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在当代中国语境中早已被赋予了非常丰富的含义。无论是从国外学来的“广场演说”,还是政治学范畴里的“广场革命”,都带有了浓厚的“现代民主”特征。由于一些特殊因素,广场也在一些词组中成为了当代中国一些重要事件中的敏感词。然而,这一切都不能阻止,以一种调侃和全民体育形式进入中国新语境的“广场舞”的流行。
近日,钛媒体联合《商业价值》做了一次北京地区的广场舞人群及商业化参与方的全方位调查,我们也深刻感受,这里正越来越明晰地成为新一代老人经济的发源地,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中国,也成为中国广场式商业江湖的一个缩影。
每个人群都是商业链上的重要一环,与广场周边高耸的写字楼里的商业江湖一样,他们以人情为纽带,以利益为交集,充满了讨价还价,也充满了商业机会,更充满了富有激情与梦想的都市造梦者。
陪舞
北京市东城区来福士广场,这里高楼林立,很多写字楼和商场也都聚集在此,年轻白领和购物者穿行于各个楼宇之间,同时这里紧邻簋街北新仓胡同等老北京聚集的地区,跳广场舞的大妈们也都是来自这附近。
每天晚上8点,这里就成了固定的露天舞厅,类似20世纪80年代迪士高流行时,各大广场上都是穿着奇异的霹雳舞士。 陆续先来的是一群大爷,这些大爷都是开电动小三轮车过来的,且车上都装着架子鼓等乐器,几个大爷合作将那些乐器从车上抬下来并摆好位置,基本在不大的广场上围了一个圆圈,还在相对中间的地方摆上了放乐谱的架子和话筒。
差不多8点的时候,大妈们逐渐多了起来,大妈们从一个大爷的三轮车上面拿出来玩具步枪,然后聚集到围好的圆圈里面,颇有一副红色娘子军的架势。这时大爷们调试了一下乐器,音响也都打开了。音响、扩音器有10余台,阵容不亚于一个专业乐队。
很快,中间的大妈们排好队,随着一阵急促的锣声,在《歌唱祖国》悠扬的音乐声中,大妈们开始跳动了,大爷们的乐队和声也开始了。
围观的人群也逐渐多了起来,不少的围观群众是带着小凳子有备而来,还有几个是坐着轮椅家人推过来的,乐器声和歌声随着近10台音响和扩音器的扩散,这里的空气瞬间沸腾起来。
这里的负责人是郑先生,一个说话京味儿十足的北京大爷告诉我们,大家在这边跳舞已经有五六年了,现在有固定团员小50人,包括跳舞的大妈和演奏的大爷,还有自己和另外的几个大爷负责一些情景的客串演出(演个坏人、领舞等),这些乐器都是各自从家里带来的,演出的服装和道具都由大家均摊购买。
领舞者
殷女士是在北京东五环外的一个小区广场舞的领舞,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们的舞团正在“催”大家缴费,“3个月10块钱,每天差不多合0.11元,即使这样也还是会有一些人不愿意交”,殷女士略显无奈地说。
据殷女士介绍,现在北京很多地方都开始收费了,靠收这个钱也不能致富,主要还是为了持续地服务大家,这10元钱主要是用于音响的磨损、U盘、接线板更新等,因为用的物业的电还会给小区的物业送些小礼品,现在这边固定跳舞的大概有50多人,交钱的不到30人。
与殷女士交谈得知,她也是刚从外地回来,参加了一项在石家庄举办的广场舞大赛,参赛的大概有15支队伍,她们得了第3名,奖品是举办这次比赛的某保健品公司自己公司的产品,殷女士说大家就是去玩,得奖不得奖并不重要。
而如殷女士所说的这样的比赛正越来越多起来。
在殷女士所在的广场上,还有一群跳舞的人显得更加引人注目。前面领舞的是一个很年轻的女孩,她后面为数不多的学生中小孩、青年、老年人都有,跳的舞蹈,相比殷女士的舞团,就显得年轻化得多。也正因为此,他们获得了比殷女士更高的瞩目。就像过去的打擂台,隔壁的江湖卖艺者快要抢走了所有的客流。
于是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妈,开始凑过来跟年轻女孩沟通,表示愿意学,并咨询了费用。
女孩名叫小晴,在这边教大家跳舞有1个多月了,之前就是在这附近小区的一个舞蹈教室教舞蹈,偶尔会来这个广场招生,但是效果不理想,于是便萌生了在广场教舞蹈的想法,每月向每人收取100元。刚开始也是只有几个小孩跟着试跳,家长看效果不错就给孩子交钱了,慢慢的开始有一些大爷大妈也过来跟着跳了,现在收了10多个交费的学生。
小晴说因为现在大人小孩都有,教的舞蹈更多的是基础性的,小孩子能打好一些舞蹈基础,老年人也能锻炼身体,也因为自己原本是舞蹈老师的关系,所以还是能做出比较好的平衡。
当谈到收费的问题时,小晴显得有些谨慎,她说自己是外地来的,现在也是想让自己尽量多赚一些钱,她说在广场上教跳舞刚开始确实显得有些无奈,现在想开了,孩子们能学东西,老年人能健康快乐这就够了,她略显激动地说:“我对得起大家交的100元。”
另一位男性教练就比上面两位女士都要幸运得多。
黑龙,原名丰贤亮,安徽人,职业广场舞教练3年多,现在在浙江省温岭市的一个广场教大家跳舞,跟着黑龙跳舞的每晚都有二三百人,来跟他跳舞的人需要每晚交3元钱。他说都是大家自觉交费,还是有一部分人每晚来蹭舞的。
当问到收入,这个朴实的安微汉子倒无所顾忌地聊起来,他说现在平均每天能收500元钱左右,当然因为南方这个季节爱下雨,有时候也会分文不进,他说收入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之前自己就是在工厂打工,每个月很辛苦也没有现在赚得多。
当记者调侃他每天工作一两个小时月收入轻松过万时,他沉思了一下告诉记者,他在这跳舞遭到过很多次附近的居民轰赶,还有人在跳舞之前把广场扔满钉子,也有人质疑他凭什么收费,更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遭到几个不认识的大汉警告,不让他再继续去广场跳舞。
跳舞这几年,攒了一些钱,现在的女朋友也是跟着他跳舞的学生。他说可能跳到中秋节天气凉了就不再来教了,希望用自己这几年的收入先和女朋友回家举办一场婚礼,接下来做点小生意。他说还没有跟那些大妈说,不知道怎么开口,会担心没有人带着大家跳舞,但是女朋友也不想让自己再去跳舞了,自己也不想再去每天遭受更多人的非议了。
“猎人”
“有大妈聚集的地方就会有广场舞,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如此形容这里毫不为过。就在前文所提的莱福士广场,在跳了将近1个小时的时候,一个很年轻的男孩殷勤地跑上跑下,一会给大爷大妈递杯水,一会给大家分发饮料,或者参与进去演个角色。
这个男孩不是大爷那样的忠实陪舞者,而是附近一家银行的经理,他的主要“贡献”是给大家在天气热的时候买一些饮料,最近给他们也送了两个扬声器和一个口琴,希望在演出的时候打出银行做好的宣传条幅。而这就是所谓的“赞助”。
这两年,这个小团体也开始有很多人关注到,大家经常会被邀请去表演,邀请者一般都是一些跟老年人生活有关的公司和企业,这些企业会给大家解决交通和食宿等问题,偶尔也会给一些小礼品。
经过一些周折,《商业价值》记者找到了上面所说那个送饮料的男孩,他是平安银行的综合金融客户经理,逯先生。说到赞助原因,他也表述的很直接,他们就是给大爷大妈们提供一些饮料和乐器,希望他们在表演的时候在旁边打出他们银行的宣传条幅,因为每天来看演出的人很多,也算是给他们做宣传了。
而对银行更大的作用在后面。
逯先生说,这些跳舞的团体成员去他们银行办理业务时,银行也会给予必要的方便,最近就陆续给老人们办理了他们银行的金卡,也希望以此争取老人们有需要跟银行打交道时首先考虑选择这里,现在确实有一些人会选择他们的理财产品及把钱存在这里。银行也会组织大家参加其组织的一些理财沙龙之类的活动,但不强求。
在谈到最近关于因为跳舞而培养出千万级业务的客户新闻时,逯经理笑了笑,他说,有千万存款的客户在北京是很常见的,也不能算是陪大妈们跳舞跳出来的,主要还是因为银行的服务和收益打动的客户,至于现在大家的议论估计更多的还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最近也有一些电视台和媒体找到他希望做采访,他说不想再说更多,他代表的是银行,还是应该踏踏实实的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不过,无利不起早,逯经理现在已经开始给大妈们做衣服了,也许很快就能看到大妈们穿着银行LOGO的衣服跳舞。
各种大赛背后也都藏着无数双“猎眼”。
赞助辽宁省某广场舞大赛的一家养生机构在接受《商业价值》采访时说,他们企业就是和老年人息息相关的产业,广场舞现在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希望通过赞助这些大赛,帮助跳舞的老年人多一些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让自己的品牌通过广场舞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现在看起来效果不错。”
主角
金女士每天在北京最大的社区——天通苑这边的一个广场跳舞,她告诉记者,她3年前和老伴来陪在北京工作的女儿,偶然的一个机会加入到广场舞的队伍中来,就喜欢上了广场舞并每天来跳,可是过了半年热情就降下来了,因为每天都是在重复这些动作,经过跟几个小姐妹聊天发现,都认为舞种太单一。
金女士说,她观察发现很多广场上都是跳这种相对简单点的舞蹈,《商业价值》记者走访发现大妈们跳的最多的,确实就是这种被年轻人称之为“僵尸舞”的体操舞。很多老年人认为这已经起到锻炼的效果,学多了也记不住。
金女士经过几天的思考后决定再成立一个新团体 。
金女士自己出资购买了音响、U盘等工具,几个人在网上学了一些当时比较流行的舞蹈,然后就开始在另外一片空地跳起来了。据金女士回忆说,当时就是她们五六个人在那里跳,看的人很多,因为她们相较于其他的团体显得很个性,她们基本每周都会推出一个新舞蹈,慢慢地就吸引了很多人过来跳,到现在已经有100多人,每天也会有一部分时间来跳交谊舞,这样就能有更多的大叔也加入进来。
在当天的跳舞时间结束后金女士和另外几位则继续留下来学习新段子——小苹果的舞蹈,她们跳着笑着,仿佛回到少女时代。
金女士说她很高兴有这多人认可,现在也结识了很多朋友,大家会一起逛街、逛超市甚至互相推荐不错的美容店,最近她们也组织大家去香港旅游,因为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也要谨慎一些,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凑齐10个以上人数之后打电话给旅行社,旅行社会派人过来给大家讲解注意事项和其他问题,然后由旅行社负责大家的一切。
而另一位跳舞者,某银行科长祈女士告诉我们,她所在的广场舞团体最近也在刻苦锻炼,因为报了一个河南省内的广场舞大赛,还特意花钱请来了一个舞蹈老师领舞,之前的领舞很不错也不收费,但是现在要比赛了还是应该重视一些。她说有人联系了当地的一家超市,愿意给他们赞助服装,在衣服上会印上超市的名字。
祁女士说这也算是新型的移动广告了。
不过安静下来,祁女士心里总会闪过那句话,朱自清说,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系《商业价值》实习记者赵雷,本文网络独家首发钛媒体)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有大妈聚集的地方就会有广场舞,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全社会都在谈论80后、90后、00后的时候,其实还有一个群体,叫做“大妈”,这个群体最显著的标签,就是“广场舞”。 现在很多人在讲粉丝经济、社群经济,其实简单讲,就是针对目标人群,进行客户关系管理(CRM),建立更紧急的客户关系(做到粉丝级别的强关系)。广场上的大妈们其实就是一个社群,并且特色鲜明:活力、热情、爱沟通并拥有群体荣誉感。现在都讲老龄化社会、银发经济,大妈们其实是一块很大的市场。 第一、大妈们有实力,中国大妈一度成为金融大鳄的对手,炒股、炒房、炒金处处闪现着大妈的身影,消费潜力不容小觑。 第二、广场舞是社会热点,适合做营销推广,在线下是小区的绝对热点,广场舞更吸引眼球、更有持续性,经年不衰。线上,大妈广场舞也经常头条,什么红场、纽约广场的,大妈一出手,必上头条。 第三、大妈广场舞热潮不断,但本身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扰民、邻里矛盾等等,有问题就会有解决方案,比如成都的蓝牙静音广场舞,虽然大晚上一群人在广场上无声乱舞挺吓人的,但这里面也孕育着一些商机。 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场,商机就在那里,静观商家们如何各显神通。
广场舞确实太威武了,大妈大爷们,不服不行,太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