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烧了14亿以后,嘀嘀打车又打算在5月份试水硬件,推出抢单按钮。该按钮主要解决司机在抢单过程中的驾驶安全问题,方便司机及时抢单的同时不再需要手离方向盘去触摸屏幕,只需要按方向盘中心的按钮即可。至于按钮是否会要求强制安装,嘀嘀打车副总裁张博表示,未来会开展一系列营销活动,来影响司机自主安装按钮。又是一个烧钱的活儿。
14亿的土豪圈地,为嘀嘀赢取了1亿用户数量。当烧钱狂热褪去,打车市场趋于冷静,打车补贴近日也从每单5元下调至每单3元。1亿的用户数量会留下多少?官方披露补贴的下滑确实导致一定用户数量的流失,“但还在我们的预期范围内,不超过10%”嘀嘀打车运营副总裁张晶表示。他指出,目前嘀嘀拥有一亿用户数,从质量上可以分成四个类型:粉丝级用户(19.8%)、忠实用户(35.7%)、普通用户(27.4%)、尝鲜族(17.1%)。其中粉丝级用户和忠实用户已经对嘀嘀打车这个品牌产生了较强认知感,肯定了嘀嘀打车的便捷和效率。因此,即使将来嘀嘀打车停止打车补贴,也不用担心这批用户是否会流失。相反,普通用户和尝鲜族大部分是看重目前的补贴优惠,未来可能会流失这一部分的用户,但是也在可承担范围内。
对于这部分流失的用户,张晶表示,接下来还会继续和“泛腾讯系”的企业达成合作来弥补用户流量。目前大众点评6.5最新版中已可直接呼唤嘀嘀打车,用户可在大众点评上查找好商家后,直接唤车前往目的地。除大众点评外“泛腾讯系”的企业还有携程、艺龙等OTA服务平台,未来从该平台结合景点、机场、酒店场景接送用户也是一个客观的导流渠道。此外,百度地图也支持打车功能,为快的和嘀嘀引流。
在嘀嘀打车还在为保留用户数量苦苦挣扎之时,快的打车已经和“泛阿里系”的美团进行合作,通过积分兑换等广告形式为双方赢来近千万的营收。截止到3月31日,快的打车已经实现日均单623万、覆盖城市261个,而嘀嘀打车仅在14亿轰炸以后用户数量由2200万狂增到1亿,日均单521.83亿、覆盖城市178个。可以说,嘀嘀打车这种拿钱砸数据的做法,简单粗暴直接,但是究竟何时能够盈利?以什么样的形式盈利?嘀嘀打车最近的媒体发布会上,类似的问题很多,但相关负责人却总是顾左右而言他。
由上文可以看出,目前快的的做法是烧钱和盈利并进,在稳步增长用户数量的同时积极的采取相应灵活的商业盈利模式。阿里旗下除了美团,快的今后还有淘宝旅行甚至银泰进行积分兑换的流量互导形式。而嘀嘀打车拿钱圈地盘积累原始用户数量的做法,去粗存精以后用户数量很可能和快的还是持平。
说白了,在打车软件所能提供给用户的便利效率大致相等、打车费用基本等值的情况下。快的和嘀嘀的战争并不体现在产品的优劣上,而是背后所能提供的其他生活服务。快的和嘀嘀的战争背后隐藏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大众点评和美团网之间的战争。
嘀嘀打车似乎对盈利依旧不着急,张晶举了美团和拉手的例子。他认为,现在的打车行业犹如当年的团购,在众人都不太看好的背景下,美团和拉手一番苦战,终于还是优胜劣汰,并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然而,团购和打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B2C的团购对接的是独立商户和消费者,而C2C的打车软件对接的是司机和乘客。从团购层面来看,对商户参与团购可以提升订单、提高服务效率、取得用户数据资源、获得线上推广资源等,对于消费者参与团购,可以提升生活品质和减少生活成本。相比团购的多渠道盈利,打车软件所能实现的盈利空间较为有限:
1.代理空间狭窄,收入有限,受政策影响大。对司机来说,用打车软件可以在车辆紧张的时候获取一定小费、帮司机开展小区域物流生意、增加日均单。对消费者来说,除了减少了时间成本提升出行效率,无他。
2. 此外从大数据角度来看,打车软件的LBS数据,对出租车公司和司机来说价值不大。仅能为地图服务商、团购网站、支付软件、商户提供一定数据参考。打车的020链条相对团购,其环节和长度都要简单得多,环节越少流程越简单,所能赚钱的中间利益就越少。
3. 传统的广告盈利模式也不管用了。由于移动端界面空间有限的特殊性,传统的展示广告会极大程度的影响移动产品体验。目前,嘀嘀打车依然有六到七成的用户来自移动客户端。然而随着百度地图、大众点评、微信的介入,用户或许都不再需要打开App叫车了。而嘀嘀想还想通过传统的展示广告模式盈利,反而会影响用户体验,增加卸载率。
4. 利用价值小,收购后也难自成产业。打车的烧钱成本高,目前也只有腾讯和阿里这样的土豪公司足够精力陪练。但收购后独立发展的可能性不大,更可能是逐渐向支付宝、微信合并,成为移动生活板块下的分支。此外,出租车公司也可能收购一些价格低、规模小的打车APP,减少自主研发成本。
早在年初,嘀嘀打车的CEO就在给全体员工的邮件中指出,今年的任务是创造收入,在六月底之前完成收入一元钱的目标。时光飞逝,现在只剩下两个月了。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不知道张博看着财务账上的数字会不会肉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