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详情顶部

如何看懂土豪阿里近10年来的疯狂投资

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一直在强调,他们做的不是生意,而是生态;他们建设的不是公司,而是社会化组织。无论收购,还是埋头干,最终都只是为了实现布点、织网,以平台思路,提供移动互联时代的“水、电、气”生态基础设施,最终成为“无所不在”的无边界生活圈。

阿里巴巴最近频繁的投资并购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几乎每月都会有阿里的重磅投资并购新闻刊登于各大财经头条,从2014年初入股中信21世纪、零售百货银泰,再到4月与优酷联姻、收购高德地图,6月又鲸吞UC、搅局恒大足球……从来没看到阿里有任何要停下来的表象,很多人直呼“马云疯了,阿里也疯了!”

饶有兴趣的花了周末一整个下午去梳理了阿里近十年主要的投资并购事件,让我非常震惊。若抛开阿里是一家电子商务巨头看来如下统计表,很多人肯定会认为这是一家投资企业。问题就在此处,阿里为什么在近两年投资动作如此频繁?而且每次都是大手笔,完全是一股土豪的气概。这也是我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阿里近10年的投资收购事件

今年5月7日凌晨,阿里巴巴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招股书。分析人士预计,阿里的上市融资额可能将达200亿美元,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IPO之一。同时阿里巴巴很可能将在今年8月赴美上市。

阿里在上市前投资并购动作频繁,不完全统计,仅从2013年起到最近6月,阿里发起的投资收购就有27起,绝大部分都是上亿的生意,而且一些与电商看似毫无关系的投资让众人直呼看不懂,比如投资恒大足球。对此,各种争议的声音纷至沓来,认为阿里急着投资收购之举是为了提高IPO估值。另外一些说法则认为是马云的“商业野心”要颠覆视频行业(入股优酷)、改变中国足球现状(收购恒大)……等等诸如此类的说法。

也不能说阿里这些投资动作与加紧上市无关,但仔细梳理这些看似“杂乱”的投资收购,可以看到阿里投资收购的商业逻辑:建立无边界的商业生态系统。

阿里投资部负责人张鸿平曾向公众就分享过阿里的投资理念:

阿里的投资方向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和阿里现有业务做比较强的整合,相对来说,这部分阿里会采取控股的方式(多数股权、全资);另一部分,阿里巴巴在众多的投资里,采取少数股权投资。阿里从本身来讲,是一个从打造生态圈做平台的公司起家的,所以我们实际上非常强调在生态圈里头的布局和大家共赢的观点。通过不断布点、织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阿里巴巴将打造一个全新的生态体系,建立移动互联的“无边界生活圈”,实现“淘宝就是生活”的愿景。

生态圈布局,可以说是阿里商业体系中非常复杂而庞大的一盘棋局。接下来盘点一下阿里投资收购的这些企业到底是此局中的充当哪颗棋子以及起着怎样的作用。

 

社交与移动布局

代表:新浪微博、陌陌、UC、来往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现在,三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之间竞争更加激烈,都在抢占移动终端流量入口。阿里在社交、移动终端的布局一直很坎坷。

社交流量入口可谓是一块肥肉,腾讯凭借多年积累的QQ用户群+神级应用微信在社交流量入口这块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而百度凭借其一家独大的搜索及周边产品优势同样获得了相当大的用户数据,而阿里依然没有一款有力的产品能抗衡百度、腾讯,所以阿里一直在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即使自行推出来往,在如此激烈的竞争情况下根本无法打开市场,来往成了阿里的鸡肋。

无法发力便只有借力,2013年阿里入股新浪微博,看似一个很好的机会,结果很快被微信抢占了风头,当然新浪微博为淘宝也带来了不少流量。直到今年6月阿里收购UC,此举将对阿里巴巴移动终端入口的弥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UC浏览器在全球拥有5亿移动端用户,移动端月搜索量达60亿次,将给阿里提供稳定、持续的大入口,补完大流量入口的布局。

 

OTO布局

代表:口碑网、丁丁网、美团、快的打车、银泰百货、高德地图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线上与线下的距离越来越近,给OTO带来了无线的机会。

阿里在本地生活领域布局早在2006年就开始了,当年收购了口碑网,但后来发展不顺几经辗转又融入了淘宝网。2012年阿里再次投资丁丁网,主要是看好其 O2O业务的发展前景。有机会的地方永远有竞争,百度有糯米网,腾讯有大众点评,阿里这方面的早期投资还是略显逊色,而美团成了阿里另一“赌注”,但执掌人王兴一直想独立出来,这不得不说是阿里的一块心病。

快的打车是阿里布局OTO的另一个新兴投资,阿里的目的在于通过打车软件接入支付宝的支付方案和信用体系,但偏偏腾讯出兵“滴滴打车”也来挣抢这块宝地 ,两家恶性的“补贴战法”不可能一直打下去,也不可能一直这样靠烧钱维持下去,此事到现在也逐渐归于平静了。

今年3月阿里入股银泰,想通过“打通线上线下商业的基础设施体系”,来实现的实体商业与互联网经济的双向融合,这算是阿里电商与实体商业融合的一个新起点。

收购高德地图是阿里OTO布局移动电商的非常重要一环。在移动端双方资源全面整合,从商家信息、地理位置、商品信息、支付核销乃至物流配送,构建了完整的移动商务闭环。阿里巴巴也将借助高德的引擎和地图内容,结合本身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发基于LBS的应用,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更多的生活服务内容,让阿里的OTO布局更加丰满。无疑阿里通过地图获得了O2O的重要入口和载体。

 

物流布局

代表:百世物流、星辰急便、菜鸟物流、日日顺物流、新加坡邮政、中国邮政

马云曾经说过“物流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问题”。阿里希望能在物流效率上解决电商问题,先后入股百世物流、星辰急便。

在2013年5月阿里联合银泰、复兴、顺丰等企业启动了庞大的“菜鸟物流计划”,可以看出阿里在物流上布局的野心很大。同年年底入股了海尔的日日顺物流,虽没有四通一达及顺丰的名气,但在“最后一公里”配送和直达百姓居室服务上一直是国内做的最好的。

阿里的电商国际化是必然趋势,所以在物流布局上同样有了新的投资策略,在今年5月与新加坡邮政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建立“国际电商物流平台”,旨在把握东南亚地区潜力巨大的电子商务机遇。合作将吸纳新加坡邮政的国际邮政、物流能力、基础设施和强大的配送网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顾客和商家提供端到端的物流解决方案。这无疑为阿里的物流国际化增添了新的筹码。

这还不止,在6月12日,中国邮政物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协议。将在物流、电商、金融、信息安全等领域开启全面合作。根据协议,中国邮政将向阿里系物流信息平台菜鸟网络开放其全国十几万个服务网点,共同提供社会化自提等服务,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这意味着,今后民营快递企业的包裹也可在邮政网点实现自提。

 

文化产业布局

代表:虾米网、文化中国、华数传媒、优酷视频、恒大足球、21世纪传媒

马云曾表示,中国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口袋满了,脑袋却空了。如果文化产业发展不起来,中国就是个暴发户国家,是不能持久的。

在多位电商业内人士看来,整合文化娱乐产业能够增强用户黏性,实现电商平台导流;更为重要的是,文化娱乐产业的“粉丝经济”,将是未来移动电商、移动支付等发展到后期的争夺焦点。再加上十八大政策红利鼓励企业推行文化产业发展。阿里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在文化产业方面,早在2009年,马云就投资了华谊兄弟公司。2013年1月,阿里旗下的音乐事业部收购音乐网站虾米网。在2014年的几笔投资可谓加重了阿里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地位,收购文化中国后4月在港悄然成立成立阿里巴巴影业集团,接着马上又入股华数传媒,同样在4月与优酷土豆联姻…我表示真没跟上这个节奏。就在10天前,由阿里牵头财团又挥洒5亿元注入了21世纪传媒。

从这个趋势来看,阿里巴巴文化产业和数字娱乐产业的布局渐渐清晰:娱乐宝实现新的影视剧投资模式,上游文化中国等生产内容,优酷土豆作为播放平台,同华数合作,借助其播控牌照、内容资源和渠道,加上阿里TV系统和硬件终端,阿里已然形成一个贯穿上下游的生态圈。

 

金融布局

代表:恒生电子、天弘基金

阿里涉足金融,很大原因在于希望用户的资金始终在阿里的生态体系里流动,OTO布局就是将用户引入这个生态圈。

本身国内的金融体系尚不健全,就拿近来很火的P2P金融来说,同样存在很多当前法律规定以外的问题。就阿里的金融大布局来看,情况也类似,神一样的金融产品 “余额宝”在短期储蓄额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央行坐不住了,对余额宝各种打压,阿里很受伤。所以摆在阿里面前最急迫的是需整合现有的支付宝等网络第三方支付、余额宝理财以及小贷公司等一系列金融现状。收购恒生电子则是阿里金融布局非常重要的一步。

作为传统金融机构几乎最大的IT供应商,恒生电子成了阿里金融技术的“杀手锏”,给未来阿里金融布局提供了非常强的技术保障。

 

国际化布局

代表:Vendio、Auctiva、11Main、Lyft

相较于在国内频繁的投资布局,阿里同样没有放慢对海外市场的开拓步伐。在过去的几年里,阿里集团海外投资节奏一直稳步向前,投资思路基本也基于阿里产业生态圈思路。

2010 年的Vendio项目是阿里成立10年来的首次海外全资收购,Vendio是一家电子商务SAAS(软件即服务)供应商,该平台平台主要业务是帮助商家在亚马逊和eBay等平台出售产品。这是阿里展开进军美国的第一个实质性部署。随后又收购了一家服务于eBay用户为主,拥有全美超过17万活跃网店买家的电子商务公司Auctiva。

在今年年初阿里宣布将推出由旗下两家子公司Auctiva 和 Vendio创办的11Main,一家类似天猫的 B2C 模式的在线购物网站。据美国《华尔街日日报》6月23日报道称,这家新设立的美国购物网站11 Main目前正处在测试阶段。

除了电商之外,今年阿里同样是大手笔投资了美国在线教育TutorGroup、社交视频网站Tango及Lyft,美国拼车软件。很明显阿里正在加速海外扩张的步伐。

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一直在强调,他们做的不是生意,而是生态;他们建设的不是公司,而是社会化组织。无论收购,还是埋头干,最终都只是为了实现布点、织网,以平台思路,提供移动互联时代的“水、电、气”生态基础设施,最终成为“无所不在”的无边界生活圈。阿里不缺钱,缺的是这个生态系统的基础设置功能,回过来看之前阿里的各种投资收购,也都是围绕着补充和增强其中某块设施的功能而做出的决定。

若要细谈阿里的这些年的投资收购事件,我估计3天3夜也谈不完,而阿里却以几天一收购,几天一入股的速度在不断刷新记录。一边是佩服阿里如此庞大而健全的商业生态布局战略,另一边是在考虑阿里如此快速度地“吞食”这么多企业,如何去消化?

 

【本文作者宗栗,运营“商业逻辑”微信公众号:shangyeluoji】

本文系作者 宗栗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