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T-EDGE文章详情页顶部

别了,世界500强!你好,小公司时代!

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一轮正席卷全球的新的科技革命,我们必须抛弃大量的旧观念与旧规则。比如,把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公司,一家一家踢出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名单,然后用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替代它们。因为,这些“小公司”才代表未来。

别了,世界500强! 

钛媒体注:随着中国创新经济的发展,我们确实发现,过去几十年长期笼罩在中国民营企业头上的“世界500强”外企阴影变得越来越不那么重要了,2013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到今天,我们则越来越看到创业和创新经济所迸发出来的巨大活力。(查看钛媒体相关文章《大公司的坏话》和《2013,在华外企集体雪崩年》)

而作为中国经济最为支柱的产业,长期对接外资的中国制造业发展状况如何呢?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此文,或许会给我们很多新的思考:

世界制造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的历史性交汇,正在带来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重塑与洗牌。

要在新时代更好生存,我们必须抛弃大量的旧观念与旧规则。

比如,把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公司,一家一家踢出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名单,然后用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替代它们。

因为,这些“小公司”才代表未来。

1、“小公司”凭什么代表未来?

我们以前为什么要跟大公司合作?

很简单,以前是越大的公司,拥有越多的创新实力,拥有越多的市场话语权。

纵观历史,几乎所有的生产力变革,以及每一次颠覆性的市场话语权变革,最根本的推动力都是科技突破。

而在此之前,科技创新从实验室到商品的转化,主要都由大公司来完成,因为它们有充足的经费与人力资源投入,支撑自有的庞大研究机构运转,并能迅速将其转化为实际产品。

仅仅是一家贝尔实验室,就推出了像晶体管、激光器、太阳能电池、数字交换机、通讯卫星、蜂窝移动通讯设备、长途电视传送等产品,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

这是很长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这样的大公司也渺若星河。

但近年来,这个趋势正在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的中小企业取代世界500强,开始成为创新转化主体。

比如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比如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公司Illumina,比如海银资本投资的,拥有全球最多电磁共振技术专利的WiTricity等等。

新的形势下,这些创新型科技公司可以在极短时间内,从小公司迅速成长为覆盖全球市场的大企业,并导致过去的跨国企业的科技优势与市场优势迅速丧失。

这些公司从创立到成为产业领袖,甚至垄断整个行业的整个过程,不再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而是在短短的十几年,甚至数年内就宣告完成。

2、这个巨变是如何发生的?

这个重大变化,起源于美国1980年通过的拜杜(Bayh-Dole)法案以及《1986年美国联邦技术转让法》。

在这些法案出台之前,政府资助科研项目产生的专利一直由政府拥有。由于审批程序复杂,这些专利很少向私人部门转移。截至到1980年,只有不到5%的专利技术被转移到工业界进行商业化。

而这两个法案规定:在政府资助的研究发明中,发明人也有权分享专利授权许可收入,而且小企业有优先获得转移许可的权利。

这是美国式的“万众创新”和“开放民营资本”。

正是这个体制突破,让技术创新不再被大公司垄断——即使没有资金和大批人才组建自己的实验室,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获得高校科研成果,直接将创新转化为产品。

美国科技创新由此迎来爆发增长。

一个经营经验很丰富、信用很好的企业家或连续创业者,加上发明了一个创新技术的专家——我称之为双长制,往往就能搭起这样一个创新中小企业的雏形。

今天,已经有大批这样的美国中小企业,从高校科研机构获得专利授权,开发新产品后投入市场。

而这些具有产业洞察的中小企业,也成为我们当前所见到的,美国开放式创新浪潮的主导者。

在这之前,很多人都看到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成功,看到了苹果、Facebook和Uber,但事实上,这是一个整个科技行业的创新浪潮,尤其是在很多大家视为传统的领域,比如材料、能源、农业等领域,这样的变化也扑天盖地而来。

而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更已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我们可以看到,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

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

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

诸如此类,在各个信息经济与传统制造业的交汇地带,大批的创新型公司已经一堆又一堆地井喷出来。

3、这个变化,可能为中国企业带来怎样的灾难性后果?

是的,灾难性后果。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自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兴衰史和中华民族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但众所周知,中国实体经济增长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制造业下滑不振,即使政府采取了大量措施刺激经济增长,当前仍难以遏制其进一步萎缩。

“MADE IN CHINA”为什么不景气了?

不止是因为全球经济环境持续低迷,更重要的原因是,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已经下滑,并将继续面临巨大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在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制造业的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

然而,正在经历转型升级的中国企业,却并没有买到科技创新的早班船票。

过去30年,中国的经济繁荣主要归功于改⾰开放国策,通过“技术换市场”的⽅式,吸引外国公司进⼊中国,以此获得强大的先进生产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对中国企业贡献最多、得到⽀持最⼤,也是最主要的合作伙伴是,正世界500强公司,是欧美的大企业,正是他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他们源源不绝的庞大订单,帮助中国建⽴了完整的制造业⽣态环境,让中国世界工厂的齿轮持续运转。

但现在,创新与市场已经向新兴企业转移,大公司的市场被侵食甚至颠覆,它们的收入与份额在下滑,它们的业务在萎缩,这个变化的压力自然也在向中国制造业传递。

但我们,却依然停留在原地。

那些取代巨头的创新公司离我们太远,发展又太快,中国制造业并没有在它们发展的早期切入它们的从标准制定、技术创新直到大规模生产的整个生态系统中去。

等到它们成长起来,一切已经为时已晚。

就像特斯拉,因为是纯电动汽车,结构和传统内燃汽车不同,所以很多零件都必须单独设计,并且要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调整、设计,但早期产量有限,合作缺少利润,所以它并没有进入中国供应链的视野。

于是,当Model S车型上市时,数千个零部件的供应商有来自德国的,有来自美国的,也有巴西和日本的,但唯独没有一家来自中国大陆。

此时再谈合作,强弱已经易势,话语权已经在别人手上,我们最多只能在价值链底部吃点残羹剩水。

4、中国制造业如何成为全球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

答案很简单,抛弃500强,拥抱中小型的创新科技公司。

由于发展迅速,这些公司很难独立完成全部生产流程,他们往往是利用自身创新优势,大量与外部公司合作,形成群体性的创新环境。

在这种快速扩张的创新模式,对资本供血、大规模制造能力、以及足够庞大的市场预期,都有强烈的需求。

而这些,都是中国可以提供的优势。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已经从需要吸收外资的资本缺乏国家,转变为世界上重要的资本输出国,未来20-30年,资本国际化更将成为中国发展的大趋势,而这些资本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目标,正是通过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谋求更高的资本回报率,促进国内企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积累,已经让中国建立起大规模的制造能力与产业基础,彻底融入全球社会分工,成为全球经济的“中国制造工厂”。如今,更已启动面向工业4.0智能制造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转型。

此外,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中国超大规模的内需潜力还在不断释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这就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双赢机会:中国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能力,强大的制造能力,巨大的国内市场——而中国制造业实现科技升级所需要的大量先进科技,又正好掌握在这些中小科技公司手中。

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可以放眼全球,加紧前瞻性的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可以投资为纽带,将这些新锐高科技企业带到中国,依托中国质优价廉的制造能力以及国内市场,在推进创新科技企业发展同时,扭转中国制造业持续萎缩的困局,最终联合拓展全球市场,实现双赢。

如此,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以及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均有望顺利完成。

这也将成为中国融入世界创新体系的宝贵契机。

5、背后有哪些风险,又该如何规避风险?

科技是一个资金密集的行业,虽然成功后的回报丰厚,但资金投入风险也很大。

在海外与最前沿的中小创新企业合作更是如此。

第一,海外市场波诡云谲,在不了解当地政策、社会、市场环境,没有当地人脉的情况下,就敢于盲目投资合作,要么是天才,要么是傻子。

第二,我们正处身于一个创新井喷的时代,各种技术层出不穷,最前沿的高科技与最顶级的骗术鱼龙混杂,甚至即使看准了一个技术的前景,也也难确保整个产业趋势的变换与更迭。

第三,与中国最普遍的微创新、应用创新不同,真正的基础创新与颠覆性创新门槛非常高,壁垒也很高,它的价值也与“微创新”天差地别。如果没有抓住对方的知识产权,没有抓住有明确专利、有研发能力的核心企业,就很容易变成盲目引进。

那么,如何把握机会,同时规避风险?

一要依靠政府力量过滤风险。如果政府在坚持改⾰开发的⼤⽅针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对招商引资的具体实施进⾏战术性调整,把政策倾斜的重点,从世界500强公司调整到以国外中小高科技企业,把优秀的公司请进来,大家展开合作,企业的风险可以大大降低。

二是集合力量对冲风险。如果单独投资一家公司,风险非常高,但如果依托专注于国外创新科技公司投资的投资机构、孵化器或合作平台,成系统地,沿着整个产业方向的大势成批地进行投资,那投资与合作的低风险高回报就可以预期。

在这两方面,中国以前做得还不多,但现在情况正在改变。

中国本届政府已经强调,要立足国情,立足现实,通过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公布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

可以预期,中国面向全球开放创新的合作体系将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成熟,助推中国制造业整体科技升级,实现中国经济持续繁荣。

中国的资本与中国企业也应该抓住宝贵的时机,与国外创新全面对接,布局美国科技前沿。在这在这方面,海银资本也正在做很多桥梁工作,欢迎关注海外创新投资的投资人与企业家跟我交流探讨。(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

(钛媒体作者介绍:王煜全,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转载必须注明作者与出处 )

中国制造如何加入全球创新?5月29日,中美最高规格的,尖峰创新者交流盛会,钛·边缘创新夏季峰会,全美十大前沿领域最top创业者震撼登场。报名截止进入倒计时,查看详情,急速报名,点击报名链接:https://www.tmtpost.com/event/t-edge/2015summer/

  • 钛媒体相关文章

SpaceX这家创业型小公司 在 8 年的时间里表现出的创新能力,超过了美国两家王牌飞行器制造商和中国的举国体制。这不仅要归功于马斯克个人的能力,更要看到整个社会体系对小公司体系的支持作用。回复“碎片化”,查看钛媒体此前文章《碎片化创新的巨大爆发力

德国为何瞧不起特斯拉,中国创新应学习均衡的欧洲,还是两极分化的美国?

王煜全:让“中国制造”成为美国创新瓶颈的解决方案

本文系作者 王煜全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误导,煽惑(天才不管大公司还是小公司终会自我成就,普众当然活在大公司里更好)

    置顶
    回复 2015.05.24 · via android
  • 很残酷

    置顶
    回复 2015.05.24 · via iphone
  • 小而美做细分市场

    置顶
    回复 2015.05.24 · via android
  • 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这不是小公司时代,应该是“创新性公司”的时代。只是现在的大公司都比较缺乏创新能力,反而是大量的中、小公司向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创新成果和进步的动力。希望这不是大公司的宿命,而是新的生机,或者,在这个知识经济的环境中,大、中、小公司能够各展所长和相关配合。--- magicgreenturf---信息资源简论.者

    回复 2015.05.24 · via pc
  • 小公司很棒,但不等于就要抛弃大公司,就好像儿子是未来,就赶紧把老子掐死吧,非是即非的思维太幼稚了

    回复 2015.05.25 · via android
  • 都说创业是更苦的,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打工是更苦的,每一天算着我的工资是什么时候发,还有几天发,等过了天月年,最终工资还是那么一点点,但是创业就不一样了,只要您努力,自己赚到的钱一年会更一年多,最终很有可能会实现财富自己,这不是我们最想的吗?只要您有坚持的决心,那么就加用户名

    回复 2015.05.25 · via pc
  •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立足根本,不过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一直在创新,都将不会被淹没!快创业网站有更多的创业项目

    回复 2015.05.25 · via pc
  • 工业4.0智能制造,对于社会底层的人们来说简直就是灾难性的。

    回复 2015.05.25 · via pc
  • 竞争力啊!

    回复 2015.05.24 · via android
  • 创新的时代,跟大小无关,思维决定它的实现!

    回复 2015.05.27 · via iphone
更多评论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2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