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董事长 侯为贵
钛媒体注:最近华为和中兴的薪资、期权激励方案引发了很多争论,我们此前发表了一篇文章:《华为涨薪PK中兴期权激励,你选哪个?》,在该文引发的热议中,如果说对华为的奖金还是褒贬参半,中兴期权方案却叫好者少。这是为什么?以下是一篇来自中兴一位骨干员工的来稿,对股权期权方案有详细解剖,并借此表达与公司商榷之情。
这些天,公司内外一直在热炒一件事,特别是一些骨干员工十分不满,质疑为什么期权给了管理干部而不给他们。我也能听到类似于“平时干活的时候把你当骨干,发期权的时候你就变成草根”的吐槽。而华为在这一时间发布13-14级员工涨工资的消息,两相对比之下,想必很多同事心中都有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
说实话,自认为是骨干员工的我看到名单也不淡定,尤其是看到里面的A、B、C,以及个别能力不出众但是靠“傍大腿”进入名单的人。这些人作为现在或者曾经的管理干部,或者给公司带来过名誉损失,或者能力不足以服众,按道理是不该激励的。这一点我觉得是公司做的有待商榷的。
话又说回来,1000多人的大名单中1只苍蝇都没有是不可能的,我们先把这几只苍蝇放一边,再来看看这个名单。
此次股权激励对象共有1531人,虽然只占总人数的2.3%,但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已经算是比较广泛的(我司第一期股权激励3265人曾创下内地上市公司之最)。其中,干部估计接近1000人,核心业务人员估计500多人,也就是重点激励对象集中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其他的则是骨干中的骨干(500/65000),这份激励名单产生的标准合理么?
责权利匹配,为岗位买单:
大家都单纯地把股票期权激励看成福利,其实更准确一点,股票期权是对责任的报酬。公司此次激励的与其说是这1000多个干部,不如说是这1000个干部所对应的岗位。这1000个岗位主要是管理岗位,管理干部作为管理者对一个经营单位的结果负责,可以理解成1000个分包商。
大家想不明白的话,可以想想为什么分包商啥活不干还拿大头?包工头是要对结果负责的,包括对下面小弟们的收入负责,如果小弟们都跑光了,包工头肯定是垮台的。同样,一个工程搞砸了,小弟们可以跑路,但包工头就只能上吊,因为他们承担的责任不一样。
根据国际咨询公司海氏的观点,一个人的报酬取决于三个因素:岗位、能力和绩效。
其中,岗位因素是核心。“人岗不匹配”是中兴以前最大的毛病。有些人年轻时为公司做了贡献,年纪大了就转到一个养老的岗位,天天混日子还拿高工资。为什么岗位因素最重要?因为每个岗位都对应一定的价值并且可能造成经济正负性后果。
管理岗位承担的责任大,尤其是一些经营口的干部,一个人可能负责几千万美金甚至几亿美金的决策,稍微打个盹公司可能损失几百万,可以雇100个普通员工干一年了,因此必须要考虑激励他们,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高度负责,尽可能地为公司节省成本,创造利益。
或者说要死死绑定他们,中兴如此,华为也如此,华为18级以上的干部都是公司提供资金让他们买虚拟股。
换个角度,这帮人不仅责任大,权力也大,如果这些人的责权与利益不匹配,产生失衡,就可能造成滥用权力、渎职和贪污。
我司管理干部的工资在行业内不算高(据说某高管还住着90平的房子),工资对他们的束缚作用较差,他们就会想一些旁门左道,渎职乃至滥用权力来为自己谋利,贪污腐败案件增加,会给公司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听说我司某营的某某管理干部误入歧途就是因为这个。
股权激励的附加条件:
大家还有一个误解,就是股票期权是白给,没有责任、没有风险。仔细研读公告,可以发现此次期权激励并不是白给的。我司这次股票激励兑现是有要求的,兑现的大前提是14-16年净利润复合增长不低于20%,ROE(股本回报率)分别不低于6%、8%、10%,兑现的小前提是管理干部达到根据公司经营目标制定的个人KPI。公司业绩不好,不赚钱,1531们的期权就是一张废纸,公司业绩好,赚钱,你的KPI不达标,那别人手中的是期权,你手中的还是一张废纸。
因为证监会对股票期权的发行数量有严格要求,期权不能覆盖大部分员工。在现在的情况下,公司暂时不具备能力去激励全体员工,怎么提升士气?换句话说,此次期权更像是公司承诺一小撮人先富,但前提是在未来的三年内,这小撮人得带领整个公司富裕起来。公司效益好,盈利提高,按照公司董事会的相关规定,员工的薪酬奖金自然水涨船高。
当然,如果公司达到盈利目标,他们的收益也是让人十分眼红的。我们来估算一下每股期权的收益:
1) 上市公司市盈率的:市盈率(P/E)=每股价格(price)/每股税后净利(earning)
2) 每股税后净利=净利润/股票数,按照公司目前的情况,市盈率取值25,股票数35亿
3) 行权条件:14-16年净利润复合增长不低于20%,取值20%,股票锁定价格为13.69元
4) 假设A,2013年盈利20亿元;假设B,2013年盈利30亿元
假设A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利润(亿) |
20 |
24 |
28.8 |
34.6 |
股价(元) |
14.3 |
17.1 |
20.6 |
24.7 |
期权收益(元) |
0.6 |
3.4 |
6.9 |
11 |
假设B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利润(亿) |
30 |
36 |
43.2 |
51.8 |
股价(元) |
21.4 |
25.7 |
30.9 |
37 |
期权收益(元) |
7.7 |
12 |
17.2 |
23.3 |
如果公司股价能达到37元,按此次期权激励每人平均6.5万股来计算,到2018年每个人收益可以达到150万元左右,高管每人平均30万股,收益可达700万元,收入还是可观的。当然以上都是假设,大前提是公司达到盈利目标。所以用股票期权将这些责任大、权力也大的管理者进行利益捆绑还是很有必要的。
有个懂财务的人给我说,此次中兴期权激励的预算大致在3亿元左右。
如若我司能达到制定的经营目标,这3亿算是花的物有所值。这次期权计划有效期为5年,对于公司来说,股权激励是名副其实的金手铐,而对于被激励的管理干部(粗略估计四层平均年龄35岁、三层40岁),金手铐锁定的是他们人生处于黄金时期的5年。五年之后,如果他们不努力,基本就找不到工作了。
薪酬激励分层分级
说了这么多,跟我们这些屌丝有什么关系?如果用3亿成本绑定了这些管理者的之后五年,那么公司未来挣的钱就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基层和干活的骨干。我们干一天活就拿一天钱,做了多少贡献就要马上收到多少回报。也就是说,公司的薪酬激励体系应该是分层分级的,应该是合理的,透明的,可以预期的,成体系的。现在有点乱,基层流传着“加薪靠运气”说法,这儿一锤子,那儿一板砖,股权,安居房,S密,加薪等理不出来一个清晰的条目。
对于普通员工,激励主要是工资,尽量保持刚性,降低弹性,这个也是华为在做的事情。他们提高应届生、13~14级员工的工资,采用高工资、低奖金,仅绩效优秀者配股的做法来保持薪资竞争力,进一步吸引和保留人才。
对于骨干员工,除薪资外,还应增加奖金的激励,例如递延奖等。对于企业的管理层,应尽量增加薪资弹性,让收益和企业经营挂钩,这样才能激励和约束管理层。但无论普通员工、骨干、还是管理干部,都是一个利益的整体,都为中兴航母的前进贡献力量。不同的薪酬激励体现的是不同的侧重,换句话说,这1531名期权激励获得者在某种意义上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压力。
以上分析仅适用于远期。至于当下,大家伤透了心,公司能否挽回民心,就要看史立荣和陈健洲能否兑现他们的承诺,是否有管理诚信,像他们接受外媒采访的那样,择机兑现三季度给骨干加薪和四季度给全员加薪的诺言。让我们拭目以待。(本文首发钛媒体)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