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ES文章顶部

P2P的N个捧杀

近几年P2P不仅成为创业热门、VC新宠,也引发传统金融机构纷纷杀入,如果不是少数P2P平台卷款跑路的事件降了降温,几乎可以说是“炙手可热势绝伦”;盛名之下,果真能符?捧得过头,无异于杀。

不像在国外作为一种平台的中立存在,P2P的中国“兄弟”自从诞生之日起,就毁誉参半:褒者认为它消除金融压抑,普惠投资人,促进传统金融机构改革,贬者则认为它推高借贷成本,扰乱金融秩序,涉嫌非法集资。

尽管众口不一,但P2P这几年快速发展是不争的事实,不仅成为创业热门、VC新宠,而且也引发传统金融机构纷纷杀入,如果不是少数P2P平台卷款跑路的事件降了降温,几乎可以说是“炙手可热势绝伦”;盛名之下,果真能符?请看P2P的N个捧杀:

1、普惠金融?

P2P被称为普惠金融的一种重要形式。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在发达国家,P2P是服务于小部分信用良好的人群,由于这些国家信用体系健全,人们的信用水平可以很容易地查询到,因此从理论上来说,信用好的人群可以获得比银行更低的利率、更快的放款,而出借人则可获得比银行更高的名义利率,“惠”是“惠”了,离“普”还远。

从普惠金融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来看,它是联合国系统率先在宣传2005小额信贷年时发明的词汇,inclusive是英文中是“包括的、包罗万向”的意思,显然中文在翻译时给它美化了。联合国当时是希望通过小额信贷(或微型金融)的发展,能够建立一个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而现实中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即使是小额信贷之父尤努斯创立的格莱珉银行模式,服务的真正是最底层的赤贫人员,成立28年以来,平均每笔的贷款仅为200美元左右,最低甚至只有500塔卡(相当于人民币57元),也存在有意排斥男性借款、贷款利率较高、并未能够实际帮助借款人摆脱贫困等诸多问题。

再看国内的P2P,中国由于现有金融体系的覆盖面太窄,导致90%中小企业和绝大多数个人都未能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另一方面对于投资人来说,投资渠道太少,收益也无法抵御通胀。因此P2P的出现,确实扩大了接受金融服务的人群,改善了用户的体验。但是说要达到“普惠”,那过于自夸了。目前哪怕是做纯线上的拍拍贷,平均借款额度也达到了1万元左右,何况目前许多P2P90%以上的借款人都是中小企业,其借款额度更是远高于30万元。而对于出借方来说,虽然现在许多P2P声称投资人以白领为主,但实际上资金的主力却是在线下以理财产品为名发展来的老年人,而且往往并不向他们如实地说明风险。

其实早在中国的宋朝,王安石也推行过普惠小额贷款——青苗法,每年夏秋两季前农民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食,等到收粮后随税一起归还,年息在20%左右,这样的做法让农民不用再去借地主的高利贷也能度过收粮前的青黄不接的阶段,不仅保护小农不受大地主的兼并,还帮助官府把平时用来“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稳定粮价的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从而获得利息收益。为了避免赖账,也设了“互保”的机制,采用贫富搭配十户为一组的做法,对不同资产的农户给予不同的信贷额度:一等户每次可借15贯,五等户只有一等户的1/10——1贯500文。哪怕是这样的国家举办的普惠“支农机构”,最后还是失败了,一方面是因为损害了大地主集团的利益,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强制推行,被攻讦为“国家放贷”行为。

如果我们再来查一下和“普惠”有关的词汇,如普惠税制、普惠性幼儿园,都是以为国家为主体还有一定的公益性,即使是格莱珉银行,虽然是采用商业化模式运作,但其6%的股份也是属于孟加拉国,享有一定程度的国家信用背景和其他显性或隐性的优惠政策待遇;而要P2P来承担“普惠”,实在是不能承受之重;而P2P自称“普惠”的话,那真是“不能承受之轻”了。

2、收益率高?

哪怕是投资人收益率最低的招商银行P2P,也达到了5.6%,不仅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也高于各类银行理财产品,而且投资门槛不像理财产品动辄5万元,最低可低至50元,而各类国有或大型金融背景的P2P如上海陆金所、江苏开鑫贷、陕西金开贷、安徽德众金融等,年化收益率则在8-10%左右。而草根P2P,由于没有国家信用做担保,往往更是可以达到15-18%。

融道网创始人&CEO周汉指出,这个利率只是名义利率,对于投资人来说,最终实际的收益往往会大打折扣。

首先,许多P2P平台都是采取等额本息还款法从借出次月开始,就已经在还本付息,而非一次性还本付息,所以实际收到的利息往往要打个对折。以出借1年期 10000元,年利率10%,采取等额本息还款法计算,每个月还款879.16元,最终获得的本息合计为10549.91元,利息总额/本金=5.49%,大大低于10%。

第二,P2P平台借款大多数都小于1年,如果要保证达到P2P宣称的年化收益率,你必须得连续投资,资金不能有“空窗期”。以上文为例,也就是说收到第一个月还款879.16元后,你需要立刻把它投出去。而实际上很难做到,一方面为了规避“非法集资”的风险,许多标都有最低投资额的限制,分期回款并不一定能够达到最低限额;再者即便马上再投资出去,从投标到满标还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如果P2P风控措施做得不好,发生逾期或坏账的话,不要说利息,连本金都打了水漂。虽然现在大部分P2P都提供本息保障,但一些背景雄厚的如招商银行则明言不担保,而陆金所也已经在去担保化,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有品牌的P2P平台会陆续让投资人“风险自负”。

第四,虽然目前P2P平台不向投资人收费,但是仍然有一些P2P平台还会向投资人收取投资收益的10%,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P2P平台跟进,此外还有第三方支付的充值、提现费用,虽然不多,但是也有3-5‰。

目前草根P2P吸引投资人的主要手段还是高收益,投资的风险和费用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由此造成了投资人的胃口被吊得越来越高,而对风险估计不足,一旦风险产生,P2P也将自食其果。

3、撼动银行?

至少在目前,银行和P2P服务客户没有太多交集,国内P2P的客户绝大多数是在银行缺乏信用记录或信用记录不佳、不符合银行标准的客户如企业成立不足两年、没有合格的抵押物、借款额度太少……这些客户即使放在银行面前它们也不会理睬。不要说招行P2P国开行的开鑫贷或金开贷,这些平台上的项目贷款额度动辄数百万,本就属于银行的“禁脔”——放到P2P去做是为了避开存贷比考核而已,提升表外利润而已。

融道网创始人&CEO周汉认为,金融是一个生态体系,如同森林,大型银行和股份行是较高大的“乔木”,服务的是千万级贷款以上的客户; 城商行、小贷、担保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是相对低矮的“灌木”,服务的是百万级以上的客户;而P2P则是属于草类、苔藓地衣甚至真菌,服务的客户更小,当然,现在一些P2P的也可以做百万级贷款,但也同样是需要抵押的,甚至手续的严格程度比银行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因为许P2P公司的风控人员是直接来自银行和小贷公司,沿用的仍然是老一套。虽然从发展趋势上来看,少数P2P巨头如陆金所等未来有望与城商行等别一别苗头,但是目前来看仍然只能望其项背。

4、金融脱媒?

互联网金融的一大优势就是金融脱媒,虽然P2P平台借贷双方可以直接签订借贷合同,出借人可以直接了解项目的情况,但这都建立在P2P平台进行风控的基础上,即使在国外,P2P平台也会对借款人的信用进行评分,否则出借人怎么有能力对借款人进行甄别?国内P2P虽然号称不介入交易,但是却引入第三方的担保公司提供本息保证,还有的则设置了保证金的资金池——显然这不过是“新媒”换了“旧媒”而已。

5、大数据?

让P2P在银行面前显得“高大上”的一个原因是“大数据”。许多P2P平台都声称自己能够采用大数据来判断客户的信用,通过借款人日常生活的交易数据及社交数据,如借款人一般都在哪里消费,月均消费金额是多少,消费支出中的分布情况如何,微博微信之类的社交圈活跃度等,来推断借款人的实际财务状况,并大幅增加借款人的违约成本从而警示借款人遵守规则、按期还款。

不过目前通过大数据来评判信用的成功例子只有阿里小贷,然而这也是建立在阿里的“大数据集市”上的,对于P2P而言,贷款本来就是一种低频行为,即使取得了客户的交易及社交信息,可息越多,噪音越大,又有多少P2P平台有能力进行辨别和计算?而且阿里小贷的低坏账率,很大程度是因为它对于其商户有绝对的控制能力,而P2P和客户则往往是一锤子买卖,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周汉表示,就如同银行的客户审核表多达上百条信息,信贷员真正用来判断的不过是十几条而已;同样要了解借款人的社会关系,相比获得借款人的微博、微信朋友圈的信息,还是宜信要求借款人必须提供6个有效联系人更为直接有效。

大数据是好东西,关键看谁来耍,阿里就能“拳拳到肉”,一般P2P的“花拳绣腿”只会虚张声势。

本文系作者 融道网郑海阳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p2p热下的冷思考,很棒!(强)

    回复 2014.07.04 · via pc
  • 一个新的行业或者产业的出现只能让一小部分人受益,如何成为小部分中的一员,这才是耗脑子的地方。抓不到要害的话,你就是个陪练。呵呵呵。(微笑)

    回复 2014.07.02 · via pc
  • 文笔犀利,简明扼要,让人叹为观止!

    回复 2014.07.02 · via pc
  • 擦~果然出了~真要成系列了!

    回复 2014.07.02 · via pc
  • 大数据应该就是新时代金融业的行业壁垒,没有资本的玩家必然淘汰出局。

    回复 2014.07.02 · via pc
  • 宜信要求提供六个有效联系人这招听上去不错的样子啊(憨笑)

    回复 2014.07.02 · via pc
  • P2P的N个捧杀,作者以犀利的文笔点明了P2P的管理混乱及优劣势,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必须赞!!!

    回复 2014.07.02 · via pc
7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