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屏手机用户看资讯”里的行业机会

55%的用户会选择从多家媒体来获知新闻,45%的用户则会从特定的某家媒体来了解新闻。某几家品牌媒体基本瓜分了大部分市场。媒体品牌性建立起来,在新意识年轻网民逐渐增多时代,培养用户的资讯付费习惯应可行

 

下午在微博看到手机腾讯网数据研究中心的“触屏手机用户是如何看资讯的”调查报告,刺激了我的胃口,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下面只贴出信息图,原文就不转载了,因为文章信息不关键,有兴趣的可看36氪

首先先看看这张图的作者和基本信息。手机腾讯网数据研究中心,大数据时代,各大巨头都有了自己的数据研究中心,小公司或有先见的传统行业基本也都依靠垂直数据研究机构。这应该是腾讯布局移动互联网的一小步,切入移动资讯的一步棋。再看看这个调查的范围,调查为期6天,依靠腾讯的用户基础,却只有3600位用户参与了调查,这有点怪,但也合理,用户对无偿的调查,本来就参与度很低。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数量级的数据就不含水分了。

 

 

按照信息图上下左右顺序挑几点扯淡:

从资讯来源看付费阅读

55%的用户会选择从多家媒体来获知新闻,45%的用户则会从特定的某家媒体来了解新闻。从这两个数据来看,45%的用户选择的某几家媒体应该是形成品牌的媒体,提供优质的资讯内容,再加上55%里面的一部分,某几家品牌媒体基本瓜分了大部分的市场。我觉得媒体的品牌性建立起来,在这个读报人渐少,具有新意识的年轻网民逐渐增多,培养用户的资讯付费习惯应该可行。其实有一点想不明白,为什么老一代人可以接受花一两块钱买份报纸看新闻,年轻一代却很难接受即时性更强的或许更便宜的付费阅读?我们不是总讲究“所有的合法劳动都应该得到应有的报酬”吗?这一点恐怕要责备中国早期互联网大佬们,开始培养的用户只认可免费,就连现在手机腾讯网的网站上还在强调腾讯提供的所有资讯都是免费的!因为他们有其他庞大的产业链挣钱砸在新闻里面,养着庞大的用户,但真正的媒体又不同,除了资讯收费,只能靠广告,但用户对广告又有先天的反感,非常影响用户体验,这又恶性循环下去…其实“55%的用户会选择从多家媒体来获知新闻”这个数据有点笼统,是某一行业媒体?跨行业的媒体?还是门户类媒体?

从行业资讯谈行业垂直媒体

用户最关注的新闻类型Top5:时政类(8.3%)、科技类(46.8%)、娱乐类(42.8%)、军事类(42.3%)、趣闻类(39.1%)。信息泛滥的时代,每天都是铺天盖地的新闻映入眼帘,资讯的分类筛选获取是当下必须的,所以,行业垂直媒体会越来越受欢迎,不仅是其垂直性,更是其观点的深度。这样,资讯的到达率和渗透率才会空前的高(可参见新媒体时代,内容、服务为王,媒体的垂直性愈加明显)。按我现在来说,很少看时政类,虽然时政类是最关乎日常生活的,但感觉略带戏剧性,不会主动关注,只会浏览下当下热点;看科技类新闻,基本通过几个科技类网站和门户频道获取资讯,微博也有严格的分组,浏览器上有相应的收藏夹,比较有效率;至于娱乐类,基本只关注周传雄,所以会在周传雄官网、微博搜索、视频搜索等或许相关资讯,基本不会看门户网站,因为信息量太大,容易淹没。搜索获取资讯是如今主动获取资讯的一个好办法,但基本只适合非时政类新闻,因为在社交网站搜素负面的社会新闻肯定被屏蔽了。而搜索其他类型的新闻就要涉及到个人甄别能力了。

从分享内容对比社会化分享

用户分享的主要途径是微博、人人等,比较少分享到微信,基本不会邮件分享。这其实是和途径的属性有莫大关系的,对于微博而言,用户更认可其媒体属性,适合新闻的快速传播,而且可以作为个人收藏内容的不错工具;对于微信来说,目前社会化分享按钮尚未添加分享到微信的功能,还不成熟,而由其产品属性决定,用户更认可的是其即时通讯性,除了品牌媒体,用户基本不会在微信分享内容。至于邮件,用户更认可的是办公工具,是远程传输文件、沟通工作的便利渠道,而不适合新闻的传播和知识的分享。其实在北京的时候产生过这样一个idea,就是注册一个公共邮箱,或者一个邮件组,集结几位同道中人把看到的优质资讯都分享到这个邮箱,但仔细衡量过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从如何获取资讯对比移动互联网入口和各大主流新闻客户端

在如何获取资讯方面,用户的日常习惯是浏览网页(88.4%)、新闻客户端(26.7%)、微博(25.5%)、微信消息(14.0%)。这和之前讨论过的一个问题比较类似:谁会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浏览器or客户端?我比较支持浏览器的,因为不能接受客户端在桌面泛滥,或者能有一个客户端像浏览器导航那样集结了我常登陆的站点。但目前来说还是通过客户端获取资讯,而不是选择网页,至于原因,信息图中也总结到了,“打开慢”、“内容烦杂”、“图片不清晰”、“设计不美观”等等,但为什么还会有88.4%的用户选择网页浏览?我觉着我以后还会选择网页浏览的,只要浏览器优化到够轻便、个性化定制更强大。

至于新闻客户端的选择,陈永东老师写过一篇文章分析(可参见《新闻客户端:大蛋糕背后的大风险》),但也没转载那篇文章,因为感觉观点深度不强,语言组织和逻辑性也一般,当然比我强太多。至于各大巨头发力移动新闻,陈永东老师这篇文章只介绍了几大互联网巨头,而没有谈真正的传统媒体的移动化策略。移动时代,互联网和媒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窄,媒体必须依托互联网这个平台得以生存,传统互联网巨头相对传统媒体来说就有了更快移动化的先天优质土壤。

但互联网公司相对真正意义上的媒体又缺少优质内容的挖掘者和生产者,但是,在自媒体时代,貌似这一点又不是什么大问题,如果自媒体会成为品牌大媒体的外包服务商的话,如果互联网公司也可以在政府那拿到移动媒体牌照(是不是有这个东东?)的话。人民日报新媒体版上刊时提出了八大猜想,第一猜想就指出在新的一年,微信会成为政务信息发布的重要平台(可参见人民日报新媒体版今日上刊 提八大新媒体猜想),这一点不知是不是和老习刚上任就去了腾讯深圳总部有关。

言归正传,在当下几大主流新闻客户端中,我还是最支持凤凰和搜狐的,因为凤凰素有“互联网公司中的媒体,媒体中的互联网”之称,对于其媒体移动化,应该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但目前来看发力不够。而搜狐却在移动媒体这块狠狠发力,张朝阳特别重视,砸钱也大手大脚。而对于网易来说,难道真像外界流传的,丁磊忙着养猪、内部忙着培训创业、或者忙着游戏,对于移动新闻这块有悖其天然媒体基因。至于腾讯,给人的印象就是杂,让人总感觉他就是玩玩这个而已,目的还是培养移动终端的庞大用户基础用来干其他事,因为没有看到这方面的优质人才投入。对于百度,如果内容上做的牛逼的话我还是挺想用的,前提是把其PC端的搜索技术应用到移动终端,因为我蛮喜欢主动搜索资讯的。但如果像新浪微博一样会遭频繁屏蔽,那还是算了,反而会适得其反。

从消息提醒谈用户体验

最后一个问题,信息图中谈到对于客户端弹出消息,19%认为是骚扰,29%可以接受,37%认为good,14%用户关闭了消息提醒。我是比较支持消息提醒的,但前提是必须足够个性化。拿百度贴吧来说,弹出一些八卦内容,尽管它再热门,但不是我关注的,我也没加入那个贴吧,只得把它卸载了。

一扯就扯了这么多,刹不住车,就谈这些吧。我希望会有一款集结我关注的站点的、可定制的、聚拢行业深度观点的、个性化弹出消息的、界面设计舒服的、轻便的客户端安装在手机上。

落笔,睡觉。

本文系作者 高宗帮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这个调查一定程度上输出了一些信息,但有不专业的嫌疑,阅读方式和内容糅合在一个维度里面来调查用户习惯(例如内容有深度和客户端放在一起-内容有没有深度与内容的后期加工及筛选服务有关,与阅读方式有什么关系),能说明什么呢

    回复 2013.01.15 · via pc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