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额并不算突出的《心理罪》,却是现阶段口碑相对最好的自制剧。那些动辄近亿甚几个亿投资的超级大剧死哪儿去了。这是有趣的问题。
目前,《心理罪》4亿的点击说不上顶尖,但作为冷门题材,这样的表现足够优秀;其次,相比前期的不温不火,近期的逆势增长曲线说明有很好的后劲。同时考虑网络口碑的延迟效应,相比那些动辄过亿的网剧,轰轰烈烈后的增长回落,个人反而更看好逆势增长的《心理罪》成为现象级网剧的潜力。
《心理罪》之所以表现出脱颖而出的潜力,成为口碑剧,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
其一,制作层面因素。笔者从五百制作团队处了解到,《心理罪》的制作团队是完全按照电影规格搭建的电影团队。一开始,就是试图打造出类似电影这种快叙述节奏的网剧,要与美剧的规格和高度看齐。
同时,由于国内明星的费用高昂,往往占整部剧的预算一半,甚至还要超出。《心理罪》舍弃了使用明星而启用新人,为的就是把所有预算用到内容制作上。虽是无奈,不过新人表演倒也出彩。所以,《心理罪》入市时,营销元素就是主打“本土的美剧式网剧”,然后,很快在业内确立了口碑,并逐渐扩散到市场,这与其制作态度显然是离不开的。
其二,《心理罪》的口碑传播,与外部大环境短期内的转折和回落有着重要关系。
其实,《心理罪》的推出,恰好身处网络剧爆发的2015年,加上用户对热门IP剧的超高期待,《心理罪》3000万的预算和相对冷门的题材属性,相较过亿投资的热剧,并无任何优势,比较容易被用户忽略。
虽然《心理罪》入市时口碑还不错,但从当初的市场心理看:3000万的《心理罪》都能做到这个程度,后面动辄上亿的IP热剧岂不是更值得期待? 加上近几年美国超级网剧带来的成功效应,市场预期显然过分乐观。这种外部环境下,《心理罪》当初形成的口碑效应,其实是被大幅度稀释的。
因此,某种程度上,《心理罪》入市所带来的口碑效应,免费为后面的大剧做了广告和市场引导,成为市场借鉴和观摩的试水对象。可遗憾的是,后面的大制作紧跟入市后,并未满足用户和市场的超高预期,总体上的口碑反而不佳。
这几乎给整个市场泼了一盆凉水。这样的背景下,对比《心理罪》3000万投资带来的内容质量,应该说,有对比才有判断和选择,当庞大的观影人群重新回过头来打量《心理罪》这部起初不算很起眼的网剧时,相较其他只为快速赚钱的热剧,用户用脚就作出了投票,从而带来了大量的注意力回流。
这样来看的话,《心理罪》6月底和7月的逆势增长曲线也就很能说得通了。可以预见,如果后续的大剧,依旧是五毛特效和农民工团队的制作态度,那么今年大剧的明星之争,必然会有《心理罪》一席之地。
当然,《心理罪》如果能在最后胜出,除了内容靠谱,网剧整体表现不及预期显然是关键因素,这是市场高期待失落后带来的选择。所以,即便是冷门题材,只要把内容做好,至少在现阶段必然也有口饭吃的。而这对市场各方来说并不难,说到底只是态度问题。不信?看看《大圣归来》,摆在面前的例子。
先把钱装进口袋,还是先把用户转进口袋,是个不太难的选择题。毕竟,美剧大量淡出视野的局面下,市场早已非常饥渴,这样的机会可别糟蹋了。
[钛媒体作者马丁,微信公号:martingoo]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呵呵了 怎么就成冷门网剧了 最近侦探恐惧类的这么火 爱奇艺给了关键位置 才是主要因素
就是因为最近好多美剧停更了,傻逼还分析的头头是道
山中没有外来虎,本土猴子成大王
人是永远也无法满足的!
没有评论?我来个沙发吧,宽敞…