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钱包是这两年一直很火的一个产品,支付宝钱包和微信钱包自不必说,银联和银行也都纷纷推出自己钱包产品,如银联钱包和招行的掌上生活。可见无论是新兴互联网公司还是老牌金融机构,都将手机钱包视作一个不容有失的重点项目。
可是关于手机钱包缺乏应用场景的质疑也一直不绝于耳。去年,Square钱包就曾遭遇过应用下架的尴尬。自去年开始的支付宝微信钱包超市推广大作战,本质上也是为了铺设应用场景而发起的烧钱大战。
一方面是各类公司都在力推自己的手机钱包,以确保自家城池有足够深的护城河;另一方面却是这些钱包往往都只能在自己的生态圈里玩闭环,任何试图走出温室进入丛林的行为到最后都很可能落得个丢盔弃甲的下场。
手机钱包就真是这么一个鸡肋型的产品吗?显然不是,即便目前手机钱包的整个商业环境还未足够成熟,但其作为一张来自未来的二向箔正缓缓飘来,而它的攻击目标就是人们手里的银行卡。
业内最近有几则关于手机钱包的新闻,一是银联在其今年的62促销活动中(银联卡卡号都是以62开头,所以每年6月2日银联都会做很多营销活动)开始力推银联钱包了。在6月2日前后几天,用户使用银联钱包消费可以在许多场所享受到一个力度很大的折扣。
另一则新闻是有“宇宙第一大行”之称的工商银行,最近推出了一张HCE银行卡,还号称是亚洲第一张的HCE卡。HCE卡的名词解释略显极客,简单粗暴的说就是下载了一个app之后,你的手机就变成了银行卡。类似功能招商银行在魅族MX4上也有,技术实现略有不同,但实质都是把你的手机变成了银行卡。
这两则新闻可以看作是传统金融机构对互联网公司疯狂进攻的一种顺势而为,然而结合支付宝和微信在钱包上的发力则可以看出全行业在手机钱包这个产品上的一些共性和动向:
- 各家的手机钱包都在积极的突破闭环
之前支付宝的主要服务对象还是淘宝,而微信钱包则依托于抢红包和微商,都是在闭环内做支付。这使得钱包如果作为一个独立的App就需要额外的附加很多商业场景来支撑,因此也会显得格外臃肿。尤其明显的是招商银行的掌上生活,直接连名字都不好意思叫钱包了。
但最近各家手机钱包上的举动,则明显是在让商业的归商业,钱包的归钱包。支付宝和微信的扫码支付,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的手机刷卡消费都是如此,应用场景不再是应用内的消费,而是完全独立于钱包应用——这与银行卡的消费模式完全一致。更有甚者,支付宝钱包里的“花呗”完全就是一张虚拟信用卡,而“借呗”更可看作是信用卡的取现功能。
- 大多手机钱包都有NFC功能
支付宝钱包在很早之前就打通了手机的NFC功能, 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的手机钱包更是直接基于手机NFC实现的支付。这么一来,这些手机钱包就能和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刷卡POS机实现通信,完成消费(支付宝钱包由于银联的POS机不对其开放,因而无法使用)。
也就是说,这些基于NFC的手机钱包,在物理特性上已经和银行芯片卡一致,具备了在POS机上刷卡消费的能力。而手机钱包对芯片卡的模拟,也契合了央行积极普及芯片卡的号召。
- 各家的手机钱包都在弱化银行卡的存在感
所有的手机钱包在开通之初都需要绑定一张或数张银行卡,然后就将银行卡数据隐藏在后台,把所有的交易都交给钱包来完成。这一层包装可以给用户提供极大的便利,用户无需再去关心是每张银行卡上的数据,手机钱包就是一个银行卡大管家。
银行的手机钱包还大多希望的是能替代银行卡的物理形态,支付宝和微信走得还要更远一点:用户已无需再操心哪张银行卡里余额不足的问题,只要你所有银行卡里的总数够付就行;也不用再回忆每张银行卡的消费密码、查询密码,反正统统只有一个钱包密码。
由此看来,无论是新兴的互联网公司还是老牌的机构机构,对于手机钱包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都已有了一种默契:大家殊途同归的选择了把消灭银行卡作为这场争夺战的最终目标,而手机钱包则将成为一张超级银行卡,覆盖甚至是替代当前用户手里数目繁多的各类银行卡。
这张超级银行卡不光是在物理形态上免去了用户需要随身携带多张银行卡的麻烦,还由于手机自身的各种属性为银行卡固有的功能带来了许多新的亮点:以往的银行卡只是消费过程中的一环,任何操作都需要其他设备的协助才能完成。但手机钱包使得超级银行卡天生就具备联网的功能,许多操作,例如消费、查询、转账等都能独立完成。
更具有想象空间的是手机钱包的取现,前段时间网络上有段关于支付宝钱包的视频,说是通过支付宝搜寻距离最近的人,将钱包余额转账给他,而他则提供现金给你,实现所谓“滴滴取钱”的功能。这也许是个愚人节的玩笑吧,但笔者确曾见过平安集团旗下壹钱包的一个内测功能,就是将壹钱包中的余额付给便利店收银员,然后从收银员处取得现金,实现“将便利店打造成身边的ATM”这一宏伟蓝图。
此外,由于手机能协助后台进行各种动态验证,如短信验证码、动态口令等,因此在某些场合下,其安全级别也会高于银行卡。另外,手机钱包还能记录用户的使用习惯,甚至所在位置,这相比银行卡又先进了许多。
新技术带来了便捷,新技术也会带来风险。手机钱包化身超级银行卡确实能给用户带来很多方便,但由其创新所带来的问题却是以往未曾碰到过的。
- 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安全
以前通过银行卡消费,整个流程需要多个设备共同完成,缺一不可。这虽然造成了使用上的麻烦,但在安全上相当于给交易加了三把锁。而手机钱包的整个交易却高度依赖于手机这一个设备,因此即便这把锁是把高级锁,它也毕竟只有一把锁。
网上一直有很多骇人听闻的新闻,提醒人们手机丢失所带来的风险,手机被病毒攻击所造成的损失。虽然某些新闻略有言过其实,但都不是无中生有。
今年的另一则新闻更是提醒人们要注意SIM卡的安全了:犯罪分子补办了用户的SIM卡,然后就把用户支付宝里的钱转走了。听起来很吊诡是吧?但这是真的。
- 不容忽视的问题还有隐私
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条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你的所有属性和行为都是商业公司眼中的数据。
也许你还停留在“手机钱包只是简单记录你消费行为”这一认知层面上,但别忘了手机钱包的许多功能是基于用户的征信。也就是说,你的身份证信息、你的银行卡数据、你的贷款还款情况,甚至你亲戚朋友的信用记录,它统统知道。哦,对了,现在还有钱包正在打造自己的征信系统,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它就是你的政府。
笔者并不排斥社会征信系统的确立以及基于居民信用记录的各种行为,这在发达国家是一种常态,但笔者绝不赞成征信信息的无节操泄漏以及任何商业行为在不告知的情况下使用这些个人私密信息,更惶恐于商业公司建立自己的征信系统。我是一个人,不是你们眼中的数据。
- 常常被遗忘的问题是监管
许是国人长期以来被管得太多了吧,许多商业行为都喜欢把自己粉饰成反抗窠臼的先锋。可商业并不是简单的叛逆,金融更是国之重器,容不得只注重短期利益的商业行为肆意妄为。近年P2P跑路成风、个人网店成为信用卡套现重灾区、POS也为洗钱提供了便利,这些都是对新兴金融方式缺乏监管所带来的恶果。
手机钱包作为新兴的支付方式,同样存在着巨大金融风险的可能:钱包里的沉淀资金是否有被挪作他用的可能,余额宝能抵御多大的挤兑风险,钱包是如何监管洗钱套现等等。所有的这些风险都是手机钱包为用户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为犯罪提供了方便。
大势不可违,手机钱包变身超级银行卡的过程中会有各种挑战与风险,但摆在众公司面前的局面是此时不作为,后续将无为可作。尤其是各大银行,面对互联网公司的凌厉攻势,若是继续抱有躺着赚钱的幻想,迟早难逃沦为通道的尴尬。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非常,也很可能实现的东西~~~不错,不错~~~
信用卡是单向表示信息的工具;手机是双向沟通信息的工具。高下立现!
文章太长了,那么长干什么,几句话就能说明白。 无论如何,银行就和移动运营商一样,都在被支付宝和微信管道化了,而微信和支付宝成为用户界面。工行和移动离用户更远了,更边缘化了。
好文
想法不错
手机是信息沟通的工具,各种卡是信息表达的工具。高下立现!
更方便、附加值大的更有前途。
我觉得钱包,卡,现金都会有人用,能抓住自己的目标用户就意味着有价值吧
还是需要从用户保障入手才会普及,实现普及程度也就无需再去取现了
但是现金是要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