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美国科技巨头财报发布周,苹果、Facebook、微软、高通、博通等都将于本周发布财报。
苹果自然最受瞩目。但我认为,受累于iPad的疲软表现,它不会太好。即使股价出现短暂行情,也会很快重回调整周期。在我看来,这不是苹果自身的原因,而是美市科技股的一段整体狂欢时光过去了。
过往两年,支撑科技股股价飞扬因素主要有:金融危机后各国刺激政策;科技推动创新的效应;新兴的移动互联网等热潮。
体现在美国当然就是QE,但目前这一因素正在退潮,每月大约缩减100亿美元。而利率升高的预期,也导致低息美元拆借艰难,从而加速原来资金泛滥的科技股板块的恐慌。
事实上,这一幕已经很明显地体现在二级市场。让我们看看美国巨头们的股价表现。
1、苹果:自从2012年9月创下707.05美元后,便再也没能突破,虽然中间有多款产品与服务模式,依然无力。截至昨天,收报于535美元。
2、谷歌:2月26日创下1228美元价位,开始疲软。前不久拆股,效应未释放。
3、IBM:去年3月15日创下215.9美元后回调。截至目前徘徊在190美元左右。
4、微软:4月1日历史一个高位41.66美元。近日明显调整。
5、英特尔:近日反弹到2年前的高位27美元以上,尚未出现明显回调势头。
6、高通:4月4日创新10多年来新高,达81.36美元,但仍没有突破2000年100美元高点。尚未见明显回调势头。
7、Facebook:3月13日创下72.59美元价位后,掉头向下。昨收58.9美元。
8、Twitter:去年12月26日突破74.7美元后调整。昨收45.03美元。
我觉得这是QE退潮后科技股趋于基本面的体现。即便业绩有一定支撑,大部分个股市盈率很低(相比中国同类股票),整体趋势也很难扭转。
当然,这里还有个明显特征,就是带有传统色彩而非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硬件、通信类企业,如高通、英特尔、微软、IBM股价坚挺,其他互联网化程度较高的,包括苹果,相对跌幅更大。
我认为,这是对过去两年互联网沙文主义的一种提醒与反拨:夸张的商业模式,已经遭遇硬件工业、原生设计技术的创新困境,它们脱离不了摩尔定律的魔咒。人们已经很难听到芯片等元器件、关键材料以及硬件工业的重大革新消息了,市面上充斥着太多“商业模式”的词汇。这对于备受冷落的硬件工业是一种投资价值的重新审视。
但是,无论分化多么明显,科技股整体板块都没有重演2000年泡沫时期的疯狂,有一种有心无力的感觉。
当然,巨头们有手段维护股价的荣光。它们手里有富可敌国的现金储备,可能会继续强化回购。机构预测,从目前开始截至 2015 年底,苹果可能扩大投入约 300 亿美元回购自家股票。
之前,苹果曾宣布,2015 年前,将大约以 600 亿美元陆续买回在外流通股,截至目前,它大概已花去450—500 亿美元。但是,即便如此,苹果的股价也只是从近400美元恢复如今的550美元以下。
苹果新品iphone6上市还有一段周期,在缺乏新品效应的局面下,苹果股票回购可能性加大。但我认为,这同样无法扭转苹果股价弱化的中期趋势,而这也很可能导致本地苹果概念股下跌,包括美市中概股以及中国内地概念股。
A股TMT板块的概念多得吓人,尤其是与互联网搭界的空间。你能数出来的4G、物联网、云计算、蓝宝石、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彩票、游戏尤其手游,O2O、智能电视等等。之前它们已经炒了一波又一波。
不过,美市科技巨头股价走势,也可能促使海外资金重新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洗刷本地概念股,导致它们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资金会更加趋向于快进快出,类似私募操作。A股散户大都喜欢跟风,从而造成概念股震荡风险加大;另一方面,类似上述美股互联网概念与硬件、通信、基础设施概念的坚挺,A股也会自动筛选出真正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个股,有业绩支撑,反而会相对安全。当然,在它们身上寻求暴利的机会不会大。
从产业链角度看,本地概念股整体上大都处于全球产业链末梢,二级市场反应多滞后一段时间。比如当全球巨头尤其是苹果之类的品牌商开始饥饿营销时,本地概念股往往才开始渲染。
TMT领域,当下跌行情骤现后,是赚快钱的业务、商业模式、概念预期驱动的周期。行业里大都缩减研发投资、产能布局,而投向营销环节。
但是,无论市场如何调整,我觉得,从投资角度看TMT领域,有三类企业值得关注:
一是真正的技术与产品驱动的企业;
二是有业绩支撑的正在全力转型的传统行业龙头;
三是互联网、通信、有线、文化传媒等多种元素交汇的地带。这个属于值得长期投资的领域。任何单一的概念,都只会昙花一现,不适合散户进入,除非你真的能获得内幕。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