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T-EDGE文章详情页顶部

【书评】读懂扎克伯格:并不是一个坏孩子

要理解扎克伯格和他十余年的奋斗史是一项不容易的事,这里面既要理解他的愿景,还要能理解美国文化的许多特质(无论是就创业环境还是就互联网发展而言),你要能理解扎克伯格的天才和智慧,也要能辨识他成功中的运气成分。

许多人对马克•扎克伯格的印象最早来自电影《社交网络》,这部影片改编自本•麦兹里奇的小说《意外的亿万富翁:Facebook的创立,一个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的故事》。单从名字上看,这部小说就有迎合好莱坞各种偏好之嫌。

这部影片追溯了脸谱网(Facebook)的起源,影片中扎克伯格被描绘为一个天才黑客,他失恋后入侵了学校系统,为的只是盗取漂亮女孩的个人资料。最后种豆得瓜,误打误撞成就了后来的脸谱网。

这部影片贬损了扎克伯格的声誉,仿佛他是一个自负、靠背叛亲友来获取性、金钱和权力的坏孩子。以至于在影片播出的2010年,当扎克伯格向新泽西的几所公立学校捐赠1亿美元时,也被人们误解为扎克伯格不过是借此来挽回他败落的名声,尽管事实的真相是这些捐赠是扎克伯格很早就计划采取的行动。

这种贬损并不完全因为本•麦兹里奇,而是脸谱网曾经的联合创始人向麦兹里奇提供了素材,这位联合创始人正因为纠结于利益和扎克伯格分道扬镳。

扎克伯格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2013年9月,我访问了脸谱网总部,采访了扎克伯格,我也多次与前面提及的那位联合创始人会面。对比两者的印象,我更相信扎克伯格是一个新时代的马克•奥勒留(Marcus•Aurelius,古罗马帝国皇帝,著有《沉思录》),或者是一个斯多葛主义者。

这两个生活时代相差2000年的人有太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影响了整个世界,拥有极大的权力,为千万人追捧,但他们同时又注定孤独;驱动他们的不是欲望,而是来自内心的使命感;他们都拥有让这个世界更美好的雄心,同时又严于律己;即使拥有创造一切享乐的财富条件,他们却懂得宽容和谦让,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纯粹。

事实上,扎克伯格没有让自己沉溺于财富的迷狂中,他不停地为自己创造挑战。仅以个人挑战为例,2010年,他努力学习中文,挑战这种对英语为母语者来说最难的语言;2011年,他挑战嗜肉的习惯,除非是他自己宰杀的动物;2012年,他则坚持每天写代码;2013年,他则坚持每天认识每一个不同的人。

扎克伯格创立的脸谱网,现在已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如果单从数量上算,脸谱网是继中国和印度之后的“第三大国”。他不仅缔造了一个千亿美元的公司,而且更积极投身于慈善,仅2012年,扎克伯格就向硅谷社区基金会捐赠4.98亿美元,主要用于教育和医疗等,捐款金额仅次于巴菲特而排名当年全美慈善榜第二位,而2013年扎克伯格以9.7亿美元的捐赠金额荣登全美慈善榜榜首。

扎克伯格的成功源自他宏大的内心。正如这本《像扎克伯格一样思考》所提到的细节一样,他常随身带一个名为“The Book of Change”(也可以理解为《易经》)的笔记本,上面题写着甘地的一句话“欲变世界,先变其身”。现在,扎克伯格的下一个雄心是internet.org,这是为了让全球50亿人能够上网。在脸谱网的理念中,如果更多的人通过脸谱网联系起来,获得更多的信息,这个世界就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要理解扎克伯格和他十余年的奋斗史是一项不容易的事,这里面既要理解他的愿景,还要能理解美国文化的许多特质(无论是就创业环境还是就互联网发展而言),你要能理解扎克伯格的天才和智慧,也要能辨识他成功中的运气成分。因此本书提供了一个5P:从激情(passion)、目的(purpose)、人(people)、产品(product)以及伙伴(partnerships),为更容易也更深刻理解扎克伯格提供了清晰的框架。

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发展也在经历一次深刻的变革——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互联网发展进入了深水区,这将开拓一个远比之前十余年电商时代要大得多的市场。抛开美国文人的春秋笔法,了解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扎克伯格,学习和借鉴扎克伯格无论战略还是战术,都对我们不无裨益。

(文 / 易宝支付联合创始人 余晨)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