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愤青:P2P金融,慢慢做,活下去

随着整个金融业态的对内对外放开,中国式P2P估计会逐渐转型另外一种业态,完全也有可能经过多年积累之后成为银行,类似美国的社区银行的单点型业态,依附于区域能力、个人能力基础上的银行,一般都是属于小而美状态,这种可能性其实很大,因为金融门槛在降低,其实金融就是金融,不存在什么官方金融,民间金融、互联网金融之说,管制所赋予的特定阶段的意义,都会因为管制而消失。

钛媒体注:2013年开始出现一些P2P互联网金融产品与相关服务,诸如P2P网贷、各“宝”类货币基金等,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使社会市场的理财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国内P2P平台发展至今已达7000多家,足以证明这个市场的庞大。这么大的市场,给监管带来了挑战,那么怎样看待P2P存在的问题呢?让我们看一下作者的分享,作者系著名金融评论家 笔名“江南愤青”,本土最佳私募股权机构五十强—德弘资产创始人,四川现代民间金融研究院特邀授课讲师,以下是作者的7个观点,经钛媒体整理如下:

 

第一,P2P的本质就只有一种,就是纯信息撮合匹配平台,所有提供了本金担保的所谓P2P模式,都是假的P2P。因此,中国除了拍拍贷,没有P2P。

第二,P2P有生存的合理性,反映的是金融强管制下的金融压抑。

第三,没有监管下的P2P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透明带来的道德问题。

第四、监管在金融领域是必不可少的事情,但没有边界的监管,其实恰恰是最大的伤害。

第五、不看好政府扶持互联网金融。

第六、P2P的生存困境在于模式问题。

第七、当前P2P,要“慢慢做,活下去”。生存是金融里第一哲学。

 

以下为内容全文

 

由于演讲稿整理起来太难,就把几个核心观点列出来,其实,我去年写了《也谈陆金所》、《也谈宜信》、《再谈P2P的生存逻辑》,还有今年年初一篇《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和趋势》,感觉已经把P2P的问题都讲完了,也只是做个大概的罗列。

第一,中国除了拍拍贷,没有P2P

除了拍拍贷外,(很多人都说拍拍贷也有本金保障,其实仔细观察拍拍贷,他们的本金担保跟其他还是区别很大),目前倒闭的和不倒闭的本质上都一样,说什么倒闭的是假P2P,不倒闭的才是真P2P,典型的结果论,他们的从P2P定义来看,都不属于P2P,全球来看,P2P的本质就只有一种,就是纯信息撮合匹配平台,所有提供了本金担保的所谓P2P模式,都是假的P2P ,本质是金融机构。批了互联网外衣,且没有牌照的金融机构。真正的P2P,是帮助有钱的人出借给借款人,帮助是核心。而我国的P2P做的事情是向投资人借钱,然后借给要钱的人。前者无风险,纯撮合匹配,后者担风险的情况下做撮合和匹配。这个区别决定了中国的P2P就是金融机构,他赚取的其实就是带风险的利差收入。

第二,P2P有生存的合理性,反映的是金融强管制下的金融压抑

我国的P2P也在扮演推动金融改革的作用,他的背后其实是金融压抑下的必然性需求,有需求的人得不到服务,有供给的资金无处可去,两者交叉之下的行为,所以,在整体金融制度不改革的情况下,你打压掉了P2P,还必然会有别的模式出来,所以,P2P有其合理生存的逻辑,没必要否认。

我说中国的P2P是假P2P,并不是想说P2P不好,我只是给我国的P2P还原到他本来的面目中去,界定他的身份,确定他的属性,然后才能有讨论P2P的基础,这个定性基本上,就打掉了我国P2P走国外P2P发展路径的可能性,什么LENDINGCLUB、PROSPER也好,都跟我们的P2P没关系,因为中外差别很大。人家是平台,我们是金融机构。定义为金融机构,就必须要纳入监管,因为金融机构的本质其实是扩杠杆,拿人家的钱放贷,他最终是要对大量投资人负责的,因此普遍上世界上所有的金融机构都面临着强监管,要求有一定的门槛的同时,还要求有核心资本约束,以保证社会公众的利益不受损失。P2P目前这种完全游离在监管之外,却又扮演了金融机构的角色,是不正常的情况,最终伤害的是P2P整个行业。

第三,没有监管下的P2P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透明带来的道德问题

现在市面上还有很多很多的P2P,都尚未倒闭,他们是不是就一定没有现在大家所说的所谓假P2P的几个特征?一定没有高息承诺,一定没有单笔金额较大,就一定没有组团现象呢?这个问题除了平台运营者自己以外,是不可能有人知道这个问题的。这种信息的极度不透明。是目前P2P最大的危机,随时都是个地雷都会引爆,而且无法自证,我们的P2P,从来未曾公开过任何形式的资产质量报告,即使有坏账率也都是自己报的,缺乏公信力。所有的P2P,在这种不透明的体系下,蕴含极大道德风险,而道德是最不可靠的东西,在商业利益面前,道德几乎不可抵挡,更何况,我们也无法有效进行道德评定,凭什么认定跑路的P2P的从业人员的道德就一定低于没有跑路的从业人员的道德呢?

尤其是在事前,更无法衡量人的道德,人的道德往往被现实给击溃。现在P2P也在寻求更为有效的信用建立机制,也成立了各种行业协会的方式进行自律,对这个行为,我也不知道怎么表态,或许有点得罪人,但是我的观点是因为道德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有最好,没有你也没办法,而金融又带有极大的外部性,毕竟你的钱是人家的钱,所以自律是扯淡,他律才是王道,没有严格管制的情况下,道德无用,第一是会让很多人不顾道德作一些铤而走险的事情,关键是对价有多大而已,第二就是因为没有管制,任由第一类人这么做下去,就会劣币驱逐良币,好人得不到奖励,坏人得不到惩罚,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个社会无道德。更何况,我感觉我国的行业协会,或许全球的行业协会都差不多吧,其实就是个黑社会的模式,他是用来党同伐异的工具,交的钱多,就是老大,然后加入的就是自己人,不加入的就是敌人,用来安抚听话的,打掉不听话的手段。实际意义有多大。很难说吧。

第四、如何看待监管问题

我有段时间说这种不透明的缺乏信息公开的P2P,真的没啥技术含量,他就是民间借贷的网络版而已。杀熟变成杀生的游戏了。当然这里不可否认有道德很不错的P2P,有真正致力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P2P,有两肩扛道义的P2P,有能力很不错的P2P,只是因为太不透明的体系,伤害的是整个P2P的业态,那为什么会不透明呢?我感觉是缺乏有效监管。许多专家呼吁对这个行业不要监管,网开一面,我不这么看,全球的P2P的发展都是在一定框架制度内进行的,唯独我国例外,其实,所有形式的监管的目,都不是把你管死,而是要制定合理的边界,让这个行业更好,更有序的发展。

监管在金融领域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前面说过了理由,而我说句不客气点的话,其实正是因为专家的不负责任的一边倒的鼓吹,以及不要过早介入监管的呼声,吹肥了P2P这个行业,也直接导致了现在P2P行业大面积崩塌的格局。这种情况,对于那些真正有心从事P2P,致力于行业深挖的P2P企业来说,没有边界的监管,其实恰恰是最大的伤害,他让有信用的人无法得到信用附加,让没信用的人,可以浑水摸鱼,我有时候都很担心现在的P2P行业,可能会因为不断的跑路,不断的崩塌,而被这些缺乏道德的人,给弄得声名狼藉,名声差的跟前些年的担保公司一样。

第五、关于政府扶持互联网金融

我一直感觉,在中国什么事情都是动辄呼吁政府支持,舆论也是不断的造势,这一定是好事情幺?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不是政府扶持出来的,政府扶持出来的东西,犹如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风雨,中看不中用,过多的关爱和支持,那是拔苗助长,是违背商业逻辑的行为,微软是扶持出来的幺?谷歌是扶持出来的幺?确切的说,扶持也好,补贴也好,都是典型的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无论选拔的企业符合流程也好,还是不符合流程也好,都是行业不公的行为,不是一致国民待遇,这种思路有问题。仔细回头看看过去几年,我们扶持了什么企业?好的,貌似没看到什么,差的到是一堆。具体不说谁了。

一个行业发展初期,是不适合拔苗助长的,尤其是金融行业,趋势未定的情况下,无论是创业者还是社会,都是需要相对客观冷静的思考走向,而不是被媒体,被专家一忽悠,就跟打鸡血一样的,蜂拥而上,这种结果必然是一地鸡毛,尤其是创业者,我泼冷水的目的,不是打击他们的创业激情,而是让他们更理性看待自身的创业行为,想明白后干起来更踏实,更何况金融行业,跟别的行业不一样,别的创业归零还有回头路可走,金融是没有回头路可以走的,因为带有极大的杠杆,他其实是条不归路,一只脚在棺材外面,一直脚在棺材外面。我经常被列为是互联网金融的反对派,很多人让我用包容的心态看待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呵护她的发展,我自己感觉,对他最大的抨击就是呵护,促进他理性发展,说好话,不是我性格,在反过来说,如果一个行业是因为我江南愤青说了几句不好的话,就会无法发展的话,你觉得这样的行业有意义幺?这样的行业值得你去做幺?创业需要激情,更需要有人泼冷水,来驳斥你,反对你,一方面让你反思,一方面给你动力证明自己。

第六、P2P的生存困境在于模式问题

P2P定义为金融机构,必然是受到资本约束的,迟早的事情,回到最后,随着业务的不断做大,资本金必然要求不断的增加,你的资本回报率必然是受限的,反映为金融机构要有高估值的难度很大。这个行业的投资价值不大,而且带有很大的风险不确定性,基本上走了,就回不了头,想退还退不回来,因为你带有很多外部性的债权在。债权一天不解除,你的估值就没太大意义,风险的滞后性是个地雷,而且金融往往是看天吃饭的格局,个体能力无法对抗经济形式,容易被经济形式决定,不同的天气下,坏账率差异极大。

P2P最核心的模式问题在于无法解答风控命题,这里面反映的其实是风控层面上,P2P只能依赖能力解决,而银行却可以依赖特许经营权解决,全球范围内,风险问题,通过技术解决基本被证明无效,风控技术是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但是决定不了风控的质量。任何技术手段都无效,哪怕大数据也一样,即使有一天,他能有效的筛选和决定客户群体的信贷质量,其实也是无效的,风控跟业务是个博弈体,因为目标市场最终是一致的,好的风控基本上意味着无业务可做,因为你不能做的业务,人家都做了,你就要饿死。市场不止你一家机构,除非你获得了排他性的市场,你才能说了算,但是这个不可能存在。

还有风控技术无法决定贷后行为,放贷之后对客户的约束大幅度下降,再好的贷前调查,都会在贷后失效,因为你无法约束他在获得你贷款之后,不在进行其他融资,从而直接改变你贷前调查的一切结论。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典型反映为金融机构不断提高风险容忍度来发放贷款的行为,所谓的风控标准,都形同虚设,所谓金融创新,都是为了发放贷款寻找借口,你如果恪守风控,基本就是饿死的格局。全球从历史上来看,风控命题的解决只有两个方式,信贷化领域通过特许经营权,来构建相对较低成本的资金池,合法的庞氏骗局,让银行能对抗各种系统性风险,即使这种情况下,银行也会破产,不具备银行这个特许经营权的信贷机构的存活难度,只会更大。所以,让P2P的能力来对抗制度,太为难P2P了。

第二个方式是证券化市场里的风险的市场化自我定价和自我承担,通过市场来消化和流转风险。这两个其实核心都没解决真正的风险问题,但是都通过制度的安排,来实现风险在不同周期里达到平衡,达不到平衡的就死掉,考验的银行的“三性”之间的平衡管理水平。第六、P2P目前的生存逻辑显然P2P,在这两个层面,都是缺乏优势的,目前P2P的生存逻辑,在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能力领域,专业能力或者生态体系铸就的能力,让他能在这个范围内生存,但是专业能力的不确定性太大,反映的核心是能力的不可批量复制,所以,很难做大,而阿里等这种生态体系铸就的能力,则受限制于体系,对于生态而言,更多是工具使用,很难成为模式。

第二个逻辑可能是银行在管制业态下,无法对一些存在需求的客户群体提供服务,普遍反映为小微贷款,一方面是银行目前还有相对管制利润存在,另外一方面是管制限制了能力的发挥,同业之间的竞争成本使得银行无法沉下来做这块市场。这个逻辑短期合理,长期估计会抹平,他应该是是特定的阶段性行为,尤其是随着利率市场化,一方面是银行竞争加剧,银行不断寻找细分市场,逐步介入该层面领域,还有一方面是,银行的存款也会利率市场化,P2P目前的高收益其实很难得到维系,对于大量投资人而言,P2P的收益需求会分化,贷款需求一样也会分化。

所以,也很难持续,中国式P2P,更多还是从属于民间金融业态,属于特定阶段的产物。随着整个金融业态的对内对外放开,中国式P2P估计会逐渐转型另外一种业态,完全也有可能经过多年积累之后成为银行,类似美国的社区银行的单点型业态,依附于区域能力、个人能力基础上的银行,一般都是属于小而美状态,这种可能性其实很大,因为金融门槛在降低,其实金融就是金融,不存在什么官方金融,民间金融、互联网金融之说,管制所赋予的特定阶段的意义,都会因为管制而消失。

第七、当前P2P做什么

总体而言,我是不太看好第一波做P2P的公司,大部分可能很难活下去,理由前面说了,前期的P2P更多还是能力主导型的P2P,无法规模化,对冲不了系统性风险,当前的金融格局如果继续恶化,估计之后还会继续大面积的坍塌。不过说句打气的话,活下来的P2P还是很有前景,无论是那种模式,都会有所前景,中国式P2P转型做社区银行去,也说不准能做个大银行出来,而平台型P2P,继续干撮合的事情,干的也会挺好。所以送给P2P就六个字,“慢慢做,活下去”。历史其实永远是活着的人写的。生存是金融里第一哲学。

本文系作者 江南愤青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18:27

中办、国办:深化交通运输领域国有企业改革,推动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分业经营

18:26

中办、国办:持续实施自动驾驶、智能航运等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

18:23

中办、国办:适度超前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18:23

中办、国办: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18:22

中办、国办:稳步推进交通运输领域自然垄断环节改革

18:2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

18:20

完美世界:出售乘风工作室在研游戏相关资产及员工

18:19

上周无新增IPO申报企业

18:15

三部门:严格治理整顿圈占土地、乱占滥用耕地等问题

18:14

内蒙一机:全资子公司签订5.42亿元铁路货车采购项目合同

18:14

苗圩:“十五五”期间国企、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应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8:04

山西高速:拟6025.67万元收购太原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

18:03

中证常州新能源产业指数将于12月24日发布

18:03

致18名小学生受伤,湖南常德驾车冲撞小学生被告人黄文一审被判死缓

18:02

印度SENSEX指数在收盘初步上涨0.6%,至78,542.64点

17:59

香港特区政府:美国和英国部分地区禽肉及禽类产品暂停进口

17:58

美团旗下团买买将于2024年12月31日24时起停止运营

17:55

豪鹏科技:上调再次回购股份价格上限为77.56元/股

17:53

国家药监局公布4起药品网络销售违法违规典型案例

17:51

中国中车:全资子公司将所持装备公司80%股权无偿划转至公司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