内称,做这些互联网客户,浪潮信息基本就是在赔本赚吆喝,几乎没有任何议价的能力。

正是由于上述浪潮信息在上游供应端及下游客户端均受制于人,缺乏议价能力,使得其财务表现远非表面上的市场份额和营收看起来那般光鲜,并潜藏着危机。

例如从浪潮信息的过往财报看,其应收账款大幅增加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中仅在2017年—2019年,其分别为54.84亿元、104.8亿元、147.03亿元。而在2016年时,其应付账款仅为15.32亿。应付账款的爆发式增长,无疑预示着公司存在财务紧张的压力,即应付账款超百亿,信用债存在违约风险。实际情况是,在2018年,浪潮信息就曾出现过针对委内瑞拉的一家公司计提2.75亿元坏账准备的情况。

又如在存货规模上,根据中国货币网公布的《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下称《说明书》),近年来(2016年-2018年末及2019年3月末),随着发行人(浪潮信息)业务的增加,存货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发行人存货分别为27.57亿元、49.87亿元、82.17亿元和70.15亿元,在流动资产中的占比分别为37.90%、31.41%、35.04%和31.01%,从而隐藏着极大的存货减值风险。

更为重要的是,浪潮信息上下游议价能力的羸弱,其利润率不断被压低。过往财报数据显示,其毛利率已经从2015年的15.24%下降到2019年的11.77%,去年净利率仅为1.85%,不足2%。这是什么概念?同为国内服务器厂商,在国内市场出货量远排在浪潮之后的联想的毛利率为13%,曙光的净利率为6.7%。

需要说明的是,潮信息还有相当一部分利润是来自政府补贴。以2019年第一季度为例,2019年前三个月,浪潮信息净利润为9229.85万元,同期,政府补助高达2836.24万元,政府补贴占净利润的比例竟高达30.72%。

由此业内认为,浪潮信息在中国,乃至全球服务器市场这几年所谓的高增长和领先,采取的是“以价换量”模式,并非因为创新和产品技术壁垒高、不可替代,甚至称其为服务器集成商或者代工厂业务也不为过。

中国服务器:别人家“奶”喂大的“巨婴”

作为中国服务器厂商,甚至是中国服务器产业代表的浪潮信息尚且如此,那么其他中国服务器厂商就可想而知。

所以实际情况是,不止是浪潮,国内服务器市场厂商,例如新华三、华为、联想、中科曙光、宝德等也几乎全部依赖英特尔或者AMD的芯片。虽然有它们之中也有采用ARM或其他架构,但所占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说,发生在浪潮身上的这种“虚惊”放到上述国内其他厂商身上,都会让人实实在在惊出一身冷汗。换言之,中国整个服务器产业上游的命脉依然掌握在以英特尔为首的欧美企业手中。

与此同时,这些厂商在下游的客户中,基本上走得也是浪潮信息的“以价换量”模式,只不过都有自己领域中的客户而已。所以虽然在中国服务器市场,基本上是中国厂商的天下,但到了全球服务器市场,也仅有浪潮信息和联想(通过并购IBM的x86服务器业务)进入前四,而且与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戴尔及惠普差距巨大。

首先体现在以单独设备计的出货量和营收上。以今年最新的第一季度为例,据IDC的统计,按照出货量统计,戴尔以18.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排名第二的惠普占比为14.7%,浪潮以8.2%位居第三,联想以6.0%位列第四。按营收计算,戴尔以18.7%、惠普以15.5%分列第一和第二,浪潮信息与联想分别以7.1%和5.6%排在第三和第四。

其次是单独设备计的ASP上。同样是IDC的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戴尔、惠普、浪潮及联想服务器的ASP分别为7328.31美元、7658.18美元、6276.57美元及6794.95美元,浪潮ASP分别是戴尔和惠普的85%和81.2%;联想ASP分别是戴尔和惠普的92%和89%。以此我们看出,仅从单独设备的ASP上,浪潮和联想基本比戴尔和惠普普遍便宜10%—20%左右。

当然,更大的差距在于将这些设备整合成解决方案之后,提供给客户之后的能力,并最终体现在企业的整体财报中。

根据各企业年报显示,浪潮信息2019年营收516.5亿元,净利润9.3亿元,毛利率11.9%;净利率为1.85%;联想与服务器、存储相关的数据中心业务集团的营收为55亿美元,亏损额2.25亿美元。

相比之下,与浪潮信息同属服务器、存储等业务的HPE(慧与)2019年全年营收为291.35亿美元,毛利率率32.6%,净利润为10.5亿美元;戴尔与服务器和存储相关的基建解决方案集团(ISG)营收为340亿美元,营业利润为40亿美元。

到此,我们只能说,以浪潮信息和联想为代表的中国服务器产业在喝别人“奶”的同时,并未成长为该产业的巨人,反而是“巨婴”。

核心芯片:谁能担当中国服务器产业的核“芯”?

除了上述之外,通过此次英特尔“断货”浪潮信息的“虚惊”,业内最后争议的焦点又回到了老生常谈的要拥有核心芯片的问题上。

与其他领域不同,在服务器芯片中,中国竟然出现了多种所谓的自主核心芯片流派。

其中比较主流的有以中科曙光旗下海光的Dhyana (禅定)和兆芯为代表的x86架构处理器、华为海思和天津飞腾为代表的ARM架构处理器以及中晟宏芯为代表的Power架构处理器。

咱们先来看看中科曙光旗下海光的Dhyana(禅定)x86架构处理器。从背景看,这是AMD与天津海光2016年5月合作的产物。

天津海光通过拿到 AMD 的热门处理器 ZEN 的设计 IP 在 2018 推出了 Dhyana X86 处理器,该芯片被称为中国版的 EPYC。不过根据 AMD 的澄清声明,AMD 与海光的合作,仅涉及当时那一代的技术许可,而不包含额外的技术授权,

更令人担心的是,随着中美科技冲突的加剧,在COMPUTEX 2019上,AMD CEO 苏姿丰向相关媒体确认,AMD 将不会进一步为中国企业提供新 X86 技术相关的授权。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AMD已经在2018年推出了Zen2代的服务器芯片,Zen3架构的服务器芯片今年也有望量产,而Zen4已经在路上。

这意味着,海光的Dhyana处理器将失去与AMD技术同步的机会。虽然海光方面称,通过前述的授权,其已经具备架构自主迭代的能力,但最终能否实现与AMD ZEN迭代同步的水平尚需观察。

其实除了处理器本身外,从更重要的生态角度,我们并不看好类似海光这种“套娃”式兼容x86服务器生态的做法,原因很简单,在这个生态中,本就有两个强大的对手英特尔和AMD及围绕它们打造的强大生态,授权又来自于它们中的一员,海光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恐怕连锦上添花都说不上吧。

接下来我们再看以华为为代表的ARM架构芯片。提及华为进军服务器芯片市场,相信业内认为鲲鹏920处理器是典型的代表。

从时间线上看,华为2019年1月首发鲲鹏920处理器及搭载该处理器的泰山服务器;2019 华 9 月华为全联接大会期间,华为正式启动计算战略,形成了以“鲲鹏+昇腾” 为核心的基础芯片族。基于计算战略与芯片根基,华为将以“一云两翼双引擎”进行产业布局,构筑开放的产业生态;2020年3月,华为在其2020开发者大会上,公布了鲲鹏+昇腾生态的最新进展,希望用三年的时间让90%的应用都可以跑在鲲鹏上。看来,从一开始,华为就要芯片、生态一起上。

从诸多分析机构和业内的评价看,看好华为鲲鹏+昇腾生态的居多。除了技术外,华为本身在当下中国科技产业中独有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对于其生态的建立也是极为有利的因素。

除了华为,还有ARM服务器生态系统的另一位国内“玩家”飞腾,在转入ARM架构后的短短几年间,其先后推出了FT-1500A、FT-2000、FT-2000+等一系列基于ARM架构的高性能CPU产品,同时联合500多家企业构建了以飞腾CPU为核心的全自主生态系统,覆盖了高性能计算、服务器等多个应用领域,一举奠定了飞腾在ARM高性能芯片市场的领先地位。

所以从目前的生态布局看和芯片的进展看,以华为鲲鹏的和天津飞腾为代表的ARM架构是最有希望成为中国服务器产业的核“芯”,但同时也是挑战和变数最大的。何以见得?

首先,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球服务器产业,尚未有ARM生态成功的先例。实际情况是,不要说是生态,就是以最基础的芯片切入服务器市场的厂商基本都是铩羽而归,包括业内熟知的ARM架构的芯片大佬高通、三星、Marvell,以及x86阵营的AMD。前车之鉴,后车如何不覆,想来华为和天津飞腾需要认真思量。

其次,打造ARM服务器生态,想必其中多数合作伙伴也是成熟的x86服务器生态的合作伙伴,如何真正让它们同时针对两个生态系统开发和不断更新应用,甚至是迁移,动力在何来?

一如Linux的创始人Linus Torvalds所言:“现在开发者大多都在以x86为基础的平台上进行开发,并且在开发过程中开发者使用的机器也是x86架构,这可以方便的将云端应用部署到服务器上。但是,如果使用ARM架构的服务器,开发者在x86架构的本地机器上进行开发,这样会造成测试与工作环境不匹配。因此,云计算提供商会将其他的处理器架构的优先级降低,导致其他指令集架构的处理器更加无法进入这个市场。”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作为ARM架构服务器生态的芯片厂商,华为和天津飞腾的芯片能否保持持续迭代的能力?而这无疑涉及到ARM授权的问题。尽管华为和天津飞腾均已经获得ARMv8指令集的永久授权,且称未来的发展不会受到限制,但实际情况似乎并非如此。

以华为最新发布的鲲鹏920处理器(Hi1620系列的正式品牌和型号)为例,其依然采用了ARM在2018年最新发布的Neoverse N1 CPU架构(又名为Ares Platform),并在其性能的大幅提升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只是鲲鹏920,像去年年底亚马逊发布的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的基于ARM架构的Graviton2以及今年Ampere Computing(安培计算)发布的第一代Altra系列处理器均采用的是ARM Neoverse N1架构。

看来,始于去年的ARM服务器芯片热,究其原因,根本上还是因为在2018年的ARM科技大会上,ARM推出了针对高性能设备(例如服务器)的Neoverse N1平台(架构同名),据称该平台的性能较上代平台提升了60%之多。而未来ARM还会持续更新这一平台。

对此,除非相关芯片厂商具备超强的创新和设计能力,否则在ARM服务器芯片市场,短期内还是ARM自身的创新带来的效应更为直接。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ARM授权问题对于华为和天津飞腾,乃至中国服务器产业ARM生态都至关重要的原因。而鉴于目前非市场因素的不确定性,这可能才是最大的变数。

综上,我们认为,此次英特尔“断货”浪潮信息,虽然最终的结果是“虚惊”,但作为当事者的浪潮信息、其所代表的中国的服务器及芯片产业足以借此进行一次自我反思,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惟有这样,我们的服务器产业及生态才能少走弯路,做大做强!

本文系作者 孙永杰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生态太重要了

    回复 2020.07.06 · via iphone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