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两个星期前,当三星发布第一款所谓的智能手表时,我就想到这个标题,但苦于没有耐心去写。这两天去围观北京国际通讯展,也观察到国内一系列可穿戴设备厂商的新作品。心中萌生的第一想法就是——可穿戴设备,应该作为手机的高级配件,而且可以活得很好。
这里要插播一个抱怨:业界对于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大家都在拿Google Glass作为标杆。Google Glass任何的小道消息都足以让国内外科技博客们high一阵子,比如Google让这款眼镜带在T台模特头上,科技博客们大声高喊:只有时尚行业才是可穿戴设备的未来;而当传闻Google Glass定价超过1000美元时,又有科技博客对此作出各种合理性分析。
当然我并不新过多讨论Google营销的精明与科技博客的反复。我只想从可穿戴设备的现状谈起,聊聊定位、误区以及未来。
可穿戴设备的定位
从去年开始火热的Google Glass到今年三星发布Gear,我实在无法确认可穿戴设备到底有没有发展。尽管N多科技博客也介绍了多款其他可穿戴设备,然而观摩一圈这种设备之后,我的疑问来了:到底可穿戴设备的定位是什么?是开创一个新的移动终端进而替代手机还是成为手机的高级配件?
如果是前者,恐怕还是走一条遥远的路。比如三星的Gear,这是一款屏幕仅仅只有1.6寸的所谓“智能设备”,实际使用中,它真的能替代5寸的手机去打电话、发短信吗?至少目前来看,这都不实际,充其量,不过是个救急的工具而已。北京通讯展上,我看到一款另类的“智能手表”,它将手机里计算器、音乐播放功能提取出来....我只能表示很无语。
而可穿戴设备真正的定位,应该是成为手机的高级配件。可穿戴设备的出现和发展,也凸显出手机作为未来人类生活、工作计算中心的作用。回顾“计算”(computing)的发展史,我们经历过以个人PC为中心的桌面互联网计算时代,从某种程度上,像打印机这样的设备也不过是PC的高级配件。
而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个人及商用计算的主力战场开始转移到手机端。在移动互联网计算时代,可穿戴设备有着天然的优势,比如“可穿戴”与手机的“可携带”属性可谓天生一对。
其次,可穿戴设备的一些个性特点,像贴身性、轻便性都使得其计算能力相对较差,这就需要手机的补充,举个例子来说,以健康类的可穿戴设备来说,大多数设备可以进行数据收集甚至处理,但由于没有较大的屏幕,很难呈现出数据分析结果,而手机就可以非常完美的实现这种功能。
也因此,从天然属性到发展的必然性,可穿戴设备可以作为手机的高级配件而生存下去。而且随着泛在计算的进化,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场景还会越来越多,从眼镜到手表,再到头盔、手链,凡是人类平时会带的设备,都将成为可穿戴设备技术下一步入侵的方向。比如我在北京通讯展上看到的一款可穿戴设备——背包。
可穿戴与时尚
这款“智能背包”目前只能和手机实现最基本的交互——互相报警。我对此倒不奇怪,真正令我感兴趣的是他们的口号:用技术重新定义时尚。
难道时尚就不能和技术结合吗?答案不言而喻。从某种层面上说,时尚与技术都是一种文化,而时尚与技术的结合的确也诞生了很多伟大的产品和公司。很多人都将iPhone作为一款时尚与技术结合的完美产品。但可穿戴设备却并适合与时尚相结合,强扭的瓜会有点苦。原因其实很简单。
可穿戴设备的定位,就决定了它不是时尚业的伙伴。由于这是一款定位于手机的配件产品,换句话说,它的价值在于和手机的交互,而不是单独存在。可穿戴设备无法成为时尚的真正卖点。是的,一款时尚漂亮又配备感应器的包包很吸引人,但如果缺少与手机的交互,也很难体现出这款包的价值。
尽管现在可穿戴设备还在拼命的向时尚业靠拢,但我更愿意将其看作一项短期营销口号。可穿戴设备的真正市场是成为普罗大众日常生活里离不开的设备(服务),它给普通人的生活增加数字化的色彩,让每一个动作都可追踪可分析。
可穿戴的未来畅想
当可穿戴设备找到属于它的位置时,它的发展方向无疑也很明确了。智能手机经历近7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硬件的天花板已若隐若现,此时作为智能手机的高级配件,可穿戴设备将大大扩展手机功能,弥足智能手机的不足。其中最有可能的一个方向——成为手机的充电站。
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并没有带动电池技术的发展,至少目前来看,在没有外部电源的情况下,一款市面主流手机的电池使用时间很难超过两天。可穿戴设备此时可扮演移动充电站的角色。一方面,部分可穿戴设备,比如智能背包就可以将它的电池利用无线充电技术传给智能手机。另一方面,倘若能在一些比较大的背包,比如双肩包里放置太阳能面板,是否也是一个不错的电量来源呢?
第二个最有可能的方向是为手机提供全方位的传感器。
我们已经知道,手机即将或正在成为人类生活生产的计算中心。这个计算中心需要利用传感器收集大量手机,这个过程对手机性能和功耗的要求也比较高(像iPhone 5s就采用一个单独的处理器应对来自传感器的数据)。可穿戴设备的可以实现各种传感器的集成,从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味觉(台湾的硬件公司已经开始在人体口腔内放置一款可穿戴设备),并在内部完成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再将处理结果传给手机,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给用户。这对减少手机的功耗意义重大。
最后,似乎需要一个总结。简而言之,可穿戴设备可以看作智能手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分支,它的使命不是替代智能手机,而是依附于智能手机,完善、增强智能手机现有功能,并像智能手机一样,成为普罗大众享受数字化生活的必备工具。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目前还有一个致命的缺憾:需要做得美一点,不要让用的人看起来像傻子啊。
还有其他没
手机配件(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