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企业,无一例外沦为影子金融机构

互联网并不能将金融业完全改造为IT业,目前主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为支付、P2P和众筹,在实践中,它们无一例外转向影子金融机构,摒弃了本来的平台功能和中介角色。这说明现在互联网上还没有完全实现独立的、持久的、经济上成功的商业模式。

钛媒体注:国泰君安证券董事长万建华近日撰文指出,互联网巨头参与金融盛宴,纵然模式未明,乱象纷呈,但谁都不想缺席这场互联网盛宴,但互联网不会把金融业变成it业。钛媒体编辑总结了其观点要点:

1、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金融市场逐步裂变出一些新的地貌:离柜式的非现场金融服务蓬勃发展;以低门槛为标志的大众理财热情被彻底激发;传统“存贷汇”业务不再只隶属于金融机构的地盘。

2、“互联网并不能将金融业完全改造为IT业,金融一定还是金融。”

3、金融“存贷汇”的本质属性仍然不会发生变化在互联网背景下,金融的专业性壁垒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是增强了风险控制是金融业务的核心

4、互联网践行者们无一例外的转向影子金融机构,摒弃本来属于它们的平台功能和中介角色,这说明现在的互联网上还没有完全实现独立的、持久的、经济上成功的商业模式。

5、当互联网和空气、水分一样,已经成为主要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生活模式。互联网金融有今天这样的发展态势,除了技术因素之外,还受益互联网商业在成本方面的优势,和最终用户向网络迁移的趋势。

6、金融企业要用互联网的精神来应对互联网金融——积极“触网”,顺应开放、融合、经济的互联网精神进行营销和客户管理,并通过互联网化压缩成本,发挥专业优势。

以下为万建华全文,来自其财经专栏:

近来不少金融机构领导聚在一起时,交流的一个主要话题就是如何应对风起云涌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之势。

这一年被外界称作互联网金融元年,这一年也切切实实让传统金融机构领受到了兵临城下的危机感。去年年中,金融界才刚刚把“互联网金融模式”作为一个前沿命题来探究,可在短短的一年间里,以阿里的“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就已经席卷了整个金融市场。

10月28日,百度联手基金巨头华夏基金,携旗下年化收益率高达8%的理财产品“百发”高调亮相,为互联网金融市场再添一笔亮色。另一个互联网巨头腾讯则剑走偏锋,在炙手可热的移动通信工具微信的5.0版本上布局微信支付和微理财服务。纵然模式未明,乱象纷呈,但谁都不想缺席这场互联网盛宴。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金融市场逐步裂变出一些新的地貌:离柜式的非现场金融服务蓬勃发展;以低门槛为标志的大众理财热情被彻底激发;传统“存贷汇”业务不再只隶属于金融机构的地盘……持续发酵的互联网金融确实在一榔头一榔头地挖着传统金融的墙角,高处不胜寒的金融家们对着来自陌生领域的局外之手感到草木皆兵。

作为几十年的金融行业工作者,我想在这个当口对同仁们打打气——正如我在《金融E时代》一书中所提的:“互联网并不能将金融业完全改造为IT业,金融一定还是金融。”

底气何在?

首先,金融“存贷汇”的本质属性仍然不会发生变化。技术快速升级,本质上是以更高的效率、更快的速度来匹配资金需求,并通过全新的支付和结算模式完成交易。在这个过程中,业务场景、交易渠道、商业模式虽然都发生了变化,但就资金供需而言,金融的生长土壤并没有丢失。

未来信息技术的作用有可能让金融机构信息中介的角色弱化,一个完整的交易依然离不开一个规避风险的信用中介。这意味着金融机构不会被时代摒弃。此其一。

其次,在互联网背景下,金融的专业性壁垒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是增强了。近来有提法称,金融业务疆界的模糊缘于社会分工的重新梳理,而我要说的是,正是因为社会分工的进一步专业化细分,金融的樊篱将更加难以僭越。

传统金融机构已经在这片沃土上生长多年,根系早已壮大,在产品开发、客户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有着蔚然成形的内涵积淀和经验法则,此其二。

第三,风险控制是金融业务的核心。在探索商业模式和控制风险方面,互联网机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能够识别出的三种主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为支付、P2P和众筹,其对应的是支付结算、信用投放和股权投资,其核心都是脱媒,借助网络实现资金供给向资金需求的直接转移。

互联网在这个过程中本该是有融合优势的,但是在实践中,我们看到践行者们无一例外的转向影子金融机构,摒弃本来属于它们的平台功能和中介角色,这说明现在的互联网上还没有完全实现独立的、持久的、经济上成功的商业模式。

另一方面,资本金和流动性是抵御坏账的重要手段,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互联网机构的资本充足性和流动性规模是无法和传统金融机构抗衡的,这也意味着它们无法通过商业银行的管理手段来抵御坏账风险。如果仅仅是通过提高了对风险的容忍度来换取生存空间,互联网机构的金融之路可能会布满暗礁。

面对来势汹汹的搅局力量,我想传统金融机构完全鼓起底气来应战,但必须做出积极有效的应对和调整。互联网金融有今天这样的发展态势,除了技术因素之外,还受益互联网商业在成本方面的优势和最终用户向网络迁移的趋势。

当互联网和空气、水分一样,已经成为主要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生活模式时,人们自然倾向通过互联网形态完成开支和消费,对于金融服务提供方式的诉求也是互联网化的。

这是互联网金融大行其道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识别到这一点,传统金融机构的策略也将变得清晰,那就是用互联网的精神来应对互联网金融——积极“触网”,顺应开放、融合、经济的互联网精神进行营销和客户管理,并通过互联网化压缩成本,发挥专业优势。

这里头可能包括对高成本的网点和庞大的员工队伍进行调整、采用网络社交化手段进行营销、搭建网络数字化销售平台等。放眼金融圈,我们已能看到这股警醒下的自我调整、自我变革、自我进化正在全面燎原,由人员到架构、由资源到指标的战略升格正在持续铺进。

本文系作者 万 建华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说到“风险控制”,目前的风险控制,比如说银行的贷款,有特别大的技术含量 吗?说句老实话,有多少是政府在支持?“随便玩吧,反正还有政府买单”最后 还不是纳税人了买单?还有多少是靠流动性在吸收风险?如果不是有这么个政府 ,不管通胀,不顾人民的政府!国内银行的风控,真的只能算一般水平! 况且,就算目前金融行业引以自熬的风控水平、方式,在互联网时代,真的是不 可替代的吗?目前互联网大潮的理论成果之一:大数据,期望是把个人、群体、 社会的一切行为数据化!以后个人的信用、资产、身高、三围、风险偏好、工作 、家庭、爱好,甚至穿的衣服、鞋子、发型、思想倾向、性格、视力、血型、说 话的语速、语言、口音、等等,你接触的一切,看到一切,想到的一切,都是数 据构成的,而且是相互交叉,联系、统一分析、部分分析、单独分析的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风控,真的还是今天这样吗?

    回复 2013.11.06 · via pc
  • 互联网的作用不仅仅是成本更低,更显著的作用是让信息的不对称程度更低!点 对点的接触,打破了地理的界限;互联网社区的出现,改变的人类“群体”的构 成界限。群体的构成一旦打破,那改变的就是社会结构。金融,本质是人类生活 的一部分,人类生活需要交易,需要资金融通,才有了金融需求。当人与人之间 ,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的情况 下。对金融的需要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就算仍然有“存贷汇”,那还一定是今天的这个样子吗?其中有多少份额是不再 需要的,有多少份额是可以替代的?那时的金融行业还会是今天这样的划分吗? 行业即已不同,今天的金融机构还有哪些能熬过漫长又巨大的变革?这个过程当 中,又会产生多少新兴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的运营方式,监管方式与今天 又会有什么不同?

    回复 2013.11.06 · via pc
  • 我想问:钛媒体,我对这篇文章的评论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值得你这样卑劣地删除?不只删除我的,还删除在我评论几个小时之后其它人发表的。

    回复 2013.11.05 · via pc
  • 怎么还删除评论?

    回复 2013.11.05 · via pc
  • “以更高的效率、更快的速度来匹配资金需求,并通过全新的支付和结算模式完成交易。”,这个,互联网公司更有可能性,尤其是面向个人的金融服务。

    回复 2013.11.05 · via pc
  • (强)专业

    回复 2013.11.05 · via pc
6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