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的走红告诉我们:装逼经济学在兴起,社交网络更细分

很多人将Yo与之前风靡的火星文进行对比,但在我看来,火星文其实只算是一种腾讯社交体系下的衍生工具,而并非一个算是创造新的社交形式的产品。对于Yo,我虽然也认为它的热度不会持续太久,但对于新时代的社交体系,却是一种打破常规式的思路。

“Yo”(Hi)

“Yo Yo”(你好啊)

“Yo Yo Yo Yo”(一起吃饭呗)

“Yo”(好啊)

如果我把这段不带文字翻译的“Yo”沟通发给我妈的话,相信她老人家的第一反应绝对是以为我的手机出了问题,再不然就是间歇性的蛇精病又犯了。但是恰恰是这样一个类似于象形文字使用暗号形式沟通的社交App,最近一段时间开始爆红网络。

我们先看一下这款名叫“Yo”的App取得的一些惊人的成绩:以色列排名第一的iPhone应用,并且迅速超越了Facebook、Instagram和Snapchat,在美国App Store榜单上排名第五,目前在超过十个国家排名跻身前十,而在中国,也已经有不少的用户开始使用这一款将“极简”做到极致的应用……就在最近,Yo获得了Mobli创始人摩西•霍格的百万元融资。

看了很多关于对Yo的评价,挺他的人认为这款简单又纯粹的产品也激发起用户诙谐聊天的欲望,以此来缓解生活工作中的压力,甚至认为这款软件可引发文字交流退居二线,图形交流软件的盛行。而对其不看好的人则更多的认为,大家对这款极其依赖场景交流的软件,更多情况下大家是抱着一个“尝鲜”的态度使用,应该用不了多久的时间,就应该会被大家所遗忘。

默尔索写的《脸萌和Yo教会我们的三件事》中,认为Yo与脸萌一样,虽然是一个流星产品,但依然值得大家关注。对此我深表赞同,一个产品的横空出世,虽然我们很多时候找不到足够的理论依据来支撑他为何能够这样,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实的存在不会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同默尔索从Yo的发展中看出“数字二元论”、“内容文字正在让位”和“更小的小孩正在出场”相同,对于Yo的爆红同样得出两个启示:

 

启示一:“装逼”和暧昧经济学大行其道

17世纪英国政治经济学家托马斯•霍布斯曾经有一句话揭示了人为什么喜欢在“装逼”这一件事上乐此不疲。他说“所有的人类都具有一种普遍倾向,一种持续不断、永不停息、前赴后继、致死方休的权力欲望”,而人类在“装逼”这件事上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保持其特立独行,并且通过使用一些尽量“小圈子”的东西维护自己的权威。

除了装逼之外,人类其实还有一项乐此不疲的爱好是相互之间的暧昧。大家喜欢这样一种若即若离的暧昧,以此来满足心灵上产生那种激荡的感觉,在酸酸甜甜、若即若离中刻意的寻找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尤其是体现在异性身上,大家通过尽量保持暧昧关系来维护着一种“虽然不是情人,但还是最好的朋友”这样一种微妙的关系。

这两种人类关系的哲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最明显社交软件上,大家一方面通过装逼这件事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以此有更多的好友,另一方面则用一种相对奇妙的语言,来体现你与它的关系密切。而yo就是将这两个品质结合的非常好的产品,一种仅用一个字来相互之间交流的东西,本身就具有装逼的属性,即便是使用图像,也很难达到这种装逼的高度。同时,因为只用一个字进行交流,本身就要求两个交流的人需要是特别的熟稔,而且如果是异性之间的交流,同一个“Yo Yo Yo Yo”,既可以理解为“你吃了么”这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问候,又可以被理解为“你爱我么”这样一个极具暧昧色彩的表白,一个能够让彼此充分YY的聊天本身就容易激起大家的兴趣,相信在用Yo聊天之后再通过微信确认两人聊天结果的不在少数。

其实Yo火爆的本身就代表了一批以装逼和暧昧经济学为主的社交软件的流行,只不过是Yo将这两个特质体现的最大化。像匿名社交软件陌陌,其实里面盛行的也是这两种文化,只不过是大家更倾向于用名车、大腿作为媒介,秘密是通过一种内心的倾诉来维持和陌生人之间的一种互动(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大公司的人在秘密里往往会受到更多关注)……

因为有了太多人知道并且懂得这两种社交的天然精髓,所以才使得大家在产品开发中,有意的将这些东西发挥到极致。而在未来,这两种文化还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有震撼力的产品,我们有理由抱有期待。

 

启示二:社交网络的进一步细分

曾经对于微信朋友圈、微博、人人网这三个国内代表性社交平台的定位进行了区分:微信朋友圈,主要是发自身主要发自身的状态,发给身边关系好的几个密友,绝对封闭;人人网,自身状态和分享热门信息各占一半,发给跟自己有交集的所有人,相对封闭;微博,主要是获取实时的媒体信息和红人状态,自身状态生存空间较少,分享信息给关注自己的人,甚至更多时候为了Mark,相对开放。

同样是社交平台,三家分别基于不同的社交关系,对自己的用户进行了区分。但其实,这种社交关系的区分目前还是相对的比较笼统,认识的人、熟悉的人、非常好的知心朋友、亲密恋人、家人其实它们对于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交体系而言,它的半径是截然不同的。所以用户其实非常迫切需要对熟人社交圈能够进一步细分,即我需要一个能将我的各种类型的朋友之间有一个区分,尤其是对于一个非常苛刻的处女座的话,不同朋友之间交叉、错乱的关系简直让人难以接受。

所以Yo的出现,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对熟人社区进行进一步区分的问题。Yo所包揽的其实是一种比微信更加“熟人”的社交圈,Yo的对话只有在与其相适应的场景中,才能带有信息传递的功能。而如果这一对话发生在两个没有那么熟的人之间,那真的是还不如杀了他们,大家一通“Yo Yo”,最后都是不知所云,难免最后兴趣索然。

Yo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就是,与整个网络非常复杂的人类社会相同,社交网络所能覆盖的范围以及可以满足的用户需求是很多层面的。所以基于社交的任何一个层面,都有可能创造出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忽然想到,未来打败微信的绝对不是另一个微信,但是具体是什么,相信还没有人知道。或许,说不定,真的会出现一种“群狼斗狮子”的局面,细分的各种社交软件最终形成的那个新的社交网络打败现有的强大如腾讯社交体系的这样的一个庞然大物?

写在文章最后的是,很多人将Yo与之前风靡的火星文进行对比,但在我看来,火星文其实只算是一种腾讯社交体系下的衍生工具,而并非一个算是创造新的社交形式的产品。而对于Yo,我虽然也赞同大家认为它的热度不会持续太久的软件,但对于新时代的社交体系,对于我们而言,都算是一种打破常规式的思路。

革故立新,不破不立,如果永远停留在腾讯社交体系的思维里,或许永远都没有办法打败腾讯。

【钛媒体作者杨君君/文,微信公共号:杨君君杂谈】

本文系作者 杨君君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Yo的定位应该不止是社交, 而是要替代掉手机传统的通知中心,就像微信替代掉短信中心那样

    回复 2014.07.07 · via pc
  • 装逼与暧昧确实是社交软件的两大爆点

    回复 2014.07.06 · via pc
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