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详情顶部

【周末荐书】认识不平等的代价

硅谷常被视为科技时代“美国梦”的圆梦之地,可是硅谷的创业者绝大部分是名校毕业且家境优渥。那些上完大学就得为了还助学贷款拼命打工甚或根本上不起大学的贫困家庭孩子,他们的梦又要到何处去寻?一个“好的”制度,究竟应该站在少数既得利益者一边,还是站在大多数普通人一边?

像很多同龄的业余经济学爱好者一样,笔者对经济学的认知是从《国富论》和“看不见的手”开始的。种种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科普书籍给了我们一个乐观的印象:只要把自由市场落实到底,整个社会就将欣欣向荣,包括最底层的人也会因为涓滴效应而获得福利的提升。眼看着自由市场在全球逐步深化,似乎“蜜蜂的寓言”(其核心即著名的“曼德维尔悖论”——私欲的“恶之花”结出的是公共利益的善果)即将成为现实了。

除了一件事:最底层的穷人们似乎没有如期望的那样获得福利的提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不平等的代价》中指出,自由市场让社会的不平等变得更严重了。

自由市场的拥趸会争辩说,即便结果不平等,一个自由的市场给所有人公平的竞争机会,因此结果的不平等只是反映了不同人的天资以及——尤其是——后天努力程度的区别而已。斯蒂格利茨一针见血地指出,即使客气一点不说它是刻意歪曲事实,这种观点顶多也只是一种幼稚的想象。当贫困的人群无力负担医疗、教育甚至食物等生活必需品,所谓“公平的竞争”从何谈起?

硅谷常被视为科技时代“美国梦”的圆梦之地,可是硅谷的创业者绝大部分是名校毕业且家境优渥。那些上完大学就得为了还助学贷款拼命打工甚或根本上不起大学的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们的梦又要到何处去寻?

在所有冰冷的数据背后,斯蒂格利茨提出的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什么是一个社会的正义与善?单以经济而论,何者是最当被优先考虑的指标:平均收入(也即收入总量),收入中位数(也即普通的人收入),还是最贫困人群的收入?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议,只有当最贫困者、最苦难者的处境有所改善,一个制度才能称得上正义,即使认为这个定义太过严苛。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起,美国人均GDP与收入中位数是呈背离之态的,也就是说,经济的增长只让一小部分富人获益,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收入水平反而降低。

于是斯蒂格利茨的质问可以简化为一个尖锐的问题:一个“好的”制度,究竟应该站在少数既得利益者一边,还是站在大多数普通人一边?

作为一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这本书中表现出了一位专业知识工作者应有的人文关怀。现代社会专业分工日益精细,知识工作者尤其是科技工作者几乎可以毫不费力地无视自己工作对社会带来何种影响,纯以工作本身为目的。伴随着“工作目的”的失位而来的是知识工作者乃至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淡漠。电影《谍影重重4》中有两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对白,专业技术工作者们用科技的、中立的、不带情感的术语来描述自己所做的工作,好像它们就跟其他任何科技工作一样与善恶无关,尽管他们所做的是操作无人机杀人和研发控制思想的药物。而真实世界里的科技工作者们又比这个强了多少?

是以,尽管仍有层出不穷的数据与观点试图证明美国梦依然如旧,斯蒂格利茨是在危言耸听——例如两位美国的教授试图从数据中发现美国社会仍然具有高度流动性的证据,另一位中国台湾的评论者则不无道理地指出,“不见得是‘因为’家境穷所以必然导致大学无法毕业或大学毕业后收入依然不高的‘结果’”。但这些批评都没有打到点上,因为看待问题的方式本身就已经决定了所能看到的结果,而一种高高在上的、远离现实苦难的、功利主义的视角本身就是斯蒂格利茨所要批评的经济学态度——同样的批评也适用于其他领域的知识工作者。

因此,如果读者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感到不自在,这就是斯蒂格利茨想要的效果。贫困、不平等、阶级分化……这些在我们印象中已经渐渐远去的概念是否仍然存在甚至愈演愈烈?合上书本,走近那些贫困者、被损害者、被忽视者,你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本书评作者熊节,ThoughtWorks咨询师,致力于用IT技术塑造更加公正和美好的社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靠自己吧

    回复 2014.09.09 · via pc
  • 认识到不平等,淡然对待就好!

    回复 2014.07.17 · via pc
  • 如果一直都只把目光聚焦在平等与不平等上,而不是在大环境中提升自己。那么就可能一直觉得不平等。认识了不平等,还能继续前进的是勇士。

    回复 2014.07.07 · via pc
  • 这本书不错,但是不符合地区

    回复 2014.06.22 · via pc
  • yesj读者你好,我是本文作者,感谢你的回复。 你提到的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张力非常准确。在我看来,存在着这种张力、这种困难,恰是需要像你我这样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承担起责任来做点事情的时候。因此,学校的寄语和社会的现实可能是令人失望的,这是真的;但我们应该有继续努力前行的信念与乐观态度,这也是真的。 反观另一些——很能代表中国知识分子主流意见的——回复,着实令人失望。如果社会今天是什么样它就理所当然应该永远是什么样,那还需要上大学干什么?随波逐流挣口饭钱的事情不是谁都可以做么?明明自己是有能力的、获益的、收入远远高于平均水平的一个群体,非要把自己装得很可怜很无力很被社会强奸的样子,这是对社会不负责任,同样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

    回复 2014.06.16 · via pc
  • 回复 2014.06.16 · via pc
  • 回复 2014.06.16 · via pc
  • 回复 2014.06.16 · via pc
  • 世界本来就不公平

    回复 2014.06.16 · via pc
  • 战争为何会触发,世界为何要平等?

    回复 2014.06.16 · via pc
更多评论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2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