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ES文章顶部

P2P的N条生路

虽然业界大佬说95%的P2P都会死掉,最近多家P2P出事也证明这一点,但正如人终有一死,但却要想做“最坚强的泡沫”,每家正当经营的P2P,都在以自己的努力,为那些跑路和倒闭的同行进行着救赎。

 

钛媒体注:在互联网界,赢家通吃,活下来、能够活得好的往往只有行业龙头,对于目前如此分散的网贷行业,重新整合是必经之路,创业者即便并未抱着“捞一票走人”的想法,也有可能日后黯然下场。在《P2P的N个死法》一文中,钛媒体作者曾指出未来95%的P2P公司都可会死掉,但是对于P2P从业人员来说,知道怎么个死法也许反而有机会逃过一劫。接下来我们将着重探讨《P2P的N条生路》,以下为全文,经钛媒编辑:

虽然业界大佬说95%的P2P都会死掉,最近网金宝、科讯网、融信宝、创鑫贷的一再出事似乎又映证了这一点,但是正如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终有一死,但却并不意味着其人生就不能过得精彩,每家正当经营的P2P,都在以自己的努力,为那些跑路和倒闭的同行进行着救赎,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努力地做“最坚强的泡沫”:

一、回归本质

目前 P2P面临最大的风险就是举棋不定的监管政策,而要规避政策风险的最佳做法就是回归信息平台本质,不提供担保、不设资金池、不自融、不非法集资。

目前陆金所已经逐步在“去担保化”,原因倒并不是为了不触碰这条红线,而是因为它合作的平安融资担保(天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只有2亿,按10倍杠杆率不能满足陆金所的需要。而事实上,投资人在市场普遍达收益率在15%左右的情况下,之所以能够接受陆金所低至8.5%左右的回报,最大的原因是陆金所作为平安集团的一员的隐性担保,事实上也无须再加一道担保。而对于一般的草根P2P平台,要想让投资人做到“风险自负、愿赌服输”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

因此,在做到平台自身不提供担保、不自融的情况下,要想安全避免监管红线,归根结底还是要把信息流和资金流分开,不形成资金池,只做信息中介、不做信用中介,不被“非法集资”的口袋罪套住。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第三方提供资金托管。

目前大部分P2P都由第三方支付来进行资金托管,虽然第三方支付已经是持牌金融机构,而且有低成本、对接多家银行的通道优势,但是在公众心目中仍然无法与银行的公信力相比;而P2P也并不希望自己花大力气开发的客户资源被第三方支付轻而易举地拿走,因此尽管现在的第三方支付也开发出能够有效区隔客户资金和平台自有资金的系统,但是大部分P2P平台仍然采用了大账户的做法——也就是P2P在第三方支付上开一个大账户,客户只能在P2P平台上进行充值和提现,从投资人到借款人的资金的划转只是在P2P的第三方支付账户中进行,而非是从投资人的第三方账户直接划转到借款人的第三方账户。

然而P2P期望能够提供托管服务的银行,却对它们意兴阑珊。一方面是P2P体量太小,2013年P2P整个行业的交易量不过1058亿元,与2013年新增的8.89万亿元贷款相比只是九牛一毛;规模最大的陆金所也不过做了20多亿,但是客户量却要多出几个数量级,还要为P2P开发新的对接系统;另一方面是资金划转要求借贷双方均在同一家银行开立户头,而开户还要求面签,对于客户来说太不方便,再加上银行的费率要高出第三方支付一倍,对于P2P本身而言,用户体验也不好。

因此P2P和第三方支付这对“互不信任”的夫妻就只能将就下去,而只有银行下决心“插足”,P2P的信息平台本质才有可能会回归。

二、垂直细分

虽然绝大多数人都认同风控是P2P的核心,但是一被大数据忽悠,就无限的膨胀了起来。虽然P2P在国外是做个人无信用贷款,但是中国80%的客户却来自于小微企业——以企业主个人名义借贷供企业使用。

小企业贷款“短小频急”,其复杂性连银行这样专业风控机构都搞不定:曾经在小微企业业务上做得风生水起的民生银行,也在今年宣布战略重心将转移至零售业务和高端的私人银行业务,大力发展社区银行,而不再提去年搞得轰轰烈烈的中小企业“金融合作社”,事实上,以上海虹口区为例,2013年民生银行虹口区社员虽然达到2400户(人),但总共也只放了2.05亿元贷款。投入产出比是极低的,更不用说一缺资源二缺实力的P2P了。

对于实力一般的P2P来说,要想活下来最好不要想着“大而全”,而是应该在一个垂直市场做深做实做细做投,在一个细分领域精耕细作:比如说按人群细分:如学生贷、农户贷、公务员贷……;按行为细分:结婚贷、培训贷、装潢贷……;按行业细分:工程贷、木业贷、纸业贷……,或按担保方式细分:房产贷、车贷、银票贷……比如现在已经出现的只做汽车抵押和房产抵押的P2P,一旦借款人违约,无需繁琐的诉讼流程,投资人可以直接获得该抵押房产、车折价或拍卖价款的优先受偿权。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借款人的违约成本,同时也是保障投资人本息安全最有效的方式,如微贷网主要做车贷,互利网主要做房贷等。

能够像房贷和车贷这样标准化的还有票据业务,在国外,伦敦有一家成立于2011年2月的MarketInvoice,在国内有金银猫,而在票据电子化、全国形成统一票据市场之后,更是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背书、质押、保证、兑付等一系列的业务。

或许也只有针对某一个细分领域,吃透这个领域的特点、风险所在,才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做好风控降低风险,最重要的是能为客户提供最具针对性的良好用户体验,而用户体验不佳——这也是国内银行原先做信贷大而全所以饱受诟病的不足之处。就如同电商也在分,虽然淘宝和天猫几乎是一统天下,但是京东和聚美优品也活得不错。

三、割据一方

在中国尚未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社会征信体系的情况下,大部分P2P无法抛弃线下信用审核,尤其是较大额度的贷款或者是有抵押物的贷款,这时本地化对于提高用户体验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对于一些资源不足以覆盖全国的P2P来说,如果建立起品牌,在资金来源方面完全可以依靠线上,但是在借款人一端——也即项目资源和信用审核,还是需要关注本地的市场特点。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的P2P除了少数几家线上的,都具备O2O的特点,如果你能够在某一个区域做到最强,也大大增加了你的生存机率。

四、逆向收购

传统金融机构(银行、小贷、担保)进军P2P已经不是新闻,而P2P去做传统金融还是新鲜事。不过正如同先有陆金所,再有平安融资担保(天津)有限公司,如果P2P有一定的融资或资金实力,去收购、参股甚至成立一家持牌金融机构(担保、小贷、第三方支付、村镇银行甚至典当行)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事。尤其是担保公司,近年以来,民营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日子普遍很难过,对于他们来说与银行的合作地位非常不对等,银行赚了最多的利差却将大部分风险丢给仅赚取2%担保费的担保公司,而如果与P2P合作的话,双方最起码可以平等对话。因为对于传统持牌金融机构来说,它们往往缺的是资金而不是项目,这正好与P2P可以互补——依靠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渠道,P2P可以获得稳定的较为优质的项目来源,还可以降低业务成本。

五、互通信息

P2P的一大风险就是遇上同一个借款人在多个不同平台进行借贷,或者是信用不佳的客户“借新还旧”。因此,从去年开始,上海P2P行业组织——上海网络信贷服务业企业联盟开始尝试黑名单的共享机制,同时上海资信有限公司也推出了全国首个基于互联网提供服务的征信系统——网络金融征信系统(NFCS),将数量众多的网贷企业征信数据纳入该系统,从而达到网络借贷企业征信共享。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争取将网贷平台的信用信息纳入社会征信体系,因为对于借款人来说,如果借银行的钱不还就会在征信记录上留下污点,而不还P2P的钱,从目前还看,还没有强制方法。

六、投靠巨头

主动投靠巨头也是一条活路。这里的巨头不一定是TABLE腾讯系(T)、阿里系(A)、百度系(B)、雷军系(L)、周鸿祎系(E),一些有志于进军金融业的B2B平台、B2C平台,由于它们有大量的交易数据,再造一个阿里小贷模式的P2P平台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最近比较火的在线教育平台,人群正与无抵押信用贷款的人群相重合,教育投资可是终身投资。

还记得Lana Del Rey 的那首《BORN TO DIE》吗?里面有句歌词:The road is long, we carry on,与P2P共勉。(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

本文系作者 融道网郑海阳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似乎有点小问题啊,现在蛮多的 P2P 都是走的第三方支付的网关接口的,并没有做资金托管的,小编是否再调查调查,比如 拍拍贷、点融网等,感觉这些都是资金池的。银行真正做的借贷资金托管的,似乎只有开鑫贷一家。其他的所谓托管,只是“风险备付金”的托管。

    作者赞过
    回复 2014.06.26 · via pc
  • P2P其实还在春天,春天的骤冷使得生命大面积P2P其实还在春天,春天的骤冷使得生命大面积枯萎,如果诚心为本,致力服务,用户接受则会稳步升温。(呲牙)

    回复 2014.06.27 · via pc
  • 楼主可以出P2P的N个系列之什么什么了(大兵)

    回复 2014.06.26 · via pc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微笑)

    回复 2014.06.26 · via pc
  • [ali顶起] 说的对,知道怎么死,才有可能逃过一劫。

    回复 2014.06.26 · via pc
  • 在《P2P的N个死法》一文中,钛媒体作者曾指出未来95%的P2P公司都可会死掉,但是对于P2P从业人员来说,知道怎么个死法也许反而有机会逃过一劫。看本篇《P2P的N条生路》。

    回复 2014.06.26 · via pc
  • [拍手][给劲]

    回复 2014.06.26 · via pc
  • (强)干货啊,顶起

    回复 2014.06.26 · via pc
  • (拳头)(强)(胜利)

    回复 2014.06.26 · via pc
  • 非法集资是“民不举,官不究”的时代,如果举报,我想这些平台都逃不过一劫。

    回复 2014.06.26 · via pc
10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